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妹妹的重生生活-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出了院子,眼前就是一条白茫茫的路,两旁景物模糊。她沿路向前走去,不知道走了多久,只见前方立着一块形状奇异的假山石,石头上题着”太虚幻境“四字,路旁鲜花异草,泉水淙淙,景物都清晰起来,远处的亭台楼阁,宫殿华宇隐约可见。

    林黛玉不由得点了点头,暗想这就是警幻引宝玉来过的地方了。

    石碣后面,正有一个华服仙子款款前来。林黛玉见来人有些眼熟,想了一想,知道是前一次癞头和尚拉着她走过这里,遇见了一群人,刚巧这个人也在内。她向前走几步,那人已经迎上来了,未语先笑,拉着她的手打量了一会儿,说:

    “绛珠妹子可是许久没有过来玩了。上一次见面,渺渺真人匆匆地把你拉去,姐妹们都没顾得上说一句话,眼下这回过来了,可得玩个尽兴才能放你。”

    林黛玉心里略有些慌,她也不敢分辨,只好任着这位仙姑携着自己进了太虚幻境。走过一段假山清泉,繁花仙草的小路,眼前就出现了一座宫殿,匾额高悬,上面写着“孽海情天”四个大字。

    一进宫门,只见各处冷冷清清的几间殿宇,那领她来的仙子含笑说道:

    “自从你说要下界去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这里的姐妹各个都动了凡心,随你们一同去红尘里玩闹了,只剩下我和警幻几个孤魂野鬼守着这大片的地方,除了演制几支歌舞,连个消遣说知心话的也没有。”

    林黛玉记得那书稿子上也写着绛珠、神瑛等字样,心里还不是十分明白,听了这仙子的话,也只有点头、微笑而已。

    那仙子也不等她回话,领她来到薄命司前,指着标有“金陵”的橱柜道:

    “瞧瞧,都在那册子上呢,也不知道下界有什么好玩的,让她们一个一个地闹着去了。”林黛玉顺着她的手指一看,见那橱柜上封条已拆,知道是宝玉来过了。宝玉来过,所看的几册均已经记录在了悼红轩里的书稿上,黛玉平时相熟的,也仅有这几人,倒是不需再问。只有紫鹃、雪雁两个丫鬟与黛玉亲近,于是林黛玉开口央求:

    “这位姐姐,可否把金陵的又副册借给我一观?”

第二十五章 闻仙童报可卿完劫() 
那仙子回过头来,“哎呀”一声笑道:

    “我忘了你自从下界去,就不记得从前的种种,竟没有介绍自己。绛珠妹子,这下你可要记住了,我名‘度恨’,你初化形的时候,正巧我在边上,那后来我们俩又时常在灵河边上玩,因此比别人更熟络一点。”

    林黛玉点头唤道:“度恨姐姐。”

    那仙子微笑,重新又携着黛玉的手,到薄命司中取来又副册,翻找到了紫鹃的那一页,只见上面画着一副木鱼,一只水桶,细读底下的文字,大意是黛玉逝世之后,紫鹃先是来到了怡红院里,惜春出家的时候,她就请愿去服侍惜春,两人一同出了家,在青灯古庙里相依为命。

    林黛玉猜想她死后,紫鹃应该是回了家里,有父母兄弟在,许一个本分老实的人家度日,不想她竟是个实心眼的傻丫头。伤感了一回,再去看雪雁的,只见图上一只雪色鸟儿立在那花红柳绿之间,再看文字,原来是雪雁和黛玉的乳母王嬷嬷一同回了苏州。

    看过这两个人,其他人就不必再看了。林黛玉放下册子,那度恨菩提仍旧拉着她的手,带着她走过“朝啼”、“暮怨”、“春感”、“秋悲”等司,来到了一处小花厅里。一株袅娜纤巧,枝叶青翠的仙草长在巨石挖开的地面上,几处假山怪石维护在周围,一股乳白色的石髓灵泉缓缓流过,沁润着仙草。

    那度恨菩提看林黛玉只是惊奇赞赏,知道她劫数未完,还未能破开迷障,因此在心底暗叹一声,又引她去旁边的小屋里焚水煮茶消遣。

    正在品茶时,突然有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仙童找了过来,在门外探头唤道:“度恨姐姐,警幻姐姐让我来说一声,可卿姐姐历劫结束,稍晚就要回来了,大家准备去下界迎接”说着,那小仙童半边身子都探了进来,看见林黛玉,顿时一脸欢喜,也不在外面躲着了,大大方方的进了屋子来,道:

    “绛珠姐姐,原来是你来了。可恨度恨姐姐也不告诉我们,等我立刻去告诉大家,说姐姐你到了。”

    说着,那小仙童就连忙往外跑去。度恨菩提在背后一连声地喊:“先等等别跑,我还有话说。”

    小仙童果然停住了脚步,只听度恨菩提说:“这会儿正巧可卿回来,咱们一起过去接她,自然大家相见,比单独说话岂不是更好?”

    小仙童道:“姐姐说的也是,我竟没想到这样。”

    度恨菩提笑道:“你这小蹄子,一向是腿脚比脑筋动得快,哪里去想这些?还不回来坐着,喝一盏子茶,咱们一同去警幻那儿会合。”

    一盏茶尽,度恨菩提拉着林黛玉的手,那小仙童只在旁边穿花蝴蝶一般跑来跑去,一口一个“绛珠姐姐”,又把沿路的各色景物指给她看,哪一株仙草新近长高了些许,仙花开了几朵,仙果被仙禽糟蹋了多少,叽叽喳喳的一刻不停。

    度恨菩提只是牵着林黛玉的手信步前行,看着小仙童的憨顽活泼样子,报以无可奈何的一笑。拐过几个弯,穿过一些芳林草坡,宫阁楼宇,便见一座飞仙亭里坐了许多环佩叮当,神采鲜明的女子,正在喝茶闲话。这一群人见度恨菩提携着一个人过来,远远认出那是绛珠仙子,连忙都放下茶盏迎了上来。

    “我们方才还说,前些日子遣警幻去接绛珠妹子来游玩,谁想她竟把一个须眉浊物接来了。正在怨她,哪成想妹妹已经到了。快进亭子里坐坐,喝茶吃果子吧!等警幻来了,看我们不臊她一臊。”说着,众仙子一齐拥着林黛玉进了亭子,须臾换上了新盏,端来仙茗神酿,灵花珍果。

    众人一边品仙茗,饮仙酒,一边说话,不多时,一个服饰繁丽与别人不同的宫妆丽人走来,看样貌气度,正是警幻无疑。警幻来到了亭子前,笑着说:“你们当真是好享受,都聚在这里喝茶吃果子,徒留我一个人劳碌奔波。”她眼光一落,已经看到林黛玉在众仙子中间,笑道:“绛珠妹子也来了。前些天我去荣国府,打算接你出来玩儿,不想被宁荣二府的老国公给拦住了,叫我接他们家的宝玉出来经历幻境,警醒一番。我白白忙了大半天,反而落了许多埋怨。”林黛玉不好多言,唯有回笑而已。那警幻也看着她笑了一会儿,又向众人中间的引愁金女说道:“你倒是知道轻省的,什么事儿都只管抛给我。好叫你知道,方才我经过你的宫室,正看到仙鹤儿啄了你的灵谷种子,阿弥陀佛,正是替我出气呢!”

    引愁金女站了起来,捧一盏仙酒过去,送到了警幻的唇边,笑道:“偏劳姐姐了,先敬你一杯吧。我若是不早早偷懒过来,怎么知道绛珠妹子今天竟也过来了?我家那仙鹤儿最是嘴馋,姐姐们先等等我,我去去就来。”最后一句,也是向着亭子里的众人说的。

    警幻笑着拉着她的手,从袖子里取出一只布囊来,道:“看,这可不就是你的宝贝种子吗?”引愁金女笑着接了过来。

    警幻又向亭里的众仙女道:“时辰不早了,该下界去接可卿了。”众仙姑一齐说:“正是这个时候。”于是纷纷放下杯盏走了出来。度恨菩提仍旧牵着黛玉的手,警幻在前面带路,大家一同出了太虚幻境,往前走了不知道有多远,只见四周云山雾罩的,忽然警幻说了一声:“到了。”

    林黛玉随着众人的目光一同往下看,只见前方脚下的路面上云雾散开,露出一大片熙熙攘攘的人世景象来。其中一处灯火辉煌的地方十分显眼,足足占据了大半条街道,正是宁、荣二府了。

    此时府里各人已在自己的房里,或者安歇了,或者在和丫鬟们玩笑。唯有天香楼一处,不是卧房,却有人影晃动。过没多久,只听警幻叹了一声:“成了。”

    林黛玉不明所以,向下看去,只见一道淡淡的美人影子飘然出了天香楼,在空中略停了停,竟转身朝荣国府去了。众仙姑一同看去,见荣国府也飘出了一个美人生魂,看相貌体格,正是凤姐儿。

    那可卿与凤姐儿的生魂叙了一番话,便告辞往这边来。一边走,一面身形渐渐变化,未来到众仙姑眼前,已经与引愁、度恨等等一般无二了。

    林黛玉此时方知,那可卿就是秦氏无疑。然而可卿既然已经渡劫完了,就与宝玉之流再无瓜葛,于是也不以世俗眼光相待。

    可卿也早已注意到黛玉在众仙姑其中,走过来拉着手说了一回话儿,众人又一齐转身,重回太虚幻境去。

    正在这时,突然有一个衣衫破烂的癞头和尚不知道从哪儿出现,几大步连忙追赶了过来,喊道:“众位仙子等等再走,绛珠仙子,万请留步!”

第二十六章 知缘由素纸问人心() 
林黛玉和警幻等人停了下来,那癞头和尚奔到近前来,稽首道:“众位仙姑,绛珠仙子万福。”

    众仙姑一一回礼,警幻道:“真人匆匆忙忙的,这是从哪里赶过来的?”

    那癞头和尚道:“因那三生石的案子,茫茫大士与我求告到佛主殿上,恰佛主派人递下谒子来,上说:昔年大旱,本是绛珠仙子成仙之劫,不想神瑛侍者见了,助以甘露,破了劫数。如今以三生为劫,绛珠仙子完劫之后,即可晋升大罗金仙,永列仙班。”

    众仙姑听了,一齐向林黛玉道喜:“可喜可贺,绛珠妹子完劫之后,便可苦尽甘来,成为上仙了。”

    度恨菩提更是牵着黛玉的手,好生赞扬了一番。众人谢过那癞头和尚,目送他走远了,便仍一同回来。这一天既是可卿完劫之日,又有绛珠仙子的喜讯,太虚幻境里热闹地聚宴一番,自然是不用说的。宴饮完毕,众仙姑一个个脸颊红润,各自回去歇息了,只有度恨菩提拉着林黛玉的手,一直把她送到了西山脚下的小院旁,才依依作别。

    林黛玉既是事主之一,免不了在那酒宴上饮了几杯仙酒,此刻觉得双颊如火烧一般。她目送着度恨菩提回去,才推开小院子,掩上门,径自往悼红轩走去。

    林黛玉开门,入座,便见那桌上一应物品纹丝不动。因这小院内没有时间流逝,连砚里的陈墨也未见干涸。黛玉取过一支毛笔来,笔尖略蘸了一点墨水,略一沉吟,便挥笔写下了三个小字:

    “薛宝钗。”

    写完之后,她便搁下笔,目不转睛地等着那墨迹渐干。不久,果然有红色小字隐现:

    “钗,差错也。迹其生平所用心,无非铸成一错。”

    “宝钗来路是待选,犹曰自献也。”

    “写李处若瑞草灵芝,写薛处若狂风冷雾,是小章法。写薛氏家世糊涂,根基浅薄,来路突兀,无一讳词,则宝钗可知。”

    “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态,形诸声色。”

    “吾爱宝卿。”

    红字消隐之后,紧接着,便是黑色小字翻滚:

    “宝钗的诗写得好,人又漂亮,比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林黛玉好多了”

    “宝钗处处有心计,腹黑。”

    “宝钗得到贾府上下的夸奖,不光贾母、王夫人夸她,连尖酸小气的赵姨娘也夸她,比林黛玉得人心多了。”

    “薛宝钗从来不跟贾宝玉吵架,不像林黛玉,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地闹腾”

    林黛玉看着纸上的小字,脸色愈发红了,人也有些着恼,拿起纸要往字纸篓丢去。手举在半空,倒停了下来,想了一想:“素日人人都说她是个好的,连我也曾服她。虽然如今想来,猜度那平日的行为,颇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味,又善施小恩小惠。虽常常把女训、女戒等挂在嘴边,常说女子不宜用心在书本上,然而看她的形状,却与口中所说的恰恰相反,肖似那等人人常说的‘两面三刀’的模样。我既然想要胜过她,就不可不多了解一些,多加揣摩,才知道她的本性。”

    因此,又重新把纸张放回了桌上,看那上面小字翻滚,依稀说的是“山中大士”、“淡极始知花更艳”等等佳语。又有“温柔端庄”“敦厚体贴”“安分守拙”等等词句作为注释。林黛玉虽心中不岔,也一行行看了下去,对照平时宝钗的模样,时而摇头,时而点头叹气。

    那些小字闹腾了好一会儿,总算消停了下来。经过这一番闹腾,她的酒意也醒了。于是重拈起毛笔,静心凝神,便写下了“林黛玉”三字。

    果然不多时,就有红色小字显现:

    “历叙根基高贵,家世清华,正抬举黛玉处。”

    “观黛玉来历出身,何等正大,何等清洁。”

    “从宝玉眼中写黛玉,多从‘心’,‘病’二字着笔。”

    “黛玉以言取祸,病在敏、病在疏也。”

    诸此种种,或褒或贬,都各自不同,也就不一一列出来了。林黛玉正在出神,忽然见一行小字上说:

    “乙卯春,余与许伯谦论此书,一言不合,遂相龌龊,几挥老拳于是,誓不谈红楼”,当下忍俊不禁。她见后来读红楼的人,既有拥护自己的,也有拥护薛宝钗的,感叹之余,再看出现的黑色小字了:

    “林妹妹才情高卓,‘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当之无愧是红楼梦的第一人了”

    “黛玉和宝玉是一对儿,只有黛玉才最懂宝玉”

    “发现有很多人说林黛玉尖酸、小气,实在是不知道他们从哪儿看出来的”

    “宝钗世故圆滑,所以很多人喜欢她,黛玉是真性情,所以争议就多”

    “许多人说林黛玉爱哭,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没有真正用心看过红楼梦”

    类似于这些,多不胜举。林黛玉回想了一些自己的素日行为,可不是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反而在别人嘴里落下了口实。再看下文,其中有一条指出:“贾母最后之所以舍黛玉而娶薛宝钗,完全是因为薛宝钗有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