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安抵达目的地就能回本。现在,你已经回本了还略有赚头,不是吗?”

    奥斯曼帝国黑海沿岸的领土(包括附庸国克里米亚汗国)在此时被称做伊斯坦布尔的“乳母”,奥斯曼土耳其人核心聚居区的生活必需品几乎全部来自这些地方——基本是靠海运。这些地区向帝国输送小麦、大麦、小米、盐、牛羊鸡鱼、禽蛋、水果、土耳其黄油、蜂蜜、腌肉等食品,同时还输送亚麻、铁、铜、木材、煤等生产原料,几乎凭一己之力供养起了半个奥斯曼帝国。

    黑海地区的地位既然如此重要,因此理所当然的,奥斯曼帝国政府是完全禁止西方国家的商人或船只在这里活动的,尤其是那些拉丁国家。这起源于1609年,当时英国试图攻占特拉布松,从此之后奥斯曼帝国就完全杜绝了外来者对这片辽阔海域的觊觎。而出于某些特殊的关系,东岸共和国的船只不在此列,他们的商人与船只可自由航行于黑海、亚速海,也可在沿岸指定的港口如卡法、布尔加斯停靠进行补给或贸易。而这,自然也让那些在奥斯曼帝国拥有“传统利益”的法兰西商人们眼红得要命。

    奥斯曼帝国政府是在本月(9月)初向莫三提出关于订购十艘大型三桅风帆运输船的,当时听到消息的莫三都快乐疯了,这奥斯曼帝国真是狗大户啊,不是说他们经济也不景气么,怎么还能如此大手笔地购买船只?思来想去,莫三只能归结于他们那个苏丹自己出了私房钱,又或者他们在新征服的克里特岛、高加索部分地区抢了很多东西回来,不然哪来的钱支付船款。当然这十艘船也不是一次性到位,而是分两年购买,但这也足以为东岸共和国每年带来超过十万元的利润了。

    在受到这个订单的鼓舞后,莫三又再接再厉,开始四处活动,鼓动奥斯曼人再从东岸进口一些客船,开通黑海、白海(奥斯曼称呼,即爱琴海)上一些城市之间的定期航班。而且,希腊地区出产的棉花、葡萄酒、橄榄、柠檬、柑橘、大米等;富庶的黎凡特地区的马匹、皮革、小麦、丝绸、香料、宝石、香水等;亚历山大和开罗地区的棉花、小麦以及经由红海苏伊士港、摩卡港转运来的印度商品、咖啡等,所有这些物资都急需运输啊。

    而奥斯曼人依靠老式的小型“萨伊克”运输船和划桨船运输物资,不但效率低下,而且抗风浪能力不足、失事率偏高,更易遭到四处都是的基督徒海盗的抢劫。首都伊斯坦布尔和经济中心士麦那所需的物资经常因为运输延误而短缺,从而引起物价波动和不应有的震荡。这些运输船所承担的职责有点像此时明朝的漕运,目的就是把物产丰富地区的物资运输到人烟稠密、达官贵人云集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漕运”不及时,当然会引起社会动荡了。因此,莫三极力向奥斯曼政府以及民间商人们推销东岸的所谓“现代化”运输船。

    他的努力也不是没有成效,一些希腊、亚美尼亚、犹太商人零零散散地向他下了总计五艘船只的订单。这厮也不管国内有没有能力造,只是一股脑地先把订单吃下来,至于其他的问题以后再说。这些商人都是有志于开发奥斯曼帝国航运市场的人,他们对于法兰西人把持了相当部分白海的航运业务相当不满,因此准备先提升自己的运输能力,一点点抢回失去的航运市场,将法国佬逐出奥斯曼的市场。

    而莫雷诺也是莫三看中的潜在客户,这厮的奴隶生意做的很大,而且现在也开始涉足运输业务,即把卡法铁矿出产的矿石运到伊斯坦布尔、布尔萨等地的冶铁作坊,以赚取利润。特别是现在他又刚刚沉了两艘小运输船,正是急需订购新船以开展业务的时候,就更是莫三着意看重的客户了。

    只不过莫雷诺这厮看起来真的是比较抠门,他和莫三虚以委蛇一番后,便告别莫三然后哭丧着脸朝自己在码头上的货栈而去了。

    莫三重重地吐了口气,用流利的法语说道:“吝啬的犹太佬!”

    “每个国家的犹太人都是吝啬鬼,奥斯曼的是,法兰西的也是。”一直跟在莫三身后的长着一副拉丁面孔的男子摘下了帽子,突然接口道。这人之前一直跟在莫三身边,莫三向外介绍时也说是他的仆人,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人的身份显然不那么简单。

    “但这群犹太佬却掌控着这么大的生意,影响着诸多富庶的地区,就是我看了也为之眼红。迪迪埃,你的生意虽然大,但和他们比起来还是略有不如啊!”莫三看着莫雷诺远去的背影,用不无艳羡的口吻说道。

    “谁说不是呢。”名叫迪迪埃的男子一摊双手,说道:“谁叫他们是这个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国度内最具活力的一帮商人呢。奥斯曼帝国政府财政拮据,可不代表贵族和商人也没钱。你不是之前还在和那些商人们商量发行小额债券的事情么,我认为是可行的。你们的国家一旦陷入和西班牙人的战争,那么从长期来看也许真的需要发行一些债券以筹集资金,这些人正是极好的买主,他们的钱多得没处花。”

    “不说这个了。”莫三摆了摆手,很明智地结束了这个敏感的话题,然后只见他转身说道:“弗洛雷斯先生,我带你领略了富庶的黑海、亚速海和白海地区,卡法、敖德萨、布尔加斯、伊斯坦布尔、士麦那、萨洛尼卡等大城市你也都逛遍了,我不管这是否对开展你的贸易有益,总之我已经尽到自己的义务了。那么,按照我们事先的约定,现在你是否准备履行你自己的义务?”

    “当然!”迪迪埃。弗洛雷斯肯定地说道,“作为有身份的绅士,我当然会履行自己的义务把你介绍给巴黎的大人物们。但我只负责介绍,至于你和他们是做生意还是开展外交我完全不管。”

    “成交,弗洛雷斯先生,你是个爽快人,现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巴黎了。”莫三突然展开了笑容,高兴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三章 去国离乡(一)() 
1646年10月20日,晴,西北风六级。

    烟台堡城外某处,数百名从釜山港“雇佣”来的朝鲜民夫正在紧张修建着一座多面体建筑。这座建筑得有好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一个带凸起结构的砖石墙体,每面墙体上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开孔,看起来是做射击孔用的。而在这个建筑的顶部,则修了一个小小的顶楼,顶楼四周带有护墙,底部还修了一个面向南方的斜披,看起来是为了抵消火炮发射时的后坐力,以便快速复位用的。总而言之,若是从穿越众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标标准准的炮楼。没错,大名鼎鼎的鬼子炮楼。

    这种炮楼费工费料,目前快半年过去了,东岸人才彻底修好了两个,另外还有三个在建。这些炮楼距烟台堡南侧城墙约七八百米,处于城头上大多数火炮的射程范围内,若是有敌军大队来攻的话,那么正在修炮楼的民夫大可撤退回去,但冲过来的敌军却少说也得撂下几十具尸体。若是他们要执意拆毁东岸人正在修建中的炮楼的话,那么恐怕得做好死上千儿八百人的准备。

    因此,在一开始被东岸人城头的大炮轰成渣后,清军便死了拆掉东岸人炮楼的心思,因为老是这么拿人命往里填也不是一个办法,时间长了非得炸营不可。再加上豪格已经带着部分八旗人马回京了,毕竟他堂堂亲王之尊,现在搞得像是给烟台看大门似的,这叫人情何以堪!再不回家自己福晋都给多尔衮抢去了,傻子才继续待在这里呢!豪格一走,剩下的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留在这里看大门的都是苦命人,没机会去花花世界的江南发财,若要再提着脑袋跟黄衣贼搏命,何必呢?

    豪格走后,留守这里的和讬手头只掌握着心肝宝贝般的两千五百名八旗骑兵,此外便只有掌握在李率泰、柯永盛等人手头的三万余步卒了。同时,驻守登州城的清登莱巡抚陈锦亦拥兵万余,随时可做援应。总共四万多兵马想压制目前已经拥有上万战兵的东岸军队,即便有着如今已经修建了老长一截的城墙辅助,怕也是有些不够看。

    因此,在东岸人最初开始修建的炮楼的今年5月,清军在出动了两次被东岸人猛烈的炮火打得落花流水后,便彻底消停了,只是麻木地看着东岸人一个又一个炮楼起劲地修建着。也不知道这帮天杀的黄衣贼哪来那么多砖石、又哪来那么多火炮,一个炮楼足足放了6…8门火炮,这五个炮楼便是三四十门,真是败家子啊。

    而更令人郁闷的是,这五个炮楼明显形成了交叉火力,攻打的难度对于基本上只有冷兵器的清军来说,实在太高。唉,真是愁死人了,黄衣贼修炮楼要干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就是没办法克制啊!尤其是那两个已经修建完毕的炮楼,每个炮楼都驻有五六十名敢战之士,缺乏重武器的清军只能望楼兴叹。

    算了算了,大家都是苦命人,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天天吹冷风、看大门,不时还能听到几声响雷(炮声),日子过得这么苦,何必拼命呢。君不见那位满洲国族的和讬和大人,整日里借酒浇愁,以不能去江南富庶之地驻守而自怨自艾,且言辞间多有悖逆之言,心里怨气大得很哪!和大人对于攻击黄衣贼都不甚积极,难道你指望我们吃饱了撑着冒着炮子去夺炮楼吗?呸,一天到晚才两顿小米粥、二两酱菜,犯得着这么拼命嘛!哪凉快哪歇着去吧!

    就这样,烟台地区的东岸人与清军保持住了一种诡异的平衡状态,而这,也正是莫茗所乐于见到的。东岸人修建炮楼,然后一步步扩大烟台堡的区域,以便最终突破清军布设的封锁堡垒,让这座企图使得烟台港孤岛化的锁链彻底失效。

    裴钦、王家忠二人站在烟台堡的城楼上,恭恭敬敬地等着正举着望远镜观察炮楼修建工作的莫茗给他们训话。他们是上午被叫过来的,具体是什么事情基本上心里也有数,这是要被派到东岸本部了啊!对于这个决定,他们两人都没有反对的余地,事实上也没有反对的勇气。莫大帅在远东纵横多年、威势日盛,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敢在他面前忤逆他了。

    对于被派到据说在万里海疆之外的东岸国,裴钦这个甘肃汉子其实心里没太多抵触。他在大明也没什么牵挂了,多年一起走过来的老兄弟如今基本都在挺身队里,除了少数人外,大部分人也都没什么家小,都是孑然一身了无牵挂的粗汉,拍拍屁股就能走人。当然粗汉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冷血动物,对于离开这个生养他们的母国终究还是有些伤感,因为他们都明白此番去国也许一辈子都没机会再回来了,这令很多人伤神不已。

    不过既然上头已经决定将他们第二大队整体调回东岸,作为小小大头兵的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只能服从命令了事。如今大明是个啥情况大家都明白,清军目前已经兵进浙东、赣南,眼看这两省也要彻底不保,一统全国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闯王的部众目前在湖广一带正和清军进行交战,但二十万兵马局促在一省之内,饷械两难。要不是东岸人派快艇又一次给闯王送了些济州岛上朝鲜人积存的长弓、箭矢,此外还半卖半送了一千根长矛、两百领盔甲和四百枝火枪,怕是他们的处境还要更艰难。

    这大明是待不下去了啊!如此看来,彻底抛下这里前往东岸国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那里的生活应该是不差的,你看看烟台堡那些来自东岸的色目大兵们艳羡的目光就知道了。这些人跨海万里来到大明,来的最早的在此地怕是已经驻守了快三年了,如今竟然是我们比他们还先回去,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罢了罢了,去就去吧!听说去了那里一人先分个五亩肥地和一套院子,甚至还有媳妇分,这天下还有这等为我等小民着想的官府?但看那些色目大兵们的神情也不似假的,难不成真有这好事?那我可得烧柱香了!虽然分的是丑得要死的色目媳妇,但终究是女人啊,而且好生养、能干活,娶回家给我生几个娃传宗接代;我再勤快点,种地闲暇时再割点草养两头猪,如果官府抽税不狠的话,那小日子绝对错不了,至不济总比在这里打生打死要好啊!

    顺军出身的官兵们流浪惯了,他们对离开大明前往东岸国的整体态度是依依不舍中带着一丝对新生活的憧憬。而那些日本武士后裔、山丹人的态度也大同小异,甚至他们还稍稍带着一丝雀跃,对于离开这里结束仿佛永远看不到尽头的军旅生涯非常高兴,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飞向据说人人都能吃上肉的仙境般的国度。

    至于王家忠麾下的那帮青州土匪山贼出身的人马,这番离开刚刚安顿没多久的济州岛,踏上一个未知的旅程,那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小命了。在旌义县欺男霸女的日子多爽啊,那些朝鲜人遇到他们无不恭恭敬敬的,让他们过足了大爷的瘾。而更关键的是,占着济州岛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许多官兵竟然都已经成亲了,这让他们离开济州岛的难度大大增加。

    不过再难也要执行命令,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那个莫大帅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违抗他命令的后果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来,说不定哪天就被那帮黑藩鬼奴兵打上门来,然后大家伙一个个被当做奴隶押解到东岸去,这可就什么都完了。现在自己麻利点收拾东西速度登船,去了还能分地分房子,没媳妇的还能分媳妇,要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去了可就跟黑水煤矿里的那些前八旗、绿营兵将们一个德行了,完全犯不着啊!

    总之这是一件令人很纠结的事情,思来想去王家忠最后也认了,将前来找他拿主意的部将们一一说服,然后又带着这些人做起了底下人的思想工作,最后又扯了把东岸人的虎皮,这才将事情勉强办妥。

    挺身队第二大队八个中队,外加从第三大队抽调的两个补充中队,一共两千五百人;王家忠的部队原本有一千五百兵,在济州岛这段时日又强拉了一些明人、朝鲜人入伍,目前勉强扩充到了两千人。这两部加起来已经有四千五百人,运回本土的话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