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次跟随多尔衮南下追击朝鲜国王的,正是尚可喜。尚可喜虽说和孔有德、耿仲明二人都被清国皇帝黄台吉封了“王”,不过这个王实在是要打一个引号,因为纯属打酱油的。

    这汉军旗的什么“恭顺王”、“智顺王”别说与代善、多尔衮等人的“亲王”相比,就是女真的“郡王”也比不了,甚至连贝勒爷都比不了。

    这并不奇怪,没看见黄台吉封汉人为“王”,中间加了一个大大的“顺”字么?要当顺民,顺臣,顺王嘛!

    多尔衮瞥了一眼尚可喜。微微点了点头,从翻身下马之后,立刻有一名侍卫搬来一把行军凳,他便一屁股坐了下去。

    看着搭建完成一半的浮桥。多尔衮的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起来,他刚才的思绪被尚可喜打断,这会儿却不由自主地又开始琢磨,到底那些斥候是不是团山军?

    尚可喜见多尔衮压根也没搭理自己,只是自个儿在那沉思,却也不敢打扰。只得悻悻然地躬身立在一旁。

    良久之后,多尔衮终于开口了:“尚可喜,你们汉军旗这次带了多少掌中雷前来?”

    尚可喜本来还在那患得患失,忽然听见多尔衮这句问话,不由得神情一凛,立刻收敛起心思,沉声应道:“回禀睿亲王,自从大汗——啊,不,皇上大力发展火器以来,我汉军旗兵卒基本都换装了火铳,而那掌中雷更是按一人二十颗的配置携带……”

    多尔衮微微颔首,彻底放下心来。诚如尚可喜之言,上次关内关外被团山军的火器部队打得丢盔弃甲之后,黄台吉痛定思痛,也加快了军中火器的普及。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上,至少在清太宗黄台吉时期,满清对于火器相当重视,而并不是康熙小麻子说的什么“马上得天下”云云。

    历史上崇祯年间沈阳城外有所谓的“十里铁铺”,尽数都是制造火炮、火铳、铅丸的铁匠作坊。而眼下黄台吉更是在沈阳城外修了二十里的铁匠铺,举全国之力仿制西洋火器。

    多尔衮眼睛微眯,暗自忖道:现在不光是八旗步兵,就连八旗的骑兵,也是在马上绑了两个袋子,携带有二十多颗掌中雷!

    以往那种骑兵提着马刀冲锋的场面,恐怕会是很少发生了吧?要说汉人还真是“勤恳”,那孔有德等人先前将团山军所有的战例详尽研究,特别是他们步兵用掌中雷对抗冲锋的骑兵,现在已经有应对之策了!

    你步兵原地扔掌中雷,我骑兵在马上冲锋起来扔掌中雷,双方扔出去的距离可谓天壤之别,定然骑兵冲锋起来扔得更远呀!

    听说西洋还有一种马上铳,非常适合骑兵使用,那汉臣大学士洪承畴已经找弗朗机人去购买了!

    哼哼,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战场之上,又岂有常胜将军?

    多尔衮略略有些激动,情不自禁地道:“我大清积聚数十年,国力鼎盛,又岂会输给那张力?他才在辽东几年?正是应了汉人那句话——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耳!”(未完待续。)

第458章 斥候() 
这次征伐朝鲜国,乃是多尔衮荣升睿亲王之后,第一次出阵。大清国首重战功,想要力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一头的话,必须要实实在在的立下战功才行。

    大清国的新任皇帝黄台吉最近这一年殚精竭虑,大幅地改造满汉八旗,体力已经极大的透支了。他已经数次晕倒,一次比一次恢复得艰难。

    多尔衮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若是黄台吉驾崩,新任皇帝肯定是大阿哥豪格。然则,豪格素来有勇无谋,根本不配做大清国的皇帝。豪格,又岂是那团山军张力的对手?到时候他吃几次败仗,无法服众之时,自己的机会可就来了。

    多尔衮忽然想起了自己额娘,自己那心地善良的母亲啊!

    陪葬!

    多尔衮用满语低低地怒骂了一声:“老四,你夺走汗位也就算了,居然还逼死我额娘……”

    就在多尔衮胡思乱想的时候,尚可喜前来禀报,说是浮桥已经搭建完毕,可以容大军通行。

    多尔衮立刻将心思收了,用力的一挥手,做了个前进的手势。一旁的尚可喜哪有不明白的,立刻高声喊道:“睿亲王有令,大军开拔——”

    军令一层层的传递了下去,多尔衮也翻身上马,带着他的五千正白旗骑兵首先渡河。骑兵们渡过锦河之后,步兵、辎重兵也都训练有素,在尚可喜的指挥下陆续渡河。

    等到两万汉军旗和五千女真骑兵尽数过了河,多尔衮不由得长出一口气。这还是他第一次单独领兵出征,眼下朝鲜国最大的战功,可不就是捉住那朝鲜过的国王李倧么?

    按照计划,今日便是在清州城中过夜,明日一早便可全力南下,争取在三日之内抵达釜山,毕其功于一役。

    先前探马来报,说那清州城守军已经一哄而散,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抵抗。还是早早赶到城池中,好好休整才是呀!

    等等——!

    多尔衮原本正要下令全军开拔,忽然脑子里一个有如闪电般的念头疾驰而过!

    不对,有什么地方不对!

    多尔衮对黄台吉连年征战。别看年纪不大,却也是打老了仗的。这会他心中剧烈地不安起来!

    尚可喜在多尔衮身旁,正等着睿亲王发号施令,大军开拔呢,却突然发现多尔衮脸上神情数变。不由得也疑惑了起来。

    尚可喜上前两步,小声地问道:“王爷,怎么了?咱们是不是……”

    “斥候!”多尔衮一声惊呼,旋即神色大变!

    前面那两个字刚出口,多尔衮连珠炮一般地急着对尚可喜道:“本王派出去的斥候没有回来!”

    嘶——尚可喜倒吸一口凉气,先前他在安排两万汉军旗渡河,确实也没有注意斥候的事儿,现在多尔衮这么一说,他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多尔衮不愧是大清国中少有的“有头脑”的将才,他死死地压住自己的震惊。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

    自从发现有身着“草绿色”军装的敌军探马之后,多尔衮便派了好几队斥候快马追了出去,然则已经过了这么久了,竟然没有一队人马回来禀报情况。

    事出反常必有妖!

    难道真的是——

    ……

    此刻,张力带着五千骑兵,埋伏在了清州城北的一处树木茂盛的小山岗上。

    五千骑兵尽数都潜伏在密林之中,每一匹战马都上了嘴套,防止因战马嘶鸣而暴露行踪。而马匹本身,尽数都卧倒在地,马旁的团山军骑兵静静地安抚着战马的情绪。

    张力对眼下这五千骑兵的潜伏满意极了。不由得瞥了一眼不远处的朝鲁,心中暗暗给他点了个赞。

    团山军的骑兵编制一直没有大规模的扩充,一则是受制于团山堡的牧场战马还没有形成规模,而以牛羊居多。骑兵所需的马匹多数都是找商队购买。二则么,在张力的意识中,骑兵并不是往后战争的胜负手——这倒不是说骑兵没用,而是以团山军目前有限的资源,自然还是发展火枪和火炮更为划算一些。

    朝鲁带的这五千骑兵,基本都是由内附团山堡的蒙古人组成。不得不承认蒙古确实是马背上的民族。别的不说,就这五千人现在将战马安抚得服服帖贴,长时间一动不动的功夫,一般人就做不到。

    张力很快将目光收了回来,转头看向了不远处山岗下的道路——现在路上什么也没有,然则要不了多久,清军便会出现在那里。

    清州城在群山港的东北方向,在汉城的东南方向。若是张力的骑兵直奔清州而去的话,先不说能不能赶到清军的前面,这五千骑兵就算赶到了,骑兵又要怎么守城?

    清军汉八旗可是有大炮的,朝鲁的骑兵根本守不住清州,除非等高元良带着步兵、炮兵赶到才行!

    所以,张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并没有往东北的清州城而去,而是带着朝鲁的五千骑兵往正北方向的锦河而来,抄近路先行抵达清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上设伏!

    就在多尔衮搭建浮桥渡河的时候,张力总算是提前赶到了这个叫“锦山”的地方。锦山只是一群丘陵而已,并不是高山,所以张力便将骑兵埋伏在了此处,等着鞑子到来以后,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能够做出这一安排,原因正是张力将多尔衮派来打探消息的那几队斥候,尽数剿灭。从鞑子斥候俘虏的口中,张力知道多尔衮正在渡河,很快便要经过此处。

    兵法有言“半渡而击”,原本趁着鞑子渡河的时候攻击他们是最佳的选择,奈何先前骑兵部队飞驰而来,战马到了此处已经力尽,无法再前行了。

    说是埋伏,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必须让战马休息一下,争取尽快恢复体力才是。

    张力现在所在的地方视野很开阔,周围数里地都是一览无余——

    鞑子还没来呢!

    张力的心情不免有些忐忑起来,在异国他乡作战,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多尔衮的大军会不会如期而来?(未完待续。)

第459章 疑兵()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就算没有钟表,张力也知道起码过去了一两个钟头。可是,清军仍然连影子都没出现。

    在一旁等得心焦的朝鲁几次前来请示张力,可是张力却一直没有下达新的命令。

    根据随军的朝鲜翻译所说,这条道路乃是清军渡过锦河后南下到清州城最近的一条道路,现在清军迟迟不来,那就一定生出了什么变故。

    张力忽然感觉背脊上一阵冰凉,若是清军真的放着大路不走,而绕道自己骑兵背后的话……

    很快,张力便否决了这个可能。自己骑兵队来势迅猛,没有任何可能让清军提前得知消息,他们派出的好几队斥候也都被朝鲁尽数剿灭。

    “斥候!”

    张力猛地一声惊呼,刹那间明白了自己的破绽所在!

    要想埋伏成功,那么敌人的斥候是一定要消灭的;可是,消灭了敌人的斥候,岂不是等同于告诉敌人,前方有情况吗?

    这,根本就无解!

    “朝鲁!”电光火石之间,张力想到了一个应对的法子。

    朝鲁不敢怠慢,连声应道:“末将在!”

    张力眼睛微眯,一字一句地道:“你和夜生的斥候队配合,将骑兵部队分作一千人一队,在建奴大军跟前晃悠!若有机会,便消灭一部敌军;若没有机会,那就反复侵扰,让他们不得安宁!”

    朝鲁连连点头,朗声道:“末将遵命!”

    张力有些不放心,接着又交待了一句:“当然,首先是夜生发现敌军到底去了什么地方,而后便依我的策略行事,切记不可浪战,要保存好骑兵队的实力!”

    “末将明白了!”

    ……

    渡过锦河以后的多尔衮非常小心地选了一处地势平坦、利于骑兵冲锋的平地停了下来,并没有往清州方向行军。

    多尔衮以辎重马车结成一个圆阵,阵内则是两万多汉军旗凭借马车防御。而他正白旗的五千骑兵,则隐蔽在圆阵东北的一处小山岗之后。

    这是多尔衮嗅到一丝异常以后。采取的分兵之术。

    先以汉军旗的圆阵与敌军纠缠拼杀,待到双方筋疲力尽之时,五千骑兵作为生力军杀出,定然可以一举获得胜利。

    多尔衮不确定到底有没有所谓的“敌军”前来。可是他依然摆足了防御架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于此同时,他派出快马向亲弟弟镶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通报情况,让他将镶白旗的军队带到此处与他的正白旗骑兵汇合。

    原本这次南下釜山,多尔衮只带了五千正白旗的骑兵外加两万多“炮灰”二鞑子汉军旗——这已经是非常强大的军力了。朝鲜国绝无可能抵抗。当然,架桥开路,守卫新攻占的城池,运输劫掠的金银财宝这些“脏活累活”还是需要汉军旗做的——否则,多尔衮甚至都想只带五千骑兵出阵。

    现在前面突然出现状况,斥候队没有及时回来,多尔衮便选择了一个最稳妥的策略——等待弟弟多铎的大军前来会师。须知道,多铎手下不光有一万骑兵,还有正白旗、镶白旗剩下的三万女真八旗,这些真鞑子的战斗力远超孔有德、尚可喜麾下的汉奸部队。

    多铎还没有到来。多尔衮却等来了朝鲁和骑兵部队——当一千多身穿草绿色军装的骑兵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多尔衮心里咯噔一下,敌人这种熟悉的气势让他非常确定,来者正是张力的团山军!

    多尔衮先前布防的圆阵约摸有七八百步方圆,而圆阵正中的多尔衮心中飞快的盘算起来——

    看来,那张力的团山军真的是前来救援朝鲜国了,这个消息必须立刻带给身处汉城的皇上黄台吉才是!

    多尔衮立刻叫来几名传令兵,简单吩咐几句之后,便打发他们立刻回汉城。而第二拨催促多铎大军赶快前来的传令兵,也很快从圆阵中打马而出。

    安排完这两件事。多尔衮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低头看时,却发现手心中竟然全是汗水!

    多尔衮不由得有些不满,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远处那部团山军骑兵。约摸也就千人之数罢了,竟然让自己如此忌惮?

    圆阵之中的汉军旗也发出嘈杂之声,显然这些兵士也都认出了团山军,不少人窃窃私语起来。多尔衮立刻下令,让尚可喜严厉弹压兵卒,切不可自乱阵脚。

    与此同时。朝鲁和夜生两人也在打量着满清军队的阵势,紧张地商讨着对策。

    先前斥候来报鞑子重兵屯于此处,朝鲁还有些不太相信。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也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鞑子为何在此结阵而守?现在眼见为实,朝鲁和夜生便按张力交待的策略,想看一看有没有可乘之机。然则多尔衮布置的这圆阵乃是防御阵型中最为严密的,首尾相应,根本没有一丝的破绽可寻。

    没有破绽,那就侵扰!

    很快,朝鲁和夜生的这一千多骑兵便呼啸而去,走了个一干二净!

    多尔衮看着迅速离去的团山军骑兵,冷哼一声,嘴上浮现出了一丝冷蔑的笑容。

    尚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