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远处的隔间有点菜的声音,又有一个脚步声经过他们所在的雅间下楼去了,大约是伙计下楼去端茶水送过来。

    林黛玉和贾宝玉带着紫鹃、晴雯秋纹悄悄地出来准备下楼,那边的雅间忽然又打开了门,出来一个年轻人,大约也是准备下楼,一看见他们主仆五人,就停下了脚步。宝玉一看正是那位杨言官随船的青年,顿时有些心虚。但幸好这位杨言官和他的家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从来不正眼看人。因此虽然同在一条河上行船,贾宝玉认出了他,他却并没有认出贾宝玉来。

    黛玉也感觉到了那个青年有些轻佻的眼神,疾步往楼下走去。紫鹃、晴雯和秋纹都以身体挡住那青年的目光,簇拥着黛玉和宝玉出了得月楼。紫鹃留下来结了账,马车也都在楼前等着了,众人都上了马车。等在外面的小厮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看着主子们一脸严肃,也都手脚利索地赶着马车离开了得月楼。

    回到府里,紫鹃和晴雯陪着林黛玉回去梳洗休息。几人都喝了酒,回到内院不免有些酒意上涌,泛起困倦来。林黛玉也累了,让紫鹃服侍她洗了脸通了头,晴雯就到床上去把被褥铺好了。二人服侍林黛玉躺下,各自也都去洗漱了一番,一个在隔间躺下,另一个在外间的床上睡了下来。

    宝玉回到珍珑院,让秋纹帮他通了头洗了脸,想了想,又换了件干净的外衫去贾政的屋里。贾政此时才刚刚放下了书院的事情,让厨房送了一盘卤鸭子、一碟春卷来,正就着菜慢慢地喝着酒。一听说宝玉求见,他倒是好奇起来,让人把宝玉带进来。

    宝玉到底还是有些怕贾政,看见贾政正在喝着酒,和颜悦色地等他说话,也不敢冒失,组织了一下语言,把得月楼里遇到的事情简要地向贾政说了。

    贾政没料到宝玉真是有正事来和他说,不禁面色凝重地放下了酒杯,问道:“你真的看仔细了,那些人中间就有咱们在河上遇到的那一家人?他们是京里的言官?”宝玉连忙说道:“千真万确。那天我看到他们也是京船,有些好奇就多看了两眼,那青年的样子就记住了。不过他们家或许清高些,没有注意到我。因此我和林妹妹下楼出来,他好像也没有认出我来。”

    贾政沉吟了一番,决定写信回京里去问问,可是有一个姓杨的言官因为修书院这事丢了官职的。虽然还没开工就有了在旁边虎视眈眈的人,贾政也并不十分担心。他本就是想要认真地修建或者重建苏州书院,把林黛玉的捐款每一分都落到实处,更要借此来给宫里的贤贵妃元春挣来脸面,有一个罢职了的言官在旁边盯着,充其量只是多了些困扰而已。

    贾政想着,一看宝玉还毕恭毕敬地站在地上,于是向他说道:“我知道了,这件事不必担忧。只是你们出去玩的时候,还是要多带些人手,别让人冲撞了你林妹妹。”宝玉连忙应了下来,告了退要回去,贾政又叫住他说:“每天的功课也不许荒废了,自己记得时常温习。”

    贾宝玉一一答应了下来,见贾政没有再向平日一样训斥他,就大着胆子罗嗦了关心的话,贾政挥了挥手,宝玉舒了一口气,退出了洗笔斋。

    虽然喝了几盅酒,宝玉却觉得精神更好了些。他想去找林黛玉再说一说话,来到内院门前,却见里面的灯火都熄灭了,心知林黛玉应该是累了早早歇下了。他想着出来到苏州一路上的见闻,最近经历的一些事情,江南的佳景风俗,京城的大观园景色,站在内院门前的一株大桃花树底下默默地思索起来。

    清风吹拂,桃花纷纷扬扬地如雨一般落下,宝玉透过内院的门墙,望向林黛玉所住的屋子,暗想着这样的岁月若是能永永远远地继续下去,不用去为科举功名发愁,也没有别人打扰,又比让众女儿的眼泪葬他,实在是美好圆满不知多少倍去了。

    他想着大观园里的种种往事,想到贾母、王夫人等人终有一天老去,几个姊妹都是要出嫁的,屋里的丫头也都是要散的,正如这桃花自开就会落,会结果子,而后再被秋风卷去残叶都是一样的,不禁有些伤感。

    再想到那时能陪在他身边的,或许只有林黛玉一人而已。他看着这夜色中悄然静默的小院,想着将来若是有几个丫头小厮服侍着,就在这样的小城里与林妹妹相携终老,不知道又是怎样的一种美事。落花如雨,贾宝玉站在这树下,不知不觉地痴了。

第七十四章 胭脂坊() 
第二天天色微明,黛玉从一夜好眠中醒了过来,听着外面的清脆鸟鸣,坐在被窝里伸懒腰。

    晴雯和紫鹃刚刚洗漱好,一见黛玉醒了,紫鹃连忙过来替黛玉披上衣服,晴雯就去桌子上的茶壶里斟来一杯新茶给黛玉漱口,又端过一杯温水来给她喝下。

    黛玉洗漱完毕,吃过早饭,有人来回去打听甄士隐一家下落的小厮回来了。

    黛玉让他进来回话,那小厮道:“小的先去了葫芦庙打听,那里被烧过的又重新盖了房子,但是住户都不是那些人了。小的碰巧找到了一个和甄家有旧的人,听说这位甄老爷丢了女儿又被烧了房子,只得变卖了田产去了岳父家。小的找到了那儿,听说甄老爷五六年前出家去了,留下夫人封娘子寄住在娘家,现在靠给人做针线度日。”

    黛玉说了声“辛苦”,让紫鹃拿了一两银子赏下去。

    那小厮道了谢要走,黛玉又说道:“去带着王管家找到这封娘子,就说我们府里缺少针线上的人,问她愿不愿意过来,月银给多一些。”小厮点头出去了。

    眼看离祭祀还有两三天的时间,黛玉决定去看看胭脂作坊。宝玉一听说要出去,自然跟随。

    他们带着丫头们来到胭脂作坊,只见小小的一间二进的院子,前院是收鲜花、榨汁、粗加工的地方,后院是把胭脂制成一张一张然后再裁成小方,最后装盒包装的地方。

    林黛玉过来的时候,王顺已经让人过来通知男工回避了,因此留在院子里的都是一些女工。

    贾宝玉看见这胭脂铺子,十分感兴趣,试了试他们压榨鲜花汁的工具,又去看里面的作坊,啧啧称赞了半天,向黛玉说道:“他们这个做的也不差,到底没有咱们的工具全,也没有咱们的精细。”

    紫鹃、晴雯和秋纹抿着嘴笑。

    贾宝玉还要试着去做胭脂,黛玉连忙拉住他:“看看也就罢了,你再动手,回头身上沾到了颜色,又得让舅舅不待见你。”

    宝玉想了想贾政又发现他倒腾胭脂的后果,不禁连忙缩回了手,向那些女工说道:“你们做着给我看看。”

    那些女工知是东家来,连忙去捣花汁,用纱布过浆,然后加淘米水淘去杂色。

    贾宝玉兴致勃勃地在旁边指点,不是说一声“渣滓滤得不净”,就是说“颜色淘的还不纯”。

    黛玉一看如此,不禁有些后悔,如果贾宝玉就此沉湎到了制作胭脂膏子的乐趣中,贾政一定会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她连忙说道:“这里我们看过了,去别的地方吧!”

    宝玉依依不舍的哪里肯去,一位管事的女工笑着说道:“公子年纪虽小,对这些却比我们懂得还多,就说这渣滓、颜色,我们都以为淘澄两三遍也就够了,经这一指点,果然比先前的好些。”

    晴雯笑着说道:“你们这般夸他,他越发不肯走了,哪有好生生的公子少爷整天琢磨着弄胭脂膏子的。”

    那管事女工笑道:“可见是贵家公子读书人,连这些手艺上的事情也比我们懂得多。”

    宝玉叹气道:“你们这里只好有这些花儿,若是有个花庄子,种些极艳极红的大食玫瑰,用那个花儿做出来的胭脂才叫好呢。”黛玉见此,唯有扶额长叹。

    紫鹃笑着说道:“花庄子也是有的,我听王顺管家说一并都买下来了。”

    宝玉果然更高兴了,又问种的是什么花儿,管事女工回道:“是一般的红蓝花儿,蜀葵,红山茶。”

    宝玉说道:“红山茶还罢了,那红蓝花儿、蜀葵都可以慢慢地拔了,去选最红最艳的玫瑰来种上十亩,再把玉簪、玉兰、紫茉莉、海棠一色好香花儿都种些,到了花季摘下来制成花露,添在胭脂里头,又比别人家更香更润。”

    那些做胭脂的女工哪个不是从爱打扮的姑娘过来的,这些人又不像丫头们一样严守规律,一看这俊得像女孩一样的少年跟她们说这些,旁边的东家也只是一个小丫头片子,都放下手里的活一齐围了过来叽叽喳喳地问。

    宝玉先前还没觉得什么,一看这些大娘都围上来,又不像家里的婆子那么规规矩矩的,顿时脸也红了,手心也开始冒汗,连忙转头求救。

    晴雯正拿帕子捂着嘴在笑宝玉,紫鹃推了她一把,道:“好歹那是你的前主子,你还不去帮他?”

    晴纹笑着捏着帕子道:“前主子是前主子,他自己捅的娄子还怕摆不平?况且这儿还有个现成的人呢!”说着指了指秋纹。

    秋纹笑道:“你别掰扯这些,就是看在你打小陪着他制胭脂膏子的份上,也该你去说。”

    晴雯无话可回,只得上前把宝玉解救了下来,说道:“大娘们别急,想问的只管问我!”

    那些大娘们见晴雯穿戴的十分伶俐讨喜,脸上的妆容也精致鲜亮,于是弃了宝玉转而围着晴雯说起话来。

    好容易摆脱了那些大娘回去,宝玉一路上都是讪讪的,一直到了街上才缓过来。紫鹃、秋纹在车厢里拿晴雯取笑:“瞧你今天露了好大的脸儿!”

    晴雯大大咧咧地笑道:“那是!贪玩也有贪玩的好处,你们整天闷着也着实无趣。”

    秋纹笑道:“看把她得意的,小心你们姑娘不要她了,把她打发去种花做胭脂去!”

    晴雯笑着说道:“你还别说,如果姑娘真打算认真开个胭脂铺子,我就自请去给她做个管事的。天天瞧的人也多,热闹也多,不比在府里闷一辈子,然后当个鱼眼珠子老妈妈要好得多?”

    紫鹃、秋纹都哑然失笑,秋纹撩着帘子对车辕上坐着的宝玉说道:“二爷你听听,晴雯要给林姑娘当个女管事呢?”

    宝玉早听见几个大丫头的说笑了,于是向黛玉说道:“依我说,咱们把胭脂铺子认真弄起来,也算是一个进项,不枉咱们出来这一回。”

    黛玉扶着额头直叹气,深悔一时兴起买下了这个胭脂作坊,如今宝玉要认真做起胭脂匠来了。但看着他和晴雯都一脸认真的样子,想了想,勉强点了点头。

    宝玉顿时高兴起来,眉飞色舞地说要用什么花做什么胭脂,定什么样的盒子等等,又说要秋纹把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零花银子拿来入股,又要写信让府里再送几百两银子过来。

    黛玉连忙制止他这一系列的行为,说道:“如今不过兴起这么个主意,闹得大家都知道了,你一言我一语地混说反而不好,咱们家里头又不指望着挣这个银子吃饭,不如悄悄地做着玩,又清静又高兴。”

    宝玉这才稍微冷静了一些,忽然想到了一点什么,又和晴雯凑到一起唧唧呱呱地讨论起胭脂来。

第七十五章 遇故人() 
黛玉看着他们二人亢奋的样子,想了想又叮嘱道:“宝玉不能整日混在胭脂作坊里,被舅舅知道的话大家都没有好脸色了。如果要做什么新胭脂,只能在府里咱们自己悄悄地鼓捣,试好了再让晴雯到作坊看着她们做。功课也绝不能落下。”

    宝玉满脸是笑,连连地点头答应,晴雯也喜笑颜开。

    黛玉见他听进去了,也放下心来,回到府里就让王顺派人去花木匠那里打听品相好的大食玫瑰,先定下了两个月的玫瑰鲜花,又花了百两银子辗转订了一大堆花苗,让庄子上安排人手分批种下去。

    随后又去琉璃厂定下做花露的几套工具,做胭脂的工具、包装也都重订,里面的工人也都考察了一番,遣走了几个游手好闲的,另外从林家的家生子里头挑了些人过去。

    宝玉、晴雯先在林家的内院悄悄地试做了几回,做出来的花露质量稳定了,这才由晴雯慢慢地教给作坊里的人。

    林黛玉看她们做的认真,就打发王顺去街上找个好铺子。

    恰巧观前街上有一家卖布铺子的主人要回河东老家,不肯租赁,一定要一手银票一手地契地卖掉。

    黛玉亲自去看了那间铺子,坐落在几个绸缎、首饰铺子中间,离玄妙观稍远,周围还有一家笔墨铺子,因此看起来也有些闹中取静的意味。

    林黛玉看过了,就问铺子的价钱,王顺连忙回道:“他们急着连货清出,一共要四千两银子。我细看了他们的货,虽然不是顶好的料子,咱们接下来放在那两个铺子里卖也还是划算的。”

    林黛玉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让王顺去和铺子的老板谈妥,随后取银子送来。

    回到林府,宝玉听说是去看了铺子,连忙放下手里的活也要过去看看。

    林黛玉无奈,想着贾政去府衙找苏州的舆图还没回来,再去看看也没有什么不便,于是带着银子又往观前街去。

    到了那铺子门前,忽然见那铺子被人围了起来,铺子老板哭丧着脸任人吐沫星子喷了一脸,站在门口被人推来推去。

    不待林黛玉吩咐,王顺连忙去打听。原来这铺子老板的儿子在外面欠了一千五百两赌债不还,要银子的人找上门来了。

    铺子老板几乎是哭着说铺子就卖出去了,银子立刻就能还上,那些人只是不肯信,一定要拿铺子里的货和地契来抵押。

    这些人正在推搡着,那铺子老板忽然看见了王顺的身影,不顾那些要债人的粗鲁手脚,连忙挤了过来。

    王顺吓了一跳,这铺子老板一把拉住了他,向那些要债的人说道:“你们看,你们看,我的铺子卖出去了,立刻就能还了你们的钱!”

    那些要债的人立刻把他们围了起来,其中一人看着王顺说道:“小子,你是哪家的奴才,跑出来掺合我们的事儿?买这铺子,你有银子吗,别是他的幌子,过来骗我们的吧?”

    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