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15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火药研发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他们没有任何参照或提示,只被告知棉花和硝酸“也许有用”,这让他们走了不少弯路。幸运的是,火棉最终还是被搞了出来,因为他们通过无数次试验,掌握了一个个技术难点。比如,他们最初浸渍棉花的酸液就只有硝酸,没有添加硫酸;比如,他们最初完全没有掌握棉花和酸液的最佳配比;比如,他们最初根本不知道反应该在什么温度下进行,等等等等。这些难点都耗费了不少时间及经费,走了不少弯路,好在最后都被一一克服了。

    如果说以上这些难点就只是让研究人员们多浪费一些生命的话,那么研究如何保持火棉的稳定性则吞噬了许多研究人员的生命。因为原棉净化得不彻底、酸洗涤得不够等因素,北方化工厂的火棉研究室发生了好多次事故,其中有三次非常严重,死伤了不少研究人员,这一度让火棉的大规模研究被迫中断了好多年,只留了一个小组跟踪保持。

    真正促使火棉研究加速的还是来自曾经阻碍火棉研究的军队系统。是的,你没看错,陆军、海军曾经因为试用不合格的火棉而发生了事故,进而大发雷霆,拒绝再度接受这种危险的东西。不过在新式火枪、大炮试用传统火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时,他们又不得不再度回转,找北方化工厂询问火棉是否有改进的可能。

    因为当年下令研发此物的老领导早就作古,多年来北方化工厂投入到火棉研发上的资金严重不足。跟踪研究这种事物的只有一个小组,他们慢悠悠地进行研发,时不时拿出一两样成品,交给各个单位试用,效果看起来还过得去。

    再后来,北方兵工厂也加入了进来,这使得研发进度大大加快,并且这时候他们已经初步解决了火棉炸药不稳定的缺陷,产品的实用性大大增强。这个时候军部派员来询问,那当真是打瞌睡遇到了枕头,火棉这种新式炸药的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

    当然了,可能也仅仅只是可能罢了。实验室能够制作出相对不错的火棉,可不意味着你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下也能做到这个地步,两者之间其实还存在着一条巨大的鸿沟。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东岸人已经不可能再放弃火棉了,无论是北方化工厂、北方兵工厂还是军部,都不会答应。

    于是,艰苦的研发工作又开始了,这次是生产线和相关生产设备的研发。因为生产这种东西对东岸人来说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因此生产线该怎么设计、加工设备需要哪些、检测设备需要哪些、该如何保证安全等等,又耗费了不少时间。一直到了大前年(1692年),相关技术差不多才臻于完善,火棉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第一家工厂被设在了北方工业重镇平安县,由北方兵工厂组织生产,北方化工厂与其共享专利。不过考虑到军工行业的敏感性,东岸政府也不敢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在相关部门的牵头下,国内另一家军工巨头大鱼河兵工厂出资十万元,从两家厂手里获得了为期三十年的火棉生产专利授权。今天大家所参观的厂子,就是大鱼河厂在新曹县新开的火棉生产工厂。

    对了,继大鱼河海军造船厂搬离后,大鱼河兵工厂也在逐步搬迁,其部分业务去了青岛县,部分业务去了乌江之畔的归德县(具体在石浦乡),剩下的则搬到了新曹县。至于其总部,暂时还设在首都东方县,但坊间风传其很快就会搬到上海县或新曹县去。而不管大鱼河兵工厂搬去哪里,可以确定的是东方县会流失大量税收及高薪工作岗位,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是巨大的利空。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政府各部委都要搬去内陆的洛阳府了,东方县多年来一直在流失工作岗位,大家早就习惯到麻木了。

    火棉如今在东岸最大的用途就是火炮发射药,因为其无烟、残留物少的特性而广受欢迎。当然了,火棉爆炸的威力要远大于黑火药,大概是五倍左右的样子,使用这种东西做发射药,火炮所产生的威力可想而知。

    朴世堂一行人今天来到工厂参观时,恰好目睹了该厂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在试验由火棉干燥压缩而成的炸药包的威力。当装载木桶中的新式炸药被引爆,旁边临时建成的一堵墙轰然倒塌,砖石四散纷飞时,朴世堂是真的被震撼了,久久合不拢嘴巴。

    他不是没有见识的人。他很明白,这种威力的炸药如果多来一些的话,可以很轻易地将汉阳城的城墙炸塌。而如果用这种火药做发射药发射炮弹的话,同样可以很轻易地将城墙轰塌,这对于战争形态的改变,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恐世间再无坚城矣!”朴世堂连连感叹。

    参观完了火棉生产车间后,朴世堂一行人又参观了该厂生产其他化学品的车间,不过都是走马观花,没有过多停留。在硝化棉上尝到甜头后,东岸人现在对硝化其他的东西也非常感兴趣,如甘油、水银等等。甘油是从蓬勃发展的制皂行业废液中提取的,成本不高。因为潘帕平原野牛众多的缘故,兽脂的产量每年都很大,因此制皂产业也发展迅速。在政府的规划下,这些厂开始慢慢向新曹县集中,一边生产肥皂销售,一边处理废液回收甘油,然后再卖给大鱼河兵工厂做进一步处理。

    可以说,本土规划的新曹县化学品生产基地的意图已经初步得到了实现。再下一步,就要看龙头企业(如大鱼河兵工厂)如何做好技术研发,不断开发出新的东西了。在这方面,他们也得到了自然科学研究院化学所以及北方化工厂的帮助,未来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据另一则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工商部在经过多次论证后,已经打算将北方化工厂的部分业务剥离出来,然后在宋河南岸成立一家全新的南方精细化工厂。该厂的总部、成品生产及营销部门拟设在上海县,中间品的生产则设在新曹县,产品暂时打算从简单的做起,如酒精、冷媒、麻醉剂、香精油等等。

    应该说,随着东岸工业的深入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化学工业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三酸两碱的生产框架,开始向包括工业溶剂(酒精等)、科学试剂、冷媒、防腐剂、染料、化妆品、化学药品等精细化工领域发展。南方精细化工厂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成立的,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化学工业的整体发展。

    当然了,也不仅仅是国企在行动,事实上很多有远见的私人投资者也在进军这个行业。像隔壁的新汴县,马氏食品公司就专门设立了一个发酵生产车间,通过对大麦、玉米、马铃薯、甜菜等作物的发酵,大规模生产乙醇,然后调制自己的品牌酒,向酒精饮料这么一个大行业进军,生产效率比传统作坊不知道高了多少。

    此外,在遥远的汴河上游甚至巴西等地,还存在着许多通过干馏木材提取醋酸、甲醇、丙酮的工厂。这些工厂的设立,有赖于东岸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投资。人们通过对各种化学现象的研究,首先在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而理论的突破,又带来了应用技术的红利,很多人根据这些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并取得了不菲的收益,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从木材中提出化学品的工厂就是了。

    东岸国内很多人都说,建国前几十年是物理学家的天下。人们在物理学家的指导下,机械、建筑、纺织、交通、采矿等行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东岸共和国的骨架。而到了现在,东岸即将迎来化学家的黄金年代,食品、制药、家化、染料及军事工业将依托化工产业的崛起而获得爆发性增长,是下一个投资热点区域,同时也是东岸人民生活水平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的显著标志。

    朴世堂等人虽然对化学一窍不通,一路上看得一愣一愣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感受到其中蓬勃的力量。联想到现在朝鲜还只有比较初级的采矿业、金属冶炼业、造船业、木材加工业和制药业,朴世堂等人就不由地感叹与天祖国之间的差距不是一般地大!原本还为这些年经济的增长感到兴奋呢,现在看来,竟然什么都不是,这不由地让人感到神伤。与此同时,他们也更清晰地认识到了天祖国强大到让人窒息的实力,在这样的实力对比面前,朝鲜王国真的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只能咬定青山不放松,抱紧天祖国的大腿,希望有一天上国老爷们能赏赐一些技术给朝鲜,那样他们可就受用不尽了真的,哪怕拥有技术的商社大部分股权由上国老爷们掌管也是值得的,毕竟老爷们吃肉,朝鲜也能蹭点汤喝不是?

    参观完新曹县化学品生产基地后,朴世堂一行人又登上了小火轮继续前行,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更上游的河宁港,一个规划中的机械及交通设备零部件生产基地。

    

第五百十一章 潘帕(三十六)() 
河宁港原本是一座宁静的西班牙小镇,名字叫罗萨里奥,白人居民只有区区数百人,是在东岸人建国之后发展起来的殖民城镇。经济上以粮食种植业、皮革加工业为主,兼且出口一些羊毛到东岸,以换取收入。

    东岸人接手这里后,看中了当地良好的自然条件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建设。河宁港第一批接受改造的是当地的港口。东岸人拆除了西班牙人草草建成的临时码头,并在周围征了不少地——因为沿河的土地都有主,东岸人不得不花钱进行赎买,好在西班牙人比较识相,东岸政府花费不多——兴建了现代化的永固码头。

    焕然一新的河宁港码头,经过挖泥船不间断地清淤处理之后,现在已经可以停靠2000吨以下的海船,开通了到国内许多城市的航线,产品的辐射范围大大增强——呃,好吧,貌似这座城市目前还没有太拿得出手的产品。

    不过别急,在政务院的规划中,河宁港也是被定位为第七类城市,即其他制造业城市,并且重点发展其中的机械加工、交通装备制造这个细分领域。与河宁港相比,其另外三个“姐妹城市”同样各有侧重,其中新汴港被定义为其他制造业城市,侧重发展食品加工业,新曹港是第六类城市(矿业与重工业城市),主要发展化工产业,明福港被定义为第五类城市(纺织业城市),主攻棉纺织产业。

    这一连串四个城市,沿着汴河右岸一字排开,生产包括粮食、肉类、酒水、皮革、化学品、机械零部件、布匹及服装在内的诸多产品,并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虽然很多企业的总部或总装部门都设在更下游的上海县,但中间生产部门则分散在这些县份,同样创造了大量工资在水平线以上的就业岗位,给地方政府交纳的税收更不会在少数。

    目前,河宁港已经有了大概六千多移民在此定居,城区也已经建了一个雏形,各项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河宁港大部分人口都在从事农业生产,但工人和学者的比例正在快速增加。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铁道部在此设立了旗下第二家生产交通设备的企业大河车辆厂。

    大河车辆厂是由位于梅林县的南方车辆厂援建而成的。该厂为了完成铁道部的任务,从厂里抽调了许多技术人员和设备,到河宁这边落户定居,然后将大河车辆厂的架子给搭了起来。

    不过,南方车辆厂虽然是国企,按理说要服从上头的命令,但说到底人家也有自己的利益。这不,在跟铁道部据理力争之后,这家规模庞大的工厂到底没把铁路机车的生产业务交出来,而只把重型货运马车业务剥离开,交给大河车辆厂进行生产。

    这个业务,说实话现在做的企业比较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私人投资者开办的企业,生产的马车型号也五花八门,质量虽然比不上老牌国营大厂,但还过得去,而且价格足够低,销路还是很不错的。也就是说,重型货运马车技术扩散后,现在这个行业基本上已是充分竞争的自由市场行业,南方车辆厂将这个业务交出来,本来就没什么诚意,因为他们自己都开始觉得重型货运马车是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

    不过,对于初生的大河车辆厂而言,任何一项业务都是宝贵的。重型货运马车虽然已是高度市场化的产品,利润大不如前,但对于他们来说却仍然十分重要,为此他们将投入巨大精力进行研究,以支撑公司前期的发展。

    另外一个好消息就是,大河车辆厂获得了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专利授权,可以进军城市街车市场。毋庸置疑,这是一份巨大的蛋糕,因为现在很多城市都在规划升级街车公司的马拉轨道车,改为由蒸汽车头驱动的轻轨通勤列车,以满足城市居民上下班的需求。

    大河车辆厂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派人去全国各地二十多个县的街车公司进行考察,并与街车公司的管理层进行座谈,了解到了马拉轨道车的诸多局限,如粪便污染、速度缓慢、运输效率低下等等,因此他们又急切地升级改造系统的需求,特别是在那些财政收入较为不错的县份。

    大河车辆厂基本上已经决定,前期靠重型货运马车的生产、销售维持利润,然后将赚来的钱系数投入到小型城市街车车头的研发中去,争取在这个市场杀开一条血路,让公司获得更大的发展。

    当然了,大河车辆厂同样从铁道部那里争来了部分火车零部件的生产业务。虽然都是些利润不高的普通零件生产,但也相当不错了,人家南方车辆厂还不愿意让出这些东西呢。

    总之,在铁道部的重点关怀下,大河车辆厂的成长已经不可阻挡,而这其实也是符合中央产业布局规划的。一南一北两套工业生产体系,分别由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陪同加工工厂,互相间展开竞争。从社会角度而言,这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垄断总不是什么好事。

    今天朝鲜东行使朴世堂一行人到河宁港参观的,其实就是该厂的列车零部件生产车间。该车间从黑山工业公司、东岸精密仪器公司、海雕仪器仪表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