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有扇穿越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吕布有扇穿越门- 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知道,黄承彦他们,之前从来都没有建设发电站的经验。

    虽然有吕布给出的图纸还有注意事项等资料,但是在实际动工中,会存在无数的难题需要攻克,绝对不会这么轻松的。

    看到皇上惊讶的表情,黄承彦感觉非常痛快,忍不住嘿嘿一笑说道:“这也多亏了皇上给我们的资料非常详细。那些工人们又不敢偷懒懈怠,而我们这些技术人员,只负责查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听了黄承彦的话,吕布不由得点了点头。

    然后,吕布又向黄承彦问道:“国丈,不知建成的发电站,能够供应多大地区的用电?”

    沉思了片刻,黄承彦不由回答道:“启禀皇上,据微臣分析,供应整个南京的用电应当没什么问题。”

    嗯?

    仅仅只能供应一个南京城的用电吗?

    这规模还是太小了啊!

    不过现在才是刚刚开始而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件事情,急不得。

    其实,他们建设的第一个发电站,就能供应整个南京城的用电,已经极为难得了。

    既然如此,那就先供应南京城好了。

    南京城毕竟是大华的国都,电力供应,肯定要以南京为先。

    想到此处,吕布不由吩咐道:“国丈,你们现在不但要建设发电站,还有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出来。接下来几年时间,朕要在大华全面推广电网,争取在未来五年时间内,让大华八成区域的百姓,都能用上电。”

    想让整个大华所有的百姓全部都用上电,难度有点大,至少在五年之后实现这个愿望,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因为像云南贵州这些地方,地形太过复杂,地势太过险峻,根本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想要让这些地区,全部都通电,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别说在三国时期了,就算是在现代,这些地区都不知道等了多少年,才逐渐通上了电。

    所以,吕布给出的数字是八成区域。

    在吕布看来,五年的时间,让电力覆盖大华八成区域,还是可以做的到的。

    听到吕布的吩咐,黄承彦连连点头称是,然后兴奋告辞而去。

    这时,吕布直接将工部尚书召来,命令工部接下来马上在南京城内,假设电线杆,铺设电线,将所有线路全部接入百姓家中。

    其实最近这两年的时间,包括电线杆还有电线在内,工部都已经开始生产,囤积库存。

    就在为发电站建设完成之后做准别。

    而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不过,这些电线杆还有电线的造价不菲。

    毕竟这里是三国时代,不像是现代一样,全机器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到很低很低。

    三国时代,哪怕是在大华,生产力也高不到哪儿去。

    主要是现在他们根本就没形成规模生产,就说电线和电线杆这些东西,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后,也只有他们大华才能用的上。

    甚至再向后推迟十年,只要吕布不愿意推广,曹操还有其他的月食等国,都不可能自己建出发电站来。

    因为造价高昂,所以,就算大华朝廷富裕,也承担不起全部的负担。

    因此,在计算了一下价格之后,决定每户人家征收十两银子的安装费。

    当然了,这个并不强求,如果不愿意安装的话,直接绕户而过。

    在三国时代,十两银子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算是一笔不菲的资金了。

    不过对南京城的百姓来说,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南京城的人均年收入,都能达到十五两银子左右。

    这笔钱,几乎每户都能拿的出来。

    就算临时手头有些困难的户,借借也就出来了。

    而对于电灯,南京城里的百姓早就垂涎已久了。

    那些商铺里面的电灯泡,真的太亮堂了。

    大晚上的,点起电灯泡,照的屋里跟白天一样亮堂。

    只不过因为蓄电池太过高昂,那些普通百姓就只有眼馋的份儿。

    而现在呢,他们只需要十两银子,就能将电线接进家里。

    虽然以后每月还要交电费,听说电费很低,每个月也就百十大钱的事儿。

    这点钱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因此,整个南京城,没有一户百姓不愿意架电的。

    偶尔有几户家里十分困难的困难户,都有富户主动掏腰包给他们垫付上了。

    架电行动,在南京城如火如荼地展开。

    ……

    而这时候,吕布也终于有时间见诸葛亮还有陈到去了。

    诸葛亮最终被吕布给说服,归顺大华。

    而陈到被俘的时间比诸葛亮还要早,不过陈到一直不肯投降。

    吕布惜才,也不舍得杀了他,一直在南京城里关押着。

    而诸葛亮归顺之后,吕布交给诸葛亮的任务就是劝降陈到。

    而诸葛亮并没有让吕布失望,成功地劝服了陈到。

    不过在吕布回来之后,一直忙着皇后蔡琰的病情,还没有接见两人。

    现在腾出时间来,吕布连忙召见了诸葛亮还有陈让。

    不多时,诸葛亮和陈到就出现在上书房内。

    看到吕布,诸葛亮当即行礼道:“臣诸葛亮,参见皇上!”

    陈到犹豫了一番,也跟着诸葛亮行礼道:“臣,陈到,参见皇上。”

    看到两人来到,吕布不由大喜,连忙起身将两人扶起,然后高兴地说道:“免礼,免礼,快快请起。来人啊,给两位大人看座。”

    吕布吩咐过后,很快就有小太监搬来两把椅子。

    诸葛亮和陈到告谢之后,在椅子上半坐下来。

    等两人坐下之后,吕布不由亲切地问道:“孔明,叔至,你们在南京过的还习惯吗?”

    本章完

第739章 祝融夫人造反() 
诸葛亮答道:“启禀皇上,南京气候养人,再者饮食更为细致,臣在南京数月,胖了差不多十斤!”

    听诸葛亮说的风趣,吕布不由哈哈大笑道:“胖了好啊,胖了证明你们在南京适应的还不错。不过接下来,你们不可能一直这么悠闲下去,朕要给你们肩上加担子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诸葛亮从容地说道:“启禀皇上,臣早就准备好了。”

    而陈到则是说道:“臣,但凭皇上吩咐。”

    听到两人的话,吕布不由微微一笑,正准备封赏两人的时候,正有一封加急的飞鸽传书的军情送达。

    吕布接过军情,看完之后,脸色不由巨变。

    看到吕布的脸色,诸葛亮还有陈到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

    看皇上的脸色,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不知道是出了什么大事,竟然让皇上勃然变色。

    陈到一个没忍住,就要问出来,不过却是被在他身旁的诸葛亮及时拽了一把。

    陈到马上醒悟过来,像这样的军事机密,如果皇上不说的话,他是决计不能问的。

    这一问就逾越了,幸好军师及时提醒了我,否则的话,非要吃个大亏不可。

    不过,陈到没问,吕布也说出了传递过来的军情内容。

    “南中祝融夫人,率领十万蛮人造反!”

    什么?

    听到吕布的话,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陈到,都吃了一惊。

    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祝融夫人是谁?是当初造反的孟获的老婆。

    可是当初孟获造反,已经被诸葛亮迅速平凡,并且将孟获给斩杀。

    之后不久,南中就落入大华国之手。

    而大华国对南中的政策和大华国其他地区一般无二,甚至一些政策要比其他地域还有优厚一些。

    这其实也是吕布学习了现代社会汉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一种策略,给少数民族一些优待,然后他们就不容易闹事。

    可以说,自从成为大华的领土之后,南中的百姓日子好过了许多。

    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都不算多过分的事情。

    虽然南中地区,蛮人居多,但是好好的,怎么忽然之间就要造反了呢?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陈让,都陷入沉思之中。

    很快,诸葛亮不由眼睛一亮,想必是猜测出南中暴乱的实情来了。

    看到诸葛亮的表情变化,吕布不由问道:“孔明,你想到了什么?”

    诸葛亮不由朗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认为,如果只是祝融夫人还有那些蛮人的话,臣认为他们没有造反的决心和实力。”

    “大华国的强大,他们是见识过的。”

    “他们不可能天真到,认为就凭他们十万蛮人,就能推翻大华的统治。”

    “甚至他们这十万蛮人,就连自立都很难做到。”

    “他们造反,无疑于自寻死路。”

    “而另一方面,大华国对他们又十分友好。”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造反呢?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听了诸葛亮的话,吕布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一点,也正是吕布想不通的地方。

    对啊,大华国对待他们已经够好的了,而他们造反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那么,他们为什么突然之间跳出来造反呢?难道他们都勇敢到不怕死的地步?还是一个个的都活腻味了?

    就听诸葛亮接着说道:“所以,臣断定,在祝融夫人和十万蛮人背后,必定有蜀汉世家的影子!”

    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吕布不由恍然大悟。

    不错,凡是在大华国的疆域之内,所有世家的土地统统需要上交。

    至于其他的财产,吕布倒是没有过多的和世家争利。

    就连这些土地,吕布都折算成钱财,补偿给了世家。

    不过在那些世家眼里,对这些必定是不满意的。

    而早期归顺吕布的世家,就算心里有再多的不满,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甚至随着大华的日渐繁华,说不定那些世家会隐隐感觉到,其实,土地未必就是繁荣世家唯一的选择。

    但是,那些南中的世家,恐怕很难接受这一点。

    当然了,还有蜀汉的世家,虽然吕布现在还没腾出手来,暂时没向他们动手,但是这也是早晚得事儿。

    难道他们心里就甘心吗?

    所以,这次祝融夫人带领十万蛮人造反,背后必定有这些世家在撑腰。

    如果没有这些世家撑腰的话,祝融夫人绝对没有这么大的勇气跳出来造反。

    想到此处,吕布脸上不由浮现出怒气!

    这些世家大族,还真是该死啊!

    为了他们自己的一己之私,就不惜发动战争,哪怕死伤再多的平民百姓,他们都不会丝毫放在心上。

    以往的时候,这些世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往而不利。

    可是你们会天真的认为,在朕面前,这一套也能够行得通吗?

    看起来,朕以前对你们还真是太过柔和了啊!

    想到此处,吕布脸上不由浮现出一片森然杀机。

    ……

    “来人,传旨给诸位大臣,命他们一个时辰之后,在上书房议事。”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朝廷必然要派兵清剿叛乱。

    因为叛乱势大,在蜀汉镇守的庞统还有赵云,都没敢轻举妄动。

    毕竟祝融夫人可是带着十万蛮人,再加上南中地势还有气候迥异,他们也不敢贸然前行。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镇守汉中。

    如果他们带兵去镇压叛乱的话,那么汉中势必空虚,曹操完全有可能趁虚而入。

    如果在他们手上丢掉汉中的话,那么他们就真成了千古罪人了。

    吕布下达完命令之后,诸葛亮和陈到便要退下。

    毕竟现在他们两人还没有授职,按照道理来讲,他们现在还没有资格参加朝会和仪事。

    不过吕布把他们两人给留了下来。

    “你们不要走,你们都曾经在蜀汉效力,必然熟悉南中的风土人情,到时候仪事的时候,少不了要咨询你们两个。你们就等着待会一起议事吧!”

    皇上都发话了,诸葛亮和陈到也不敢不从。

    本章完

第740章 诸葛挂帅() 
一个时辰之后,几位内阁大学士,还有六部尚书,另外就是一些驻留的将军,再剩下的,全部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

    官职太低的,还不够资格参加这样的议事会。

    等人到齐之后,吕布将祝融夫人造反的军情拿出来,当众宣布。

    这个消息,不由让与会的所有大臣,都是大吃一惊。

    这,这祝融夫人莫非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

    到底是谁给她的胆量和自信,她居然敢造反?

    难道她真的勇敢到不怕死的地步了吗?

    当然了,惊诧只存留了很短暂的一会,接下来群臣马上就激愤起来。

    在他们看来,祝融夫人胆敢造反,绝对是对大华国的一次挑衅。

    现在大华国地盘一再壮大,先是拿下南中,紧跟着将整个蜀汉地盘都拿下来了。

    国土面积激增的情况下,那种自信还有那种不知不觉中就被培养出来的大国情结,已经生根发芽,并且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现在一个小小的蛮人部落居然胆敢造反,如果不给他们厉害看看的话,他们根本不知道马王爷到底有几支眼!

    所以,接下来,群臣纷纷表示,一定要严惩叛乱。

    不过议事到这时候的事情,群臣的意见发生了一些分歧。

    第一个分歧就是,祝融夫人造反,到底是要野蛮镇压,还是对他们进行招安。

    第二个分歧就是,一旦镇压下造反之后,对那些蛮人是要怀柔呢?还是要进行一番杀戮,严加管教!

    朝堂之上,文人居多。

    大多数的意见,竟然倾向于第一个意见!或者是第二个意见的前者。

    因为,他们认为,圣人重教化。

    对化外之人,也必须教而后诛。

    因为孔子说过: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听到下面群臣的议论,吕布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