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大郎新传-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这里,武植攥紧了手中的“万”牌,打算后面不出万了,出万很可能放炮!

    轮到朱勉了,这货方才听到赵佶夸武植,眼里不禁流露出了几分怨毒之色,但同时他也似乎顿悟了几分。

    “八万!”

    “和了!”

    朱勉终于明白赵佶缺“万”牌了,他也猜对了,他刚打出八万,赵佶就胡牌了。

    胡牌就胡牌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反,朱勉放了赵佶的炮心中还是沾沾自喜的,起码没有让武植抢先

    。

    可赵佶身后李彦那微妙的笑意,却让朱勉生出了几分不安来。

    “哈哈!是九宝莲灯!是九宝莲灯!八十八番!拿钱拿钱!”赵佶激动的快跳起来了。

    “九宝莲灯?!”

    听到这个,武植和王黼不禁愕然,而朱勉脸顿时绿了起来。

    九宝莲灯是大众麻将的一种胡牌法,要求牌型必须满足同一种花色的序数牌,比如“一二三四五六七**”筒子或者条子万字凑齐,凑齐还不算,牌型还必须满足见同花色任何一张牌都能和牌的条件。

    就是传说中的“和九张”或者“九等”。

    赵佶亮出的牌全是万,一到九万都有,而且一万到九万之间任何一张牌他都能和,确实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九宝莲灯”!

    赵佶能摸出九宝莲灯,连武植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朱勉之所以脸会绿,主要是由于九宝莲灯的赔率倍数了,八十八番,麻将里顶天的倍数,绕是底分不大,但折合下来也是一千多万贯钱,折合一千多万两白银拿出来……对于朱勉来说也是大出血。

    “哈哈哈………”

    一阵肆意的长啸过后,赵佶幸灾乐祸的看着朱勉,然后望着武植道:“武植啊!你不愧是朕的福星!而且多亏了你打的那张‘四万’,我才有机会凑成这九宝莲灯!这次赢朱卿的钱全赏赐给你了!”

    “陛下乃是九五之尊,九宝莲灯也只有陛下能摸到啊!臣只不过是顺天而为罢了!”武植连忙道喜道。

    能把打个麻将和个牌扯到这些拍马屁,王黼和李彦都对露出了敬佩的神色。

    “此等大喜之时,臣就不客气了!谢陛下恩赐!”对于朱勉的钱,武植自然绝不会客气。一千万的巨款,不要白不要。

    “呵呵,能输在陛下手上,臣心服口服。”朱勉的笑容十分勉强。

    “朱大人,让你破费了啊!”武植揶揄道。

    “哪里哪里,不算破费,回头我就派人把钱送到武大人府上……”绕是心中在滴血,又或是恨不得将武植大卸八块,可朱勉面上只能表现出一副淡定友善的样子,他在赵佶面前一贯是这种形象。

    “朕的****又进步不少啊!”

    桌上牌面尚未打乱,赵佶盯着他那九宝莲灯牌欣赏了老半天,终于冒出这句自恋的话来。

    一旁的武植不动声色的挑了挑眉毛,心说到底还是菜鸟啊,“和九张”的牌自摸几率非常大,几乎是百分之**十能自摸,一般老手凑成这样牌型遇到放炮的也会忍住不点炮,可赵佶居然让朱勉给放炮和了,这算哪门子技术好?

    完全是麻将菜鸟的意识………

    (最近麻将打的有点多,不知不觉就写书里了……算水字数吗?)

第544章 问计() 
比拟天和的九宝莲灯都出现了,赵佶已经尽兴,之后的牌局大家都随意了起来,以聊天扯淡为主

    。

    “陛下,臣听西北传来一则关于童太尉的趣事,不知陛下可要听听?”王黼笑道。

    “哦?什么趣事,说来听听。”赵佶饶有兴致道。

    武植和朱勉也静静听着,童贯带着太子巡防西北边陲,每日都有奏章直报朝廷,一举一动赵佶基本都清楚,所以王黼这会说的趣事八成是童贯的个人私事,或者外面传的八卦。

    “话说童太尉自打到了西北边陲后,每日四处巡查,可谓是兢兢业业,劳苦功高………”

    王黼先吹捧了一番童贯,紧接着就开始猥琐的八卦了。

    说是童贯去视察西北边防,走到秦州的时候遇上了知州钱昂。那天钱昂起了个大早,一直等到快中午了,童贯才施施然飘过。钱昂火了,问他搞什么,这么晚才到。

    按说他问这话很失礼,上级的时间安排要你这猩部多嘴?老实站着才是本分。但是童贯很给面子,爱护自己的西军嫡系,破例解释了一下,说骑的骡子太小了,走得慢。

    不料钱昂接着问:“大尉,你骑的是公骡还是母骡呢?”

    答:“公骡。”

    钱昂:“公骡不好骑,阉了这东西!”

    被人拐弯抹角的羞辱,童贯的脸当时就绿了。

    “哈哈哈!有趣有趣!我大宋西军的耿直脾气果然名不虚传呐!”赵佶听完王黼的讲述后顿时开怀大笑了起来。

    西军不仅是公认的大宋最强部队,同时也是大宋最有个性的部队,挖苦上司什么的基本上属于家常便饭,连皇帝大臣们都见怪不怪,童贯也只能绿一下脸,然后装作听不见了。

    “童太尉神武不凡,可怎么偏偏是个……哎!这是他永远的痛啊!”王黼捏了捏胡子,阴阳怪气的笑道。

    武植微微笑了笑,心说王黼果真是死性不改的小人,之前童贯在汴京的时候他在童贯面前跟孙子似的,可童贯一不在,他就在人家背后取笑人家了。不过王黼也只敢取笑两句,他是万万不敢像对付蔡京那样在童贯背后捅刀子的。

    说来也奇怪,蔡京是首相,王黼是副相参知政事,童贯是太尉,他们在朝中地位不相上下,可王黼不怕蔡京,偏偏对童贯怕的要死,武植亲眼见过,在朝堂上,童贯一瞪眼,话说了一半的王黼立刻就会把话咽回去,连个屁都不敢放了。

    “说到西北边境,最近西夏可是很不老实啊!”赵佶停住摸牌,继续道:“朕近日听童爱卿的奏折里面说,西夏又开始屡屡进犯我大宋国境了,还在夏州西平一带部署了重兵,看样子,他们打算进攻庆州啊!”

    说完,赵佶看着王黼武植朱勉他们,问道:“如今我大宋国库充裕,而且河湟地区已经收复,朕打算发兵灭掉西夏,一劳永逸解我大宋西北边陲之扰,诸卿以为如何?”

    闻言,三人都愣了一愣。

    武植心中苦笑不已,目前来看自己、朱勉、王黼都是不懂军事的外行,甚至是被人定义为奸臣的,而对外用兵这种一等一的军国大事,赵佶不去召开朝廷大会讨论,反而在这里询问几个“奸臣”的意见,这实在是太……有个性了。

    “陛下,这等军国大事,臣不敢妄议

    。”朱勉率先回答道,他如此识趣只是因为军事上童贯掌握着绝对的权威,他怕说错话得罪童贯。

    “臣觉得现在不宜动武。”王黼道,“西夏又不是第一次**扰我西北边境了,他们打来就让西军把他们打回去就是了!”

    赵佶修长的手指敲着桌面,又看向了武植。

    “臣也觉得还是不要现在灭西夏的好,眼下北方辽金打的正酣,辽国五京已经失了三京,假以时日就是我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的时候,陛下还是耐心等待。”武植道。

    燕云十六州对于大宋才是至关重要的,如今辽国已经被金国打的丧失了大半国土,只要辽国燕云北方的渤海地区被金国占领,那么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就面临腹背受敌的处境,到时候就是大宋夺取燕云的最佳时机。

    这点早已经在大宋朝廷确定过了,大家都在等待时机,朝廷方面已经开始和金国沟通,准备联合金人一起攻打燕云……不知道赵佶这会哪根筋搭错了竟然要去打西夏,打西夏不是一时半会能打下的,万一陷入泥潭,燕云十六州恐怕就会落入金人手里。

    “可是金人哪里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再说我大宋现在国库空前的充足………”赵佶有些纠结道。

    武植不禁汗颜,合着赵佶是觉得国库充裕了,才有打仗烧钱的想法的啊?有这么败家的吗?

    “金国打下辽国的渤海地区起码也要三五年………”

    “西夏纠集重兵,确有侵犯之迹………”

    王黼和朱勉见风使舵,已经开始松口任由赵佶胡来了。

    “是啊!以前西夏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的侵扰我大宋边境罢了,这次纠结重兵肯定有狼子野心,我们干脆先发制人,趁机灭了西夏!”赵佶似乎已经决定了,可他还是对武植问了一句:“爱卿,你看呢?”

    “童太尉果然料事如神!”

    武植心中苦笑一下,当初童贯离开汴京时候就嘱咐过武植,万一官家有动西夏的心思,一定要劝阻住,西夏不是那么好灭的,之前神宗朝组织那么大规模的西征,最后是功亏一篑,只有收复燕云才能高枕无忧的灭西夏。

    “陛下,兵者不详之器也,还是不要动为妙,依我看西夏集结重兵只是虚张声势,我们大宋只需防守即可,不必理会。”武植温和劝道。

    “武大人这话说的是不是太鲁莽了些,万一西夏真的重兵进犯我大宋,那我大宋岂不是会陷入被动?到时候后果谁来承担?”朱勉寻到武植话里的漏洞,立即阴阳怪气的攻击道。

    涉及朝政的言语攻击属于****常态,赵佶不会多想。

    武植冷笑一声,道:“我虽然承担不起后果,但我却有一计能让西夏退兵!”

    闻言,赵佶喜道:“若是能让西夏退兵,倒也省了我们很多麻烦事情,爱卿快说,你有什么计策?”

    “很简单,陛下只需要遣一使节带着诏书到西北把西夏人骂一顿就可以了。”武植淡淡道。

第545章 西夏() 
闻言,赵佶喜道:“若是能让西夏退兵,倒也省了我们很多麻烦事情,爱卿快说,你有什么计策?”

    “很简单,陛下只需要遣一使节带着诏书到西北把西夏人骂一顿就可以了。”武植淡淡道。

    “呵呵……”朱勉冷笑了起来,“武大人,这可是国事,岂能与你儿戏?”

    “是啊,武大人,若是陛下采纳了你的建议,那就是一国之计,满朝武都会知晓,关乎你的官声资历,你还是谨慎点为好。”王黼看着武植微妙的笑着。

    只有赵佶看着武植那镇定自若的神情,有些期待的问了一句:“那诏书上写些什么呢?”他了解武植绝不会无的放矢,他也知道武植经常让人眼前一亮。

    武植洒然道:“诏书上自然是要臭骂西夏皇帝,越难听越凶狠越好,最后告诉他们,不退兵就永久关闭宋夏边境的榷场,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如此,西夏必会退兵!”

    “就这个?”

    “……武大人,你以为骂他们一顿再关闭榷场就能让西夏人屈服?呵呵,恕我直言,武大人你太天真,太优质了!”朱勉毫不客气的讽刺武植道。

    “朱勉你这话什么意思?陛下乃是真命天子,成武德,丰功伟绩在我大宋开国以来除了太祖太宗无人能出其右者!陛下之仁义名号早已威服四海,区区西夏儿皇帝,还敢违逆陛下不成?”

    武植这么一说,朱勉顿时哑口无言,只能慌张的向赵佶执礼解释自己不是那个意思,改口说陛下盖世齐天,西夏小儿肯定听话退兵。

    武植这一奸臣的招数若是对付正派大臣肯定会被喷一脸口水,可对付朱勉这样靠阿谀讨好皇帝上位的奸人来说,就正中要害了,由不得他反驳,反驳就是藐视皇帝,不止朱勉不敢,连一旁的王黼也立即改了口。

    “武大人说的对,陛下只要发一纸诏书痛斥西夏小儿罪过,他们必定会慑于陛下威严而乖乖退兵的!”

    赵佶被捧的有些飘飘然,脸也微微发烫了起来,细想一下也是,他在位期间平土蕃,复河湟,灭南蛮,将大宋国土扩大到了空前的规模,为大宋历代之最。

    赵佶摸了摸脸,满足的笑道:“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就依武爱卿的,朕这就下诏书,若是西夏真退兵了,朕定会重赏武爱卿

    !”

    说完,赵佶便一本正经的命令李彦传诏了。

    “谢陛下!”

    武植面色平静,心中却百感交集,方才那一幕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古代奸臣昏君祸害国家的场景,奸臣是专门出一些祸国殃民的馊主意,然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只顾讨好皇帝;而昏君呢,则是听信谗言好大喜功,完全不顾社稷安慰,百姓疾苦………

    表面看来,武植也是典型的奸臣,敌国都屯重兵在边境了,居然只是要皇帝下个破诏书骂人家一顿,再用榷场威胁人家一下,这算狗屁好主意,搞不好就会丧失国土,甚至有亡国之危。

    相比武植,朱勉和王黼都不那么奸了,起码他们之前还反对了一下……

    不过事实上,武植虽然算半个奸臣,可他毕竟不会祸国殃民,所以他出这个主意是有把握有根据的。

    根据就是西夏国现在的国情。

    古代消息最灵通的永远是商人,武植身为朝廷大臣,又手握大宋最大的商会,又有各地的报纸,还有无数外派的暗组密探,所以现在这天底下,消息最灵通的就是他武植了。

    所以,对于大宋周边的这些国家国内的局势,武植也是了如指掌的。

    西夏,这个从数十年前李元昊称帝后才正式建立的党项人国家,在李元昊死后没多少年,国家政权就开始一直掌握在后宫太后手里面了。说来西夏这个国家也是奇葩,皇帝一代代的换,政权也一代代的都由后宫太后掌握,而且这一代代的太后,居然都不是党项人,而是汉人,或者是宋人。

    武植这会西夏国的太后姓梁,俗称小梁太后,是之前的那位大梁太后的侄女……西夏后宫基本被宋人垄断了。

    西夏惺帝即位不久,这也意味着小梁太后也主政没多久,而西夏又**扰大宋,并屯重兵在大宋边境,正是在这个时候。

    ……国人会对在异国当官或者掌权的华人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毕竟都是同宗同源的。但实际上,这类在异国当官掌权的华人,才是我们最应该防备的,因为这些人在异国当官或者掌权后,最担心的就是被被人怀疑,以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