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色染料都可以被人工合成出来。

    化工部门的人不由得兴奋了起来,煤焦油是煤炭炼焦的副产品,最初时人们完全是把它当做涂料在用。这在化学部门的人的眼中完全是暴殄天物,煤焦油可以提炼分离出苯、苯胺、沥青、燃油等多种物质,每种都有大用。

    目前紧邻平安钢铁厂的地块上已经兴建起了一座焦化厂。焦化厂主要由炼焦炉组成,精煤粉在炼焦炉内经高温干馏后产生焦炭,可用于炼铁、炼钢。当然,在原计划当中,煤粉干馏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煤气、煤焦油)是直接排放入大气之中的。不过,在政务院提出要点亮煤焦油的科技树后,化工部门向焦化厂郑重提出了增加气体冷凝装置,以分离出干馏气体中的煤焦油。

    没奈何,焦化厂刚刚准备投产,在政务院的一纸命令下,再次开始了改造。对于如何改造,说实话,这帮半吊子工程师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只能边琢磨边改造。而化工部门也没有闲着,趁着上头的重视,他们使用大量河南玻璃厂及其他单位生产出来的简易实验设备,开始了许多化学实验。他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在实验室的环境下通过冷凝法得到煤焦油,然后再通过馏分一一分离出其中的物质。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他们使用小型钢制容器干馏精煤粉,然后通过冷凝气体得到了煤焦油。不过他们的水平也就仅限于此了,对于煤焦油中复杂的成分他们只知道其中寥寥几种,而且就算这几种成分他们甚至连沸点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个大概。

    那么好了,接下来就是枯燥的大量实验了,通过海量的实验来测定其中各种成分的沸点,为以后分离煤焦油做准备。

    邵树德此时在平安堡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面,建筑工人们将炼焦炉上原有的烟囱拆掉,开始建设一根长长的冷凝气管。至于这根冷凝气管如何设计、如何布设,大家一概不知,目前只能自己摸索。

    “估计到时候正式投产后三天两头就会出问题。”邵树德不厚道地咧嘴笑了笑,“本来炼焦的,你现在非得整一出回收煤焦油的把戏。得,大家都是第一回,慢慢摸索吧,有时候走弯路也是一种财富。”

    总共五艘隶属于煤炭工作组的内河浅水运输船停泊在平安堡码头上。准备送往长山堡铁矿区的四百名移民将在今天晚些时候抵达这里,邵树德只能在这边等待了。当然,他们也不是无事可做,一些补给品正在码头工人们的忙碌下一一装船,其中有蔬菜、腌肉、奶制品、酒类、土豆甚至还有珍贵的大米。

    依托于平安堡附近温暖的气候和丰沛的水量,来自明朝的移民们开辟了不少水田种植水稻,去年已经收获过一季了。加工出来的大米在此时的华夏东岸共和国绝对是一等一的奢侈品,他们本人甚至都是舍不得吃的,全部大米都被装船运往东方县去出售,那里有全国最大的消费人群。

    下午时分,移民们终于抵达了。邵树德立即组织水手们安排这些人登船,登船完毕后,五艘运输船扬帆向南驶去,长山堡那边还等着他们呢。(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艰难的工业进步(三)() 
12月的东岸草原已经进入初夏时节了。长山堡地区的气温此时只有18摄氏度左右,迎着河面上吹来的带着河水腥味的凉风,邵树德只觉心旷神怡。

    五艘内河浅水运输船组成的船队已经离开伊河转向朝北,进入了连接铁矿区与伊河之间的人工运河。当初邵树德率队疏浚完伊河河道后,又向执委会申请,趁着冬季调集人手,在这片河汊纵横的沼泽地中一边开挖河道,一边将积水都排入低洼地并修建人工水库。经过一个冬天的奋斗,这条连接铁矿区与伊河大动脉的人工运河终于全线贯通了。

    以如今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后勤运输水平,在内陆地区如果离了河道的话将寸步难行。实际上这个时代的运输能力普遍低下,在蒸汽火车没有被发明之前,内陆地区的运输如果不依靠水运的话,那么成本将大得惊人,尤其是在东岸这种千里荒无人烟的蛮荒之地更是如此。

    华夏东岸共和国的各个节点之间目前基本靠海运或河运连通,从最南边的罗洽到最北边平安镇,从最东边的东方港到最西边的长山堡,无一不是靠水运连接各处。

    水运的廉价与高效在这个时代是无与伦比的。在政务院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中,就有着一条雄心勃勃的“大运河计划”——在米林湖南端延伸出来的丘伊河、内格罗澙湖之间的半沼泽地带修建水库、开挖运河,同时,这条运河最终将向南延伸至大鱼湖,将目前全国的菁华地带东方港与各个内陆节点串联起来。

    这条运河一旦完工,目前全国境内所有水系——伊河、米林湖、两湖运河、鸭子湖、鸭子河、煤河、平安河以及南边的丘伊河、大运河、内格罗湖、大鱼湖、大鱼河将全线贯通,彻底解决目前太过依赖沿海海运的情况。对于改善国内的运输状况,以及战争期间的交通安全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战略意义。

    运河与伊河交接处有一个小型的烽火台。它也是最近才修建起来的,驻扎有十一名民兵。烽火台颇为坚固,里面储存了一定量的食物与燃料,可供民兵们短期坚守。

    最近不知道什么原因。伊河两岸的马匪渐渐多了起来,开始频频骚扰长山堡铁矿区以及下游的下伊河堡地区。这些马匪们人人有马,很多人甚至一人双马;装备也较为精良,马刀、火枪一样不缺。有些人甚至还随身携带着并不便宜的燧发手枪。这些人越过西岭山脉,在广阔的丘陵与草原之间纵横驰骋,频频袭击骚扰东岸共和国的据点。

    执委会和政务院在获悉后,将骑兵营紧急扩编后调了三个哨过来,对那些马匪们在草原上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厮杀。只是草原广阔无比。骑兵营又兵力有限,双方大多数时候是碰不着面的,因此马匪的袭击行为还是频繁发生。

    为了对付他们,邵树德绞尽脑汁,用了一切可用的手段。比如建烽火台、拉铁丝网、清理附近查鲁亚部落(断绝马匪可能的补给)、深沟高垒等等。与此同时,他还请求执委会动用外交手段,要求拉普拉塔的西班牙人严厉约束境内的高乔牧民,严禁他们越境进入东岸共和国的领土之内。

    当然,这种程度的外交抗议是毫无效果的。甚至,西班牙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督办还派出使节来到东方港。向外交部抗议华夏东岸共和国纵容支持秘鲁总督辖区内的阿劳坎人反抗军,并通过隐秘渠道向他们支援武器。

    由此可见,双方之间的矛盾与不信任已经积累到了很深的程度。

    邵树德站在船头,看到烽火台上高高飘扬的国旗与正挥舞着手臂致意的驻守民兵们,暗暗松了一口气:烽火台还在,那这段时间内应该没出什么大事。

    底舱的水手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划着桨,带动着船只劈开水面,往前行去。每逢遇到逆流或着无风的情况下,就需要这些桨手们出力了。速度慢不说。持久力也很成问题。每到这个时候,邵树德就无比渴望想要个机器动力的船只,就算柴油机不行,至少也要来个蒸汽动力的吧。

    可惜啊。邵树德叹了口气,穿越众缺人才啊。几年了,整出来的小小的蒸汽锅炉都能爆炸,这还有什么可指望的。

    船队停靠在了铁矿货运码头上。这里驻扎了陆军一个排,同样修建了坚固的营房与瞭望塔。在船舱中摇晃了许久的新移民们相互搀扶之下颤颤巍巍地踏上了坚实的土地,邵树德让人安排他们先在这边休息、吃饭。然后下午再前往山里的铁矿区。而他则饭也顾不上吃,在码头厨房里直接拿了两块肉饼,带了几个随从后便骑马往矿区赶。已经离开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如今矿区的情况怎么样。

    矿区如今的情况并不乐观。由于连续的阴雨,不但使得矿工们没法顺利开工,矿山内部还大量积水,更增加了开采的难度。当然,矿区对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准备。第一机械厂生产出的一些抽水泵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安装到位,用于抽取矿坑中的积水。

    几台抽水泵大部分都是靠畜力驱动抽水,除了一台蒸汽抽水机之外。这台由第一机械厂送过来试用的蒸汽机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因为它绝大部分时间是趴窝着不动的——没办法,各种各样的问题太多了:加工精度差、材质不过硬、密封不良等等。当然,设计上的缺陷也不小。

    这台专为抽水用的蒸汽机本质上来说,还没有脱出当初瓦特改良钮开门蒸汽机时的技术水平太远。当然设计可能比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更优化一些,毕竟有了后世的热力学理论做基础,蒸汽机研发部的穿越众们在诸如气缸与锅炉比例之类的设计中肯定会更为合理,相对而言蒸汽机的热效率也就越高。

    而且主导这台蒸汽机设计的前物理老师李红星采用了双向气缸设计,使得蒸汽机可以在活塞两侧轮流输入蒸汽推动,比起钮开门蒸汽机的活塞主要靠大气压力复位要先进得多,气缸压力也能在大于1个标准大气压的情况下工作,可以说具备了真正的蒸汽机的要素。

    不过李红星设计的这台蒸汽机并没有曲柄飞轮这样的装置,因此该蒸汽机进行的还是直线往复运动。李红星的解释是这台蒸汽机用在矿山主要是用来抽水,并不是动力输出,因此并没有添加将直线运动改为曲线运动的装置。

    邵树德今天的运气还不错。他一进到矿区时便看到这款被命名为“野蛮人-1”型——一个充满某人恶趣味名字的蒸汽抽水机正在工作着,大股大股浑浊的积水被从矿坑中抽出,然后排入一旁的排水沟中。

    邵树德有些不安地看了眼那台正汩汩冒着热气的锅炉,前几天徐文选的话犹在耳边,这帮不靠谱的家伙搞出来的东西弄不好可是会爆炸的。

    满脸煤灰、几乎成了黑人的李红星看到邵树德来了,龇着满嘴的白牙一笑,道:“一机厂(第一机械厂)那边又送过来一些专门打造的零部件,我和弟兄们捣鼓了几下,把这台蒸汽机又折腾起来了。这不,下雨天正好派上用场了。”

    邵树德点了点头,人家设计者都不怕,自己身为领导再躲躲闪闪就没意思了。“这蒸汽机比起旁边那些牲畜驱动的抽水机效率是强多了啊,可惜就是老出问题,实用意义不大。你们还得继续改进啊。”

    “当然比那些抽水机强了。”李红星的嗓门有些大,可能是在锅炉房待久了的关系,“当初我们拿一匹安达卢西亚马试过,输出动力相当于八匹马,也就是说有八马力。更难得的是,它不要吃喝,24小时工作,只要有足够的燃料就行。当然,零部件材质以及一些设计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在改进,但是比较难。原因你也知道的,我们缺乏工业基础。比如加工零件需要的精密机床,很多零件只能手工打造,误差很大。其他部分零件虽说可以用模具制造,但是误差仍然不小。这些一时间都没法改变,只能慢慢来。当然,我们这台‘野蛮人’蒸汽机可比当年瓦特改良的钮开门蒸汽机强多了,哈哈。”

    “嗯。提高热效率、减小体积、降低煤耗、提高输出,是你们永恒的追求啊。”邵树德也开了句玩笑,“蒸汽机没法量产,那咱就先自己手工制造自己用。一边改进设计,一边等待其他工业部门的进步,慢慢来,不着急,反正咱也没打算卖蒸汽机给欧洲人。”

    这一个多月邵树德在各处跑来跑去,见证了华夏东岸共和国内各处正艰难前行中的工业进步。技术这玩意,不是说你知道原理就行的,它还涉及到一整套的工业体系,复杂无比,可以说取得任何一点进步都是很不容易的。

    而这,也正如这个国家一样,艰难却执着地前行着。(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海军与海盗(一)() 
过完元旦,就已经是1636年了。

    镇海堡造船厂内两个巨大的船坞上,两艘大型运输船正在同时开工建造。这是属于交通部下辖的南海运输公司新近订购的两艘船,两艘船满载排水量为650吨,由船厂内新近引进的弗兰德斯造船工匠提供技术支持,船型为仿荷兰的笛型船(flute),特别适用于远洋运输。

    这种运输船由于并不用承担战斗任务,因此也就没必要全用昂贵的巴西红木建造了,很多上层建筑用的都是国产松木板,舱壁也没有战船那么厚。这样一来,每条船造价便维持在了5万元左右的价位上。

    鉴于贸易的逐渐繁荣,华夏东岸共和国的物资出口量与日俱增,东岸地区有必要拥有自己的运输船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南海运输公司便新鲜出炉了。只不过,这家公司目前还仅存在于纸面上,公司连办公人员都没几个,更别说水手与船只了,只能说一切还处于草创之中。

    镇海造船厂在吸收了大鱼河造船厂部分技术人员后,在政务院的政策倾斜下,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是一家拥有数百名技师、工匠及学徒的大型造船厂。“八月十日”级战列舰的次舰——“共同市场”号的建造成功更是证明了这座造船厂的技术实力。

    如今依托镇海造船厂这家骨干企业,镇海堡地区发展出了锚链厂、船具厂(生产索具、网绳、帆布等)等国营企业,以及部分诸如木桶作坊、酿酒作坊之类的私人手工作坊式企业。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全都是为了造船厂做配套服务的。

    在去年年底新的一批明朝移民(600人)到来后,政务院将其中一半分配到了这里,剩下一半被分配到了平安镇。300名新移民到来后,镇海堡的人口直接突破一千,达到了1289人的历史新高,成为了国内第四座人口突破千人的定居点。

    而在11月底,前来东方港的帕斯奎尔家族武装帆船“蝴蝶”号再次装运30多名小孩及近两百名法国移民抵达后,执委会更是把除了小孩以外的移民全划拨给了镇海堡,使得这里的人口几乎赶上了平安镇。

    这一千多人口中,绝大部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