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千人对“八十万”?!

    小老百姓们也不知从什么地方听到建奴号称“八十万”这个数字,昨日很是在堡内引起了一阵骚动。

    好在宋应星、戈希梦、王奇峰等主管民事的官儿,及时出来辟谣。说建奴只有十余万人——真奴只有三万,其余都是蒙、汉二鞑子。

    饶是如此,五千人对三万女真八旗那也足够老百姓们心惊胆战的了!

    张大人要怎么打?

    知道张力计划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高元良。

    五千大军出了团山堡之后。并没有如人们猜测一般往西北的朵颜卫方向行进——而是往东南,往宁远中右所方向开拔!

    这尼玛——张大人要跑路?!带走最精锐的兵士,往南边闪人了?

    有些最近两三个月迁来的堡民隐隐有些猜测,不过他们却不敢说出来。

    ……

    金国大军在熟悉路径的蒙古二鞑子的导向下,非常顺利而且隐秘地一路前行。也只是十余日光景,大军就到达了朵颜卫喀喇沁部的建昌。

    休整三日之后,黄台吉兵分五路,开始了“五路伐明”的战略!

    就在黄台吉大军往宣府行进的时候,北京城却压根儿也没有半点战争的气氛。

    百姓们还在为了生计而终日奔波,朝廷衮衮诸公们依然还为了“权力”那点儿破事争得脸红脖子粗。

    发现建奴大举兴兵的。张力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广宁卫的左都督、辽东总兵官祖大寿,已经连续往京师发了三次“八百里急报”了。

    可是,正如“狼来了”的故事一样,朝中重臣没有一个相信他说的话。

    到了最后,祖大寿也消停了,反正打的是宣府,关他广宁卫鸟事?

    要说勤王,不还有吴三龟的老爹山海关总兵吴襄顶前面么?

    蓟辽总督洪承畴人品低劣,可是人却相当精明。建奴那么大的动静,他自然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然则他给首辅温体仁报告了此事之后。见温大人兴趣不大,便决定三缄其口,反正建奴打的也不是自己的辖区,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宣府。大同,亦或者京师,爱谁谁……

    眼下洪总督还有一件大事儿要办,那就是拔出辽东那根“毒刺”——呃,在他眼中最毒的那一根毒刺,可不就是张力的团山军么?

    于是。一道张力私通建奴,铁证如山的奏报,同样以“八百里加急”递送往了京师!

    这里面包含着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建奴来了皇上您别惊讶,辽东有“带路党”呀!带路党么,自然就是张力了……

    宁远中右所守御官厅。

    原本镇守此处的潘霸天已经坐镇团山堡,现在这里由团山军一位千总负责把守。张力来了以后,守御官厅自然便成为了议事大厅。

    此刻张力端坐于帅位之上,厅内武将以高元良为首,分左右依次站着伊泽、万治、木头、朝鲁等人。

    厅内气氛有些紧张,因为除了高元良之外,余者众人都不知道张大人到底带着五千精锐到底想要干什么?

    木头是个心思活泛的,他现在虽然躬身立于伊泽身后,可是心里却开始琢磨起张大人此次出兵的用意。

    木头甚至心里微微有些激动,因为张大人行军打仗,往往有些天马行空的做法——譬如浅石滩伏击北虏,团山堡守卫战夜袭祖泽溥,再如曹庄驿吊打关宁铁骑……

    至于为什么激动么,就是木头忽然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张大人也许……难道……该不会——是要打沈阳吧?

    这绝对疯狂!

    可是,以张大人的雷霆手段,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自己的老家就是沈阳附近的一个小屯子,爹娘和妹妹都死于沈阳陷落之战……

    听说这段时间宁远中右所收购了不少运输用的货船,宁远水师虽然战船不多,然则货运的大福船已经接近三十艘了。

    这,足够运输这五千名兵士!

    木头抬起了头,整个人虽然有些微微发抖,但还是满怀期待地看着高坐在主位上的张力。

    少小离家老大回……后面是什么词儿来着?木头记不清了,他只知道这是教读书识字的李夫子曾经吟过的诗——

    我木头,也能有打回沈阳老家的一天了吗?!(未完待续。)

第357章 沈阳能攻下吗?() 
其实心里抱着和木头一般心思的人还真不少,张大人将最精锐的团山军部队带到了宁远中右所,那就一定是要从海上登陆作战了。,

    而登陆的目标,很有可能是沈阳以南的某处海岸。因为建奴目前几乎可以说倾巢而出,那么后方的大本营沈阳可就空虚了。

    虽说五千人也不太可能攻下沈阳城,但至少可以扬威沈阳城下——那可是敌国的首都,意义非凡。

    亦或者,张大人没准在沈阳城中安排了内应,那么攻下沈阳城也并不是天方夜谭,当年野猪皮奴儿哈赤不也是靠“开门党”才攻下沈阳、辽阳的么?

    张力扫视了众将一眼,大伙儿心中的猜测自己也能估摸出几分。只是团山军军令甚严,上级没有明确宣布此行目的地之前,下级是绝对不可以多问的。

    张力终于开口了:“诸位,本官想听听你们对此次军事行动的看法。”

    张力这话一落地,众将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对于将官们的培养,张力先前让高元良成立了一个兵法研习班,千总以上的将官,定期都要参加学习。将官们首先是在李夫子开设的教书识字班学习,基本合格以后,才开始学习兵法。

    当然,现在的条件张力也不可能培养什么顶尖的将才,只不过是提高将官们的基本素养。譬如行军打仗的基本要领,作为将官是必须要知道的。团山军也不可能出什么韩信之类的牛人,只不过将官却也不能大字不识一个,一点谋略不懂。

    高元良是知道张力全盘计划的。故而此刻他选择了沉默不语——明摆着张大人这是要考校一下众位将官的能力,或者说指点一二。

    木头第一个发言。他上前两步,朗声道:“大人。咱们既然来到宁远中右所,那就是要走海路了。末将想大人是不是要跑去鞑子的都城沈阳偷袭一把?”

    众将纷纷点头,似乎都有这样的猜测,张大人恐怕是要打沈阳。

    张力将大伙儿的神色尽收眼底,微微一笑,道:“沈阳能攻下吗?”

    木头等人一齐摇摇头,木头皱眉道:“咱们兵力不够,恐怕攻不下来。”

    张力微微颔首,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看来自己手下的这帮将官也还算是学到了一些皮毛。那沈阳城大伙儿都知道乃是建奴的都城,城墙既高,火炮也不少,并不是区区五千人能够攻下来的。

    伊泽一拍脑门,有些激动地道:“哎呀!大人,莫不是咱们也去沈阳城外劫掠一番?啧啧,建奴去宣府劫掠,咱们去沈阳捅他们老巢一下……”

    “咳咳——这可不是什么劫掠。这叫奇袭——”万治掌管军法,显然对“劫掠”二字有些反感,“善意”地纠正了伊泽的“语病”。

    伊泽讪讪一笑,连连点头道:“呃——老万说得没错。奇袭,就是奇袭了……”

    张力点了点头,看了大家一眼。朗声道:“孙子兵法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看来大家对这一点也颇有些体会。这就想到要去奇袭沈阳了——”

    张力目光停留在高元良身上,很明显高元良组织的兵法研习班还颇有成效,至少将官们懂得思考了。

    顿了一顿之后,张力接着道:“这以奇胜并不是为了奇而奇,若是打仗只会剑走偏锋,终有一日会落入敌人的算计之中。”

    众将官很少听见张大人讲兵法,于是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张力看得心里一阵嘚瑟,其实这兵法谋略并不是自己所长——只是张力有一个长处,爱读书,爱思考。后世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所以张力多懂一点并不为奇。

    守御官厅的墙上也挂着一副辽东地图,张力站起身来,走到地图跟前,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地方,淡淡地道:“本官要打的,就是这里!”

    所有将官都围了过来,待大伙儿看清楚张力手指的地方,顿时恍然大悟!

    木头语气有些急促,激动地道:“以前听说张大人……呃,原来如此。”木头似乎有所领悟,咧嘴笑了:“打这个地方好,鞑子肯定想不到呢!”

    高元良见张力揭开了谜底,也高声道:“咱们登陆之前目的地不可泄露分毫,仅限于你们千总级别的知道即可。”

    张力点点头:“万队长,高参将说的,你都听见了吧?你带着教导队,严防消息泄露!”

    不光万治,在场所有人都心神一凛,而万治立刻就点头应诺:“末将领命!”

    张力面色凝重,郑重其事地道:“大家准备一二,明日若是天气晴朗,咱们就出征!”

    “末将遵命!”

    ……

    就在团山军在宁远中右所准备出征之时,黄台吉的十五万大军也加快了行军速度,一路向宣府杀去。

    由于在朵颜卫地界也许还能隐藏一些行迹,但是接近宣府之后,明军也有夜不收在外哨探,再想隐藏行踪那是绝无可能,毕竟这一次是十五万大军,又怎么可能隐藏得了?

    故而黄台吉按照先前的布置,兵分五路,战略目的就是让明军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当宣府的上方堡、龙门口、独石口等地失陷,守将不是战死就是投降的时候,紫禁城的主人崇祯皇帝正在御书房中召见一个人。

    那人相貌堂堂却面白无须,躬身立于房中。

    他,就是久未露面的吴三桂!

    吴三桂前次受了“大难”,阴差阳错之下,那玩意就没了。养了大半年的伤,现在伤势终于恢复了——只是少了一样东西罢了。

    那事情出了以后,吴三桂闭门不出足足半年,恐怕是羞于见人的原因多一点。

    可是现在,他耐不住寂寞了……

    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崇祯皇帝对武将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感,总怕武将们投敌或者造反。先前自己也是一样,虽然被称作什么“军中之龙”,恐怕也只是表面上的说法而已。实则皇上肯定对自己猜忌甚重,可是——

    时移世易,眼下却又不一样了!(未完待续。)

第358章 身残志坚() 
吴三桂现在是阉人,自古就没有阉人造反的先例——

    这也不难理解,阉人造反即使成功,皇位又能传给谁呢?

    可是,吴三桂不一样。他有一个儿子——六姨太怀胎十月,前几日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吴三桂原本已经心灰意冷,可是有了儿子之后,顿时胸中升起了无限的豪情壮志!

    哼!阉人,阉人怎么了?

    自己有血脉留下来,可不比那些正常人绝后的强多了?就说本朝,正德皇帝和天启皇帝,那都是无后的……

    为了掩人耳目,不让自己有子嗣的消息传出,等到儿子一出生,吴三桂便将六姨太勒死,然后对外宣称难产而亡。

    太监会武术,神也挡不住——呃,不,太监有后代,谋朝篡位事半功倍呀!

    所以,自己一封奏折呈送上去,说是愿意为国效忠,了此残生云云,崇祯皇帝立刻就召见自己了!

    吴三桂偷偷地瞥了一眼坐在御案前的崇祯,只见他手中还拿着一封奏折正在看,于是便继续耐心等待。

    良久之后,吴三桂耳中传来了崇祯的声音:“吴爱卿,刚才朕又仔细看了你上的奏折,里面所写的内容甚合朕意……”

    吴三桂神色一凛,肃容道:“臣身残志坚,甘愿供陛下驱使,绝无二心!”

    崇祯皇帝笑容可掬地看着吴三桂,赞赏道:“爱卿的父亲吴襄吴总兵为国效劳多年,现在一身病痛,确实也该回京荣休了——”

    吴三桂一听这话,登时便明白崇祯皇帝是同意自己奏折上的事情了!

    这种事,还真尼玛不好说——自己背着父亲,上奏折说要代替父亲的职位……

    这,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

    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儿子要夺老子的权。又要怎么说?

    原本父亲也很看重自己,一心是要扶植自己上位。可惜自己那话儿没了以后,父亲对自己就冷淡了起来……

    吴三桂死死咬着嘴唇,眼神中带着无比的冷漠——什么父子之情。狗屁不是!谁敢挡老子上位,通通不认!

    吴襄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两个儿子,明显是属于“有后”的。而吴三桂眼下是个阉人,有儿子的事外人也不知道。从可靠程度来说,恐怕吴三桂更靠得住一些!

    吴三桂赌对了——崇祯皇帝不相信文臣武将,但是却非常相信太监。

    “吴爱卿,既然你一片赤诚,愿意为国效忠,朕也绝不会寒了你的心!朕命你为山海关总兵,你父亲便回京养老吧……”

    “臣遵旨!”吴三桂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扯起了公鸭嗓子高声应道。

    这种太监说话的语调,崇祯皇帝那是听惯了的。故而一听见吴三桂如此亲切的“太监声”,他心里比吃了蜜糖还要甜——嗯。是太监就好,太监没有私心,太监不会造反。

    崇祯想了一想,话到了嘴边却又生生止住,而后沉吟了片刻,对跪在地上的吴三桂道:“吴将军跪安吧!”

    待吴三桂下去之后,崇祯皇帝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召来,问起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刚才他就想问吴三桂,不过崇祯忽然记得吴三桂与张力有“不共戴天”之仇,恐怕问不出什么实情……

    没错。崇祯要问的,正是张力的事!

    王承恩匆匆忙忙赶到御书房,刚一进门还没来得及行礼,就听见了崇祯皇帝的声音:“承恩。无需多礼!你快过来,今日早朝有一事朕委实心里难以决断,你帮朕参详参详。”

    虽然崇祯说“无需多礼”,但王承恩又岂敢当真?行足了礼数之后,王承恩来到崇祯皇帝跟前,等着他说话。

    崇祯将御案上的一沓奏折递给了王承恩。皱眉道“承恩,你先看看再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