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人听了都还好些,只有贾政、王夫人、宝玉几人伤感起来。贾政老眼通红,半哽劝解贾母说:“娘娘在宫里,自有皇上和皇后娘娘照应,不必挂怀。况且明日就能进宫相见了,今天又是过年,不应伤感,正是开怀一回才好。”

    王夫人忙着拿帕子擦眼睛,勉强笑着接口说:“往年娘娘在家时,四个姊妹一起也还热闹些。那时也是想不到今日的圣眷的。”

    贾母听他们夫妻劝解,接过帕子拭泪说:“正是如此,我原是喜欢她们姊妹几个一块儿热热闹闹的。那几年娘娘进了宫,可巧林丫头来了,她又是个纤弱伶俐惹人疼的,因此还不觉得什么。今年林丫头偏又去了苏州不回来过年,当真就觉得冷清了许多。”

    凤姐陪坐在王夫人身边,自然免不了陪着掉几滴泪,站起来向贾母道:“老太太想要热闹些也不难,现今薛姨妈一家不正在这住着吗?把薛大妹子请过来,一样的热闹。”

    贾母已经擦了眼泪,听见凤姐这样说,就说:“不好,他们一家子过年,没必要拆的七零八落的。先头说要请她们一家子过来,大家一同过年,他们偏又不肯。这会儿巴巴的叫了宝丫头过来,显得咱们不近人情似的。”

    凤姐听了,只得做罢,于是大家开席,正吃完了年夜饭,丫头婆子收拾残羹碗筷的时候,突然有门子急跑过来报告:元妃娘娘赏下过年的节礼,遣了宦官送过来,现在已经到门口了。众人连忙离座,那宦官走了进来,说:“娘娘吩咐,都请不必叙那些虚礼,身居宫里不便,不能陪祖母父母亲兄弟过年了。”

    说着,跟在后面的几个小宦官连忙抬了东西送上来,那宦官就念礼单:玉如意、御制上贡的拐杖一根,是给贾母的,给邢、王二夫人是贡上的两匹衣料子并两串檀香佛珠,给王熙凤的是两匹衣料并一个香料荷包。贾赦、贾政各领了一方印石,给宝玉的是一册新书、御造的雪浪纸一匣,镇纸两个,外加如意小金锞子八个,另有一份给林黛玉的与宝玉相同。迎春、探春、惜春三人的减去了镇纸,得了新书一册、雪浪纸一匣、如意小金锞子相同,也有薛宝钗的一份,却与三春相同。

    那宦官既然送到了东西,略说了几句吉祥话就告辞回去了。贾母连忙命人取些钱来,给来送东西的太监喝茶,早有鸳鸯备下了银票和银锭子,听这话就连忙递到了贾母的手里。那太监先是推辞不受,听贾母再三说了才接过来,把银锭子分给了抬东西的几个小太监,自己袖了那张银票,又道了谢拜了年,才回去了。

    这边,贾母吩咐道:“把宝丫头的那一份子派人给她送去,把林丫头的那一份好生收在我这儿,等她回来再给她。可怜见的,一个人在苏州,还不知道怎么过年呢?”

    凤姐笑着说道:“先前老太太正念叨着娘娘,可巧娘娘就遣了人送东西来了。林丫头虽然远在苏州,这会儿想必也正挂念着老太太,年关一过,必然就要收拾启程来咱们家了。”

    宝玉因为席间没有了林黛玉,他也正在心里痴想默念,恰巧元妃叫人送了东西来,他见里头有林黛玉的一份,又和自己的份子相同,就想着把林黛玉的那一份要过来,自己珍重收藏着,等她来了再送去,谁知贾母已经开了口,让鸳鸯收在她的屋里了。

    转念一想,宝玉又觉得这样也好。暗想黛玉孤单一人,无父无母的,必然得众人多爱她一重,才可以稍微慰藉一些丧亲之痛。这般想着,不免又想到,以林黛玉的性子,遭逢这样大的磨难,又孤身远在苏州,还不知道是怎样的情景,因此长吁短叹,别人得了东西都喜气洋洋的,连贾母也暂时挥别了伤感情绪,唯独他一个人闷闷不乐。

    不多会儿,薛姨妈那边得了元春派人赏下的东西,带着薛宝钗过来道谢,又说了一番话才回去。

    这边宴席上,贾政等人在外厅另外摆了碟子茶酒,自去喝酒谈天去了。屋里边的桌子也撤下了,另外搬了一溜七八个小桌子来,上面满满地摆着点心、果子,各色蜜饯干果。一家子或者把酒谈天,或者吃着果子说笑话,热热闹闹地守岁去了。

第三十二章 苏州年夜宴() 
却说苏州,又是一番景象。

    因为过年,铺子里各处都歇业了,各处铺子都发了过年的红利,管家、小厮等都聚在外院,也是热热闹闹地凑了两桌子。林黛玉吩咐厨下给他们送去了好酒好菜,又向紫鹃雪雁等人说:“喜欢吃什么,就让厨娘去做,你们不必跟着守孝,不管是荤的素的,只要尽兴就好。”然后吩咐厨房准备了一桌素宴,请了林墨还有砚娘,与叶姨娘等人一块儿过节。

    紫鹃、雪雁欣然领命,果然点了几道菜,和小丫头沛儿、清儿下去吃饭去了。底下的婆子、厨娘也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酒菜。

    林黛玉和砚娘、林墨还有几位姨娘祭拜过灵位,都一齐围坐在上厅里,地炕烧得热烘烘的,虽然外面北风呼啸,屋里却十分温暖。

    素宴都摆上了桌,林黛玉看了看桌子边的众人,忍不住红了眼圈。旁边的叶姨娘的眼睛也早就红了,她劝道:“才说过年呢,大家都得高高兴兴的,谁也不准哭天抹泪”话没说完,她自己的眼泪早已滚滚落了下来,另外两位姨娘也红了眼睛,忍不住拿着帕子低泣。

    林黛玉强忍住泪意,努力笑出来说道:“姨娘说得对,正是过年呢,谁也不准哭!”她拭去眼角的泪珠,亲自捧过茶壶,向各人的茶碗里倒上水,随后举起自己面前的杯子,先站起来向林墨和砚娘说道:“墨哥哥、砚姐姐,如今咱们是一家人了,今年也是第一个团圆年。黛玉以茶代酒,敬你们一杯,往后若是我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当哥哥姐姐的还望不吝赐教,就是疼我了。”说着,举盏喝净了里面的茶水。

    林墨站起身来,看着眼前这年仅十岁的小姑娘,相貌漂亮得连丹青国手也难画得出来,性情又极为聪敏,才经历过了丧父之痛的打击,此刻却强撑着劝慰大家,心中一股亲情油然涌动。

    从扬州到苏州,他可以说是一路看着林黛玉怎样撑过来的,把葬礼事情,各处的人情往来一件件一桩桩地处理妥当了,即使是陌生人看在眼里,也觉得分外心疼。

    林墨端起茶杯,说道:“从前我也羡慕人家有妹妹的,如今我也有一个比别人家强百千倍的妹妹了。今天,林墨也只说一句话:往后我就是妹妹的靠山,不管是什么人,再没有越过我去让妹妹受欺负的道理。”

    林黛玉两世回来,何曾在谁的口中听过这样一意维护她的话,眼圈儿红红的,眼泪簇簇而落。她哽咽着说:“谢哥哥的照料,有哥哥姐姐在,黛玉就有了亲人在这世上,再不是独自一人了。”

    林墨旁边,砚娘也用帕子拭去了双颊的眼泪,向林黛玉说:“往后有了难处,有人欺负你了,一定要和林墨说。要是有不好说的,也只管和我说。不管是什么事情,是对是错,有林墨,有我,就绝不让你吃苦头儿。”

    林黛玉听着这些话,早已哭得难以自禁。叶姨娘连忙搂在怀里,也哭着劝道:“傻孩子,既然是多了人疼你,怎么还哭得这样凶。往后有了哥哥姐姐,就有人护着你了,还不快保重身子,也省得他们看着心疼。”旁边的两位姨娘也纷纷一边拿着帕子拭泪,一边来劝。

    林黛玉勉强停住了哭泣,努力笑起来,其他各人各都纷纷强压住心里的感动或悲伤,纷纷做出了笑模样,都说:“今天是过年呢,要高兴起来,大家吃菜,吃菜!”

    于是这才开始吃饭。席上做的既有苏州的名菜,也有林黛玉从小爱吃的几道扬州菜,都用面筋、素豆腐,配着鲜笋、菱角、鲜藕等等做出来。虽然不见一丁儿肉腥,厨房里的厨娘却是下了功夫用心做的,相比起大鱼大肉的豪宴来,更清爽可口。

    底下的丫头婆子吃饭了饭,都聚在厨房的外间儿嗑瓜子吃果子,里面灶间备着守夜时吃的点心果品,煨着鲜菌珍菇吊的汤,备着各色素的饺子、汤圆等面食。紫鹃和雪雁就上来服侍,给茶炉子添了一回炭,滚滚地备着热水,等主子们吃完了饭,就去传小丫头婆子进来收拾。

    一时间屋里都收拾净了,婆子们撤下宴席用的大桌子,改用三个小桌子,一边是干果蜜饯,一边是糖果点心。

    紫鹃放下帘子,和雪雁留在了屋里侍候着茶水,让底下的小丫头都玩去了。她才刚刚站稳,就被叶姨娘拉到身边去说话儿,回看雪雁,也正和砚娘聊天呢。再看茶座旁,林墨丰神玉树,双眼如星,正和林黛玉说话,也不知说了什么,只见林黛玉忽然莞尔一笑,双眼秋水弯弯,把个紫鹃都给看呆了。

    过了三更,苏州城里各处都放起了烟花来。林黛玉等人都齐齐出来,看了一回烟花,又回屋说笑了一番,众人才散了,各自回屋休息。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依照风俗,一大早主家就要给丫头、婆子发红包儿。林黛玉就让管家多备了一些红包,送到林墨、砚娘和几位姨娘那里,留着他们赏给底下的小厮和丫头。

    早饭过后,紫鹃就拉着雪雁要给林黛玉磕头,林黛玉连忙制止了,说:“只拜年也就罢了,我人小福小,怎么担得起你们这般!”紫鹃和雪雁只好福身拜了年,领了给她们两个大丫头的红包。林黛玉令她们吩咐下去,底下的婆子丫头也是这样,见了姑娘只许福身拜年,不许磕头。

    众婆子丫头都听了,都记在心里,按规矩进去拜了年,领了沉甸甸的红包,都兴高采烈地出来。

    各房里比如伺候几位姨娘的丫头,照顾砚娘的小丫头也都得了红包,林墨因为说要专心学业,坚决推辞管家和姨娘推举的丫头,只留了一个小厮打水添炭,做些杂活儿。这清早他起来,温书之后,就来到了外厅,给外院的小厮、各处干杂活的仆人都发了红包,自此也担起了外院的责任来。

第三十三章 读书稿恰逢甄士隐() 
大年初一,因为林黛玉正在守孝,不好去各处拜年,正也免了各项人情往来。因此足不出户,只在屋里看书、习字。紫鹃和雪雁都着迷着砚娘的一手刺绣针法,都在外间静悄悄地做针线,预备着林黛玉叫人。

    黛玉搁下书本,又想起那座山脚下的小院子来,一只手撑腮正在出神,恍恍惚惚中又出了房门,往那一片迷茫混沌中走了不远,眼前青山隐隐,霞光满天,一座简朴的小院落正在山脚下。

    她走进屋去,只听竹叶萧萧,屋宇寂静,所有的各色东西依旧和她上次离去时一模一样。她想到自那红楼主人离世后,这座小院只怕唯有自己才能过来神游一番。再想那红楼主人也应该是大千世界、万象红尘中的一个**凡胎的人,而自己和宝玉、贾母等等人却也是活生生地生活在世界上,只是这世界与那世界是不是同一个世界,就不可知了。只想到这里,就觉得神妙异常,想来大千世界,因念而生,也许不只是虚言而已。

    林黛玉进了屋子,果然见那些书稿依旧是上次离去时的模样,她于是拿起来,接着上次放下的地方细看。

    这一回看下去,心境便平常了许多,而且又增加了许多眼界。这都是因为林黛玉体质孱弱,平时也只在自己房里歇息,除了贾母、宝玉那里去一两次,别的地方很少走动,因此除了这一两处的事情还有所耳闻,对于其他一概不知。

    细读下去,林黛玉对于贾府的各色事情又知道了许多。比如魇鬼之事是赵姨娘做的手脚,贾宝玉有一杆子暧昧不清的朋友,常常看得她紧蹙眉头,暗啐不已。

    又看到大观园里除了自己与宝玉互为知心,另外还有一些痴人,像那贾芸和小红,贾蔷和龄官等人,都是一般无二的情形。此刻再回思自己当初患得患失,辗转难安的心境,也忍不住暗笑一回。

    又看到滴翠亭里,薛宝钗拿她做了幌子,自己却干干净净地脱了干系。林黛玉才想到曾经隐约听到一些闲言碎语,没想到根源却在这里。当下心里不禁恼怒,暗道:

    枉我后来还道错怪了你,原来当真就是个心里藏奸的。你既然不愿意被她们误会,你就快步走过去,说是追着猫儿也好,追着雀儿也好,何苦把罪名让我背着,让我平白地受底下人乱嚼舌头?可恨我素日虽然不喜欢你,又何曾在你背后说过一回坏话呢?

    林黛玉气恼了一回,暂且撂下心思来,再往下看,只见金钏儿之死,原来是因为王夫人恼她和贾宝玉说笑,一气打了之后又赶出去,羞怒之下投的井。而她们几个姊妹所听到的,却是说金钏儿打碎了王夫人的一件爱物儿,被赶回家呆两天,自己想不开才自杀。

    想来,若说是金钏儿因王夫人责辱而死,那么王夫人必定要担一份干系,只说是她自己想不开,那就只能怨金钏儿自己愚莽。

    更令她想不到的是,薛宝钗竟也参与到了里面来,“想不开”这三个字就是从她的口中说出来的,正好轻轻地替王夫人开脱了罪名,好好的一条人命,就葬在“想不开”三个字上了,更惹出来许多闲话,令人人都嘲笑死去的金钏儿钻了牛角尖。

    看来,王夫人起先待薛宝钗本就亲厚,更因这事儿感激她解了围,再与总在潇湘馆里养病的林黛玉一比,更觉得薛宝钗更得她的心意了,因此处处抬举薛宝钗。

    再往下看,林黛玉才知道,王夫人之所以处处看她不顺眼,乃至于连相貌相似的晴雯都容忍不下,竟是因为袭人在王夫人那里重重的上了一回眼药。

    好这袭人,不知羞耻不算,却在王夫人那里卖乖,说“唯恐林姑娘、宝姑娘都大了,再与宝玉做下丑事”点宝钗不过是虚托,重点自然是在林黛玉身上。想那王夫人自然把薛宝钗看作自己人,一听到袭人提起林黛玉,能不把她当作眼中钉?只怕是把贾宝玉不爱经济文章,只肯在脂粉堆里混的原因,一并都归在她身上了。

    再看下去,王夫人口里的恶言恶语时常出现,正是袭人说此话之后的事情。林黛玉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