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热的天气,虽是有冰盆,一身的汗也止不住的往下淌。

    贾政有宝玉在旁,写完请罪折子,顺便就跟宝玉讲起官场上的一些隐秘的事来。

    贾宝玉从来不知道这些除了阿谀拍马就是高谈阔论的禄蠹竟能搅起那么多的污水,随时可以咬人一口,让一个好好的世家翻船,简直比野兽还凶狠。就算是对他们前一刻还互攀关系联手的人,下一刻也能毫无预兆地翻脸。

    他突然就理解了贾政时不时的暴躁,那是认为家业后继无人,只能凋敝衰落产生的恐慌。他生平第一次,有些些理解了自己的父亲。

    贾政自是不知道,他令人送出请罪折子,徒然觉得疲惫。他对贾宝玉严厉,到了几乎处处苛刻的地步,只恐怕他养出一个顽劣的性子,连累他被人攻讧。

    谁想到,儿子管住了,却管不到一个放纵的侄儿。惹出了事,大屎盆子依旧往他的头上戴。

    身在官场盘根错结,又有一个大家族需要管理,还要小心无处不在的言官和政敌。贾政能不焦躁吗。

    写完请罪折子,立刻启航,终于在中秋节前赶回了贾府。

    皇帝下旨查此案,又令翰林院写信宽慰贾政,夸他为国为公,克勤克俭。亲戚之子所犯罪状,不应怪责到贾政身上,理应按律查办。贾政十分感动。

第八十章 回贾府() 
赶在中秋节前,贾政包下的两艘船靠岸了。

    贾琏带着林之孝等一群仆人在渡口等着,一看到贾政的船靠了岸,连忙都聚了过来,牵马车的牵马车,搬行李的搬行李。贾府里,贾母和王夫人早已望眼欲穿了。

    马车来到府门口,小厮、丫头们都忙着把清点行李,搬到各房里去。

    贾政带着林黛玉和贾宝玉先去见过贾母。

    一踏进上房,贾母就站了起来,先问了贾政几句路上的行程,吃穿住行等琐碎的事情。贾政一一回答了,母子对望,双眼都有些湿润。

    随后贾母又叫过林黛玉上前,揽在怀里看了半晌,见她气色不错,双颊红润,便携着她上炕,细细问些路上的闲话。

    贾宝玉早被王夫人揽在怀里痛哭起来,一时又说“瘦了”,“黑了”,一时又念叨着路上肯定受了委屈了。

    贾宝玉出去见识了一场世面,总不比从前那般软语小意,被王夫人抱着大哭“心肝”“肉儿”的,浑身都不自在起来。

    他求救的眼光落在黛玉的身上,黛玉正感觉到薛宝钗站在王熙凤旁边,一双眼刀子正往她身上落呢,因此故意装作没有接到贾宝玉的求救目光,和贾母念叨着水陆道场上的事儿。

    贾母一边听着,一边说她做得好,抬眼恰巧接到了宝玉的眼光,一看宝玉被王夫人搂着,一身的热汗,满脸通红,于是说道:

    “宝玉,你也过来让我看看,瘦了黑了多少?”

    宝玉如获大赦,连忙小心地扶好王夫人,站到贾母身前,笑道:“老祖宗你看,虽说是黑了、瘦了,也壮实了!”说着把袖子卷起来,给贾母展示他的肱二头肌。

    贾母笑道:“好,好,这一会出去,也见了世面,又长大了。”

    说着向王夫人说道:“他们姊妹都才刚回来,风尘仆仆,一身的热汗,先让他们回去洗漱换件衣裳,咱们也让厨房把那新鲜的瓜儿桃儿送上来。也要一碗没用井水镇过的,林丫头身子弱些,吃不得这些凉东西。”

    王熙凤接口说道:“不用老祖宗说,已经吩咐好了,这就着人送上来。”

    门口有婆子时刻听着里头要东西的,听到连忙去厨房要瓜果去了。

    林黛玉和贾宝玉各自回了潇湘馆和怡红院,梳洗过后,换了件衣服,就一先一后往贾母这里来。

    众人吃了些水果,又说笑了一回,就摆晚饭了。

    贾宝玉记得林黛玉的叮嘱,开作坊铺子卖胭脂水粉的事儿要悄悄地进行,因此小心地瞒下了这件,只捡观前街、得月楼和几处游玩的地方说了。

    贾母听的兴趣盎然,满屋子的人都跟着附和,一片的热闹。

    薛宝钗坐在其中,虽然也是笑意盈盈,只是那看着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眼光到底凌厉了一些。

    尤其是看向黛玉的目光,冷飕飕寒利利的,充满了挑衅。

    林黛玉自然也察觉到了薛宝钗目光中的意味,不禁有些疑惑。

    这薛宝钗摆出一副志在必得的胜利者模样,她倚靠的是什么?

    等林黛玉的目光落在王夫人和王熙凤的身上,发现她们对薛宝钗的态度比从前热络了许多,更有隐隐为她俯首帖耳的样子,黛玉就明白了过来,原来薛宝钗是收服了王熙凤和王夫人。

    一顿饭结束,贾母就赶林黛玉和贾宝玉:“你们一路舟车,想来日夜也难得睡好,早点回去歇着吧,我这里不用你们陪着。”

    贾宝玉笑着告退,林黛玉就去约了迎春、惜春和探春一同出来:“我给你们带了些好东西呢!”

    贾母笑道:“什么好东西?你们姊妹一同去见识见识,宝丫头也去。”

    薛宝钗就站了起来,笑嘻嘻地离座,走到前面等着林黛玉。

    林黛玉故意错开与贾宝玉同进同出,是为了避免王夫人的忌惮,也是不想留下话柄子让薛宝钗在中间挑拨。

    见贾母让她同来,也不反对。薛宝钗在明处听着这一路上的事情,比让她在暗处使银子悄悄的打听要好些。

    于是黛玉和三春,与薛宝钗一同往园子里去,五人说说笑笑着,谁也没有冷落谁。

    黛玉回到了潇湘馆,紫鹃和晴雯刚刚收拾好床铺和洗漱用具。

    薛宝钗就往黛玉的梳妆台上看,一见带回来的首饰还是那些首饰,不禁轻笑了一声,又拈起胭脂盒子来看了看,打开闻了闻香味,道:“这一定不是从这边带去苏州的那一盒。你们到了苏州又制胭脂了?”

    紫鹃和晴雯的脸色顿时一白,暗悔怎么就先把胭脂香粉摆出来了?这是晴雯和宝玉在苏州林家的内院里做出来的,幸好没有绛云轩的牌子。

    黛玉笑道:“在这里制得,出去了就制不得?左右没到那花街柳巷去,舅舅也听之任之了。”

    薛宝钗暗暗咬牙。黛玉抿唇冷笑。连贾府的人都默许宝玉做这些东西玩,薛姑娘你哪来的身份管的那么宽?

    薛宝钗掷了胭脂,心念一转,脸上又带出笑来,往晴雯那里套话——紫鹃老实嘴又紧,是什么话也问不出来的:“你们姑娘在苏州,都做些什么玩的打发时间?”

    晴雯见她先前问胭脂,唯恐被她问出铺子来,脸都白了。此刻见这煞星又把自己当软柿子捏,暗自气恼,不咸不淡地说道:“我们姑娘能做什么?无非是看看亲戚,做做祭祀,出门散散心,在家里看几本书打发打发时间。”

    说着又向薛宝钗道:“薛大姑娘你先坐着,我去催茶来。”

    薛宝钗暗暗咬牙。

    黛玉全不理会,她正一脸笑容地和紫鹃一起开了箱子,把带来的礼物给三春看:

    一套西游记的小泥人和苏州特有的一套颜料,是送给惜春的;

    一个珐琅五彩的机关小盒子,加上苏州流行的书法帖子,是送给探春的;

    一本新出的棋谱和一个自鸣钟小摆件,是送给迎春的。

    另外还有三姊妹的泥人小像,每人一支江南时兴的钗子,丝帕、汗巾等小物。

    薛宝钗在晴雯这里没问出什么,又往黛玉那边凑:“你这没良心的丫头,打算送给我什么?”

    黛玉笑而不答,取出其他东西向紫鹃说道:“这是给老太太的,还有太太和大太太的,你亲自送过去。”

    薛宝钗上前翻看,见是几套新出的锦缎料子做的衣服,不禁笑道:“你可是糊涂了,咱们府里哪有穿外面做的衣服的?”

    黛玉笑着不说,紫鹃也神神秘密地笑着,用一个细缎子包裹裹了衣服往贾母所在的上房去了。

    邢夫人和王夫人都在贾母的上房陪着说话消食,倒是省了她到处去跑。

    黛玉又叫过晴雯:“这是给大嫂子和兰哥儿的。你先送去,回来再往前面送东西给凤辣子去。”

    前世王夫人视晴雯如眼中钉,林黛玉就尽量避免晴雯去贾母和王夫人等人的面前。

    晴雯笑着答应了下来,外面忽然传来说话声:“不用送去,我自己过来了。”

    黛玉一听是李纨的声音,连忙唤“大嫂子”,笑着迎了出来。

第八十一章 琐事() 
李纨进入屋里,把给她和贾兰的礼物看了看,笑道:“亏得你有心了,多谢!”说着把东西交给身后的大丫头:“拿回去,把兰哥儿的那一份送到他屋里,就说他林姑姑给他带的礼物,让这小子也高兴高兴。”那丫头笑着捧着东西去了。

    晴雯拿着送给王熙凤的东西出了园门。王熙凤还没回来,晴雯便把东西交给了平儿,不多说话也没有多留。

    林黛玉翻捡完给众人的礼物,又取出一份礼物来送给薛宝钗。薛宝钗接在手里,看林黛玉比照的不过是迎春等人的份例,顿时有些不高兴。林黛玉也不去在意薛宝钗的脸色,和迎春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看天色已晚,众人纷纷告辞。

    第二天林黛玉神清气爽地去给贾母请安,贾母看见她来,十分高兴,让英莲取来了紫鹃昨日送来的衣服,服侍她换上。王熙凤等人过来,看贾母换了新装都一齐夸赞,又问是谁送的。

    贾母满心喜悦地回道:“衣服是你林妹妹做的,难得她用心。”

    王熙凤就过来围着贾母转了一圈,说道:“怪道呢,我说老祖宗今天看起来,比天上的女寿星也不差,又精神又年轻,原来是林丫头送了好东西来,讨了老祖宗的欢心。”贾母听了这话,自是心里舒坦,王熙凤又叹道:“可怜我就没这眼光和这功夫,只能做些笨活儿。”

    贾母笑着说道:“你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平日里的辛苦,我和太太都看到的。”

    王熙凤笑着一边和贾母说话,一边看衣服料子,又夸赞了一番。薛宝钗洗漱完毕,打扮得格外光艳地过来了,一看贾母换上了紫鹃昨夜送过来的衣服,顿时嘴角就有些讥讽,笑着问道:“我昨儿才在林丫头那儿看了这套要送给老太太的衣服,是苏州的针线娘子做的?看起来挺不错。老太太穿着也格外精神了。”

    黛玉抿嘴微笑,王熙凤问道:“是外面的针线铺子做的?”

    贾母一边对着镜子让鸳鸯给她戴头饰,一边笑着说道:“不是外面做的,紫鹃过来的时候说了,是林丫头做的,紫鹃那丫头帮着裁剪拿捏的尺寸。”

    王熙凤于是又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说道:“哎呀!这针脚,绣工,可真不错。我才看着这布料也跟咱们平常的缎子不同,是什么料子?”

    黛玉笑道:“是苏州新出品的一种料子,鲛纱线、真丝和棉线混织的,听说夏天穿最适合。”王熙凤又夸赞了两句,薛宝钗的嘴角都要垂到下巴上了。

    不一会儿宝玉也过来了,几人陪着贾母吃完早饭,黛玉拉着英莲说道:“我给你带了些礼物。”英莲想起两三个月前曾拜托黛玉替她寻访家人,不禁十分激动。贾母笑道:“去吧,你们小姑娘正好一处玩。”

    英莲道了谢,随着黛玉一同去潇湘馆。宝玉还留在贾母身边,正同她讲金陵的那位甄宝玉,真真的和他长得一模一样,贾母听得目瞪口呆,薛宝钗也听住了。

    黛玉携着英莲来到了潇湘馆,让她坐下喝茶,紫鹃便出去带了一位年逾四十,穿着一身朴素衣服的妈妈进来。英莲忽然见到这位陌生人,有些不知所措。她很快又反应过来,这位应该是苏州来的人,大约知道她的家人下落。

    英莲连忙站了起来,这位妈妈看了她一眼,紧接着突然睁大了眼睛,不过两三个呼吸的时间,就滚滚地落下泪来。

    英莲觉得莫名其妙,这位妈妈的眼神热切又悲伤,令人看得十分难过。

    黛玉问道:“封妈妈,你看这位姑娘可眼熟?”

    封娘子点头哽咽:“眼熟,眼熟。鼻子,眼睛,眉毛。还有胭脂痣,都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黛玉悄悄起身,把空间留给她们。

    封娘子是黛玉安排她随着另一艘船过来的,对外说是针线娘子。初从黛玉口中听说英莲在贾家,她还不敢相信,只抱着万一的侥幸心理过来,没想到居然成真了。

    另一边,贾宝玉回了怡红院,薛宝钗紧随两旁,不是问长问短,就是借故与宝玉房里的丫头说话。

    正在热闹着,忽然有二门上的小丫头过来说:“老爷让宝玉过去。”

    宝玉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连忙匆匆的换了件衣服出去了,留下大小丫头呆愣愣地站在原地,只有秋纹不当一回事,依旧如常。

    薛宝钗慢慢坐下来套秋纹的话。

    宝玉急急忙忙出了二门,旁边忽然闪出一个人来,迎面就行大礼:“孩儿给父亲大人请安。”

    贾宝玉吓了一跳,连忙拍了拍贾芸的肩膀让他起来,问道:“铺子你找得怎么样了?先说说,我还得去父亲那里!”

    贾芸笑道:“不是贾大人找您,是我怕您不方便出来,因此扯了个谎。铺子找好了,在最热闹的王府街上,每年的租金八千两。另外找好了做工坊的人手,一共花去了两千两银子。”

    加上铺子租金,就是一万两银子。苏州的绛云轩第一个月回本,第二个月净赚了两万两银子,他和黛玉都不缺钱。

    宝玉和贾芸匆匆去看铺子,招买人手。

    贾政回来,进宫述职兼请罪完毕,接下来就是会友,整天有客来访,络绎不绝。

    怡红院里,薛宝钗套问秋纹家事,又问宝玉在苏州做了些什么。秋纹知道开铺子制胭脂卖的事儿绝对说不得,况且又有宝玉千万叮咛嘱咐在先,因此话到嘴边也避开了。不过说些吃了什么,去了什么地方玩,就是这些,也让薛宝钗嫉妒得脸色狰狞。

    没过几天,贾家忽然又热闹了起来。一队队京兆府的人停在贾家门外,为首的京兆府尹递帖子进来要见贾政。

    贾政刚好出门访友去了,不在府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