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林黛玉的脸猛地烧了起来,她最终任由宝玉牵着她的手,没有挣开。

第九十九章 殿试() 
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一僧一道上门贺喜。

    贾家上下见是为王夫人和贾宝玉驱邪的僧道,都尊为神仙,不敢怠慢。

    僧道笑呵呵地送上贺礼,却是一件百衲衣,一副木鱼。那僧道:“有这两物在尊府,可保府上安宁,不生是非。”

    贾政连连谢过。

    贾母见宝玉黛玉成亲,不免又想到了子嗣上面,心里担心林黛玉身子弱,子嗣早来恐对她的身子有损伤。于是问僧道:“烦请大士测算,我那孙儿的子嗣如何?”

    那癞头和尚笑呵呵地掐指算了一番,笑道:“府上当在三年后添一位公子,五年后添一位千金。且公子和千金的来历都非同寻常。”

    贾母又惊又喜,谢过僧道,令人封了二十两的黄金端来。

    那僧道笑道:“出家人不在乎黄白之物,不过因缘际会而已。”说罢拂袖而去。众人连忙去追,他们早已不见踪影了。

    宝黛两人同行同坐,举案齐眉,早饭过去,就去给贾母、贾政、王夫人奉茶。

    三位长辈依次赠下礼物,就携着他们起来说话。贾母的院子里这一天笑声不断,贾家众人的脸上也都是喜气洋洋。

    晚间,黛玉和宝玉回到屋里,忽然见桌上摆着一壶酒,几样鲜果。

    黛玉微觉诧异,小丫头来报告说:“有一位自称是警幻的姑子过来,送来了这酒还有果子,东西放下人就不见了。大家都以为是神仙呢。”

    黛玉知道必然是太虚幻境里的警幻仙姑了,赏过小丫头,斟出一杯酒来,甘香非常,果然是太虚幻境里的仙酒。

    宝玉听那小丫头说起“警幻”两字,笑道:“好像在哪儿听说过似的。”说着,看黛玉已经倒了一杯酒出来,连忙上前接过酒壶,给自己也倒了一杯酒。

    黛玉笑而不答,二人红烛之下对酌。外面夜风轻拂,吹落些许粉红桃瓣,顺着帘子飘落窗下。

    隔了三年,黛玉果然被诊出有孕。贾家上下欢喜非常,宝玉更是高兴的忘乎所以。

    他已经过了会试,名列前三甲,再过一年就是殿上对策的时候。看着黛玉眉眼温柔,宝玉在无人时不禁俯身贴向她的耳边说道:“明年殿试,我要考个探花郎回来,以谢群芳中最美的仙子成为我的伴侣。”

    林黛玉猛地绯红了脸颊。宝玉越来越灵透了,比起从前翩翩浊世佳公子的风度,更添了些气韵,他的形象,也渐渐更像太虚幻境里的神瑛侍者。黛玉知道他正在超脱迷障,渐渐忆起了前生。

    隔年,黛玉果然诞下一个小公子。贾小公子出生的时辰,满京都被瑞气祥云笼罩着,贾家的内院里清香四溢。

    稳婆从房里抱出来一个眼眸乌黑,皮肤雪白的孩子,这孩子一出生就咯咯地笑,分外喜人。

    宝玉只看了他儿子一眼,就连忙跑进屋里去看黛玉。黛玉脸色苍白,头发都湿湿地沾在了脸上,见他进来,虚弱地笑了笑。

    贾政自外面接过被宝玉晾在一边的刚出世的小孙子,吩咐下去给稳婆封了一个大红包,看着小孙子,高兴得胡子都翘起来了。

    自然,这个消息也送进了宫里。

    因这一天京都吉兆,宫里格外欢喜,赏下许多东西。

    这年三月,宝玉参加保和殿廷试,排名略后,进复试,排名第八。殿试上,皇帝亲考策问,对宝玉十分满意,御笔亲点为状元。

    宝玉叩头请辞道:“启奏陛下,臣博学不及榜眼,制艺之精不如探花。臣请辞后排,甘居第三。”

    满朝为之侧目,皇帝又气又笑。因为贾家一连串的事情,他也曾叫人打听过这个小舅子的平时行径,知道他那爱红的毛病,还有折腾出一个绛云轩,还亲手去制胭脂的事儿,知道他必定是觉得探花郎比状元要风雅。

    皇帝绷住脸来问道:“将状元拱手让给他人,你不会后悔?”

    宝玉正气凛然道:“臣心服口服。”皇帝道:“准了!”

    那第二、第三名陡然上升了一个名次,欢喜非常,宝玉也十分高兴。随后宫中设宴,新科录取的进士们人人神采飞扬。宴饮过后,就是夸街。

    宝玉被留在了宫中,因皇帝道:“你既不在意状元的名号,想必也不喜欢披绸带花地夸街,安静留在府里陪你姐姐说说话吧!”他只得听命,跟着小太监去见元春。

    走过宫里的御花园,宝玉还十分懊恼,他本想让黛玉看看他当探花郎的样子,听说林如海就是当年获御笔钦点探花郎,获得了姑姑贾敏的倾慕。

    胡思乱想间,他已经站到了元春的面前,连忙下跪行叩礼:“臣叩见贤妃娘娘!”

    话音未落,已被扶了起来。

    元春已经知道宝玉辞状元,选探花的事情,脸上不禁微带薄怒。但看他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也生不起气来。

    这个弟弟是她一手带大的,一笔一划地教会写字,一句一句地教他读书,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性子。

    况且功名让出去了,就没有再要回来的道理。元春叹了口气,问他些家中的近况。

    宝玉一见揭过了这茬,连忙说起家里的状况来:“父亲身体还健硕,每日从衙门回来,说起工部的事情就滔滔不绝。母亲每日念经学佛,前日请了牟尼庵的师太过去讲经,还留师太吃了饭。二姐姐前日回来,气色还好,要添第二个小子了。三姐姐也挺好,听说三姐夫很维护她。颦儿也好,家里的小子也好,父亲给取了名字叫贾茋。小名儿叫仙草。”

    宝玉看元春脸色和缓了些,连忙又滔滔不绝事无大小地讲起来。

    皇帝更衣回来,带着小太监捧着探花郎的冠带袍履过来,一听贾宝玉在元春这里不停地说话,仿佛他进宫来本就是为了请旨陪元春讲话来的。

    皇帝再度气笑了,让小太监叫出宝玉,带他去换上衣服随队伍去夸街。

    皇帝则转身回到前殿,他要喝茶顺顺气儿,一面走一面不禁腹诽:“这小舅子实在是太能唠叨了。”

    贾宝玉最终被赶出去换上探花郎的衣服,帽上簪着御花园的鲜花,扎着大红绸子,骑上高头大马,和众进士们一同出去夸街了。

    整个京都都轰动起来了,这是三年一次的盛景,也是京里的许多人家补充新鲜血液,替女儿抢夫婿的时候。

    走在前头的状元是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头子,众人一看,一脸嫌弃。

    还是有人家不甘心白白放过这位状元郎,派小厮上前问道:“敢问状元郎,家中可有妻室?”

    这位状元郎顺着小厮来的方向用目光一溜,看到不远处轿子里隐约露出一角红裳,猜想那轿帘后头想必是个国色天香的娇媚小娘子,顿时心头一热,老脸一红,道:“老夫本状元郎家中糟糠之妻已逝世了”说罢还情不自禁往那轿子的方向看去。

    就在这时,人群中忽然响起一声尖叫,只见一只烂番茄飞来,准确地命中了状元的脸。

    众人吃惊之下,纷纷转头寻找,只见一个年近五十的妇人冲到状元郎的前方,指着他的鼻子骂道:

    “你这老贼!怎敢才中了状元就咒老娘死了!老娘今天就在这儿和你分说个明白,是谁整天伺候你一家老小,缝缝补补赚来的钱都用在了你身上?要不是老娘,你能有今天?”

    老状元的老脸已经烧的通红,强行狡辩道:“你是哪里来的刁妇,老夫本状元郎不认识你!”

第一百章 终曲() 
那老妇气的几乎跳起来了,脱下鞋子啪啪往状元郎的脸上扔去。

    仪仗队的兵们乐得看热闹,也不十分阻拦,只见这老妇披头散发,坐在地上嚎道:

    “你这没良心的老东西!那年你屁股上生了烂疮,还不是我爬山找了几天,找到药草来给你糊了一个月,才把你那烂疮治好。要是没有我,你能当上这劳什子状元吗?你左胳膊上有个胎记,右肩膀上有一块疤,后背上有一个大黑痣”

    状元郎狼狈不堪,掩面纵马而逃。

    众人纷纷围住榜眼,问道:“敢问家中可曾娶妻?”

    榜眼相貌魁梧,肤色较黑,一看众人围上来,顿时脸色红了起来。

    众人一齐问道:“敢问榜眼家中可有妻室?”更有逗趣的加上了一句:“这回可不要诓我们!”

    榜眼顿时脸热头胀,大声回道:“学生年近而立,尚未娶妻!”

    顿时,众人欢呼一声,涌上来七手八脚地把人抬走了。

    更有许多人窃窃私语道:“这探花郎好生俊俏!也不知道可曾婚配?”

    立刻有人回道:“你们还不认得他?他就是先荣国公的嫡曾孙,宫里贤妃娘娘的亲弟弟,娶的是前科探花林如海家的千金,修书院的绛珠县主就是。”

    那些怀春的姑娘们顿时黯然伤感,各家人啧啧叹息,只得放他过去。

    仍有许多胆大豪放的姑娘,从茶楼上把汗巾子、帕子、香囊朝着贾宝玉丢过来,蒙了他一头一脸。

    夸街的队伍来到西城,贾家已在街边的茶楼上包了个好位置。忽然听底下人说道:“来了!来了!”

    众人连忙定睛去看,不多时,果然一队披红挂彩的队伍慢慢行来,前方有羽林卫开道。

    队伍渐渐行到茶楼下方,忽然有人喊道:“那是我们少爷!”

    黛玉凭窗看去,只见宝玉穿着探花郎的衣服,带着金翅帽,簪着一朵鲜艳的牡丹花,帽翅上还挂着不知道谁丢的一方帕子,不禁掩唇而笑。

    宝玉心有灵犀,猛地抬头,正好看到了黛玉的笑眸,翻身跳下马背,拨开人群就钻进了茶楼里。

    外面众人纷纷惊叫:“探花郎怎么跑了?”

    早有消息灵通的人说道:“贾家人在楼上包了座儿,人家是去陪着家人去了!”还想随着车队多看几眼探花郎风采的人顿时幽幽叹息。

    贾宝玉见过贾政和贾赦,令小厮回家去取来家常衣服换上,转到雅阁里笑着对黛玉说道:“可算累死我了,夸街真不是什么好玩的,瞧我这一脖子香粉!”

    黛玉用手中的帕子替他擦干净了,细细看了一遍,道:“起了些小疙瘩,该让小厮拿药膏来涂上。”

    宝玉笑道:“不妨事。”说罢又讲起宫里的经过。黛玉笑着听他啰啰嗦嗦地叙述了一通。

    一时夸街的队伍都过去了,茶楼这边的人群也散了,贾家一行人便出了茶楼,坐上马车回去。

    也有些芳心不死的姑娘把马车停在周围,决意要看一看这位绛珠县主的样貌。等贾家的人都走后,这些马车里的人都黯然地各回各家去了。

    又过了两年,黛玉生了一个女儿。那天,贾家宅子里的花树上一夜开满了鲜花,紫檀木雕花的老桌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抽出了枝条。

    贾家上下深以为奇,然而顾忌着家中奇景太多,贾政吩咐众人禁口不言。

    宝玉喜不自禁,一下子变成了孩奴,给女儿更衣喂饭种种杂事一律自己亲来,要不是碍于先天的生理结构限制,他都要把喂奶的活儿一并揽过来了。

    也因为如此,贾宝玉推辞了朝廷外放做官的诏令,专心地在家里做起了孩奴。

    绛云轩的生意十分顺畅,每年有几十万的银子进账;潇湘馆的生意也十分不错。

    他们把每年收到的红利拨出一部分贴补苏州书院的学子,还有余力偶尔助朝廷赈灾一回。

    宫里的元春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惬意。她本性大方中有温婉,不争不抢不要求升官,家里还常常帮着皇帝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如此一来,不光是皇帝对她宠爱有加,太后皇后也纷纷倚重。

    日子久了,宫里的其她嫔妃也渐渐对她敬重起来,再无人同她争宠吃醋。

    王熙凤生下了女儿,开了个铺面,日子过得自给自足。

    她把巧姐抚养到十五岁,才托到黛玉这里来,让她帮着给相看女婿。

    黛玉既愧疚又不安,当初王熙凤离开贾家,再没有一丝消息传过来,她也担心了许久。

    黛玉端看巧姐,双眼顾盼有神,活脱脱另一个凤姐的神韵,容貌有三分随了贾琏,更显柔美一些。

    她把巧姐留了下来,带去给贾母看。

    贾母老泪纵横,细细看了一番,夸了巧姐儿几句,又骂王熙凤狠心:“这么多年,也不知道回来看看,枉费我把她当心肝儿疼”

    贾政、贾赦听说,连忙问清了王熙凤的住处,派小厮赶着马车去把王熙凤接了过来。

    再度相见,王熙凤的鬓发都有些花白了,她抱着贾母的腿放声大哭,不多时,收住眼泪,立刻又逗贾母开心起来:

    “听说寿山上有个桃儿,需得有个猴子才能摘来。我就想着老祖宗整天说我是猴儿,不如去给老祖宗摘个桃儿试试。结果桃儿没摘到,我今天又见了老祖宗才反应过来,哪里还要什么桃子,老祖宗就是活的寿星嘛!”

    贾母破涕为笑,骂道:“你这猴儿,这么多年没见,还是一样嘴乖。”王熙凤连忙又说笑话来逗她开心。

    在这段时间,晴雯嫁了个满意的夫婿,惜春因画结缘,被宝玉同科的年青进士求娶了去。

    妙玉一生孤傲洁癖,除了偶尔参与钻研胭脂配方,就是制茶。

    牟尼院的老院首去世后,请她接管牟尼院,却被妙玉婉辞了。

    年老时候,黛玉就接了她过来,一同住在贾家的宅子里,还像当初大观园里的景象一般。

    妙玉偶尔也会与宝玉黛玉一同联句写诗,喝茶,迎春、探春和惜春、史湘云也常常过来。

    贾家的儿孙都知道,家里的妙姑姑是出家人,会烹茶,会读经,琴棋书画皆出手不凡。女孩儿们皆视她如偶像。

    在这样温情热闹的气氛里,贾家老的人平静离去,年轻的缓缓老去,替代他们的又是一代年轻活泼的孩子。

第一百零一章 余音() 
一觉睡醒过来,林黛玉睁开眼睛,周围的一切陡然间变得大了许多。

    大床榻、大帐子,桌椅都变大了许多。

    这时外面蹦蹦跳跳进来一个九岁大的小女孩,一看她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