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第12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平安纪念医院主楼有四层,加上地下室共五层。其中第一层有普通内科门诊(其实东岸目前看不了几个内科病,但疾病的种类划分确是严格划分了)、护士室、医生室、实验室、药局、总务室、保卫室、会计室和商店组成;第二层是儿科及妇产科的所在地,设置和一层差不多,但多了院长室和会议室;第三层是传染病特区,设置一如前两层,但多了病理及细菌室;第四层比较杂乱,主要由牙科门诊及治疗室、图书馆、礼堂、教室、装订室、水疗浴室、蒸汽浴室、按摩室、石膏绷带室、针剂制作室、餐厅等;地下室则含资料室、药品及冷藏室(使用乙醚制冷机,成本不低)、培养器制造室、患者浴室、理发师、值班室、杂物仓库等科室。

    侧楼共有三层,外加地下室一层,多是护士宿舍、收发室、会客室、通风换气室、烧却消毒室、仓库、普通浴室、输液室、机械室(有包括原始心电图在内的一些设备)等。此外还有几个不大的附属建筑,主要是锅炉房、电报房、火夫室、解剖室、标本室、供水罐、煤气室(给煤气灯提供燃料)、动物室等。

    从以上设置便可看出,不愧是要花费二十余万巨额资金的医院,平安纪念医院至少从规模来说是毫无争议的全国第一了,不但比平安县本地的另两家医院——分别是平安县人民医院和平安铁路医院——高出一大截,即便是首都和青岛县的医院也多有不如,不愧是工业重镇、北方大都市!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出,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如今东岸的医疗事业当真是进步了太多太多了。旧大陆欧洲和中国那灾难般的医疗系统和覆盖体系,几乎完全无法和东岸相比,更别提大家在理念和认识上的巨大差异了。从这点上来讲,华夏东岸共和国自诩为文明灯塔当真是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旧大陆和他们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相信如此再发展数十年后,随着东岸国力的越来越强大及人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平安纪念医院为标杆的其他新式医院一定会在全国境内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造福全国的百姓,可谓善莫大焉。

    “平安纪念医院耗资巨大,因此国内其他地方颇多微词,因此,在建成运营一年后,卫生部将不会再对其提供资金,一切都得由医院本身来负责,也就是说自负盈亏。当然为了使医院安然度过开始的困难期,财政部将会允许平安纪念医院在青岛金融市场上发行年利率为5%的十年期债券十万元。”戚汪平对平安纪念医院还是比较了解的(事实上绝大部分在世的穿越者都很了解),因此出言点评了几句:“当然你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平安县人口众多,几达九万众,且厂矿众多,商业发达,人民普遍收入水平较高,还是能够消费得起纪念医院的医疗服务的,因此只要能够招募到水平合格的医护人员,我认为平安纪念医院的盈利前景非常可观,无需太过担心。”

    “另外我也从你们的介绍中,发现我国的医疗事业进步当真是非常大。曾几何时,我们没有任何药物、没有一家正规医院,疟疾、肺结核、麻风病、鼠疫、霍乱、痢疾、梅毒等疾病在全国肆虐,儿童死亡率巨高不下,最严重时竟然有三分之一的儿童无法活过三岁。在那个时候,我们面临的是何等艰难的局面啊,想想就让人心惊胆寒。”戚汪平这时候感慨地总结了起来,只听他说道:“所以我现在十分感慨乃至感动,我们的事业竟然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真的是当初我们所没有料到的。所以我现在恳请诸位,在今后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工作,将我们一手创造的这份事业继续下去。我们要为人民创造更多的发明、生产更多的商品、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诸君,拜托了,请为这份事业一起努力。”

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巡视(八)() 
1677年3月18日,结束了在柳树营的一连串活动之后——包括为一家木材加工厂举行奠基仪式——戚汪平一行人再度登上了拉普拉塔之星列车,开始了北上巴西高原之旅。

    从定军镇一带进入巴西高原南端,山势平缓,地貌相对开阔,因此多年前东葡战争之前紧急抢修的北方铁路就是从这里北上的。戚汪平的专列在定军镇这个沟通南北的关键节点城市临时停留了一天,并抽空会见了正愁眉苦脸在此修建铁路的森林开发公司负责人小卢西亚诺,一个意大利诸多家族组成的财团的代理人。

    小卢西亚诺是森林开发公司第一任商务代表老卢西亚诺的小儿子,原本在意大利从事丝绸生意。他的父亲老卢西亚诺运气不佳,几年前回国述职的过程中不慎遇到海难,随船沉没在加纳利群岛海域,因此他便子承父业,放弃了个人生意(彼时也已陷入了经营困境),来到新大陆的东岸来管理森林开发公司。

    作为第一家进入东岸内陆并以东岸为主要市场的外资企业,森林开发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还是可以的。这家公司从人口稠密的意大利南方引进了很多那不勒斯人、西西里人,在蛟河县、化龙县经营粮食种植、森林采伐及加工、果园等多项产业,同时手头还掌握了森林铁路及延伸段(木牌乡—中营乡)、蛟河县境内多个内河码头的经营权,盈利渠道还是相当多的。特别是近年来他们积极学习东岸人的食品工业,利用自己手头的果园,兴建了一家规模中等的罐头食品厂,专门生产水果罐头,供应蛟河、北鸭子湖及保定三个地区十多个县份,销量虽然不如国营平安罐头食品厂,但也算相当不错了。

    而东岸政府对于森林开发公司这种在蛟河地区草创之初就“深入不毛”开荒起家的企业也非常欣赏,戚汪平曾经就在会议上讲过,要让这种替东岸开荒的企业分享国家发展的红利,哪怕它是外资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多年来森林开发公司在融资渠道方面一直十分顺畅,不但贷款申请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利率也从未超过6%,受益不小。

    不过,这些好处也不是白拿的,在享受了这么多年低息贷款的好处的同时,森林开发公司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当年被迫修通了从蛟河县到化龙县境内的铁路就是例子,为此一度耗干了公司的现金流,不但六七年没实力兴建新的项目,更无法对股东分红,也是倒霉。而在公司又平稳发展了不少年头后,“噩运”再度落到了森林开发公司的头上:已经升任蛟河地区行署专员的原蛟河县县长蔡佑国与北鸭子湖地区一起,找到了小卢西亚诺的头上,共同给他施压,要求其修通从木牌乡到定军镇的铁路,即把森林铁路与北方铁路连接起来,使得这条铁路发挥更大的作用,繁荣地方经济。

    说实话,小卢西亚诺对此是比较抵触的,因为这很显然会影响该公司的正常经营,因为他们最近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开设一家规模不小的石材加工厂,以利用定军山脉一带丰富的石材资源。公允地说,这笔生意是有大利可图的,因为无论是蛟河地区还是邻近的鸭子湖流域,多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起,对包括大型条石在内的各种建筑材料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小卢西亚诺想利用这股大基建的东风大量出口条石、石子、木材,也是很正常的思路。

    只不过,现在他们遇到了麻烦,东岸地方政府的领导人要求其向东修建一条能够连通定军镇的铁路,这可就要了命了。毫无疑问,一旦答应了蔡佑国等人的要求,那么以森林开发公司目前的状况,肯定是无法投资建材项目了,不但通往山区的道路没钱修,在意大利南方招募人员、采购必需品的费用也没地方出,这可就难了!

    小卢西亚诺本想拖延,不过蔡佑国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他联合北鸭子湖地区、保定地区的同僚,一起给森林开发公司施压,最终令他们屈服,同意拿出自有资金并额外贷款八十万元修建这条铁路。当然他们后来还获得了东岸国家铁道总局提供的价值八万元的铁路器材补贴,算是让他们修路的安慰了。

    这次在定军镇见到小卢西亚诺,知道事情前因后果的戚汪平表扬了一下他们公司,认为森林开发公司在蛟河地区初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让东岸政府的开发成本急剧下降。同时,这次“深明大义”,修建连通至定军镇的铁路,使得已平稳运行多年的森林铁路不再是一条孤零零的道路,连入了国家的铁路网,功莫大焉,值得表彰。

    小卢西亚诺对此只能强颜欢笑,点头称是。不过随后戚汪平许诺森林开发公司可以进军酿酒业的消息还是令他感到有些欣喜,因为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一直以来对外资的牌照发放都非常严格(准确地说,至今尚未有一例),这次戚大主席居然许诺让他们进入这个行业发展,那可真是一个大大的奖励了,因为果园内的那些果子就有了用处了。

    因此,现在小卢西亚诺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了,应该可以挽回一些意大利本土那些商人家族掌门人的印象了,让自己不至于因为这条铁路的修建而失分太多,这对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是一个大大的利好。

    做别森林开发公司的小卢西亚诺后,戚汪平等人继续前行,并于3月21日抵达了北方铁路的阶段性终点,位于乌江南岸兴国县境内的一个小车站,对面就是江北地区的一个码头,属于琅琊县安远乡。

    正如戚汪平所见到的那样,乌江的存在阻断了北方铁路继续向北延伸,因此铁路在这儿成了一条断头路,除非修建起一条跨越大河的铁路桥起来。国家铁道总局不是没有考虑过在这里修建一条横跨南北的铁路桥(这里的乌江最窄处只有五百多米),以便将北方铁路继续向北方的巴西高原深处延伸,只是当他们仔细核算了一下成本之后,一下子就偃旗息鼓了,因为耗费实在太大。

    另外,这么长的铁路桥,对东岸建设行业的几家公司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大家从来没有尝试过如此规模的大桥,技术上可能存在关碍,所以到最后还是无奈放弃了这个计划。随后,铁道总局内也有人提出了是否可以用一艘专门设计的大船来装火车,以便让列车能够渡过乌江,抵达北岸。

    这个大胆的想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大家认为在这里可以将火车车厢拆成两部分或更多部分,以便长度有限的船只可以容纳。当这艘船靠到北岸(这里需要修一条铁路栈桥,不需要太长)的时候,就在北岸用火车头将一节节车厢拉出去,然后再组装起来,继续奔驰在铁轨之上。

    这个想法理论上来说是不错的,只不过现在仍由许多技术细节需要实现,再加上这么大肚平底船只的设计也需要专门人士来接手,因此这会这种能够装运整组列车并安然抵达北岸的想法尚未能实现,戚汪平戚大主席要抵达北岸的琅琊县,还是只能坐船。

    3月22日上午,乘坐小火轮抵达北岸的戚汪平坐上了江北地区行署协调来的一列火车,然后驶入了城阳乡火车站。这里可真的是北方铁路目前的最终点了,再往北,铁轨还在紧张的铺设当中,包括戈什金公司、巴蒂诺公司及铁道总局建设一局在内的多支筑路大军正在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将铁轨一米一米地向北延伸,使得东岸政府的控制力不断延伸进大片尚未开发的蛮荒大地。

    与这些筑路大军一起努力工作的,还有大批新来的移民和转正的非国民劳务工,他们告知可以每人可以免费分得三十亩土地(一般情况每人只能免费分五亩地),但需要为北方铁路建设项目指挥部工作若干时间,这些新人们没有选择,只能答应。

    他们原本是北方新设立的一些定居点的居民,这些定居点同样隶属于江北地区,分别是石来乡(位于后世帕尔马斯小镇附近,目前归琅琊县管理)、季平乡(位于后世卡萨多尔小城附近,目前归平邑县管理)、费南乡(位于后世Timbo Grande小镇附近)、临涧乡(位于后世特雷斯巴拉斯小城附近)、费北乡(位于后世乌尼昂港附近)、贝丘乡(位于后世南圣本图小城附近)、新甫乡(位于后世库里蒂巴城附近)、长寿乡(位于后世蓬塔格罗萨城附近)、景龙乡(位于后世瓜拉普阿瓦小城附近)、翠雾乡(位于后世皮尼扬小镇附近)、西樵乡(位于南拉兰热拉斯小城附近)、瀑布乡(位于伊瓜苏瀑布小城附近)、长勺乡(位于后世皮坦加小镇附近)、祥沟乡(位于后世坎普莫朗小城附近)、金果乡(位于后世弗朗西斯科·贝尔特朗小城附近)、燕崖乡(位于后世帕图布兰库小城附近)、勾曲乡(位于后世雷阿莱扎小镇附近),一共十七个新设定居点,总共安置了差不多三万人口,显示了东岸政府向巴西高原北方逐步推进的坚强决心。

    这十七个定居点的设立,江北地区自然是要责无旁贷地提供钱粮物资,而临近的巴拉那河东岸的新坝、南胜、福兴、伊瓜苏等县,也逃不掉自己的义务,一样要支粮支钱,派人协助,以便让这十八个定居点的三万余百姓能够尽快地安稳下来。

    执委会主席戚汪平听说这边的情况后,执意要沿着规划中的北方铁路向北去看看,看看这篇夹在北宁地区和江北地区的大片蛮荒土地。没办法之下,江北地区行署和琅琊县方面业只得找来了一辆特别改装过的豪华马车,然后派了一队骑兵护卫,尽量挑较为平整的、好走的路北行,一路走一路看。

    在这个过程中,戚汪平这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不断地对陪同他的地方官员们问这问那,每一件事都显得非常感兴趣,这也许是因为这段行程结束后,他的全国巡视之旅也就基本告一段落的缘故吧(北方和南方较远的地方,戚汪平基本就不去了)。

    3月30日,抵达了地图上标注着费南乡的地方后,戚汪平在这里发表了一通讲话,重点就是东岸发展五十年来的艰辛以及可预期的未来会有更为快速的发展,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建设国家,也不知道当地有些木然的新移民们听不听得懂。

    随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