《武大郎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大郎新传- 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来当开封府的人找到林灵素的尸体时,他已经被冲到了下游,虽然是被淹死的,但浑身都是棍棒打出的伤痕。

    国师遇害这可不是等闲的小事,武植接到消息后立即命人控制了相关涉案人等,并且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

    汴京一众报社还有最有影响力的汴京日报还有大相国晚报那边武植也都派人去打了招呼,叫他们先不要报道此事。

    然后,武植思忖一下,直接找上了首相蔡京。

    见武植一脸惶恐的找上门,蔡京心中也很郁闷,武植平日里管理开封府虽说十分识相,并没有给自己添麻烦,但也很少向他汇报工作。这会出事了他武植腆着脸来找自己商量处理对策是假,找自己扛事是真。

    蔡京十分想把武植打发走袖手旁观,不过他毕竟是大宋首相,国师遇害武植也应该来找他,他若不管以后有了麻烦照样会算他一份。

    “武大人打算如何处置?”

    蔡京吹了吹胡须,他知道武植估计心中早有处理方案,是以直接问了起来。

    他已经表态愿意和武植担事了,武植也不再做作了。

    武植道:“所谓法不责众,涉事的百姓们日夜在抗洪第一线,功劳甚大,若全部抓起论罪恐激起更大的民愤。到时候场面就不好控制了。”顿了下,武植看了看眯着眼睛的蔡京继续道:“可林国师深的陛下尊崇,若是陛下知道国师被百姓活活打死,恐怕会龙颜大怒,牵连甚广。”

    蔡京饮了口茶,悠悠道:“那这事情可就难办了………”说完,瞥了武植一眼。

    “其实也不难办,我们只要把林国师的死委婉点告诉陛下即可让此事变成一桩好事。”武植不动声色道。

    “哦?”蔡京挑了挑灰白的眉毛,问道:“毕竟死的是国师,如何能变成好事?”

    武植一笑,道:“目前知道国师被打死过程的一些人全部被我派人控制住了,消息一时半会还没流出去。只要我们尽快启奏陛下林国师作法时福至心灵羽化升仙却了,这对于陛下来说可不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

    所谓公道自在人心,那些百姓们虽然害林灵素落水而死,不过也是情有可原,武植不追究他们也是民心所向。其实林灵素死了,全天下只有他的几个徒弟和赵佶才会关心,那些徒弟们武植略施手段便能让他们三缄其口,剩下的只要让赵佶愉快的不追究这件事情即可。

    “难怪武大人这么快就跑到了老夫这里………”

    蔡京揶揄了武植一声,心道这小子果然是来找自己担事的,不过林灵素那帮道士并不是士大夫阶层,以前但凡有道士出事蔡京都是会落井下石的,这会自然也不会帮那些臭道士讨什么公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好,就按你的意思上报吧,朝议的时候老夫应承你便是。”

    蔡京看了看武植,眼里难掩欣赏之色。

    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大事化了,坏事变好。蔡京太了解赵佶了,武植这招春风化雨正中赵佶软肋,别说林灵素羽化升仙他信,哪怕就是说那天有龙来接林灵素,恐怕赵佶也会深信不疑。

    武植十分谨慎,他悄悄派人把林灵素的尸体给烧了,然后在递给赵佶的奏折上只字未提升仙羽化等迷信字眼,只是说当日林神仙布坛口施展退水**时,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然后一道金光闪过,林神仙就不见了。

    仅此而已。

    奏折只是单纯的叙事,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升仙等异象。

    “国师莫不是升仙了?”

    果然,朝议的时候还没等蔡京开口,赵佶就首先开口怀疑林国师是不是回归天界了。

    “老臣也听坊间传闻,说是金光过后林国师驾鹤升天了。”蔡京一本正经道。

    “听说还从水里腾出一条神龙,环绕着林国师呢!”

    “是啊,我也听说了!”

    …………

    说来也奇怪,林灵素死后汴京的洪水就退了,这会都不用武植刻意编排,大家都开始尽情畅想了起来。

    说来也是因为林灵素本就是自带灵异属性的道士,他出了事**们自然而然的会往灵异方面想。

    武植也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想来这次汴京突发的洪水就是上界天帝为接林国师归位而发啊!”

    武植这话三分真,七分扯淡。

    “是啊是啊!天降神迹,仙人升天,此乃祥瑞,是我大宋之福啊!”

    …………

    有蔡京武植带头扯淡,众官员们机灵的已经开始跟风拍马了,明明是一场大水灾,偏偏被他们说成了祥瑞………

    “哦?哈哈!”

    幸福来的太突然,赵佶有些短路,不过片刻后,他便双手执道教礼,起身对着上天祈祷了起来。

    “无量天尊!林国师登仙位必定会保佑我大宋旗开得胜收回燕云十六州!”赵佶神色有些激动,“眼看即将入秋,朕打算择日去太庙祭祖,然后发兵一举拿下燕云!众卿以为如何!”

    “圣上英明!”

    百官俯首。

    唯有武植暗暗窃喜,本来赵佶和百官对于收复燕云已经是急不可耐了。而现在又是祥瑞又是祭祖的,如此一来他们对于收复燕云更是会有莫大的急切和期望。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传来江南方腊起义的消息,彻底破坏了朝廷收复燕云的计划,不知道极端失望的赵佶和百官又会迁怒于谁呢?

第599章 方腊起义(二)() 
朱勉已经被贬去杭州大半年了,这大半年不止他的杀手难以混入汴京,就连他本人的一概消息都完全被武植死死的封锁住了。

    汴京上下,皇宫内外,再也没有人提朱勉这个名字了。

    古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古人是有大智慧的。淡如水的交情才最经得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哪怕相隔万里,哪怕时隔多年,见面后还是当初那种坦坦荡荡的君子之交。

    而越是亲密的友情,在经过距离的隔阂,时间的消磨后,以及圈子的不同后,越会让人无所适从,从而逐渐淡忘。

    赵佶对朱勉就是如此。

    开始一段时间赵佶还时而念叨起朱勉,再后来就越来越少了,直到现在他已经基本忘记朱勉这个人了。

    普通人不会这么快忘记好朋友,但赵佶不同,他是皇帝,有很多他喜欢的朋友常伴身边,而且每天都有无数有趣的人想要和他做朋友。他的生活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乐趣,一个不再能陪他玩的所谓朋友他自然很快就忘记了。

    可谓是,友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

    九月九重阳节。

    朝廷前几日终于确定了进军燕云的日子,就在九月中旬。对西军的调令刚刚出京不久,武松那边的青州军也已经接到了集结命令。

    今天,赵佶乘着御辂,率领百官浩浩荡荡的出了皇宫,前往西郊皇陵祭祖祭天!

    祭天队伍不可谓不隆重,五千鲜衣怒马的御林军开路,王公大臣,皇亲国戚,众皇子皆穿着盛装伴在赵佶左右身后,另外还有御乐队伍吹着笙箫唢呐,敲打着铜锣皮鼓,一片喧嚣。

    出了皇宫就是汴京的御街,两边的观礼百姓密密麻麻,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都踮起脚期望一睹当朝官家的风采。赵佶乘坐的是天子祭祀专用的玉辂。是木质结构,主要分为辂座、辂亭和圆盘,主色为天青色装饰。

    这种玉辂相当于古代的敞篷大车,辂盖高将近一米,辂圆盘为金黄色圆顶,镶玉圆版四块,因显要部分用玉装饰故称为玉辂。圆盘垂有镂金垂云,四周贴有三层镂金云版。幨帷用三层青缎制成,每层绣有金云龙羽纹相间。四根金青缎系带绑在车轸上。四柱上绘有金色云龙。车门垂珠帘,四面各三。云龙宝座四周为朱栏,以金彩相间涂饰,栏内四周布有花毯。两轮各有十八根车辐,以金色镂花装饰。前有两根轴辕,两端分别饰金龙的头和尾。后树有青缎太常旗十二面,旗面上分别绣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苏。

    所以尽管汴京的百姓们经常能看到赵佶外出,不过玉辂有流苏遮挡,是以百姓们总也不甚能看清赵佶的相貌,每次眼睛都瞪出血丝了,也不过能模糊的看个面部轮廓罢了。

    这种模糊的感觉倒间接给赵佶的相貌平添了几分朦胧美,难怪百姓们私下里面都在传当朝官家如何如何帅,帅的出神入化………

    相比皇帝的朦胧,祭祀队伍中十分显眼的王公百官和皇子们则直接暴露在了公共视野下,难免像动物园的动物一般被百姓们围观评头论足一番,这其中除了众位神采飞扬的皇子们被众多百姓注目唏嘘赞叹外,就数武植最引人瞩目了。

    没办法,官员出行站队都是有讲究的,什么品级站什么位置,丝毫不能乱。

    武植乃是开封府尹、龙图阁大学士,怎么算都是正三品的高官,位列祭祀第一梯队官僚之中,他前面是蔡京王黼童贯等执宰级官员,身旁是六部尚书,身后则是九卿及各部侍郎主事,还有台谏官员,这些官员虽然在武植眼里都是小官,可放眼大宋官场,甚至整个封建社会都是京城高官,寻常进士混一辈子能在武植身后的官员队伍中混一个位置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

    所以,武植身后站着都是书记市长省长级别的大官,身旁是国家级部长级别的高官,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老!

    除了武植,年龄最小的也起码四十来岁了,普遍五六十岁,再加上武植前面的蔡京已经近七十了,王黼童贯也都五十开外,所以武植这种混在顶级高官队伍中二十多岁的官员,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那便是咱们开封府的武大人了!”

    熙熙攘攘的百姓中,有一家长对骑在肩膀上的小娃指了指武植,对小娃满怀期待道:“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争取将来能像武大人一样,年纪轻轻便可居庙堂之上!”

    人群中像这样的教导十分普遍。

    “爹,什么是庙堂啊?”

    “………”

    三品以上的官员穿着紫色官服,官服是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束以镶玉大带,再以革带系绯罗蔽膝,方心曲领,白绫袜黑皮履。这身朝服经过娘子们的微改后,穿在武植身上刚好合身,即彰显官威,又显得身板修长,气质干练。就连那些目不转睛盯着皇子们的少女也被武植勾过来了大半。

    ………

    按制,祭祀的队伍必须从汴京正南门出去后,方可掉头往西郊去祭祀。

    队伍刚出南城门,便有一队数十人的飞骑在不远处的官道上迎面飞奔而来。那队飞骑风驰电挚,气势汹汹,虽然队伍前面有大批御林军开路,可整个队伍还是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赵佶以及百官们也满脸的诧异。

    看那队飞骑身为首一人穿大宋制式绿色官服,身后的兵卒也都是大宋府兵打扮,现在突然出现在汴京城外,莫不是出了什么乱子?

    赵佶和百官疑惑不已,而那队飞骑已经到前被御林军团团包围了。

    “急报!江南急报!”

    前面传来了上气不接下气的呼喊声,武植微微上扬嘴角:该来的终于来了,来的真是时候啊!

    武植有飞鸽传书,知道江南的方腊早在两天前就在浙江睦州造反了,这会恐怕已经攻陷睦州了,睦州知州乃是朱勉亲信,不知道有没有被起义军杀掉!

    听闻是急报,赵佶以及百官都变了脸色,祭祀途中遇到急报,不论急报是什么都是为不详啊!

    “什么急报?”

    赵佶只得将报信人叫到了玉辂边询问。

    “江南睦州方腊造反了!如今睦州已经被攻陷,睦州知州方大人全家都被反贼杀死!如今反贼势如破竹,正在集结贼兵向杭州出兵!”报信人声泪俱下。

    “什么?造反?”

    赵佶顿时面如土色,百官个个目瞪口呆,武植也跟着装出一脸的惊骇。

    “你所言当真?”

    蔡京一步踏出,手指着报信人喝问了起来。

    倒是不改多疑的本性。

    “千真万确!下官乃江宁府驿官,是江宁府尹大人派我来京报信的!”

    “陛下!事关重大,望陛下暂缓祭祀,立即回朝商讨平乱事宜!”

    蔡京说完,百官都齐声应了下。

    国家都发生造反了还祭祀个毛线,赵佶满心的失落,夹杂着愤怒,只好不甘心的下令全体回朝。

    “江南向来富庶,怎么会发生造反呢?”

    回去的路上,赵佶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通,越想不通他想的越多。

    而蔡京等官员则渐渐镇静了下来,他们脸色古怪的变幻着,毕竟是帮赵佶管理天下的官员,有些事情赵佶这个甩手掌柜不明白,而他们却能懂。

    “可恶!”

    快到皇宫时赵佶恨恨的握紧了拳头,一次造反不仅毁了他“一世英名”,而且收复燕云的计划必将搁置,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要错过,赵佶气急,他暗暗发誓,要将造反的人碎尸万段!

    而且,牵连其中的人不论是谁,一律严惩不贷!

第600章 朱勉的死期() 
国内爆发动乱在任何朝代都是头等大事,因为爆发民变不仅会破坏社稷民生,使朝廷面临战祸负担,造成一系列连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好好一个国家突然爆发民变,一定说明朝廷对于国家的管理上出现了重大漏洞。

    查!

    回宫后,皇帝和所有大臣一致的商议结果就是彻查!

    现在朝廷只是刚得到消息,必须彻查江南方腊造反的具体状况,以便朝廷第一时间部署平反计划。更重要的是彻查方腊为何会起义,江南百姓为何会那样踊跃的群起响应,到底是狼子野心,还是另有内情?

    又过了三天,江南方腊势如破竹,造反短短数日便集结了数十万兵力,连克江南多座州府,江南第一州杭州也只是支撑短短两天便被方腊军占领。现在方腊已经将杭州定为大本营了,正在集结兵力打算向江宁府进攻,一旦让反贼越过长江,形势就严峻了。

    不过这三天朝廷也不是吃素的,很快便建立了一套实时掌握方腊军动态的系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