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体仁等人的要求有两个,保住性命自不必提,那是一切“投诚条件”的基础。另外一是保证家产不受侵犯,二是在新明政权中获得高官厚禄。

    康兴安一听张力说让以温体仁为代表的这些旧官僚在学院中教书,眉头皱得更加紧了,他想了想措辞,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人,温体仁这等人人品低劣,所谓教书育人,恐怕在德行上有亏呀!若教出的学生都像他,那岂不是误人子弟?”

    张力微微一笑,赞赏地看了康兴安一眼,而后开口说道:“确实如你所言。师德乃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不过却也不用担心,在我的计划中,学院都是分科教习,国学科只是其中一科。以后学生要学的科目多了,考试也不会只考一科。”

    康兴安一愣,旋即明白了过来,若是如此的话,倒也不必担心。从古至今。教育都是一个老师教所有的知识,当然,主要是四书五经。现在张大人的意思学生要学诸多科目,国学科只是其中之一,那么也就是说一个学生要接触很多老师

    张力整了整嗓子,继续说道:“我会给他们一个改过革新的机会。再者说了,他们若不想教书也可以不教,做一些文史方面的工作也是极好的。但想要获得高官厚禄,那是绝无可能。想必温体仁这些人也知道,改朝换代之际。李自成是怎么对待前明大臣的。我张力肯给他们一条生路,已经是格外开恩了。你去拟一份通告,回头呈给我看――昭告天下,对于前明所有官吏,一律按此办理。”

    康兴安连声应诺:“是,大人!属下明白了。”康兴安很快从怀中掏出一根竹管,交到张力手上:“大人,这是咱们情报部福建处传来的密信”

    张力一听“福建”二字,心里顿时猜了个七七八八――果不其然,拆开密信一看。正是关于郑芝龙的情况!

    在原本的历史上,满清南下以后,虽然满清并没有什么水师,但是郑芝龙却依然选择了投降。当然――那时候郑成功已经长大。而且渐渐掌握了家族的实权。郑芝龙投降满清以后,最大的利用价值就是劝降郑成功,不过郑成功却根本不鸟满清,坚持抵抗。

    这郑芝龙骨子里也是个欺软怕硬的主儿,现在已经新明王朝建立,所有人都知道大军很快就要南下。所以郑芝龙也在思考出路了

    “江南水师大都督?”张力眉头皱了起来,这便是郑芝龙开出的投降条件。

    康兴安听见张力说的这话,心里顿时明白了郑芝龙的要价。康兴安想了一会,开口说道:“大人,您说过水师是国之重器,往后是一个大航海的时代,若是可能的话――”

    顿了一顿,康兴安接着道:“若是可能的话,还是要避免水师同室操戈才好。”

    张力微微点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十七世纪正是大航海时代,原本的历史上由于满清入关,导致这一块蛋糕跟祖国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既然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眼看着也要完成国家大一统了,那么航海的利益必须有我华夏一族的一份――甚至是最大的一份。

    团山水师实力依然比不过郑家,但是以目前的形势,加快造船进程的话,要不了多久郑家水师应该就敌不过了。毕竟以郑家的实力,又岂能与“举国之力”相抗衡?

    但是,若是郑家放弃大陆,跑去台湾甚至东南亚那些鸟国当山大王――啊,不,海大王的话,短期内团山水师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比较近的地方团山军可以登陆作战,但是以现在的这些战船以及补给能力,很明显不支持跑去爪哇国登陆,这也很容易陷入穷兵黩武的恶性循环之中――张力现在想做的,并不是打仗,而是发展内政。

    “答应他的条件。”张力眼中精光一闪,很快下了决断。

    陆地上的事情张力绝不妥协,但是水师情况特殊,必须用智慧来解决。先稳住郑芝龙,断了他的外逃念想,而后徐徐图之。

    说直白一点,现在暂且让郑芝龙集团先苟延残喘几日,往后收拾他的法子有一百种,但眼目下不能逼他狗急跳墙。

    张力忽然话锋一转,轻飘飘地说了一:“不过江南水师大提督的职位,我准备授给郑成功――呃,不,郑经!你把消息反馈过去,重点是准备二字!明白吗?”

    康兴安很快就明白了张力的用意,连连点头称是,笑着道:“大人这是驱虎吞狼之计呀!”

    张力微微颔首,摸了摸鼻子:“哪是什么驱虎吞狼,明明就是挑拨离间。也罢,咱们就来看看,郑家内部会不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吧”

    康兴安在心里仔细一琢磨,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讷讷地道:“大人,郑家内部各方势力肯定会派人前来京师运作――到时候可就任由咱们摆布了!”

第560章 大结局——华夏好运() 
西元一六三七年八月十一日,困守武昌多日的吴三桂被部下所杀,残余的数万大军悉数向卢象升投降,南方最大的一股军事势力至此消亡。八一? 中??文网  ???。?

    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毕竟在团山军强大的攻势之下,吴三桂又如何抵挡得了?人心惶惶之中,即使他不被部下出卖,也只有兵败自杀这一条出路而已。

    南北两个方向军事进攻都有如风卷残云一般,直到此刻,大家才明白当初张力在朝鲜与满清决战的深意。

    将战场设在国外,自然可以避免国内因为战乱殃及池鱼,这也是很好的一种策略。譬如现在朝鲜国在经历连番大战以后,即使只是“观战”,但朝鲜百姓也死了好几十万,朝鲜国愈地凋敝起来。

    而在朝鲜解决了满清主力之后,团山军声势如日中天,不管再打哪一方势力,都是轻而易举之事。

    沈阳已经被围两月之久,团山军的火炮源源不断地往城下集结,从开始的四百多门渐渐增加到了一千多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大炮也将运达那里。

    战争的胜负早就没有悬念,而大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京师贡院。

    在这里,新明王朝第一次开科取士今日正式开考。

    今日开考的是辽东和北直隶的考生,他们考取的也都是辽东和北直隶的官职。

    这有点像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地方官直接考,而中央一级的考试要到明年才举行。先来两个地方试点嘛,对于像伦才大典这种重大革新,张力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一个偌大的国家掌握在张力手中,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重大。哪怕是后世很常见的做法,到底适不适合在这年月推行,张力也不敢肯定。

    古往今来,中国都太大。情况太复杂。即使后世的伟人搞改革开放,那也是先找深圳来试验,这给了张力很大的启示。

    就算是自己认为正确的决策,也不能一拍脑门就做出来。必须小心谨慎,能试点的必须先试点。

    新明王朝次考场还是设置在贡院,不过却做了一些人性化的处理。张力自己以前在这里考过进士,虽说是有些“取巧”,但也在号房里待过的人。一想到这个痛苦的过程心里就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

    以往科举考试往往要在号房里考几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很多人都挥不出平常的水平。由于现在国家缺乏官员,很多地方都暂时留用的老官僚,人才缺口非常大,所以考试录取的名额也比科举多得多。

    张力将每一科的考卷分成上、中、下三卷,每天只考一卷,每一卷的答题时间只是两个时辰,这样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考生的状态。

    毕竟大多数考生新学工科、农科,几个月时间能有一点基本概念也就可以做做小官儿了。又怎么能要求太高?

    三天的考试结束之后,阅卷官们便开始阅卷。张力这次专门从辽东将宋应星调来京师担任总阅卷官,而下面的普通阅卷官也都是从事相应行业的技术人员。当然,国学科张力请了以前翰林院的马学士来阅卷,这让这位清流领袖感到颇为自得,也为张力挣了不少人心。

    最终考试进行得一切顺利,这让张力着实松了一口气。虽然第一批录取的人水平都不怎么样,但至少也是开了先例,以后慢慢在完善吧!

    一年不行可以两年,两年不行可以四年。只要改变了科举的科目,年轻人甚至小孩子便会开始受到引导,慢慢地改变几千年来只重视儒学的传统。

    工业革命已经悄悄开始萌芽,但这一切还需要积累。张力很清楚,没有日积月累的沉淀,分分钟造出汽车飞机石油那是多么不靠谱的事儿,也只能臆想罢了。

    好在,一切都开始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西元一六三八年正月初一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的新年典礼上。满清太后布尔布泰带着两岁的小皇帝福临前来京师请降,而江南、西南的所有国土都已经重归一统。

    张力召见了布尔布泰,接受了满清的投降。作为赦免女真人的条件,张力要求女真人尽数迁往关内,八旗彻底打破编制,在大明北方各省妥善安置。

    而新年庆典最引人注目的事莫过于琉球王国国王尚氏前来进贡。在新明王朝的震慑下,日本国的萨摩藩已经从琉球撤军,而日本国内也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内战之中……当然,这一切都是张力喜闻乐见的

    在一派宾主俱欢的气氛中,张力宣布来年将会提供给琉球王国大量军火,并且将会持续对其提供各方面的援助。

    一个能与日本相抗衡的国家持续存在下去,显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在日本的近海,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正在启航。

    几百年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张力不知道,也不可能去猜测。但是眼目下能够做的,那就一定要做好。什么第一岛链、第二岛链通通去见鬼……啊,不,给哥继续锁着,锁住日本

    张力与尚氏正式签署了一份琉球通商友好条约,在条约中再一次明确了琉球王国永远独立的地位,而且明确规定,若是琉球的安全出现问题,新明王国将无条件支持它。

    光靠条约也许能维持两国关系友好几十年或者一二百年,但是所谓“条约就是用了违反的”,张力也不可能完全相信条约。

    所以在条约中有这么一条……鉴于琉球王国人口稀少,缺乏劳力,以后每年新明王国违法配充军之人,便在琉球安置。

    当然,这些犯人离开故土已经是受到惩罚了,在琉球身份地位与当地普通民众完全一样。同时作为这一条款的补充,汉语正式成为琉球王国第二语言。

    在尚氏看来,琉球本来就是个贫弱的国家,新明王国一方面提供大量援助,另一方面还输入劳力,这画面简直太美,不忍直视呀!

    同时条约还约定琉球将那霸港口“卖”与新明王国,作价一千两白银……那里现在虽然还算繁华,但远不如后世有名。本来尚氏是想将那霸送给新明王国,但张力坚持付钱——买卖可比割让靠谱得多,后世永远都不会有争议,正如后来米帝买老毛子的阿拉斯加,即使白菜价,老毛子也不管放出半个屁来。

    如此一来,既有条约的约束,又有大量汉人作为人口基础,最后还有一处永久军港,相信这第一岛链看来是妥妥的了。

    新年庆典结束之后,张力亲自将琉球王国国王尚氏送到了天津港。挥手告别之后,张力看着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的琉球船队,心中不免有些感概:

    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希望后世令人扼腕痛惜的那一段历史,永远不会再出现……

    华夏好运,祖国好运!(。)
73136 。
73136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