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道至简,若要张力来处理的话,预防这次的瘟疫,使用后世最最常见的某些药材就完全够了。

    这次的瘟疫自己虽然不敢说有什么把握,但是只要有机会详细诊治的话,不说能将病人治好,但至少自己开的药方会对症一些。

    张力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到底要怎么才能救治那些染病的百姓。

    如果没有济世医社插手,相信凭借自己在蓬莱县鹊起的声望,若是治愈几例瘟疫患者的话,那么大家一定会相信自己的。

    可是济世医社来到蓬莱县以后,张力发现自己在人家眼里什么也不是,想单独救治病人根本就不可能。

    张力轻轻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一定要等最合适的时机,现在还远远不是!

    曾医令一脸正色道:“医丞大人,瘟疫无情,人命关天啊!城内普通百姓虽说负担不起,不过还是有很多殷实人家可以承受的。若是因为咱们济世医社没有及时通告药方,导致城内也瘟疫爆发的话,恐怕……”

    陆医令道:“白虎人参汤主治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确实很对这次瘟疫的症状而且人参兼有培本固原之疗效,当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

    见陆医令也赞同自己的意见,曾医令微微颔首示意。而厅中众人也都一致赞同。

    穆医丞见大家意见一致,捋须沉吟半晌,开口道:“曾医令,你明日准备一天,后日便以济世医社的名义,张榜公布咱们推荐的药方,就用这白虎人参汤吧。”

    “遵命!”曾医令朗声应道。

    穆医丞想了想,轻轻摇摇头,叹了口气:“上天有好生之德,我济世医社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穷苦百姓无药可治。陆医令,你找城内富户募捐些银两,购置些药材,人参就用沙参代替。每天在县衙外支起三口大锅,熬制些汤药给百姓吧。”

    陆医令一听“募捐”两字,顿时喜上眉梢,这可是个发财的大好机会!

    陆医令连忙拱手一礼:“谨遵医丞大人之命,属下一定尽可能为百姓们多募集些药资。”

    穆医丞点点头,又交待了几句,便宣布散会。

    济世医社众医士和登州府的一众郎中们各自散了,张力走在人群之中,突然想起一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石膏!

    张力此前心中的药方就有这一味药材,所以让康兴安采购了很多石膏,现在蓬莱县的石膏存货已经不多了,根本不够大量使用的!

    如果济世医社的人追查石膏异常被采购的事,恐怕很快就会查到自己身上!

    怎么办?

    若是将石膏退回去,那就只能以低价卖给药铺。亏本事小,可还是不稳妥。若是落到有心人眼里,也说不清会生出什么是非。

    回春堂事件之后,张力想事情总是要多想一层才好。

    不过有一点张力很确定,那就是绝对要想个办法将石膏处理掉。因为若是济世医社发现自己囤积居奇的话,那便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张力朝着灯笼街自己的院子慢慢走去,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一般,丝毫没有什么头绪。

    ……

    明月楼近来生意很一般,瘟疫来袭,又哪有那么多人肯在外抛头露面呢?

    不过今天二楼的三间雅间早早被恒兴行的范老板包下,却只有中间的一间宴客,左右隔壁的两间都只有恒兴行的小厮在喝茶望风。

    明月楼的徐掌柜一点也不奇怪,恒兴行财大气粗,范老板又多次叮嘱宴客之时恐怕泄露商行秘密,连上菜都是恒兴行自己的人端上楼去。

    虽说隔行如隔山,不过做酒楼的徐掌柜也深知商场如战场的道理。若是恒兴行的商业秘密被对手刺探,那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恒兴行的大掌柜范庆安,此刻正坐在一张黄花梨椅子上。只见他左手捧着一杯茶,右手轻轻掀着盖子,一边微微吹着气,看来是准备细细品味这杯美茶。

    范庆安身旁,还立着一名穿青袍的心腹,年纪约摸三十出头,比范庆安年轻很多。

    “呸!”范庆安将口中茶水吐了出来,把茶杯重重放在了案几上。

    范庆安怒道:“这明月楼什么时候敢店大欺客,蒙蔽到我范庆安头上来了!范澄,去把徐掌柜给我叫来!”

    那唤作范澄的心腹也是范氏宗族的子弟,在恒兴行历练,很受范庆安器重。

    范澄心里一凛,心知不好:怕是这茶叶入不得掌柜的金口。范庆安喜茶,这在蓬莱县商圈里无人不知。怪不得刚才进来时徐掌柜随手递了自己三钱银子,想必是让自己美言几句。

    范澄陪着笑脸道:“掌柜的,您忘记啦,咱们蓬莱县闭城已经快半个月了!本来登州府闹兵灾,存货就少,徐掌柜几次派人来咱们店里采买上等茶叶,可是咱们也缺货呀!”

    范庆安一拍脑门,似乎记起了这事,怒气稍稍消了一些,啐道:“也不知这瘟疫什么时候才算完,我府上的好茶也不多了!”

    范庆安看着地上的茶叶,道:“连明月楼都只有这种一芽三叶不入流的龙井了,其他酒肆可想而知!这开城门以后第一拨货物,必须得由咱们恒兴行弄进来高价售卖!”

    范澄知道范庆安从来只喝一芽一叶的极品龙井,眼见掌柜的略微消了气,连忙道:“掌柜您放心,淮安府那边已经安排妥当了。这边瘟疫一结束,银钱赚到手,那边咱们范家的商队第一时间就进登州府!”

    范庆安点点头,又道:“这次我把恒兴行所有货物的采购全部停了,虎鞭也贱卖了,单单进了辽东人参这一项,不能有半分差池!”

    范澄是范庆安的心腹,很多事情范庆安都是让他去办,故而他也是范庆安最最心腹之人。

    范澄走到门前,招呼了一声,很快便有明月楼的店小二进来将地面收拾干净。

    待店小二出去之后,范澄才又走到范庆安身旁,小声道:“济南的范太爷让您将虎鞭亏本折让给南京那边的商行,自然有他老人家的道理。咱们现在筹得了银钱,全部进了人参,而且人参都提前运进了蓬莱,只等那边……”

    范澄话还没说完,门外小厮的声音便传了进来:“掌柜,曾医令驾到!”

    范庆安连忙起身,大声道:“快快请曾医令进来。”

    范庆安和范澄两人到门前迎接,只见曾医令青衣小帽,一身便装,很快走进了房间。

    范澄退至门口,垂手而立,隐隐有些把门的意思。

第三十四章 蟹宴() 
范庆安则将曾医令迎至主位,随后躬身长揖,礼数周全之后,这才对范澄道:“范澄,让徐掌柜上菜!”

    “好咧!”范澄应了一声,快步出门而去。

    “我待不了多久,穆医丞已经答应后日便以济世医社的名义张榜推行‘白虎人参汤’!随便吃一点,我便要回去布置!明天一天不一定忙得过来,今晚还得熬夜!”

    一听此言,范庆安心中一阵狂喜,道:“穆……穆医丞准了?”

    曾医令点点头,捋须笑道:“正是!”

    范庆安问道:“我们这边已经准备不少的人参,到时候立刻提价一倍!”

    曾医令啐了一口浓痰,斥道:“你傻呀!慢点来,慢慢给我提!刚开始按市价卖,其他商行卖光了,你再慢慢提价!”

    范庆安一愣神,蓦地反应了过来:自己这么猴急地提价,可不是要把曾医令推到火上去烤么?

    范庆安讪讪道:“是!是!一切谨遵曾医令的意思!”

    曾医令淡淡地道:“李医丞的意思,今年你们范氏商会孝敬咱们这边的银子要加五成,以后都按这个数,你把话带给范永斗。”

    李医丞是济世医社中的三大老之首,地位仅次于济世医卿叶问天,此刻留守在京师。

    范庆安心头一紧,虽然这些年范氏商会孝敬给李医丞和曾医令等人的银子从三万提到了五万再到如今的八万,已经加了不少了。而现在曾医令这一开口,便是要今年提价到十二万,真的也算是漫天要价了。

    不过背靠着济世医社这一棵大树,范氏商会下面的各大附属商行也是赚了个盆满钵满。最明显的,就是这次的蓬莱县瘟疫这白虎人参汤一旦由济世医社指定,人参一定会大卖特卖。

    范庆安不敢有丝毫讨价还价的意思,毕竟眼下的这桩人参买卖正是济南的范永明和北京城的李医丞商定的事情。自己手里这些人参要出货,还必须指望着济世医社!

    范庆安一脸笑意:“在下知道了,一定将李医丞的意思转呈家主。想必家主一定不会让李医丞和曾医令失望,毕竟咱们还要长期合作,长期合作嘛”

    曾医令微微颔首,喝了一口茶水,眯着眼睛养神。

    不多时,范庆安订的这桌席面流水似的上了上来。

    范澄上不得桌面,躬身立于范庆安身后。席上主位坐着曾医令,而范庆安则陪坐在一旁。

    曾医令瞥了一眼伙计穿上来的菜肴,眼见范庆安订的乃是一桌蟹宴,不由得食指大动。自己爱吃蟹,范庆安看来是下了番心思的。

    范庆安眼见曾医令面露喜色,心里也有几分得意:这桌蟹宴可是花了整整二十两银子!

    现在已入深秋,原本就是蟹肥膏黄之际,正是吃蟹的好时节。

    平常这一桌蟹宴也就四两银子,徐掌柜敢收二十两银子,自然也有他的道理

    范庆安订的这蟹宴,明月楼开始根本接不了。自从蓬莱县爆发瘟疫之后,物价飞涨,外面的螃蟹又哪里运得进来?

    可是曾医令爱吃蟹,范庆安不管花多高的价钱,都必须弄上一桌,已示讨好之意。

    无奈之下,徐掌柜上下打点,硬是从栖霞县运了一筐子微山湖产的螃蟹进来。

    光是给守城官兵,县衙胥吏的孝敬,就不下七八两银子。如此算来,二十两银子一桌的蟹宴,放在眼目下,也还真就不算贵了。

    范庆安陪着笑脸道:“在下久闻曾医令来自苏州,颇爱食蟹。这山东微山湖的湖蟹自然不能与江南的湖蟹媲美,不过也自有一番北国风味。”

    曾医令看了范庆安一眼,淡淡地道:“我一眼便知席上乃是湖蟹,想不到竟是出自微山湖,范掌柜有心了。”

    范庆安面露喜色,笑道:“蟹分六等,湖蟹居首。其次江蟹,再次河蟹,余者溪蟹、沟

    蟹、海蟹,却是难登大雅之堂了。”

    范澄将一套“蟹八件”递了上来,正是锤、镦、钳、铲、匙、叉、刮、针八种。曾医令已经很久没吃螃蟹了,便拿着工具开始吃将起来。

    曾医令一边敲敲打打,一边道:“我们苏州人吃蟹,工具林林总总有八八六十四件之多,这‘蟹八件’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范庆安连连点头称是,又满斟了一杯绍兴黄酒,敬了曾医令一杯。

    曾医令一口干了,吃得高兴,又道:“前宋学士黄庭坚有《食蟹》诗云:‘鼎司费万钱,玉食常罗珍。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说的就是这湖蟹!真真美味至极。”

    范庆安陪着吃了两只,便放下工具,看着曾医令这手吃蟹的绝活。虽说范庆安见多识广,却也不由得有些吃惊。

    只见“蟹八件”在曾医令手中,勾掏敲夹各有所用,而且那蟹壳居然还不破损。

    曾医令道:“吃蟹也讲究抑扬顿挫,食腿为序曲,食盖如渐入佳境,食膏黄乃高潮,最后食螯,曲终而余音袅袅”

    看着范庆安一脸吃惊的模样,曾医令微微一笑,脸上露出神往之色:“我年少时曾见一食蟹高人,窍肉食尽,其壳犹可拼出整蟹我却是自叹弗如啊!”

    一桌蟹宴将曾医令吃得腹饱肚圆,曾医令还不尽兴,又叫明月楼用食盒将未吃完的螃蟹悉数打包,这才在范庆安的礼送声中,晃晃悠悠的离去。

    临出门前,曾医令又回头叮嘱道:“这段时间我们就不要再见面了,穆医丞不是盏省油的灯。他越是没有动作,我心里越是没底另外,你们范氏商会怎么卖人参我管不着,不过切记吃相一定要好看一些!”

    范庆安连连点头道:“曾医令请放心,在下一定妥善安排,必不会轻易露了端倪!”

    ……

    张力回到灯笼街的家中,见康兴安和高元良还在忙着收拾前院厢房的那些药材,便快步走进了屋子。

    康兴安和高元良正在将药材分类打包,张力道:“安子,元良,你们先停一下,有桩事情要与你们商量一下,恐怕有些麻烦。”

    一听张力这么说,康兴安和高元良都停下了手头的活计,康兴安开口问道:“少爷,怎么了?”

    张力愁眉紧锁,缓缓道:“你看这满屋子的石膏,恐怕要坏事!”

    高元良有些不解:“怎么?少爷这石膏买错了?”

    康兴安也张大了嘴巴:“少爷,石膏也只是寻常药材,咱们虽说进得多了一些,可又不是什么毒药,又怎么会坏事呢?”

    张力叹了口气道:“济世医社马上就要推广白虎人参汤,这剂汤药中石膏必不可少!我们此前买得太多,有些不妥。”

    康兴安有些纳闷:“少爷,咱们又没有作奸犯科,只是多买了些石膏,至于么?”

    高元良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安子,你莫要忘记了回春堂的事。这蓬莱县城之中,眼红少爷医术的郎中可不少,少爷小心一些总是好的。”

    见张力微微点头,高元良又道:“若是济世医社推广的药方,其中哪一味药材出现异常短缺的话,说不得就有人追查,到时候会牵连到少爷。这里面可是有很多文章可做的……”

    康兴安道:“那怎么办,要不我再将石膏退回药铺?”

    张力摇摇头:“一时半会这么大的量,药铺也不见得愿意收。就算低价卖给他们了,总感觉有个小尾巴,不是很妥当。咱们为什么此前大量收购,现在在白虎人参汤出来之前又低价卖出?这高买低卖的事,又如何解释?”

    三人正商讨着如何处理这棘手的石膏之时,院外传来了王县丞的声音:“小神医小神医可在么?”

    张力一听是王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