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力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水,意味深长地对宋应星道:“不知宋经历对我团山堡有何看法”

    宋应星一怔,脱口而出道:“看法什么看法”

    宋应星思忖片刻,开口道:“唔,团山堡各项民事依下官看来,正是孔圣人所谓的仁政呀”

    “仁政”张力微微一笑,对这个说法倒也并不排斥,毕竟像宋应星这样的士大夫也不太可能说其他的。

    张力不置可否,而是直接开门见山了:“不知宋经历对阳明先生的学说可有研究”

    宋应星一声惊呼:“新建侯阳明先生”

    张力点点头,王阳明死后被隆庆皇帝追赠为“新建侯”,谥号是“文成”,而且还颁了铁券。

    当然,这个铁券并不是可以免死的丹书铁劵,而是一种荣誉象征。

    隆庆皇帝在券文中说王阳明:“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皇帝的评语用到了“盟誓”二字,便是将王阳明视为可以与帝王平起平坐的“圣贤”终明一世二百七十年,得此评语的只此一例。

    张力收回思绪,正色道:“正是新建侯。”

    宋应星点点头,朗声道:“圣人。”

    张力看着宋应星,忽然笑了:“本官正是阳明先生心学传人本官在团山堡所实践的一切事务,无非知行合一四字耳”

    “知行合一”宋应星有些惊愕,不可思议地看着张力。

    过了好半晌,宋应星忽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对着张力躬身长揖:“原来张大人是圣贤弟子,下官失礼了”

    张力微微颔首,朗声道:“宋经历无需多礼。”

    露了这一手之后,张力知道后面的谈话就比较好办了。毕竟人心隔肚皮,自己在团山堡做的这些事儿,委实有些“离经叛道”。

    不过王阳明的传人一般都比较“玄乎”,轻易从外表看不出来。自己用王阳明的学说忽悠这些士大夫,确实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阳明的“心学”,解释可以无穷无尽的嘛本少爷不管怎么解释,那都是有道理滴

    张力有模有样地跟宋应星忽悠了一阵子“张氏心学”中关于“知行合一”的解释,愣是说成了理论联系实际,搞什么工业大开发给宋应星初步洗了洗脑,最后巧妙地将话题拉到了团山堡兵工厂。

    张力对脑子还有些发憷的宋应星道:“宋经历,先前你汇报过团山堡兵工厂自生火铳的产量。经过近几个月广招工人,产能提高了好几倍,是吧”

    宋应星毕竟对“心学脑学”什么的不如张大人那么能掰扯,这会一听张大人说到团山堡兵工厂,这可是他的老本行,顿时来了兴致。

    宋应星一脸肃容道:“启禀张大人,现在我团山堡兵工厂每月能产出五百支合格的自生火铳呢唔,其实产量能到八百支不过按张大人的要求,合格的标准是连发十枪才需要冷却,这对铳管要求很高,要淘汰相当一部分了”

    张力点了点头,自生火铳可是团山军安身立命的根本,质量绝对不可马虎。

    张力很早以前就想过残次品这个问题,毕竟火铳已经做成成品了,回炉炼废钢也不划算

    张力思忖片刻,突然眼中精光一闪,已经有了决断

    张力轻飘飘地对宋应星道:“宋经历,那些自生火铳中的残次品,也必须登记造册,妥善保管,本官以后有大用”

    宋应星一愣,面带疑惑之色地看着张力:“张大人,那些火铳都有炸膛的危险呀”

    张力哈哈一笑,意味深长地看了宋应星一眼,淡淡地道:“乱世之中,做什么买卖最赚钱唔这个宋经历无需担忧,你只管照本官说的去做,好好保管就是了。以后生产线膛枪,肯定也有残次品。”

    既然张力已经下了命令,宋应星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他忽然听见张力说什么“线膛枪”,立刻来了兴致:“张大人,你说什么线膛枪”

    张力先前曾经想过,要在火器真正领先时代的话,绝对不是燧发枪,而是线膛枪。

    因为燧发枪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只是没有量产列装罢了。

    线膛枪却不一样不过并不是说现在没有线膛枪,因为丹麦人已经装备线膛枪了,只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导致线膛枪在目前压根也比不过滑膛枪。

    装填弹药

    在线膛枪发明之前,大明朝乃至欧洲的火铳都是属于滑膛枪,枪管内壁溜圆,没有装填不便的问题。

    可是线膛枪发明之后,弹药的装填便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由于枪管内的膛线突起,导致枪弹装填不便,火铳手们只能随身携带一个木槌,在装填时通过敲击推弹杆以达到装填铅丸的目的。

    这一繁琐的装填流程,使得线膛火枪的射速和射击效率极其低下。

    历史上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乃是在十九世纪的米尼弹也就是说,线膛枪加米尼弹才是真正领先时代的武器

    米尼弹是一种直径略小于枪膛直径锥形弹头,弹头的底部有个圆锥形的空洞,一个木塞堵住洞底,发射时燃气压迫木塞挤进空洞,迫使弹底膨胀,紧贴膛线,封闭住弹头和枪膛之间的空隙,使燃气无法外泄,又可以使弹头在膛线压迫下高速旋转。

    这些张力还是比较清楚的,目前以团山堡的科技能力,完全可以实现。

    至于后装枪,那才是不可逾越的科技鸿沟,因为后装枪需要用到雷汞这雷汞乃是近代化学的产物,目前绝对实现不了。未完待续

第328章 大汗肯定忍不了……吗?() 
张力耐心地给宋应星解释了一番线膛枪与米尼弹的情况,眼下宋应星已经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了,但是米尼弹还好说,最大的问题是拉膛线。

    在枪管内壁拉出螺旋状的膛线,这种工艺大明朝还从来没有过。

    不管张力说一千道一万,也绕不开制造的问题。张力对手工拉膛线,在后世的业余时间曾经看书了解过,并不太复杂,只是依然效率不高罢了。

    眼下也不可能弄到机**什么的,能做出来就行,人工么,团山堡是最不缺的

    没有工业底子,那就用大量的人工来弥补毕竟要工业化,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一步步来,与后世的国朝一样,先弄“劳动密集型产业”嘛

    张力打定了主意,对宋应星道:“宋经历,本官唔,本官自己研究出了制造膛线的工艺”

    张力说这话的时候脸微微有些发烫,不过也就是一瞬间的事儿,便恢复了正常。

    宋应星早已见怪不怪,先前他以为自己的西学水平算是不错了,哪知来到团山堡以后才发现,张大人西学水平远超于他。

    此刻宋应星一脸恭敬之色,语气中带着期待:“张大人,你说说看那个膛线应该如何才能做出来”

    张力曾经想过这个问题,拉膛线最重要的东西是“刀具”。

    是的,你要在百炼钢制成的枪管内壁划出膛线,那你使用的工具就一定要比百炼钢更加坚硬。

    很多穿越者拉膛线用的是钻石亦或者金刚石,没错。在钛合金出现以前,它确实是最硬的物质。不过

    金刚石作为刀具对钢铁材料来说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在金属领域只适合加工有色金属,比如铜铝件。但不适用在钢铁件上。原因不是因为硬度韧性等问题,而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碳元素和钢铁的主要元素铁元素亲和性非常高。

    钢铁实际主要是铁元素和碳元素的合金材料,这个就是因为铁元素和碳元素的亲和性高造成的。

    金刚石作为刀具在加工钢铁的时候,刀尖上的碳原子渗入工件的速度非常快,会有大量的碳原子留在工件表面上去。最后的表现是这个金刚石刀具很快就会磨损,刀尖和刀刃失去锋利程度而需要重磨。

    打磨金刚石的话,那可比拉膛线麻烦一百倍因为这个世界上能够切割金刚石的,也只有另一块金刚石了

    金刚石磨损速度太快,所以作为刀具寿命短。最后导致性价比会超级低。故而拉膛线的工具不能用金刚石,现在也不可能有什么钛合金,只能用硬度更高的钢铁。

    同一炉子炼出来的钢铁,因为目前的工艺还达不到硬度完全一致,那么便可以让宋应星选择高硬度的百炼钢来作为拉膛线的工具。

    张力将拉膛线的工具用高强度的百炼钢跟宋应星一说,他立刻就明白了。

    接下来是制作方法,张力采用的是钩刀拉削法,现在欧洲人制造膛线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

    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

    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少许,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

    一般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这个法子张力跟宋应星也细细说了。还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图纸,张力先前已经画好了。现在正好给宋应星用。

    饶是宋应星对工艺制造相当在行,拿着这张图纸看的时候,手也不免有些微微发抖。

    张力并不道破,其实线膛枪不是什么关键技术,米尼弹才是呀没有米尼弹的线膛枪,那就真的是曹孟德口中的“鸡肋”而已

    这一天两人一直交谈到了黄昏时分宋应星才信心满满地告辞而去,看着宋应星离开的背影,张力忽然心里有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时不我待,自己没有多少光阴可以虚耗了,科技的力量,来得更猛烈些吧

    不得不承认,黄台吉作为一个帝王,各个方面都要强过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

    人强或者不强,那要看和谁比才是。

    后世有些拔高黄台吉的评价,说黄台吉是“唐太宗以下第一人”

    这个评价估计赵匡胤不服,成吉思汗不服,忽必烈不服,朱元璋不服,朱棣也不服。

    本朝太祖的沁园春不也写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云云太祖点评历代帝王,唐太宗以下,至少有赵匡胤和成吉思汗太祖可没说什么“清宗宋祖”,可见黄台吉还排不上号。

    历代大一统的王朝,太祖太宗没有基本完成国家统一的,貌似也只有螨清了。

    故而黄台吉怎么说也不可能在历代帝王中排位很靠前,是吧

    你若有本事,崇祯那么“弱智”,明朝已经稀烂了,你还灭不了他

    别说火器大炮,最后一次明清决战松山之战的时候,清军的火器和大炮已经超过明军了

    沈阳皇宫中的大政殿,乃是相当于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的存在朝议之所嘛。

    大政殿是野猪皮奴儿哈赤所建,为八角重檐钻尖式建筑,殿有些看不太懂,故事性完全不如三国演义

    似乎里面说什么“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挺牛逼,挺有内涵,挺合自己心意

    也不知这书是不是诸葛孔明写的,亦或者是周瑜唔,周公瑾心胸狭窄,定然写不出这等绝世好书

    难道是司马懿

    司马懿挺对自己路子,诸葛亮能力是有,就是太愚忠了,为自己所不齿

    一时间黄台吉思绪飘得有些远了,殿下众人自然也不敢说话,就那么静静地等着。

    好半晌过后,黄台吉终于恢复了常态,开口道:“众爱卿且说说看,眼下金国的三个用兵方向,明国朝鲜察哈尔的林丹汗,哪一处应该先用兵”

    黄台吉虽然用这种征询的口吻说话,其实他私下早就和范文程议定要远征明国了。只是现在八旗需要统一思想,故而才有此会议。

    黄台吉的话刚刚落地,果不其然,他的堂弟济尔哈朗第一个说话了。

    “陛下,欲征服明国,必先征服蒙古眼下蒙古诸部落都臣服于我大金国,唯有察哈尔部的林丹汗那老匹夫还负隅顽抗本贝勒建议大汗攻打林丹汗”

    从奴儿哈赤时代起,金国与蒙古各部落的态度就开始亲近起来,包括黄台吉的福晋侧福晋都是蒙古人唔,顺带一提,黄台吉的侧福晋叫布尔布泰,也就是后来的孝庄

    眼下蒙古部落只有察哈尔不服金国,而且要命的是林丹汗还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虽说现在实力不济,不过号召力可是相当惊人的毕竟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中,那可是神一般的存在

    济尔哈朗这话一落地,女真各贝勒王公大臣们一片附和之声

    就在此时,多尔衮上前几步,朗声道:“启禀大汗察哈尔部与科而沁部乃是宿敌,臣建议大汗亲征察哈尔,取下林丹汗的狗头”

    多尔衮这话一说出来,众大臣们都面面相觑,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黄台吉。

    是啊,黄台吉的福晋侧福晋都是科而沁部的公主,这尼玛女主子娘家的死敌,大汗肯定忍不了吧

    多尔衮心中微微有些激动,不过还是识趣地退到刚才的位置

    布尔布泰,你知道吗我目前虽然只是和硕额真,但也是正白旗旗主呢

    现在我向大汗提议,首先攻打你娘家的死敌,察哈尔部

    多尔衮脸庞微微有些发烫,低下头去,也不知在想些什么。未完待续

第329章 七大恨() 
范文程一听金国的女真贵族一致想要打察哈尔的林丹汗,心里暗道不妙。出来,不光是满臣,连“二鞑子谋士”范文程都张大了嘴巴

    高

    太高了

    你多尔衮说什么大汗的女人娘家被察哈尔欺负,人家孔有德说大汗的亲爹被明国欺负

    女人事大。还是亲爹事大

    黄台吉的老爹奴儿哈赤当年起兵反明,以“七大恨”告天以证明自己反明的“正义性”

    原文有些文绉绉的,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如下:

    一,明军无事生非,杀我父祖;

    二,明军违背誓言,越边支持叶赫,而叶赫部落是野猪皮奴儿哈赤的死敌;

    三,明军侵夺女真,杀我边境士兵十余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