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力刚才那一句话,高元良又如何敢接?老高看着张力,嘴巴张得老大,似乎还没回过神来。

    张力心中也是电光雷闪一般地各种主意碰撞,到底如何行事才是最好?

    这一次对自己的攻讦,是由温体仁和洪承畴发动的,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蓟辽总督,如此位高权重,压根儿也不是先前祖大寿那种货色可比!

    也就是说,自己没有翻案的可能!密信中也说了,现在就连次辅周延儒也三缄其口,深怕惹火烧身……

    怎么办?

    扯旗造反?

    张力揉了揉太阳穴,思忖片刻之后,眼神渐渐地坚定起来——

    高元良一看这神情就知道,张大人已经下了决断!(未完待续。)

第361章 边关急报() 
“清君侧——”

    当张力咬着牙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高元良顿时感觉气血上涌,整个人剧烈地颤抖起来!

    本朝“清君侧”的先例,可不就是朱棣造建文帝朱允炆的反吗?

    不过那是人家朱家的事儿,张大人一个外人,敢打出这个旗号,简直比朱棣还那啥啥——朱棣当时“清君侧”的说辞已经很难说通了……

    “现在也不必说,这是我们下一步的战略。”

    忽然,张力哈哈大笑,整个人变得精神了起来。片刻之后,张力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高元良有些纳闷,正等着张力解释怎么个“相似”法,结果张大人却又不说了。

    然则,张力又要怎么说?

    张力心中所想,正是后世一些往事。若没有外敌入侵,恐怕……

    佛曰,不可说。

    眼下黄台吉十五万重兵进犯大明,崇祯还有心思捉拿自己?

    “元良,咱们占领金州卫的这一步棋看来是走对了。”

    顿了一顿,张力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的语气,一字一句地道:“团山军自今日始,我命由我不由天!”

    “末将明白了!”高元良高声应诺,“大人,那属下马上给老潘传信,让他坚守宁远各城,谁来找茬就打谁!”

    张力缓缓地点了点头:“恐怕没人来打,现在那帮兵油子都是泥菩萨过江!”

    高元良一怔,旋即反应了过来:团山军现在是守城,不管是祖大寿还是吴襄,都不具备攻城的实力。眼下团山军驻守的重要城池,都有红夷大炮坐镇!

    再说了,建奴大军已经入寇,恐怕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在张力这里,而在京师——

    京师,温体仁刚刚将张力革职锁拿的文书下到兵部和锦衣卫。很快就石沉大海了,因为京师突然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所有人都忘记了前一天还在对张力的口诛笔伐。

    ……

    金国十五万大军杀入大同、宣府的“八百里加急”终于送到了京师,不过却是正值深夜。

    这天夜里。崇祯皇帝原本因为这段日子以来攻击张力的奏疏特别多,他一封一封的批阅起来十分费时。进过晚膳以后,崇祯皇帝便到了御书房中批阅奏折,好不容易忙到了大半夜,才把该处理的奏折批阅完毕。也就索性在御书房中安歇。

    哪里知道,崇祯皇帝人躺了下来,眼睛却闭不上。他心里头像一千条小蛇在钻动似的,触动着他全身的每一条神经,使他的精神无法坦然地放松下来,平稳地进入梦乡。

    好不容易眼皮略微垂了下来,情况却更坏——噩梦尾随而来了,眼前立刻出现了一队身披铁甲,骑着高大的战马,手持长枪大刀的队伍。奔腾着向他冲杀过来。为首的一人杀气腾腾地领军冲锋,脸上的容貌却依稀是——

    张力!

    崇祯已经来不及分辨了,那人放马向他冲来,高大的战马长嘶着高高跃起,一脚就将他踩在马蹄之下!

    崇祯惊恐万分地双手抱头,发出了“啊”的一声惨叫,却幸好这么一挣扎,眼睛就睁开了——眼前的一切幻象都消失了,只剩心口还在“咚咚咚”地激跳——他的额头上、胸脯上、背上都在冒着冷汗,脑海里却如梦似幻地分不清楚刚才那跃马向他冲杀而来的是什么人。

    “是黄台吉?还是张力?……亦或者。是黄台吉教唆张力……啊,不对,是张力教唆黄台吉!洪承畴说了,张力就是带路党。给黄台吉引路之人!”

    几道思绪混缠、纠葛在一起,弄得崇祯立刻又头痛欲裂,神志不清。偏偏正在这个时候,一名司礼监值夜班的太监捧着一包奏折,快步跑到门外,扯起公鸭嗓子十万火急地嚷开了:

    “万岁爷。快醒醒!边关失守了!鞑子入寇宣府了!”

    那太监声音虽然很大,却因为人立在御书房的门外,隔着好几进屋,传不到最里面的屋子龙床上崇祯皇帝的耳中。可是在御书房最外面一进屋子中值夜的几个小太监却听见了,连忙起身打开门栓,放他进来。

    那太监一进门,根本顾不得和守夜的太监们说话,拔腿就往最里面一进寝殿里跑,直跑到锦帐外才跪了下来,以一种张皇、哆嗦的声音向着锦帐里的崇祯皇帝禀报:

    “万岁爷,金国汗黄台吉领八十万大军杀进宣府来了!”

    崇祯皇帝正在意识模糊之际,也仿佛觉得耳畔传来了人的脚步声,紧接着听到了这么一句话,立刻嗖地一声坐了起来,脱口而出道:

    “八……八……八十万?!”

    那太监能在司礼监值班,也是属于太监中的“中层领导干部”,可不比一般伺候人的小太监,自然也是有几分见识的。

    不管崇祯信不信,反正他是不信什么“八十万”大军——尼玛定是鞑子《三国演义》看多了,中了曹孟德的赤壁之战的“毒”!

    可是奏折上写“奴贼兵锋甚重,称八十万……”,他一个太监也只好按奏折里面的说法了……

    “八十万……”

    崇祯又喃喃自语地捣鼓了一句,话才一出口,胯下已经湿了一片,那啥啥……**了!一直过了好一会,崇祯才有了凉飕飕的感觉,心中也开始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

    跪在地上禀报的太监并不知道崇祯的心理反应,按照规矩将奏折中十万火急的情况转述了一遍——然而崇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他全副心思都在自己的胯下那湿淋淋的一片上面。

    崇祯皇帝的一颗心扑通扑通地乱跳,几乎跳出身体外面,好不容易才咬着牙,勉强把持住了全身的颤抖,从牙缝中挤出一句话来:

    “速速令文武百官上朝!”

    一边说,崇祯一边挣扎着想下床来,忽然又想到自己尿湿了裤子,给人看见的话实在“有损形象”。他坐着一动不动,吩咐了几个小太监分头去办事——到了最后,打发得只剩下两个伺候他更衣洗漱的太监在御书房中。(未完待续。)

第362章 可怜之人() 
崇祯皇帝一直坐着不动,命那两名小太监把龙袍取来,先披在身上,等他一下床便顺势遮住了胯下尿湿了的部位。∑。∑

    虽然胯下已湿的裤子穿在身上非常难受,但为了不让人发现,崇祯也只好极力的忍耐着——他站得笔直,让两个小太监服侍着为他扣上了衣扣,束上腰带。

    不多时,一名小太监出去给崇祯皇帝端热水来净脸,另外一个小太监便去整理床上的被褥。小太监手一伸进被子,触碰到了床单,突然一阵湿滑传到了手上。他低头一看,却是绣着龙纹的正黄色床单上湿了一小块,一个下意识的反应便是发出了略带惊慌的一声“啊——”,接下去却连忙死死捂住了嘴巴,也不管捂口的手还沾染着些什么东西……

    崇祯皇帝全副的精神还沉浸在边关失守的恐惧和战栗之中,却也因为在恐惧的刺激下,精神上的一切反应都变得特别敏锐,心思更有着出乎常人的细密和审慎,应变的能力也突然加倍——小太监的这一声“啊”,他听得清清楚楚,心里也立刻产生了反应。

    “渗到床单上了吗?他看到了吗?他一定看到了……不,不能——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崇祯只感觉头痛欲裂,可是这几句从心底升上来的话却异常清晰!

    突然,他全身机灵灵的一颤,肢体有了更敏锐迅捷的反应,一个箭步就奔到了墙边,伸手取下了挂在墙上的一口宝剑,拔剑就往那小太监的背后刺去。

    可是,那名小太监尽管是面向床铺整理被褥,背后的一切都看不到,耳中却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响,他下意识地反应就是转过头来看——这一看却正看见万岁爷持剑向他刺来,登时就吓得他魂飞魄散,扑倒在地。满脸惊恐地哀嚎道:“万岁爷饶命——”

    崇祯皇帝的一双眼睛已经变红了,脸色却是铁青的,额头上的青筋和两颊的肌肉不断地抽搐着,全身都在颤抖。尤其是持剑的右手更是抖得几乎握不住长剑。整个人无风自动,连舌头都似乎打成了一个死结一般无法言语,哆嗦了好一会儿才总算挣扎着说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语:

    “饶……你……不得!”

    说时迟,那时快,崇祯奋起全身的力气挥出手中的宝剑。自己却不敢看自己杀人的场面,又连忙将眼睛闭上。一闭上眼睛,却觉得眼前那扑地求饶之人既是黄台吉又是张力,然后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股不知名的力量,进入了他的体内,令他着了魔似的精神大振,全身抖动得如同在跳大神一般,手中锋利的宝剑立刻就沾满了鲜血!

    被他斩落的人头骨碌碌地滚到了他的脚边,凸目张舌的模样十分恐怖。但崇祯皇帝却浑然未觉,兀自持剑作舞。一路向外“舞”去。正好去端热水的小太监捧了一脸盆热水进来,迎面撞见了崇祯持着宝剑手舞足蹈、眼红脸青的怪异模样,失声叫道:

    “万岁爷——”

    哪知道崇祯皇帝却有如邪灵附身一般,口中发出一声暴喝:“黄台吉,哪里走!”

    一语未毕,长剑一挥,血光四溅,又是一颗人头落地!

    与此同时,被杀的小太监手中的热水盆翻落下来,热水四溅。一半泼到了崇祯皇帝的身上,烫着了他。

    经此一烫,崇祯的神智突然清醒了过来,一个颤抖之后。他的眼睛恢复了正常,举目一看屋里的满地血腥和两具尸体,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长剑,长剑上满是血迹,他登时目瞪口呆得连心跳都几乎停止了,连忙丢开了手中的剑。

    接着。崇祯皇帝发狂似地喊了起来:“来人——来人啊!”

    喊了两声没有人回应,崇祯的心里便更加的惊惧、害怕。他从来没有亲手杀过人,以往所处死的人犯也不过是口头上下达个命令而已——即使被凌迟处死的圆嘟嘟,他也不曾亲自观过刑!

    崇祯被自己连杀两人的行为给吓住了,两只眼睛看了看地上的人头和尸体,小腹一热,又**了……

    突然,崇祯喉咙里逼出了一声尖锐的叫喊,双手蒙住脸、抱住头,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再把头埋进膝盖里,接着便“呜呜呜”地痛哭了起来!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张力仰视夜空,只见天上繁星点点,冷冷地说出了这一句话。

    现在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然则刚才夜生又送来第二封京师的飞鹰传书,间隔只短短的半个时辰——金国入寇宣府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北京城!

    崇祯皇帝连夜召集百官,商讨应对之策,而对张力的处罚,已经被抛诸脑后了!

    张力身后同样一夜未眠的高元良,用一种前所未有的眼光看着张力,张大人。

    高元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张大人变了,变得愈发强大起来!

    这种强大,不单纯是说团山军的实力暴涨,而是张大人整个人的个人气质——领袖的气质!

    高元良不知道汉高祖刘邦和本朝太祖朱元璋到底是散发着怎样的气质,才能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但是,张大人的气质,他高元良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

    高元良也不知道为什么脑子里浮现出“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个名字,或许历朝历代的太祖,只有这二位是出生平民吧?

    还记得蓬莱县初遇张大人之时,他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小郎中,与那泗水亭长和化缘小和尚的出身差不多。

    后来历经种种磨难,正如少爷,呃,不,大人经常说的那句话一样——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次次的磨难,一次次的打击,使张大人渐渐成熟了起来。他在蓬莱县时还有几分青涩,在南京城中还有几分俏皮,而在北京城以后,几乎就是迅速成长,再也不复往日的模样。

    张大人现在说的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

    人,竟然可以成长如斯?

    这,恐怕就是天命所在了吧?!

    一时间,高元良心思飘得有点远了,内心深处一种渴求建功立业,扬名青史的想法突然无比强烈起来!(未完待续。)

第363章 金州守将() 
李达明乃是“投降标兵”李永芳的侄儿,现在是汉军旗正白旗的统领。

    就在两个月前,李达明跟着女真主子们一道攻下了辽南的金州卫城和旅顺城,后来女真主子回了沈阳,辽南这两座城池就交由他来防卫。

    这尼玛以后简直是辽南的土皇帝呀,定然比叔父李永芳在沈阳城混得还要开心快活!

    李达明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一口气娶了五房小妾——一朝权在手 便把令来行。李统领拼死拼活,每次打仗比真鞑子还要凶残百倍,图个啥呢?不就是这点意思么

    ……

    可惜好景不长,李达明甚至还来不及烧第二把火——大汗黄台吉在十五万大军征明前夕,也不知哪个女真贵族嚼舌头,说是汉人统领辽南,终究不妥。黄台吉“从善如流”,

    所以给李达明派了个顶头上司前来。

    故而李达明最近很不开心,金州卫城来了个顶头上司,他以后又要像在沈阳城中一样,夹起尾巴做狗——啊,不,夹起尾巴做人了。

    新来的金州卫城女真守将是正白旗的牛录额真索伦多,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一个,不过却是正白旗旗主多尔衮的心腹。

    鞑子一个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