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宝玉、黛玉拣了一处干净的粥铺子坐下来,要了两碗糖粥,看着观前的热闹景象。紫鹃、晴雯和秋纹一时挤过去看猴儿爬杆,一时过去看卖艺人耍大刀,还有放烟火的,卖竹制的小玩意儿的。幸好她们三个记得结伴行动,才没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丢。

    众人玩到了晚上,这才依依不舍地准备回去。王顺连忙让小厮去把马车赶来,大家一同坐着马车回到了林府,仍旧叽叽喳喳地说笑个不停。

    贾政一整个晚上都在计算书院重新选址建筑所需要的银两,连晚饭都是在房里吃的,一直忙到三更天。贾政第二天一早起来洗漱过后,又忙着写奏章往上递。因此,当林府看门的老忠叔让小厮又递了一张帖子进来,贾政看也没看,顺手压在了一堆写废了的纸张下面。

    苏州知府心浮气躁地在林府门前的大柳树下等了近一个时辰,也不见有人来请他进去喝茶。眼看太阳升到了头顶,连怡人的春风也变得燥热起来,这位知府大人实在等不住了。

    旁边的随从见他一脸热汗,十分焦躁,便劝他先回知府府衙。苏州知府不甘心接连跑空,抬腿走到林府门前,伸手拿住了门环,想了想,叹了一口气,回到马车里吩咐车夫回府衙。

    一路走着,这苏州知府一边在心里猜测,这位贾大人想必是爱惜名誉,不肯给人留下结交地方官的名声,不想被言官抓住把柄才对他视而不见的。

    苏州知府回到府里,左思又想,到底不甘心就这样作罢。在府衙后面的园子里散步时,刚好遇见了知府夫人身边的丫头,眉毛一皱就叫住问道:“你们夫人整天都在忙什么呢?”

    那丫头显然是十分怕他,一被叫住顿时吓了一跳。听到知府的问话,这丫头不敢不答,想了想回道:“夫人每天早上看完帐,有时候去赴县令夫人的约,其他时候就在府里休息。”

    苏州知府顿时想出了个主意,向丫头说道:“你们夫人现在在做什么呢?让她过来,说我有事找她。”

    丫头得了话,连忙去找知府夫人。不一会儿,知府夫人匆匆赶了过来。知府上下打量了知府夫人一番,皱了皱眉,向她吩咐道:“府里面管帐的事情不是还有管家在吗?你从今天起不要管这些了,去替我打听林大姑娘的喜好,下帖子去请她出来玩,给我把人好好地哄着,将来有你的好处!”

    知府夫人听了,这位苏州知府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就径自离开了园子,去找他的小妾去了。留下知府夫人独自在园子里又气又苦,恼恨了半天才压下气来,让人叫来知府身边的随从,打听清楚了知府最近的动向,这才舒了一口气,琢磨怎样把这件事情办好。

    随从告诉知府夫人宫里派人来修建苏州书院,给了捐款的林大姑娘封赏,派的正是她的亲舅舅,宫里贤贵妃的父亲下来主持此事。苏州知府去码头接人没能接到,问到这位贾大人的落脚处正是这位林大姑娘家的老宅。如今苏州知府已经在林家门口吃过两次闭门羹了,送进去的帖子也都石沉大海。

    知府夫人明白了苏州知府如今果真是有重要的事情让她帮忙,心里总算快意了一些。她又问随从这位林大姑娘的喜好,随从摇了摇头,说:“只听说十二三岁年纪,其他的都打听不到。”

    知府夫人皱紧了眉,想了想,令随从下去打听林家还有什么人在。随从知道这件事也是知府的意思,不敢担误,连忙下去派人打听了。

    林黛玉自是不知道还有人为了接近贾政,把主意打到了她这儿。她与贾宝玉带着仆人丫头们接连两天出去逛过了苏州的夜市,白天就静心处理帐本和铺子上积压的一些事务。一回偶然听说了附近的一处胭脂作坊快要凋敝了,准备转卖,黛玉心中一动,让新管家王顺去打探了价格,拿银票买了下来。

    贾政已经顾不得这些小事了,他埋头在洗笔斋里整整两天,把给宫里的和给户部的奏章改了又改,搅浑了院子里那一小方清池里的水,总算写好了奏章,盖上大印,装进信封里用火漆封好,让小厮走驿站加急送了出去。

    接连两三天忙过了府内和铺子里的各种杂事,黛玉就让新管家往林家的家庙里送去银子,准备为林如海和贾敏办水陆道场。又让王顺派个诚实勤快会说话的小厮去葫芦庙的旧址打听甄士隐的岳家,那位封娘子的娘家在哪里。

    林家府里的小厮们也都忙碌了起来。又过了两三天,林黛玉令王顺备了礼送去林家旁支,给了管着族谱的长房和几位年长的老爷子老太君,说明了要替林如海和贾敏办道场祭奠,并且为了修书院要留在老宅暂住的事情。

    林家的旁支最近也不太清静,先是在京中任校书郎的林如澈写信回来,向他们说一向承侯列贵的另一支仅存的那位千金贵女捐出了家产,宫里收下了不说,还给了封赏,都令他们咋舌不已。

    既是心疼那上百万两白晃晃的雪花银子,又是羡慕宫里赏下的贵女头衔。

    当然,在林家旁支的大多数人看来,那个县主的封赏绝对不及上百万的雪花银实惠,纵然也是有实禄的,又能在宫里贵人面前露脸,到底还是不如怀揣着银子自由地当个富家翁好。

    也有埋怨把银子捐给朝廷,不如送给整个林家宗族,至少书院也应该是修给林家子弟的。但是人家拿的是自己家的银子,泼天的富贵都是人家祖辈拿命拼来的,与旁支林家毫无关系。

    再说这些年,旁支林家也因为祖上的一点血缘关系,借势免了徭役赋税,还培养出了几个进士,也慢慢的富贵起来了。因此虽然有抱怨的,有拿大帽子压人的,到底是理亏了些,心虚了些。

第七十二章 酒楼() 
这些林黛玉并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她只想守护好身边珍视她爱护她的这些熟悉的人,对于这些远得连面孔都认不出的亲戚,有余力的时候帮一把也就是了。

    但是要让她自己的一生,为了一点稀薄的血脉关系就把一切都无偿地奉献给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还要被视作理所应当的话,林黛玉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做的。

    不过,礼数却是不可缺少的。林黛玉让王顺备下的礼物送过去之后,旁支就有几个媳妇上门了。

    既是商量办水陆道场的事情,也是来走动走动,联络联络感情的。

    林黛玉让厨房备下了酒席,亲自招待了一番,礼数周备地同她们周旋了一下午,然后送她们出门。

    紫鹃、晴雯相陪,忙了一天也都累了,一个揉着腰捶着肩,一个过来给林黛玉倒茶。

    林黛玉坐在小厅上写字,这些林家来的媳妇含含糊糊地问她,能不能把特为林如海和贾敏夫妇办的水陆道场,改成为林家祖祠办的。

    当然,她们说的并不只是林黛玉这一支封功列侯的祖宗,还有他们那一支的祖先。

    黛玉想了想,答应了下来,却也不打算全按他们的意思办。只是要多添一些钱,请那些接办道场的僧道们多为祖先们念两三天的经文罢了。

    另外她们想说的,就是在书院的事情上掺合一脚了。

    躲在这些媳妇背后的男人们虽然想把修书院这件事情,变成以整个苏州林家的名义来办的,无奈这件事是皇帝直接过目的,无论如何也含糊不过去。

    于是就退而求其次,问能不能让林家的人来帮忙参与到修建的具体事情中来,还有等书院修建完成之后,每年预留多少的名额留给苏州林家。

    林黛玉想了想,把这些事情一概推到了贾政身上。

    那些媳妇们也无奈,而且这位林大姑娘才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又没有父母兄弟在这里,她们家里能跟着沾上一些光也算不错了。再强求什么,反而伤了这层亲戚之间的脸面。

    贾宝玉这几天没有贾政时刻管束着,心情也好了许多。不过有贾政的威风在那儿,他也不敢放肆游玩,每天匆匆温一两遍书,预备着贾政某一天心血来潮考校起他的功课,余下的时间就是让王顺遣了个小厮带着,去苏州城里各处地方游玩。

    这一天贾宝玉知道府上来人做客,心想黛玉必定中午又没有吃下几口饭,于是打发人去了苏州城里的得月楼,定下了一个临窗的雅间,点了几样精细的小菜,看黛玉送走了那些旁支的女眷,就过来请黛玉出去吃饭游玩。

    林黛玉看了看天色,只见太阳的余晖正照在东面的墙上,金灿灿的一片,想了想也就答应了下来。

    晴雯、紫鹃都累了,但想到出去吃饭游玩,又恢复了些精神,连忙去叫秋纹一起,各自都换了出门穿的衣衫。

    宝玉吩咐她们拿了些被褥、大靠枕放在马车里,累了就歪在车里休息,自己想了想,又去贾政那里说话。

    贾政正在收拾计算了几天的稿纸,一见宝玉进来,支支吾吾地说要带林妹妹去得月楼吃饭,不禁上下打量了他一眼,问道:“最近的功课可修习了?”

    贾宝玉连忙打起精神,恭恭敬敬地回道:“每早起床之后都读了一二个时辰,并不曾偷懒。”

    贾政想了想,见他一脸的期盼,与林黛玉又是难得出来轻松一些,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去吧!多带些人手,好生护着你林妹妹。”

    贾宝玉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生平第一次觉得贾政有了慈父的模样。

    贾宝玉老老实实地告了退,兴高采烈地出了门,和车夫挤在了一处坐着。

    贾宝玉又恐怕林黛玉坐在车里闷了,或者睡着了,自己就把最近出去玩的地方,听到的新鲜故事拿出来讲给她听。

    黛玉果然有些昏昏沉沉的,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聊着。大约两刻钟的时间,马车就来到了得月楼门前。

    紫鹃扶着林黛玉起来,替她整理了衣衫鬓发,先撩开帘子下了马车,随后过来扶着黛玉。

    林黛玉下了马车,看了看酒楼的牌匾,发觉招来了行人的目光,就抬步往楼里走去。

    紫鹃、晴雯和秋纹随行,宝玉已经来过一次了,就充作熟客在前面带路。

    楼里的伙计迎上来领着众人进了楼上的雅间,送上茶水。紫鹃接过来,给黛玉和宝玉各自倒了一杯。

    林黛玉便命伙计再拿上三份碗筷来,对紫鹃、晴雯和秋纹说道:“难得出来玩,又没有旁人在,不必主子丫头的那么拘谨。你们也都坐下来,咱们姊妹一般自在地吃饭。”

    宝玉连声附和道:“这样是最好了。咱们都是年纪小的,又没有长辈在,何苦把家里的那一套规矩都搬出来,如此还有什么趣味?”三个大丫头都笑了。

    酒楼的伙计果然送了碗筷过来,紫鹃、晴雯和秋纹都落了座。

    不一会儿,伙计先上了几样小菜过来,一份鱼肉春卷,一盘酒楼里特有的小炒,一盘卤鸭拼盘。

    晴雯嫌弃有菜无酒不够尽兴,黛玉便让伙计送来一壶杏花村,紫鹃刮着晴雯的脸笑道:“看把你猖狂的,才让你坐下就开始挑三拣四了。”

    晴雯笑着说道:“姑娘都请我吃酒了,你还来打趣我,难不成这是吃醋了?”说着仰脖子喝了一小盅。

    楼里的伙计又送来了几样菜:碧螺虾仁、松树桂鱼、蟹粉狮子头等等。黛玉只斟了一杯酒,喝了一口就搁在一旁,拿起筷子吃菜。

    宝玉见她吃的不多,紫鹃和秋纹、晴雯又都喝了酒,吃了几口菜挤到窗户边看外面的热闹去了,他就把自己的碗筷拿过来,令捡了一双干净的筷子过来给林黛玉布菜。

    黛玉吃了两口,对他笑道:“你自去吃酒吃菜,跟她们玩一会儿,我爱吃什么自己夹着也方便。”

    宝玉笑着留在黛玉旁边的座位上不肯动,一边把她爱吃的替她夹过来,一边说道:

    “你这模样,不肯多吃点怎么行?坐了一个多月的船,眼看又瘦下去了。晌午招待那些人,不用说又是没吃好,再不好好补一补,风吹吹就要倒了。”

    黛玉一边忍受着他婆婆妈妈的唠叨,一边笑着吃了几口,回嘴道:“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弱?中午虽没吃什么东西,也不觉得饿,倒是这会儿感觉饿起来了。”正说着话,楼里的伙计又端了汤送上来。

    宝玉连忙端正坐好,等这伙计走了,他就亲手拿过一个干净的汤碗,先用茶水细细地洗了一遍,随后才盛汤端给黛玉。然后也给自己盛了一碗汤,坐下来陪着林黛玉说话。

第七十三章 幽思() 
晴雯、紫鹃和秋纹在窗子边嘻嘻哈哈地说笑了半天,又都吃了酒,难免有些口渴。知道伙计送了汤来,又说笑了几句,就过来盛汤喝。晴雯一看宝玉正在那儿细心地盛汤给黛玉,连忙拉了拉紫鹃、秋纹的袖子让她们看。三个大丫头捂嘴悄悄地笑了一阵,还是黛玉看不过去,向她们说道:“躲在窗户边上悄悄地笑什么呢?还不快坐下来喝汤!”

    三个大丫头依次嘻嘻哈哈地坐了下来,又吃了些菜,喝了点汤就准备回去。

    就在大家起身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外面有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有人说道:“杨兄,你这次弃官回来,还是莽撞了些。天子在太上皇的看护下登基,想要借一个小女孩捐赠财物修建家乡书院的契机,表现重视天下读书人的意愿,这对咱们江南仕林也算是一件好事,何以杨兄非要和上面较真呢?”

    被称为杨兄的那位,正是那乘船在贾政前到达码头的杨言官。只听他重重地冷哼一声,道:“我就是看不起这些人仗着新帝年幼可欺,又有宫里头的裙带关系,就敢祸乱朝堂,做出这种邀宠卖乖的虚头巴脑的事情。”

    和他说话的那人还要再劝,这位杨言官说道:“张兄不必再劝,我既然到了苏州,就要替圣上好好看着,这贾某人如何虚伪贪婪,拿着修书院的幌子邀名揽财”这两人说着,走过林黛玉他们雅间的门前,往另外一个雅间去了。

    晴雯、紫鹃、秋纹三个大丫头面面相觑,都顿时安静了下来。林黛玉和贾宝玉也没料想会听到这些,都是目瞪口呆。少时那些人的脚步声纷纷过去了,隐约听到不远处的隔间有点菜的声音,又有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