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主是大名手下的最高职位,因为拥有一国或多国的管辖权,所以在势力上也算是大名级别的了。当然,倭国的“国”大概等同于大明的一府之地,倭国地小人多嘛,名称上唬唬人那也是很正常滴。

    由此可见,这“家老”也算是德川家的重要大臣了。

    井伊直弘眉头微皱,瞥了一旁的另一位家老石川木雄一眼,见他没什么表示,于是接着道:“主公,您是否在担心清国人?”

    由于德川家喜是“大名”,也就是相当于诸侯王级别的人物,所以井伊直弘称呼他为“主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德川家喜“啪”地一声,将手中用来装十三的扇子重重地拍在地面上,朗声说道:“我听说清国人都是蛮夷,几十年前乃是通古斯野人,与这等穷乡僻壤的人合作,岂不是那啥啥与虎谋皮?我心里甚是不安呀!”

    井伊直弘正要说话,盘坐在德川家喜右手边的石川木雄却抢着开口了:“主公容禀,这一次与我国接洽的人物乃是清国太师洪承畴,他先前是明国的正二品大臣,也是权倾一时的人物哟!”

    井伊直弘用余光瞪了抢话的石川木雄一眼,立刻将话语权抢了过来:“主公,洪太师以前在明国,那可是相当于太阁殿下一般的存在——连他都投了清国,说明清国更有前途呀!而且现在明国已经灭亡,正说明洪承畴洪太师的慧眼如炬!”(未完待续。)

第541章 倭寇入朝() 
德川家喜是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亲弟弟,也是此次征朝的总大将。◇↓◇↓小说。¥℉

    原来在多尔衮兵败广鹿原的时候,洪承畴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此战过后女真人再无战胜团山军的任何可能。

    这也是很显然的事情,连最能打的多尔衮都打不赢,而且还上了满清最精锐的白摆牙喇兵,依然是大败的下场,女真人那一套骑射和步战绝壁是不靠谱的了。

    来到朝鲜国之后,洪承畴忽然想起万历年的往事——倭国一直对朝鲜念念不忘,而他们确实也有强大的军力。

    万历年间辽东还有李如松这样的名将,若是换在明末,倭国人与大明的战争谁胜谁负还真不一定。

    现在光凭满清的军力显然已经无法在朝鲜战胜团山军了,何不将倭国拉下水?

    洪承畴立刻找郑家牵线搭桥,与倭国的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搭上了线。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日本在明末万历之后的这段时间,其实国内很不太平——这也是日本所谓的“战国时代”。

    其实丰臣秀吉当初远征朝鲜甚至觊觎大明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他吃饱了撑的,而是因为“封赏”的问题让他无比头疼。

    战国时代几乎一统天下的丰臣秀吉,手下自然是有一帮悍勇的武士为他卖命。仗打赢了,可是丰臣秀吉悲催的发现,日本国内已经没有封地可以封赏这些有功的武士。

    这可怎么办?人家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你席卷天下,到头来不封个“城主”、“国主”,这尼玛分分钟是要造反的节奏呀!

    所以丰臣秀吉无奈之下发动了侵朝战争,寄希望于在朝鲜国获得土地,以封赏那些有战功的武士。

    可惜当时辽东有名将李如松,倭寇被吊打也是应有之义。再后来丰臣秀吉死后,老乌龟德川家康起兵造反,一举夺了天下,开创了德川幕府。

    然则德川家康遇到的问题与丰臣秀吉一样,没有土地封赏有功的武士。现在日本国内也是有如火山爆发前的宁静一样。各种野心家、阴谋家都在等待时机——恰巧这个时候,郑芝虎带着满清的国书来到了日本。

    满清邀请德川幕府出兵朝鲜,灭了团山军之后,划汉江而治。汉江以北归满清。汉江以南归日本。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是不想答应这事儿的,可是下面的人“群情汹涌”,一直要求德川家光发兵朝鲜。

    据说还有好几个武将在江户当街自*焚,采取了死谏这种激烈的进言方式。德川家光毕竟年轻气盛。不似他祖父德川家康那般老奸巨猾,开疆辟土的诱惑也着实不小,于是头脑一发热,就答应了出兵朝鲜之事。

    德川家光命令弟弟德川家喜为总大将,带着加贺藩藩主前田利常和仙台藩藩主伊达忠宗率领七万大军,跨海进击朝鲜。

    德川家喜也憋着劲儿,想在兄长德川家光面前大大地露一次脸,因为他自己的领地不过十万石而已,也就大致等于大明的一个县罢了。若是能攻占南朝鲜,起码有日本国三成那么大的地盘……

    德川家喜看了家老井伊直弘和石川木雄一眼。淡淡地道:“前田肥前守的四万大军和伊达越前守的三万大军已经向开城进发,料想七万大军会同清国军队,定可以一举消灭团山军的张力。”

    肥前守和越前守是日本的官名,“肥前”和“越前”都是地名,“守”顾名思义,这官职大致等同于某某太守之类。当然,日本国的官职更多的是一种品阶,并不代表肥前守就一定是管理肥前这个地方。譬如这前田利常是加贺藩的藩主,而伊达忠宗是仙台藩的藩主,都不管辖肥前和越后。

    日本的这些官职估摸等同于中国的汉、唐时代的官职体系。还停留在太守、州牧这种级别,至少在这个时代,日本还是很落后的。大明先进的内阁制度,以及地方军政分离的行政制度。他们是怎么也学不来的。

    尊称对方官职,这也是跟中国学来的——日本人没有字号,若有幸获得官职,那么就一定希望对方称呼自己的官职。

    井伊直弘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应道:“哈伊!肥前守和越前守一定会旗开得胜!”

    ……

    夜,漆黑。

    “哗哗哗”的波浪声不停的敲打着礁石。这里是元山港东南的一处山岗。山岗的东边乃是悬崖峭壁,而光滑的峭壁下面就是深不可测的大海。

    这里人迹罕至,光秃秃的岩石峭壁上连一棵树木也没有——所谓鸟不拉屎的地方,也便是说的这种地方了。不过这里却有大块大块嶙峋的岩石,所有很利于“躲猫猫”——啊,不,很利于军队隐藏。

    卢象升站在最靠近西北方向的一块大岩石前,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的元山港。在他身后,密密麻麻的团山军兵士潜伏在岩石之后,总数超过两万!

    是的,这一座小山几乎每一块岩石后面,都隐藏在一队团山军兵士。

    站在卢象升身旁的是他的弟弟卢象晋,现在卢象晋已经是登莱兵备道的官职了。大明灭亡之后,团山军的所有重心都在朝鲜,所有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官职和官衔都是沿用明制,张力还腾不出手做出修改。

    卢象晋看了面色凝重的卢象升一眼,小声地道:“大哥,这元山港防御松懈,待会应该不难攻克。”

    卢象升转过头来,微微摇头道:“不可大意。虽说白天倭寇大军已经出城,但是咱们的斥候担心暴露而不敢过于接近,只能远远打探,预估的数目是七八万人,但元山港中到底有多少敌人,咱们还不能确定。”

    卢象晋点了点头,揉了揉太阳穴:“大哥教训得是。这次团水水师提督陈大人从天津卫临时将咱们运送到此,确实事态紧急,咱们还是小心谨慎一点为好。”

    卢象升眉头紧皱,沉思良久之后,对卢象晋道:“我不清楚陈提督怎么知道清军竟然与倭寇勾结——他的水师这次真真是立下了泼天大功!”(未完待续。)

第542章 第二战场() 
原来张力准备在朝鲜国与清军大战之时,他也没有忘记关内的李自成。

    大顺国皇帝李自成在京师登基以后,立刻撕掉了所有的伪装,放任部下荼毒百姓,将大明原有的官员士绅几乎屠戮一尽。

    京师包括整个北直隶的情况与陕西、河南有所不同,这里一贫如洗的农民并不多,毕竟是天子脚下,几百年积累下来,百姓或多或少都有一点点积蓄。

    李自成的大军向来是招徕赤贫的流民,而对任何有家财的人都采取“三光政策”——这也不奇怪,流民穷得叮当响,抢无可抢,不如拉拢过来,数量还嗷嗷多,短短时间就能聚集起“百万大军”。可是那些有钱人,甚至是普通的小门小户人家,但凡有点钱的,都是他们劫掠的对象。

    所以整个北直隶几乎被杀得十室九空,别说有钱的地主官老爷,就是街上摆摊的小商小贩那也绝壁是不放过的。“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喊得嗷嗷响亮,不纳粮李自成吃什么?喝什么?他手下的“百万大军”又吃什么?

    不需要你们纳粮,大爷我自个儿抢……

    鉴于这种形势,张力给卢象升下达了进攻北直隶的命令。

    当然,现在团山军的主力在朝鲜,卢象升的山东军可战之兵也就三万多人,除了留下必要的守备力量之外,卢象升点齐了两万五千大军,北上北直隶。

    按照卢象升的策略,现在并不是与李自成决战的时候,因为两万人不可能打得过“百万大军”,就算一百万头猪,卢象升也是杀不过来的……

    卢象升的计划是尽可能的攻占北直隶的城池,从外围一步步向京师逼近。这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团山军攻下城池以后,可以依托城墙守城,李自成的百万乌合之众拿团山军严密防御的城池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崇祯被开门党坑了。可是团山军防御的城池,那是绝对没有开门党的。

    就这样,今日攻一城,明日克一地。类似于二战太平洋战争中美军的“蛙跳战术”,团山军的防线不断的向京师逼近。

    在卢象升攻下保定府之后,便停止了北上。因为保定府乃是一处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卢象升便在保定等待李自成来攻。同时也等待朝鲜之战的完结,等张力带着团山军主力对李自成完成致命一击。

    可是,就在攻下保定不久后的前日,卢象升突然接到团山水师陈正操的飞鹰传书,说是事态紧急,张大人有危险,必须马上赶到朝鲜去援救。

    卢象升了解情况之后,一点也不迟疑,在留下五千人守保定之后,昨日就带着两万大军赶到了天津卫。从天津卫乘上团山水师的战船,来到了此处——元山港。

    保定府到天津卫卢象升的两万大军走了一天,而天津卫到元山港乃是乘海船,也是航行了一整天。所以,从卢象升知道张力有危险到此时此刻大军出现在元山港,一共只有两日而已!

    这种迅捷的反应速度,也只有团山军才能达到。张力当初制定的练兵计划,对于大部队的紧急集结和急行军非常看重,“拉练”这个项目贯穿团山军训练的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天……

    卢象晋看着面沉如水的大哥卢象升。一个一直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疑问涌现了出来。卢象晋拿捏了一下用词,小声问道:“大哥,小弟有一事……不知……不知该不该问?”

    卢象升看了卢象晋一眼,点头道:“你问吧。”

    卢象晋整了整嗓子。开口问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倭寇确实大举侵朝……但是当初大哥你为什么对陈提督所言坚信不疑呢?按照团山军的规矩,您和高都督二人只听张大人一个人的命令呀!”

    卢象升哈哈一笑,点头道:“陈提督这次可是有张大人';便宜行事';的手令哟。在追查孔有德水师动向的问题上,张大人授权他可以调动团山军的一切军事力量——自然也包括咱们山东军。”

    卢象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他心里暗自咂舌:怪不得大哥会立即率军前来朝鲜,原来张大人已经算定孔有德那厮的水师才是这一战最最关键的胜负手。只是张大人肯定想不到,原来孔有德的水师迟迟不露面,竟然是去日本国帮着倭寇运兵!

    卢象升看了一眼远处的元山港,眉头微皱:“象晋,这元山港三面环海,一面连接陆地,虽说易守难攻,但也有一处最大的破绽,只有海路被封锁了,咱们从陆路打过去,他们就是瓮中之鳖!”

    卢象晋点了点头,沉声道:“现在咱们就等陈提督的水师了!也不知团山水师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元山港?”

    卢象升面色凝重,沉吟片刻之后,缓缓地道:“陈提督与我约定的是明日黎明之前抵达元山港,咱们耐心等待就是了。”

    “是——”卢象晋低低地应了声喏,目光看向了东边那一望无际,却又漆黑一片的大海。

    ……

    对于刚刚穿过对马海峡,带着船队正赶往东朝鲜海元山港的陈正操来说,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都很宝贵。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航行这条线路,就在昨日,陈正操的团山水师将卢象升的两万大军运送到了元山港东南二十里的一处小渔村。卢象升的大军从那里登陆,而后悄悄往元山港进发。

    这一次的作战计划是水陆合击元山港,务求将敌人的最大的补给地一口吃掉。

    然则时间太过于紧迫,团山水师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运兵船可以运输卢象升的两万大军——所以在天津卫的时候,陈正操将战船的火炮尽数拆卸下来,只留了十余艘战船护卫,其余的战船尽数都取下大炮,以作运兵船使用。

    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本一艘战船约摸有水师官兵数十人,外加船上的火炮,吃水刚刚合适。若是大量运兵的话,战船根本就开不出港口就得沉没。故而陈正操只能选择拆下大炮,这样一来的话,战船也可以运送超过三百人的兵士。(未完待续。)

第543章 “好”朋友() 
团山水师相当于在两天一夜的时间里,往返天津卫和元山港两次。这实在是一次了不得的军事行动。虽然天津卫距离东朝鲜的元山港直线距离并不长,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运兵、登陆、返航、装炮、再起航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登陆这一项按说是最最耗费时间的,不过却被陈正操轻松化解了,否则他也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一系列军事任务。在找到元山港以南适合登陆的地方之后,团山水师战船上携带的大量小渔船发挥了作用——正如当初团山军登陆群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