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换下来的被褥、椅套、床单、幔帐、地毯等等都立刻拿出去烧掉,力争不留一蛛丝马迹。忙完这些。王承恩才微微松了口气,立即叫来那几个太监询问。

    王承恩努力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淡淡地开口问道:“万岁爷究竟是为了什么杀人的?”

    一名太监慌慌张张地道:“的不知道呢!的听到声响进来的时候。万岁爷已经……”

    王承恩眼睛微眯,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太监们不可能欺瞒自己,那他们应该就是没有见到万岁爷杀人的情形了——呃。想必若是他们在场,万岁爷肯定也会将他们一起诛杀了。

    王承恩略一沉吟,换了一个方式询问:“万岁爷不是已经安歇了吗?为什么又起身?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监们连忙回答道:“宣府送来紧急文书,是建奴打进来了,好几个地方失守呢,万岁爷这才起身的……”

    王承恩心神一凛,目光一下转移到御案之上,那桌子上果然是有一封“八百里加急”。王承恩快步走了过去,正要拿起来看,耳边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一回头,却见一名太监跑进来禀报:“王公公,文武百官都已到齐,等着万岁爷上朝呢!”

    王承恩一怔,旋即抬头看了看门外的天色,只见外面微微有些泛白,却也还不是早朝的时候。

    “万岁爷传了文武百官上朝?”

    一众太监们连连头:“回王公公的话,正是如此。”

    王承恩瞥了一眼龙床上口眼歪斜的崇祯皇帝,将那封八百里加急交给了前来禀报的太监,皱着眉头道:“你出去传旨,万岁爷因为方才深夜起床,不意受了风寒,现在头疼、发烧,无法上朝,边关的事就先由内阁首辅温大人会同兵部的大人们商议妥当,再行上奏好了。”

    “是——”那名太监双手接过文书,快步退出了御书房。

    王承恩回到皇帝床前,看着崇祯皇帝惨白、扭曲的脸,下意识的伸出手去摸摸崇祯皇帝的额头,果然是火烫的,烫得他的心中也是又惊又慌,对身后的太监道:“太医怎么还不来?赶快去催!”

    那太监连忙快步跑了出去,王承恩守着崇祯皇帝,心中恐慌得顿觉一刻的时间比一年还要长……

    与此同时,满朝的大臣齐集太和殿上,在内阁首辅温体仁的住持下议事。由于建奴兵锋已经杀入宣府,正往京师杀来,议事比往常要顺利一万倍。

    “疯狗”御史言官们也乖乖闭了嘴,平时撕逼倒也无妨,这会儿军情紧急,哪个不醒眼的耽误了军情,正好被朝中“衮衮诸公”弄出来当替死鬼——“疯狗”那也是有智商的,不是“傻狗”……

    所有人放弃了喋喋不休、争论不已的议事习惯,都眼巴巴地看着首辅温体仁——

    温体仁心中那个急啊,恨不得有几个傻帽出来“献计献策”——到时候成了自然是自己的功劳,若是不成也有人垫背——可是能站在太和殿上的个个都是人精,又岂有蠢货?

    温体仁想躲也躲不过,然则他心中也非常清楚,此时乃是千钧一发之际,下的决断一定风险极大。

    温体仁看了次辅周延儒一眼,只见那“奸贼”一副智商为零的表情看着自己,脸上写满了“首辅大人怎么办,就怎么办”的神色……(未完待续。)

第366章 不愿意做人() 
思忖良久之后,温体仁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正当周延儒等着看温体仁笑话的时候,温大人开口了:“诸位,眼下军情紧急,依本官之见,朝廷便如崇祯二年之故事,用当时皇上定的对策应对即可!”

    这话一落地,满朝大臣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尼玛,果然不愧是老奸巨猾的温体仁!他现在用崇祯二年皇帝的应对之策,就算后面事有不谐,又有谁敢放个屁出来?皇上当初的应对之策,温大人照搬,事后谁敢追究?

    周延儒顿时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心头不住地滴血:温贼果然老辣,哼哼,这样一来,他便将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了——唉,看来扳倒温老贼的事儿“任重道远”,还得从长计议才是呀!

    大臣们都很清楚崇祯二年,鞑子入寇,圆嘟嘟勤王那次朝廷是如何应对的,由于是先前皇帝批准的策略,故而也没人冒出什么杂音来。

    温体仁意味深长地瞥了周延儒一眼,心中冷哼一声:想跟老夫斗,你还嫩了!

    很快应对之策便定了下来:

    其一,即刻宣布京师戒严,调集∴■∴■∴■∴■,※。≯附近和京师内所有的兵力保护城池;

    其二,发出羽檄,召蓟辽总督洪承畴火速率军入关抵御建奴军队;

    其三,征募四方援兵,入京勤王。

    紧接着,羽檄和诏书也以最火速的“八百里加急”发了下去!

    ……

    金州卫兔儿屯。

    人生不如意,十之**。战场风云变化,正如人生一样。又岂是可以处处遂意的?

    张力有些无奈,剧本再一次不按套路来——因为团山军。暴露了。

    眼下张力已经将五千大军尽数集结在兔儿屯内,反正敌人已经知道己方人数。在搞什么设伏那都是扯淡。

    兔儿屯是个军屯,也有屯墙,不过屯墙只有五、六尺高,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一米五左右,又能防得住什么?且不高度,屯墙东南西北四面,到处都是豁口,城防几乎等于零,也就是聊胜于无罢了。

    兔儿屯占地还算宽敞。这些年屡屡遭兵灾,过后也还是有人迁徙到这里来居住——譬如现在,屯里住着一百多户百姓,总共也就四五百人而已。

    张力一打下兔儿屯,便已经将所有百姓尽数转移到附近的深山之中。每户人家发了几斗粮食,让他们进山避难。很显然这里将会有一场大战,没必要让这些百姓死于战火。

    兔儿屯的关帝庙够宽敞,所以临时成了张力的“前敌指挥部”。

    此刻,张力正端详着缺了一条胳膊的关二爷的神像。心里不免有些腹诽:看来关二爷也护不住兔儿屯的百姓,这里屡屡遭兵灾,怪不得庙里的关二爷缺条胳膊也没人修缮……

    高元良在张力身后,隐隐猜测出了他的心思。也不免有些唏嘘。很快,张力收敛起了心思,转过身来。对高元良道:“元良,鞑子是怎么知道咱们虚实的?先前攻打兔儿屯的守军时。咱们也只出动了几百人而已,后来大部队更是直接开到了山上。没有在兔儿屯驻扎——”

    高元良神情有些黯淡,随后脸上又有些潮红,咬牙切齿地道:“听夜生打探来的消息,那建奴的两千多人原本向兔儿屯进发,后来好像有人向鞑子通风报信,估计就把咱们的虚实尽数告诉了鞑子……”

    “有人?——”张力慢慢地咀嚼着这两个字,良久之后,他长叹了一声,不再话。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不愿意做人,而愿意做狗……

    前脚张力才给那几百人的兔儿屯百姓每家发了几斗粮食,后脚他们中某个人就跑去通风报信,邀功请赏了!

    具体是哪一个,张力只要将那数百人尽数捉来,自然可以知晓,然则——

    张力却并不想这么做。一是因为敌人已经知道情况了,无法挽回;二是那些村民分散进入大山躲避,要找到也要花几天时间,现在根本没有闲功夫。

    张力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思绪忽然转到了后世,在那个战火缤纷的年代,也有着这样的人。

    不知后世是在书上看的还是纪录片里看的,是抗战时有些中国人在一些重要的军事目标附近撒银元,借这银元的反光,让日寇的飞机锁定轰炸目标。

    古往今来,这种人都有,而且还不少。

    人可以卑微的死去,正如抗战中死亡的五千万人一样,亦或者你在沦陷区当个“顺民”也无可厚非——但是,你心里总要存着一的正义,莫要去当汉奸……

    高元良看着张力有些激动的神色,心里也有些害怕,毕竟他不是潘霸天那种“喊打喊杀”之人。于是高元良声地道:“大人,以后抓着那汉奸了,咱们将他凌迟处死……不过其他的村民大人就放过他们吧!”

    张力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微微一笑道:“怎么?老高你以为我要连坐,把村民都杀光?”

    高元良低下头去,不话了。显然这种事儿以前辽东将领没少遇到过,那沈阳、辽阳都是“开门党”给打开城门的,估摸着黄台吉也派了不少人想去开宁远和锦州的门,只是没有成功罢了。

    张力神色忽然一凛,淡淡地道:“他们想投敌,资敌,无非是觉得大明朝没有希望而已。我曾听朱棣五征蒙古的时候,也一样有蒙古人带路……”

    当张力最终出“朱棣”二字的时候,高元良明显脸上抽动了一下——对成祖皇帝直呼其名,看来大人是要做赵匡胤了?

    张力倒没有想那么多,接着又道:“也不知现在金州卫城的敌人情况如何?先前夜生出去打探,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传回,咱们只知道他们突然回了城……”

    有道是曹操曹操到,这话儿还真的是一不假。

    “大人!——”夜生的声音从关帝庙外传了进来,张力一怔,旋即快步迎了出去。

    来到关帝庙门前,夜生翻身下马,走到张力跟前:“大人,鞑子出城了!”

    “什么?!”

    张力猛地一声惊呼,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夜生……(未完待续。)

第367章 甲喇章京() 
金州卫城中的建奴只有三百,汉军旗有两千多,兵力只有团山军的一半。

    就算鞑子再狂妄,“大日本帝国皇军不可战胜”,呃, 不,“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那真鞑子也只有三百人呀!

    张力忽然觉得有些好笑,也来了脾气。这尼玛鞑子还当团山军是普通的明军溃兵,可以吊打的对象?

    也罢,他们越看不起团山军,对团山军越有利!

    正当张力以为是鞑子狂妄自大的时候,夜生又说话了:“大人,复州卫、盖州卫的鞑子援军已到,共计四千人,真奴有七百!”

    呃,原来如此!金州卫的北边是复州卫和盖州卫,那里在很早以前就陷落了。

    “也就是说,真鞑子有一千人,汉军旗有五千?”张力神情严峻,淡淡地问道。

    夜生点点头:“回禀大人,正是如此。”

    张力立刻转头对高元良道:“元良,立即召集所有千总前来议事!”

    “是,大人!”

    ……

    从金州卫城出来的索伦多很不爽,因为李达明那厮居然也越级上报,坑了自己一把。

    大金国在辽南最高的长官是甲喇章京敖尔汗,他接到李达明的报告,听说兔儿屯有“唐僧肉”,呃,不,有明国总兵官黄龙的尸首,立刻就点齐七百女真兵,三千多汉军旗,跑来“救援”金州卫了。

    甲喇章京是金国的武官名,大致等同于明朝的参将,也算是地区性质的高级武将了,远比牛录额真这种“把总”级别的武官官位高很多。

    张力一直以为是有汉奸泄露了团山军的情报,所以建奴要等待援军到达以后才来——结果真相再一次无情地让他失望了,鞑子根本不是害怕团山军人多,而是甲喇章京敖尔汗严令牛录额真索伦多必须等自己大军前来一起“会剿”。

    李达明的理由挺充分,有“良民”前来禀报,兔儿屯有数千明军溃兵,听说是盔明甲亮。军容齐整。

    然则不管是索伦多还是敖尔汗,那是压根一个字儿也不信——升斗小民就是升斗小民,千把个溃军也能说成数千人,穷得跟叫花子一般的明军也能说成精锐。还不是想多要几个赏钱?

    那透风报信的汉奸正等着赏银呢,哪知索伦多将不能吃“独食”的火撒到他身上,一刀就将他的狗头剁了下来,这位哥们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不过,经过这么一折腾。惊动了复州卫和盖州卫的甲喇章京敖尔汗,索伦多自然是连个屁也不敢放!

    敖尔汗是谁?那是“金国第一巴图鲁”鳌拜的弟弟,“巴图鲁”是满语“勇士”的意思,这位敖尔汗虽说不敢跟大哥鳌拜比,不过却也是等闲人等不放在眼里的。

    一千女真鞑子,五千“二鞑子”浩浩荡荡地往兔儿屯杀奔而来,尼玛既然有唐僧肉,那岂有不吃的道理?!

    行军至兔儿屯以西三里地的时候,天色已晚,敖尔汗不得不下令暂时扎营。派出了一队斥候前往兔儿屯打探。

    不多时,斥候回报,确实有一股明军占据着兔儿屯。不过天色已晚,也看不太真切具体情况。

    敖尔汗并不是鲁莽之人,他与索伦多计议一番之后,决定就地安营扎寨,只派出大量斥候,整夜监视兔儿屯的明军,务必不让明军夜袭或者逃跑……

    与此同时,兔儿屯那矮破的屯墙前。张力也在视察防务——也许都是知兵之人,敖尔汗怕明军夜袭,张力也怕鞑子夜袭。

    夜生的一百名斥候与建奴斥候来回拉锯,双方保持安全距离互相监视。始终没有打起来。正如敖尔汗交待给女真斥候们的任务,团山军想夜袭或是逃跑,乃是绝对不可能的。

    黑夜已深,兔儿屯内却是篝火照得通亮——敌我双方的斥候都很放心,显然大家都在防备敌人的夜袭。

    然则双方都没有夜袭的打算,此刻张力正静静地从屯墙看着三里地外鞑子的军营。一双眼睛因为疲倦而布满了血丝。

    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毕竟这是团山军第一次与建奴作战,虽然敌人以二鞑子居多,但是一千人的女真兵卒,战斗力也是非常强悍的。

    若是可能,张力甚至愿意面对一万人的二鞑子,而不愿意面对一千真奴和五千二鞑子。

    狮子带着一群绵羊,那么绵羊也就不是绵羊了——在辽东的战场上,很多投降建奴的二鞑子,掉过头来打明军的时候,战斗力比先前强悍了数倍不止。

    张力的呼吸有些粗重,他身后的高元良开口了:“大人,到天亮还有两个时辰,还能眯一会儿——明日恐怕是一场恶战呢!”

    先前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