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鲜那边天寒地冻,团山军也在汉城一线度过了入朝之后的第一个新年,而时间也进入了崇祯九年。

    就在昔年伊始的时候,吴三桂得知李自成的大军正往洛阳进发,原本还没完全准备好的他也坐不住了,立刻带了三万大军也奔赴洛阳。

    不管怎么说,福王绝对不能落在李自成的手里——哪怕这一次吴三桂先帮着朝廷守下洛阳,另找机会再干掉福王也是可行之策。

    所以,吴都督的关宁铁骑跑了三天三夜,终于赶在李自成的前面进入了洛阳城。而李自成的大军原本行动就不快,后来探马回报说官军增援洛阳,而且还是吴三桂的关宁军,李自成顿时求战的欲望降低了许多,连带着行军速度也降了下来。

    最终吴三桂和李自成为了福王这个财神爷,在洛阳对峙起来,李自成的数十万大军将城池围住,却也不敢贸然进攻。

    吴三桂坐镇洛阳城中,凭借坚城利炮却也并不怕城外他眼里所谓的“乌合之众”!

    ……

    朝鲜的战事胶着,双方都没有冬季兴兵的打算,张力却出人意料地带着李定国回到了锦州城。仗总是打不完的,来年恐怕还有更多的大战等着团山军,张力觉得自己有些疲惫,需要回到后方。回到锦州城与家人团聚。

    从群山港乘船到宁远中右所,再乘马车到锦州城一共用去了两天时间。当张力的马车队进入锦州城之时,天空中正飘着鹅毛大雪,整个城池并没有因为张力的到来而有任何变化。

    现在锦州处于非常安全的位置。东南西北方向都有其他城池拱卫,虽然守城兵卒的盘查依然严密,但老百姓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自从万历朝辽事糜烂以来,这里已经很多年没有如现在这样安静祥和了。

    说来也怪,张力的车队一进城池。大雪竟然小了起来,只是刺骨的冷风还呼啸着吹个不停。张力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这一路上天寒地冻,路面湿滑,车队的速度并不快,又是海船又是马车,让张力颇感劳累。

    这是一辆双马拉行的马车,并不特别显眼,但是车厢内还是相当舒适。随车的李定国此刻给车厢中的炭炉加了一点木炭,先前有些温吞的炉火立刻旺盛了起来,车厢中顿时一片暖意盎然。

    张力似乎也感觉到了温度的变化。睁开了眼睛。李定国知道张力并没有入睡,此刻见张力不再闭目养神,于是笑着道:“大人,咱们刚刚进锦州城呢!”

    张力微微点头,掀开车帘匆匆看了外面一眼,旋即又拉上了车帘,转头对李定国道:“去朝鲜国也有小半年时间了,那鬼地方我还真待不惯,还是锦州好。”

    李定国一直在张力身边学习,两人关系已经很熟了。他哈哈一笑道:“谁说不是呢!那里的饭菜也吃不惯,要不是朝鲜国王送来一千头肥猪犒军,我可是好久都没吃肉了呀!”

    张力一听李定国说起朝鲜国王李倧犒军之事,也不由得乐了。差点没笑出声来。

    在广鹿原之战以后,逃亡釜山的朝鲜国李倧派大臣数次求见张力,却都被张力以军务繁忙为由拒绝了。如此几次之后,李倧也慌了神,不知道张力到底意欲何为。

    张力越是不见朝鲜大臣,李倧心里就越没底。后来张力派出的外交大使王奇峰出现在釜山的时候。立刻便被奉为上宾,好吃好喝招待不说,还有朝鲜美女伺候。

    这也是应有之义,无需多说,王奇峰见李倧之后,提出了团山军“抗清援朝”的三个条件:

    其一,驻军。这一点也很正常,便有如后世米帝在韩国干的事情一样,要在一国拥有最大的影响力,就必须要有军事存在;

    其二,报销军费。团山军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前来救援朝鲜国,避免他们被满清鞑子亡国灭种,实在是太有“国际主义精神”了。不过那玩意不能当饭吃,还是得来点干货才是。原本李倧以为最多百十万两银子,也就足够大军开销了。可惜王奇峰算了个让李倧听后直接昏厥,倒地不起的数字——多加了两个零。

    当然,叫那“蕞尔小国”拿出那么多钱是绝壁不可能的,他们砸锅卖铁,就算连裤衩都卖掉也没有那么多。但团山军不着急,也不逼迫他们,只是要求每年还一部分,而利息是另外算的。什么时候账还完了,什么时候团山军就从朝鲜国撤军。

    这个条件虽然苛刻,但李倧与大臣们商议过后,觉得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眼下先保住小命才是王道,所以也就一口答应了。正如老妖婆与列强签的那些赔款几亿两白银的条约,慢慢还呗,我大清还不上不还有常凯申背锅么?只要不耽误自己修园子就行……

    其三,朝鲜国所有需要的商品必须从团山堡购买,小到百姓用的一针一线,大到朝鲜国军队所使用的火器,统统只能从团山堡进口。相应的,朝鲜国的特产,譬如粮食、矿产,也只能卖给团山堡。

    这一点原本是李倧最最反对的,因为若是张力一把火铳卖一千两银子,而收购一石粮食只给一个铜板,那朝鲜人就只有抹脖子了……

    不过张力给的条件很优惠,卖出的价格与市场差不多,而收购的价格也还算公道,最终李倧也只能答应这个条件。

    这便算是与朝鲜国“约法三章”了,对这个国家张力木有半分好感,帮你打仗可以,代价必须花足才行!(未完待续。)

第486章 回锦州() 
约法三章之后就好办事了,咱们团山军可是属于国际友军,帮你们抵抗满清鞑子呢!还不好好伺候着?所以朝鲜国王李倧过年的时候亲自从釜山出发前往汉城,给团山军送来了大批的粮食、牲口以及当年的“军费”……

    马车中的张力和李定国会意地哈哈大笑之后,张力神色渐渐恢复了常态。而后,甚至有些严峻起来。

    李定国也不知道张力在想什么,却也不敢打扰,只得小心翼翼地陪在一旁。

    张力微微叹了口气,似乎有感而发,整个人沉默了起来。

    其实在明代,诸如朝鲜、安南这些国家,根本就不算是有独立主权的王国。特别是朝鲜国,它与大明的关系远比后世的什么美日、美韩要紧密得多。

    外交的那些年年月月必有的朝贡礼仪自不必说,单说朝鲜国王的即位,就必须有大明皇帝的诏书才算是名正言顺——虽然大明一般也不会驳回朝鲜国的王位继承人。

    但,这也是一个权力不是?

    张力无意去做什么殖民者,但也不会傻到帮人打仗还分文不取……张力在朝鲜国要做的事情,便是让他们亲华,当好咱的小弟就ok。咱大明不差那点地,与小鬼子不一样,他们是一群疯狗,看见土地眼睛都是要冒光的。

    “唉——”张力长叹一声,心里还是有些郁结之气,无法宣泄。

    曾几何时,朝鲜国那是死心塌地地当咱们的小弟,可恨就可恨在“我大清”上!

    即使在清末中国如此落后的情况下,朝鲜依然还是认中国为宗主国,并没有投向日本。同位王朝末期,万历年大明将入侵朝鲜的日寇打得满地找牙,而甲午年还是在朝鲜国日寇将“我大清”打得满地找牙,这事儿又找谁说理去?

    张力收敛起心思,决定不再想这些事情:反正自己来了,鞑子和倭寇这些人定然不可能给他们任何机会的。

    一想到倭寇。张力忽然精神一震,开口对李定国道:“定国,昔年倭寇屡屡犯我大明沿海,当初也是被戚继光戚少保打得生活不能自理。这次在朝鲜国的时候。我曾经听下面人说朝鲜国内有不少倭寇的浪人武士,你对此有何看法?”

    在明末万历年以后,倭国经历了数次大的变化,最终被德川家康统一,开创了德川幕府。其中有大量战败的。被没收领地的大名和武士逃亡朝鲜,在朝鲜国苟延残喘。

    这些人也知道自己属于失势的一族,所以在朝鲜国也是夹起尾巴做人,倒也与朝鲜人相安无事。

    李定国有些纳闷,张大人怎么对倭人这么上心?琢磨了片刻之后,李定国开口道:“大人,那些倭人人数并不多,而且也没有集中在一城一地,应该不用担心。”

    顿了一顿,李定国接着道:“属下听说朝鲜人也对他们防备甚严哩!只是倭人有钱。买通了李倧身边的大臣,所以李倧便下令允许倭人买田买地。属下琢磨着,恐怕他们也就是在倭国混不下去,到朝鲜国混口饭吃而已吧?”

    张力也知道李定国所言非虚,于是微微颔首,沉默了起来:这个话题便没法继续下去了,倭人目前在朝鲜也算是“良民”,难不成自己搞个什么种族大清洗?

    不妥——虽说狗是咬人的,但被咬的人却并不是一定要咬狗,对吧?

    思索片刻之后。张力眼睛一亮,看这李定国道:“我始终觉得倭国那些浪人武士在朝鲜国不妥,这些人个个都是恐怖分子,呃。不,都是不稳定因素,咱们必须要小心提防。这样吧,让万治带人仔细甄别,将之遣返,勒令倭人离开朝鲜国。”

    李定国点了点头。小声地道:“属下明白了,这就给万总兵去信,让他办理此事。”

    张力“嗯”了一声,就在此时,马车速度开始减缓,渐渐停了下来。张力掀开车帘,只见马车已经来到了自己的府邸门前。

    马车停稳之后,张力和李定国一前一后下了车。先前张力并未特意通知,二姑府邸大门前的侍卫也不知马车里来的是谁,等到他们看清来人是张力之后,立刻躬身行礼,有人要进去通报,却被张力阻止了。

    这处宅子先前是祖大寿的,占地很大,里外一共六进,最后一进是内宅。原本刚进入锦州的时候,张力并没有立刻将祖大寿的这处宅子“充公”,只是派人清点财物,查封了而已。后来祖大寿投了建奴,张力这才搬进宅子居住。

    已经有小半年时间没有回过家了,张力走进大门之后,径直便往内宅而去。最里面的一进内宅占地约摸三四亩,正中的位置是花园,而东南西北四面都修建有房屋,张力的家眷都居住在此。

    张力首先去北面老母亲宋秀娘居住的屋子,给老太太行了礼,说了一会话。老太太见张力回来了,很是高兴,一直拉着张力说过不停,而后又说要亲自去厨房张罗宴席,晚上给张力接风洗尘。

    从母亲处出来之后,张力便往东边而去,那里是若晨的居所,她给自己的小院子起了个名字叫做“小轩阁”。

    这小轩阁并不大,一圈而不高的围墙围着四五间屋子,若晨住的是最东边的一间。院门口的丫鬟见张力来了,明显吃了一惊,正要进去通报,张力却摆了摆手。张力走进小院往东边若晨的居室走去,来到门口却听见里面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一听声音张力就知道是若晨和灵儿在说话,不免也有些好奇。自己不在的时候,她们平常都聊些什么呢?

    张力在门外停下了脚步,只听见房间里先是传来了灵儿的声音:“夫人,依我看这事儿有些棘手呢!”

    张力一听这话眉头就皱了起来:发生什么事了?怎么就棘手了?

    若晨那熟悉的声音很快也传了出来,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灵儿,你别在这儿嚼舌头,这件事,我不能管……”(未完待续。)

第487章 麻烦事() 
张力已经好些年没有干过这“听墙角”的事儿了,还记得以前在南京时倒是经常干,本来自己是要来见若晨,结果刚好听见她和灵儿好像再说什么棘手的事,张力决定听一听,看到底是什么事情。

    透过门缝,张力看见了若晨——她穿着一身红色的狐皮夹袄,脸蛋红扑扑的,整个人看起来清丽端庄,气质更胜以往了。

    若晨眉头微蹙,小声地道:“昨日戈希梦戈大人专程前来拜访我,说起了此事。他不敢随意处置,便来向我请示。”

    张力不由得有些纳闷,戈希梦现在是团山堡文官系统的高官,按说内政事宜都有规章制度可循,怎么来请示若晨了?

    就在此时,屋子里的灵儿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夫人,老爷的商行这次不按规矩进货,下面人还将鼎盛行的人打伤,也不知张大人知道了会是什么反应?”

    灵儿这么一说,张力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灵儿口中的“老爷”自然是说的英国公张之极,而张力自己不喜欢“老爷”这个称呼,让下面的人称自己为“张大人”。

    原本英国公张之极在众人眼中自然是家大业大,不说家财万贯,至少也是财大气粗的主儿。其实这是大家表面上的看法,这所谓的大户人家,哪怕就是若晨家这样的王公贵族,传承了几百年下来,本家分家都极多,账面上也许看起来花团锦簇,实则亏空也很严重,丁吃卯粮的情况比比皆是。

    正如《红楼梦》里的荣国府,表面光鲜而已。在崇祯初年,当时张力还没有穿越而来,英国公张之极做了最大的一笔赌注,用数以百万计的银子砸向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与他结成了“至交”。但是这里面银钱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折算成银子的田庄。可惜鞑子屡屡入寇,加之处于小冰河期,粮食产量极低,王公公更想要的是真金白银。

    这一大手笔并没有给英国公带来特别实惠的好处。亦或者说还没来得及用上王公公,英国公便被朝廷所不容,不得不来到辽东。

    若不是忌惮张力的实力,朝廷也不想彻底与团山军撕破脸,恐怕英国公连京师的宅子都保不住……

    当初英国公来到辽东之时。张力给他一家定下的基调乃是发展海商——这实在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儿,若晨的娘家人也需要吃饭,故而便开起了商行,专做粮铁的买卖。

    乱世之中,只有这两种物资是最赚钱的,反正给别人也是做,不如交给英国公,总不能让自己的老丈人喝西北风吧?

    现在灵儿说“不按规矩进货”,张力立刻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肯定是说土豆的最低收购价。

    团山堡目前粮食产量最高的乃是土豆,精耕细作的熟田产量能够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