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撤下去之后,那些野蛮人投矛手和步弓手的攻势顿时也为之一滞。他们在投完了最后一批投矛后,借着夜色和大雾的双重掩护,纷纷消失在了黑暗之中。萨尔瓦多中士是曾经的王德枪击案的“凶手”,这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也是个狠人,他浑然不把自己中了一箭当做什么大事,而是继续高举着指挥刀站在一个火盆旁边,以让所有士兵都能够看得到他。在他的指挥下,河中保安团的士兵们渐渐渡过了最初的混乱期nt
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比如收藏:。 网址:
第一百九十六章 赢家()
196赢家
“特里普先生,这是您的书,谢谢您的慷慨。”约翰·泰勒将一本荷兰语版本的书籍递到了站在他身后的一位年轻人手里,面带笑容地说道。
他归还的是一本在联合省出版、发行的书籍《机械原理》,主要讲的是一些常见的机器的运作原理及主要零部件的维修、制造。在东岸属于比较老的书籍了,但非常经典、实用,其很多内容即便到现在仍未过时。
当初东岸人与荷兰人关系好的时候,曾经密集转让过一批所谓的过时技术,这《机械原理》应该就是那时候在荷兰出版、发行的。就是不知道为何,这联合省与英格兰也就一海之隔,为什么《机械原理》在阿姆斯特丹发行这么多年了,为何仍未在英格兰这个堪称欧洲“机械制造之乡”的地方流行开来。想来想去,也只能归结于这个年代知识的传播是有价的,书籍(特别是包含大量知识的书籍)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阅读的,且各种排他性质的行会的存在也极大阻碍了人们去获取知识的动力——比如某个铁匠自学成才也没法开业,因为没有行会熟人介绍,这极大挫伤了人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因此知识的传播相对缓慢。
就像眼前这位面容青涩的英格兰青年,为了学习这本《机械原理》,他还不得不想办法学习了一些粗浅的荷兰语,然后靠着连蒙带猜(《机械原理》图比文字多),才算是啃下了这本令他感到收获巨大的书籍。与此同时,他也更加渴望看一看《机械原理》的汉语版本有没有什么不一样,以及类似《机械原理》的更多的汉语书籍。
只是学习汉语的代价是昂贵的,并不是他这么一个小学徒工能够承受得起的。之前有一位老好人愿意免费教自己荷兰语就已经是上帝保佑了,他实在无法想象有人会免费传授他汉语知识——毫无疑问,那是贵族们才有的专利,以如今汉语人才的稀缺程度,即便是伦敦上流社会家庭,也不是人人都请得到这类教师的,遑论泰勒这种底层劳动者。
“小约翰,我只是不想浪费了你的才华。”同样非常年轻的特里普先生信步徜徉在充斥着叮当声的机加工车间内,一边注视着那些正聚精会神加工着枪机部件的工匠们,一边说道:“你负责的中央动力车间的蒸汽机在过去三年内是故障率最低的,没人能比得上你。这有力保障了工厂的生产,我很欣慰,约翰。从明年开始,你的周薪将上涨为四先令,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办公室里的藏书都对你开放。你的才华是独一无二的,我不想它被浪费了。”
约翰·泰勒听后一阵感动。当初他走投无路之下到这个“外来人”开工的工厂内求职,一晃已经五六年过去了。这五六年间,他花费了不知道多少辛劳和汗水,才最终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他很骄傲,为的是自己远超同龄人的成就,同时也更谦虚,因为他从那些充满魔力的机械和数学书籍中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认识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他有些时候甚至庆幸。如果“大好人”特里普先生没有从阿姆斯特丹来到伯明翰创业的话,那么他也许将和小时候绝大多数的伙伴们一样,要么成为一个肮脏、辛苦、愚昧的牧羊人,在乡间渡过一生,看到每一个老爷都要匍匐在地,亲吻他的靴尖;要么就是成为一个廉价的雇佣兵,像追逐血腥味的鲨鱼一般追寻着每一场战争的脚步,然后在酒精和妓女的麻痹下,腐烂在潮湿泥泞的战壕内。
这就是绝大多数底层人民的一生。他们没有资本或权利接受教育,只能充当廉价的炮灰或劳动力,为上流社会燃烧自己的生命,贡献自己的血汗,除非你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质变,提升自己的阶层,但这又何其难也。
约翰·泰勒无疑是幸运的。他在自己的少年时代就遇到了仁慈的维克多·特里普先生,以及一位愿意向他传授知识和语言的荷兰老工匠。他们都是厌倦了联合省无休止的内斗以及始终挥之不去的战争阴影的移民,他们从海那边而来,带来了英格兰急需的资本、技术以及新的理念,给英格兰略显沉闷的空气中注入了一股清流,泰勒这个幸运儿就是在这个时候抓住了一生难得的机遇。
他发誓将为大好人特里普先生的工厂奋斗一生,这不仅是因为特里普先生给了自己超过一般熟练工匠的高工资,同时也因为特里普家族在阿姆斯特丹本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家族,是值得自己追随的。
泰勒隐约听说,特里普家族在十多年前一度包办了联合省海陆军的武器装备生意,同时还在瑞典拥有铜矿、铁矿及多家冶炼工坊,生意做得很大,是联合省著名实业家族。不过在奥兰治亲王上台执政后,这个家族虽然仍然包揽了不少军火生意——这就是两头下注的好处,任哪一派上台都少不了自己的好处——但同样也受到了诸多新兴家族的挑战。因此,在慎重考虑之后,特里普家族便像当时许多荷兰资本家一样,开始往同为新教国家的英格兰转移财产和技术,以便在未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英格兰作为欧洲工业技术最鼎盛的国家,受到荷兰实业资本的青睐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这个国家还是新教国家,海军实力强大,不虞外敌入侵,堪称是极好的避风港湾,因此从第二次英荷战争结束之后,大量荷兰商人、技工和学者便蜂拥进入英格兰,给这个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今这个趋势仍然在持续。随着英国与欧陆各国在工业技术上逐渐来开差距——如今蒸汽机在英格兰已经应用得非常广泛了,说遍地开花可能有些夸张了,但应用广泛四个字却是当得起的——以及法国对低地地区现实的军事威胁,荷兰精英分子们越来越不安,因此投资、移民英格兰已经渐渐成了风潮,以至于英格兰人什么都不做,每年经济都能增长一大波,因为有外来资本和技术涌入。
此外,法王路易十四对胡格诺教徒的迫害也促使大量法国精英分子流亡英格兰,变相加强了他们的实力。你还别不信,胡格诺教徒在法国虽然占总人口比例不高,但多集中在工业、商业、艺术和思想领域,整体社会地位较高,掌握的财富也更多。比如柯尔贝尔曾经就担忧,路易十四针对胡格诺教徒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法国贸易收入减少,其原因就是进出口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胡格诺教徒手中。
因此,当越来越多的胡格诺教徒因为害怕路易十四的宗教政策而选择移民英格兰后,就又给这个国家的工商业发展注入了一针新的强心剂。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英格兰这个岛国当真是最近二十年来欧洲的大赢家呢。没打什么仗,没花什么钱,就获得了大笔的资金、技术及精英移民,同时还有随之而来的海外关系、市场人脉等等,好处真的是一言难尽。
与他们相比,死伤了大量人命,耗费了无数钱财,同时更是极大恶化了自己国际关系的法兰西王国,虽然占了不少土地,但真的很难说是第一赢家呢。英格兰这会隐隐有那么点欧洲反法势力大本营的意思在内,自然而然地吸引各反法国家的财富、技术和人才,说是第一赢家似乎也说得过去。
当然处在约翰·泰勒这个层次可能还无法理解这些高深的东西,那是特里普家族的直系成年男子才会学习的内容。现在的泰勒,还只是刚获得了一个堪称伦敦体面人的工资水平,同时内心中隐隐对远在南方新大陆的那个技术先进、社会文明的国家满是憧憬,幻想着哪一天挣够了钱,就买一张前往东岸的船票,到那个向往中的地方去看一看。
他觉得,哪怕不会那里的语言也没关系,凭自己维修、管理蒸汽机的水平,去了总不至于找不到工作。他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在那个知识的圣殿中自由自在地学习,然后回到英格兰,让曾经看不起自己的人都大吃一惊。
抱有和泰勒一样想法的人其实很多,多集中在学术界和工商界。学术界的人经常探讨东岸的各种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等等,同时也对这个国家秉承的诸如自由贸易、人民权利等思想进行研究,然后以此作为对比,反思本国腐朽、落后的制度及文化。
与学术界相比,工商界人士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那就是东岸高超的工业技术、航海技术、金融体系、商业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超人一等的贸易能力,从来都令他们目眩神移。但这种东西却也没法复制到他们国家,原因无他,国情、社情不同,文化传统也不一样,强行移植过来只会水土不服。更何况,本国还有很多腐朽的传统和制度掣肘,不如东岸人一张白纸好作画,执行起来总是非常艰难。
但不论怎样,东岸人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能够再装模作样对其视而不见了,即便是最腐朽落后的天主教世界,也在连番被暴打之后开始求变。只可惜东岸这个国家很少接受外国留学生,即便有也必须是他们批准的,因此想要系统地学习东岸知识、了解他们的体系何其之难也,不在他们的社会中长期生活的话根本不敢说了解,而这也导致了每一位在东岸生活过一些年头的人都成了各国君主、政要的座上宾,人才难得啊!
维克多·特里普在英格兰经营步枪生产工场数年,生意不错,利润不菲,与伯明翰乃至伦敦的英格兰传统贵族、商人团体也维持着一个不错的关系,可以说是移民到英格兰的荷兰商人中较为成功的一员了(当然这也和他强悍的家族背景不无关系)。不过即便如此,他现在依然有放下手头的工场,前往东岸走走、看看的冲动,看看那个在欧洲市场上经久不衰地提供大量廉价工业制品的国家,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
维克多·特里普觉得这很有意思,是一段全新的体验,即便可能会耽误自己数年时光,导致在家族新生代的竞争中暂时落后于别人,但这一切仍然是值得的,因为这段生涯也许有助于自己突破瓶颈上限,达到以往自己不敢企及的高度。
从这个角度而言,泰勒、特里普其实都是一类人,即便他们现在身份、地位、财富相差巨大,但在对东岸的向往程度上,却是高度一致的。而这样细究起来的话,在欧陆局势动荡不安的这几十年中,东岸共和国又何尝不是一个大赢家呢?他们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吸引了意大利资本,通过发达的工商业吸引了欧洲较开明的联合省、英格兰和北德意志的商人、学者和技工,通过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是靠几次硬碰硬的海战打出来的名声)吸引了一票地中海国家的合作,并以此不断壮大己身,实现了良性循环。
如今东岸共和国人口已逾六百万,经济实力强悍无比,军事方面的投资也在稳步增加,国家的根基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而欧洲人也在挣扎了数十年之后,终于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社会思想日趋活跃,慢慢开始向现代国家的方向进化(虽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今后必然要与东岸之间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虽然其胜算因为国土、人口和资源因素而非常小,但这种竞争却是不可避免的,其时间跨度很可能也会延伸到几十乃至上百年之后。
第一百九十七章 亚平宁半岛()
随着一声尖锐的汽笛声,一艘吞吐着黑烟的机帆船缓缓离开了港湾,朝外海驶去。
这是一艘在港湾内刚刚完成补给的战舰,即东岸人设计制造的“节气”级护卫炮舰,实力不俗,是可以走上战列线对轰的狠角色。这样一种战舰,按理说是不会出现在地中海这一带的,东岸海军在历史上进入这片海域的次数也是有数的,但这次偏偏出现了,就不得不让人多加联想了。
当然那是法国人的烦恼,对于最近一年来饱受战争威胁之苦的熱那*亚人来说,这些悬挂着东岸国旗的战舰真的是太可爱了!他们不会忘记,当法国东方舰队封锁港口,对外贸易断绝,丰裕公署库存告急,六十多万熱那*亚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是谁站出来积极斡旋,又是谁动用船只从黑海拉来大批小麦,平抑熱那*亚市场上的粮价的。
当时那些不可一世的法国战舰,在看到东岸运粮船的时候,他们一度连炮窗都打开了,但最终还是没有开炮,任凭东岸船只离去,而这无疑也正式宣告了他们封锁熱那*亚港口政策的破产。
骄横的法国人为何在东岸商船面前这么软弱、这么克制,说穿了还不是害怕东岸人会在其他地方报复他们?考虑到法国人在印度、缅甸、暹罗、越南和中国的生意越来越大,以及他们在加勒比海岛屿种植园的大力经营,这个国家也不是没有海外利益的。虽然真要到了关键时刻,路易十四当然可以权衡利弊,选择是不是舍弃这些海外利益,但这不是还没到那个份上么?
他们之所以对熱那*亚人喊打喊杀的,起因就是因为这个国家为西班牙王国承造了四艘军舰。这事严格说起来呢,其实有点小题大做的意味。四艘军舰而已,多大个事啊!西班牙人海军啥实力,他们自己心里没逼数,你法国人还不知道吗?
但人法国佬就是揪住这个不放,封锁熱那*亚港口,让这个对外贸易依存度极高的国家瞬间陷入了悲惨的境地之中(历史上法国人还炮轰了熱那*亚港口,更加悲惨),以至于不得不求爷爷告奶奶请求别人斡旋调停。法国人之所以这么做,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