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些要债的人立刻把他们围了起来,其中一人看着王顺说道:“小子,你是哪家的奴才,跑出来掺合我们的事儿?买这铺子,你有银子吗,别是他的幌子,过来骗我们的吧?”

    王顺暗恼这位铺子老板把他也扯下水了,一面又担心这些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的家伙去打扰林黛玉,顿时急出了一头汗。

    就在这时,宝玉却看到了铺子对面的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坐在那边的茶摊上和一个穿着富贵的人喝茶聊天。

    宝玉大喜,连忙跳下马车对着那人喊道:“柳大哥!你怎么在这儿呀?”

    那茶摊子上坐着的正是柳湘莲。

    柳湘莲忽然听到有熟人叫他,抬眼一看,居然是贾宝玉,当时笑道:“真是巧了,一连遇到了两个故人。”说着让宝玉坐下,对他介绍道:“这位是薛蝌薛大爷,说起来你们还是有关系的。”

    柳湘莲说着,向薛蝌解释道:“尊府那位呆霸王,如今正是住在他家呢!”

    薛蝌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眼前这个还没长开的富家少年就是荣国府的二公子,宫里贤贵妃的亲弟弟,薛姨妈等人眼里的金龟婿人选。

    他不敢怠慢,连忙站起来行礼。

    宝玉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不必多礼,你既是柳大哥的朋友,又是薛大哥的兄弟,当然也就是我的兄弟朋友。”

    薛蝌也笑了,顺势坐了下来。

    宝玉便问他们二人怎么到了这儿,柳湘莲说道:“受朋友邀,过来给人看几天场子,不想遇到了一个欠了赌债不还的。”说着向那铺子一指。

    贾宝玉一看柳湘莲手指的方向,正是铺子老板那一伙人,不禁笑了。

    柳湘莲见他笑得莫名其妙,问道:“怎么,这老板与尊府上有些关系吗?”

    宝玉笑道:“这铺子老板与我家没什么关系,不过他拉的那个小厮是我们家的。我正打算悄悄地开个铺子玩,没想到遇到了这件事,还遇见了两位哥哥。”

    柳湘莲也笑了,道:“这可真是巧了。”说着从旁边招呼过一个人来,说道:“你们先回去吧,过两日再来收银子。跟你们东家说这话就是我说的。”

    那人十分不解,见柳湘莲正在招待一个十几岁的富家公子,他也不好多问,只是狐疑地看了薛蝌一眼。

    薛蝌微微地点了点头,那人便呼啸一声,到众人中间说道:“走了走了,老板发话再给你一天的时间,到时候准备好银子等我们来拿。”

    铺子老板连忙点头。那人又叫人从不远处的一辆马车上拖出一个被揍得鼻青脸肿的青年,两个人抬着扔到了铺子老板的脚下。

    这位铺子老板老泪纵横,连忙颤着声去让人请大夫,还是王顺看不过眼,借来一辆牛车,帮着铺子老板把这青年抬上了马车,叫一个小厮跟着送去了医馆。

    贾宝玉和柳湘莲等人寒暄了几句,顾忌着林黛玉还在马车里,只怕正在担心他们,于是略说了两句话就告辞。

    柳湘莲早已看到了那边的马车,也不留他,约了下次出来喝酒,宝玉笑嘻嘻地应了下来。

    林黛玉看到这边的人也都散了,余下的事情交给王顺处理就好,就让小厮赶着马车回去。宝玉坐在车辕上,向黛玉讲起柳湘莲和薛蝌来。

    黛玉知道他与柳湘莲来往,也知道这人有一些豪侠之气;提起薛蝌,倒让她想到了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烟一家,现在就是在苏州城郊住着,是租了庙里的房屋田地,借住在妙玉曾住过的玄墓蟠香寺里。

    他们临出门前,妙玉还专门下了帖子请黛玉和宝玉喝茶,托他们代为探望这位朋友。

第七十六章 待客() 
一转眼,就到了为林如海和贾敏做水陆道场的时间。道场设在江口,苏州寒山寺、蟠香寺等四五家的僧道来了近百人。

    法坛早在两天前雇人搭好了,各寺庙或者占据一个法坛,有的占了两个,都把自家庙观里的神像请出来,备上鲜果鲜花供奉,香火缭绕,烟气腾腾。

    林家人都聚拢了过来,包括嘉兴县令林如澄的妻子,在江口包了一家客栈。

    **事当中的内坛正**奉着三尊佛像,佛像周围的供桌上供着林如海和贾敏以及林家先祖的牌位,和主法、正表、副表等各类法器。僧侣们念经祷告、请结界封坛,大做法事。

    林黛玉全程参与,第六天亲手放生了一尾红鲤鱼,第七天祷告斋僧和送圣。

    也许是与别人有些不同,送圣结束后,林黛玉隐约听到了一声道谢,转身回看,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只有法坛上缕缕青烟飘渺,一道赤红色的霞光落在法坛正中的神坛上。

    七天的法事做完,众人都觉得疲惫不堪,唯有林黛玉精神完足,让紫鹃抱来装银票的匣子,取出一张万两的银票到钱庄兑成千两一张的银票,让王顺给各处道观庙宇送去。

    做完了这些事情,又有人来报说苏州知府夫人来访,黛玉想了想,猜测这位知府夫人莫名来访的原因大约是与贾政有关,连忙让丫头们准备待客的果盘茶水,紫鹃帮她换了件衣服,黛玉迎至二门接待。

    知府夫人是一个年纪大约三十出头的妇人,从眉眼可以看出年轻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江南美人,只是脸庞不复白皙,暗淡发黄,整个人看起来有些无精打采。

    看见娇花嫩柳一般的黛玉出来迎接,她眼前一亮,随后又恢复了黯然,勉强打起精神来与黛玉客套。

    双方在待客厅里落座,林黛玉陪着知府夫人说话。

    这位知府夫人看起来也像是不擅长交流的,不知所言地问了些琐碎的问题,就把头上插的一只簪子拔下来,要送给林黛玉。

    黛玉推辞了几番,见那知府夫人满脸通红地坚决要送给她,只好接下来道了谢。

    那位知府夫人喃喃地又说了一会儿话,神情放松了下来,又喝了几口茶就要告辞。

    林黛玉送她到了二门,知府夫人看着紫鹃手里捧着的那只簪子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没说告辞了。

    黛玉送走了苏州知府,也松了口气。她也不是长袖善舞的人,这样接待一个同样不会说话的人,真心累。

    黛玉从紫鹃手里接过知府夫人送的那只簪子,拿在手里把玩,心里不禁觉得奇怪:

    这位知府夫人看起来就像是专门送这只簪子过来的,可是这簪子明明只是一支普通的金簪子,连工艺都很普通,拿出来打赏丫头也就罢了,这样郑重地专门送人有些显得寒酸。

    晴雯拿起果盘端给外面的小丫头们吃,黛玉叫住她,把簪子让她拿回房里收起来。

    晴雯接在手里,顿时觉得这簪子的重量有些不太对,先说了声“奇怪”,拔下头上的金簪子,倒觉得知府夫人给的簪子明显轻了许多。

    黛玉看她这样,自己也拿起来一掂,确实轻重悬殊很大。

    黛玉把晴雯的簪子还给晴雯,失手把知府夫人送的簪子掉在地上,紫鹃捡起来,却见簪子一分两半,簪身是空心的,里面卷着一小管细长的纸筒。

    纸筒抽出来,却见那是一万两一张的银票,一共五张细细地卷在了一起。

    黛玉猛然间明白了这位知府夫人的来意,她恐怕是替苏州知府来给贾政送礼的。

    这会儿人已经走远了,就算立刻还回去,也可能得罪了这位苏州知府,给修建书院的工程带来麻烦。

    林黛玉想了想,让紫鹃把簪子和银票谨慎锁好,等贾政回来,就送到贾政所住的洗笔斋去。

    这边刚收好了簪子,又有小厮来报:“林家三太太来了!”

    林黛玉知道这位三太太就是嘉兴县令的夫人,与那位在京都探望她的校书郎夫人是妯娌,连忙收拾心情迎了过去。

    对于这些打亲情牌的亲戚,林黛玉总是都认认真真地接待。

    真心关怀她的人,她也真心当作亲人对待,那些借着亲情的名义来要好处的人,她也不会任人索取。

    这样处理,依旧是心累。

    如果这些亲人能够像真的亲人一样,少些算计,又会丢失什么呢?

    林黛玉不禁暗暗希望这位由京都校书郎举荐的这位亲戚,能有个亲人的样子。

    这位嘉兴县令夫人年近四十了,模样爽利,身形圆润,穿着织锦绣花春衫,戴着两支翡翠簪子。才看到林黛玉,眉眼都先笑开了,脸上顿时现出两个深酒窝儿。

    黛玉依礼相见,这位三太太先上前一步挽住了黛玉的手,打量了一番,笑着说道:

    “先前在江口就看了你几天了,本想去找你说话,又怕人人都有样学样地来打扰你。所以等到了今天,你不会怪我吧?”

    林黛玉笑着摇了摇头,这位三太太携着她进了屋,问了一路上的行程,又问到苏州之后饮食可还习惯,黛玉都一一地回答了。

    这位三太太又取出三千两银票来,递到了林黛玉的手里:“别人都以为你父母留了花不尽的金山银山一样,我却是知道的。捐出去那么多,只怕手头就紧了。”

    林黛玉连忙推辞,林三太太道:“这是做水陆道场的钱,其他人都有份。”

    林黛玉接连推辞,林三太太无奈,只得收了起来。中午留了林三太太吃饭,下午送了林三太太出门,到了傍晚,贾政就一身疲惫地回到了林府。

    晚饭时间,黛玉让紫鹃把簪子和银票都装进一个小盒子里,送到贾政那里。

    贾政对着银票和簪子皱紧了眉头,半晌先让人去给黛玉回话:“就说我知道了,让你们姑娘不必忧心。”

    紫鹃回来传话给林黛玉,黛玉放下心来。到了晚饭时间,晴雯和宝玉一身的花香和红渍从内院后头过来了。

    黛玉看见他们这副样子,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吩咐紫鹃让个小丫头悄悄地去宝玉住的珍珑院给他取一套衣服过来,又让厨房多添两个菜来。

    宝玉笑嘻嘻地让紫鹃服侍他洗脸,晴雯自去下人房里洗漱过了,换了一身干净衣服过来。

    黛玉嗔道:“你们两个着了魔了,一天到晚地鼓捣这些东西,被舅舅发现了,看他不打你!”

第七十七章 开业() 
宝玉笑着答道:“好了好了,这就试好了。等胭脂上了铺子,咱们再看成是不成,要是卖的不好,咱们再试着改进。”

    晴雯正拿梳子在外面梳头,闻言进来说道:“哪有不好的?这样的胭脂,神仙都能用了,如果说还不好,别家的胭脂也只配叫烂泥了!”

    秋纹亲自送了衣服过来,走近黛玉的房间就说道:“什么东西是神仙用的?”

    再一看宝玉身上满是红渍,不禁又气又笑,先推宝玉到隔间去换了外衫,自己把衣服拿到灯光底下一看,说道:

    “这满身的颜色,只怕是洗不掉了,糟蹋了好生生的衣服。等回去了老太太或者太太想起这一件来,又要连累我挨骂了。”

    宝玉在隔间笑嘻嘻地回道:“连累你做什么?我只说骑马爬山被树杈子刮坏了不要了,她们能说你什么?”

    秋纹便向黛玉说道:“姑娘听听,这是不当家的不知柴米贵,一件这样说,难道件件也这样说?”黛玉惟有抚额低叹。

    晴雯梳好了头发,说道:“怕什么,依我说,咱们也去外面铺子上,定做两套细布罩袍来,做胭脂的时候罩在衣服外面,不做胭脂的时候就脱下来,可不就成了?”

    紫鹃笑着说道:“只怕这样一来,你们越发没个顾忌了。”

    晴雯笑着说道:“不光是胭脂,我和宝玉还准备做香粉,就依着咱们平日用的那种,用紫茉莉的种子磨成细粉过筛,再制成玉簪花棒一般的香粉,保管让那些大姑娘小媳妇都目瞪口呆。”

    秋纹、紫鹃哑然半晌,说道:“这又得费去多少功夫?”

    晴雯笑道:“只要和大姑娘再借几个小丫头来磨茉莉粉,再来个人帮着配料,宝二爷只管过目就成了。”

    宝玉从隔间走出来,换了件松花色的衫子,笑着点头。

    黛玉看晴雯、宝玉都是神采奕奕,一脸开怀的样子,比起在贾府大观园的时候不知道开朗了多少倍,又听他们安排得妥当,再想到只过了这两三个月就得回到贾府,再难有这样高兴的机会,心里也放下了犹豫,笑着道:

    “我猜不只是要几个人手吧?还要拨出多少银子买花种子、制工具、招人手,订盒子?”

    晴雯红着脸颊笑着说道:“大约还需要五六百两。”

    “宝玉带的零花钱已经悄悄地投进去订一批珐琅盒子了,我的私房钱也拿去买种子了。依宝玉的想法,咱们要做香粉胭脂,就要做与那市面上极不同的,最好的,价钱也要贵,才显出咱们的好东西。”

    黛玉就吩咐紫鹃去取了一千两银票过来,又让人传话去外院,让王顺这几天给宝玉跑腿,府里的事情让老管家再管理一段时间。

    第二天,贾政出门要用马车,看见是老管家在忙里忙外,他也没觉得奇怪,反而颇有感慨地和老管家说了几句话,就出门上马车走了。

    宝玉和晴雯越发专注地投入到对胭脂、香粉的配制中。

    工坊里的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后遣走了所有的男工,把制胭脂的女工大娘换到外院去处理花卉,压榨花汁和研磨香粉,精挑细选了一批十二三岁的女孩儿,晾胭脂膏子,筛香粉,配料、包装。

    黛玉就隔两三天去一趟新买下的铺子,亲自去查看店铺的装饰和布置。

    各自忙到了五月份,贾政择地重建书院的折子批了下来,上头允许在苏州城外的湖边择一块地方建造书院,宫里还特意征来了设计园林的大师,专门负责书院的设计和建筑。

    贾政更加忙的脚不沾地了。

    他在工部任职也有些年头,对于建筑也有了些眼光,遇到了真正的建筑大师,几乎一头痴迷了进去,白天黑夜的不是拿着图纸和设计书院的人讨论,就是和采买工程用料的人说话。

    贾政平时不理会这些庶务,具体接触起来,也有些手忙脚乱。

    幸好与他们一同来的贾芸毛遂自荐地出来和那些商家周旋,才压下了价格,又招揽到人手,也保证了工程的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