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明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一般在翰林院至少要混个三五七年不等,那还是快的,一般人混个十年都算少了。

    有了翰林院的资历以后,才能说到升职到各个部堂——譬如升侍郎之类,侍郎再干多少年,混个尚书,这以后才能说到入阁。

    武官体系因为“战功”,说白了行贿也行,那是可以坐火箭嗖嗖嗖升官的。

    但是文官系统不行,特别是立志走内阁辅臣这种正统的京官路线,那是绝对不可能“幸进”的!

    皇上说话都不好使,哪一个人若有半分“逾越”,立刻便会成为千夫所指。

    所以当明代的“丞相”,也就是所谓的内阁辅臣,需要至少二三十年的履历才有可能——

    这,当然不是张力所愿!

    尼玛十一年后崇祯就要上吊,估计混京官自己最多也就是个侍郎而已,有什么用?

    而且自己的目标在南京城时就定下了,绝不是地方级那种缩水的“宁远巡抚”。至少是掌控一省的正牌子“辽东巡抚”,最好是“辽东经略”,“辽东总督”,亦或者“蓟辽总督”才行。

    当然,辽东现在没有总督,是和蓟镇共同受“蓟辽总督”管辖。

    不过辽东乃兵凶战危之地。新设官职也没什么稀奇的,譬如那“宁远巡抚”、“广宁巡抚”之类的水货巡抚,在大明腹地是绝无可能“地级市”设置巡抚官职的。

    张力很快收敛起了心思,对着周延儒躬身一揖,朗声道:“周大人,如今国家多事,辽东乃关键之地。若是辽事可为,周大人首辅宝座自然是稳如泰山——学生愿为李成梁!”

    周延儒微微点头,看来这张力是不想按部就班地在朝廷了混资历。想到辽东去做“一方诸侯”,这也不奇怪。

    千里做官只为财,现在大明朝最花钱的地方,自然就是一年花费接近千万两白银的辽东军饷了!

    原来这小子想要贪墨军饷,而且还是想贪墨辽东这块军饷中最大的肥肉!

    也罢,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呀!

    周延儒捋须笑道:“张力,你有志于为朝廷平定辽东,先前在保和殿时老夫就知道了。啧啧。你志向远大,真真是让老夫钦佩之极!后面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老夫立刻找我东林党中的御史言官上书祖大寿勾结建奴之事……”

    话说到这里,周延儒便不继续说了,而是端起了茶杯……

    后面皇上如何处置,他周延儒如何复起,这些事儿就不是张力该知道的。

    张力当然明白这些道理,而且周大人既然端茶。那么自己就该告辞了。

    张力连忙躬身一礼,礼数周全之后,这才出了雅间,从东升楼大门走了出来。

    ……

    锦州城北五里,乃是鞑子的营地。汉军八旗万余人马,便驻扎在此。

    最开始锦州城中的祖大寿也是一日数惊,自个儿更是吃住都在锦州城墙上,生怕鞑子前来攻城。

    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城外的鞑子似乎没有半点动静。

    祖大寿也有些搞不懂了,往年鞑子从来没有冬季跑来城下驻兵的,这也不可能是什么奇袭之策……

    锦州城墙之上,左都督、辽东总兵官祖大寿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若隐若现的鞑子军营,一脸的凝重之色。

    在他身旁站着的乃是堂弟广宁总兵祖大乐,祖大乐也顺着祖大寿的目光往鞑子军营看去。

    良久之后,祖大寿收住了目光,转头看向祖大乐,沉声问道:“大乐,以你所见,建奴一连十多日屯兵于锦州城外,到底意欲何为?”

    祖大乐脸上也露出了狐疑的神色,他作为广宁总兵,对建奴屯兵锦州城外之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虽说一直在想,却也想不出原因。

    不过祖大乐也是军中一员老将,年纪虽说只三十多岁,但也是打了十年仗之人,见识明显比宁远总兵祖泽溥高出许多。

    祖大乐思忖片刻之后,对着祖大寿一拱手道:“启禀都督大人,建奴为何在这冰天雪地的时节来犯锦州,属下也想不明白。这事儿透着几分蹊跷,不合军事常理……”

    祖大寿眉头皱了起来,祖大乐所说的等于是——废话。

    不过祖大乐却不以为意,接下来声音提高了几分:“都督,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建奴不会是来广宁城下游玩的,定然是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祖大寿倒吸一口凉气,这“不可告人的目的”几字,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寒意!

    当然,自家事自家知,祖大寿并未与建奴暗通款曲,那么建奴“不可告人的目的”肯定不是对辽西将门了。

    饶是祖大寿身经百战,此刻胡须也微微起了一丝颤动。

    沉吟良久之后,祖大寿不寒而栗地道:“大乐,你是说……张力?!”

    祖大乐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带着无比的忿恨之色:“都督,恐怕是的。张力那小子贼心不死,唆使部下以闹饷的名义叛乱不说,现在还——”

    祖大寿沉默了,张力竟然敢勾结建奴,现在建奴来到锦州城下监视自己,正是为了不让广宁军前往宁远平叛!

    祖大乐将指关节捏得吱吱作响,冷冷地道:“都督,恐怕有人想当李永芳呀!”

    李永芳是明军最早投降努尔哈赤之人,非常受鞑子**信,听说现在已经是鞑子那边的一等男爵,恐怕不久就要升三等子爵了!

    一个投降之人,并无战功,居然封爵……

    李永芳区区一个抚顺的游击而已,差着自己“总兵官”这官职整整三级,差着堂兄祖大寿“左都督”的官职更是天远地远,竟然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

    祖大乐心中忿恨的恐怕张力只是小头,那李永芳“敢为天下先”降了鞑子,受尽**信,他才是大头。若再有投降鞑子之人,虽说也能封官,可是永远不可能超过李永芳的待遇。

    这简直是不能忍!

    祖大乐想的这些,祖大寿早就看得透透的了,此刻他面露忧色,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一件关系广宁卫生死之事!

    是的,张力的团山军控制了南部,现在死死地卡住了广宁的补给线!

    先前自己想着团山军确实是块硬骨头,但只要开春以后集结重兵前去征讨,一定可以将团山堡攻下来,毕竟广宁的火炮无数,攻城胜算很大。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张力若是与建奴有染,这就相当于南北夹击,广宁军必败无疑!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请蓟辽督师傅宗龙集结蓟镇和山海关的大军讨伐团山堡。

    这其中,自己的妹夫山海关总兵吴襄是主力,他手下也有战兵六万,战力不俗。

    可是……

    祖大寿一想起妹夫吴襄那尿性,顿时没了半分把握。

    妹夫吴襄那可是个半点亏儿也不会吃的极度自私之人,若没有好处,他会集结重兵前往团山堡?

    其实祖大寿看人还是相当准确的,至少他对吴襄的看法,那还是看得明明白白——无利不起早的老滑头。

    大军征战在外,所需粮饷不比守城之时,除非朝廷下拨粮饷,否则吴襄根本不可能出兵。

    只是,现在朝廷有钱吗?

    团山堡只是闹饷哗变,依朝廷惯例,乃是安抚为主,毕竟能不花钱打仗就不花钱了,朝廷也没钱。

    祖大寿面露一丝焦虑之色,沉吟良久之后,转头对祖大乐道:“大乐,那团山堡的带头闹饷的叛将叫什么来着?”

    祖大乐不假思索地道:“都督,那人叫高元良,是个游击。”

    祖大寿不说话,显然又在思考着什么棘手的事情。

    祖大乐也是个人精,一听堂兄祖大寿问高元良,立刻便品出了“深意”,有些兴奋地道:“都督,莫不如咱们许他个守备之职,想必那高元良定然会前来投效!”

    高元良的游击之职虽然是正五品武官,但是属于“游而击之”的佐贰官职位,也就是说一般不会单独镇守一方。

    而祖大乐口中的“守备”也是正五品武官,却可以独自坐镇一城了。

    品阶虽然相同,但一个有城,一个无城,高下立判。

    祖大寿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区区一个守备,恐怕还说不动他。本将军听说那高元良也是一直追随张力的,这种人没那么简单,咱们得下血本才行!”(未完待续。)

    ;

第312章 将心() 
。    团山堡议事大厅。

    现在团山堡主事之人乃是官职最高的高元良,今日他将团山堡所有文武官员尽数召集到了大厅里议事。

    连远在宁远中右所的潘霸天,也被高元良紧急召来了。

    团山军新近扩军提升的把总有二十多人,也尽数立于厅堂最靠外的地方。

    起初一众文武都以为宁远卫城的祖泽溥有异动,然而很快便发现肯定不是祖泽溥的事儿。因为高元良神情肃穆,躬身立于议事大厅主位的案几之旁,而那案几之上,还放着一封密信。

    风尘仆仆刚刚赶到的潘霸天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第一个开口问高元良道:“高游击,您将大伙儿召集来团山堡,难道是……”

    潘霸天用手指了指案几上的密信,疑惑地看着高元良。

    高元良点点头,一脸肃容地道:“这是祖大寿写给本将的!”

    “哗——”大厅中的众人顿时犹如炸了锅一般,立刻窃窃私语起来,显然这个消息太过于劲爆!

    堂堂左都督辽东总兵祖大寿,竟然会给一个五品游击写信?!

    高元良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肃静。大伙儿安静下来以后,高元良走到大厅正中,对着西南的京师方向顿首一拜。

    在大家疑惑的眼光中,高元良站起身来,扫视了众人一眼,朗声道:“此信还未拆封,今日议事结束之后,本将派人将密信呈送远在京师的张大人阅示……”

    这话一落地,潘霸天、伊泽、戈希梦等人立刻全都明白了——

    高游击召集大伙儿前来。恐怕是在众人面前向张大人表忠心呢!

    张大人给团山堡的所有人“越级上报”的权力,但凡你认为重要的事情。觉得应该让张大人知道的,你都可以直接向张大人报告。不拘于官位级别。

    哪怕就是一个小兵或者平民百姓,也是可以直接上报情况的,当然,需要找团山堡内识字的人写成书面材料。

    张大人设置了一个秘书处,有专人负责处理这些报告。

    潘霸天哈哈一笑,走到高元良身边,行了一个军礼之后,笑道:“高游击,您对张大人那是忠心耿耿的。咱们又岂会不知?也罢,这密信原封不动地呈送给张大人才是最妥当的……不过,祖大寿给高游击写信,信中的内容俺老潘也能猜个七七八八!”

    高元良微微一笑,点头道:“哟,老潘你也能猜出来?那好,你来说说信中写的是什么?”

    潘霸天看了伊泽、夜生等人一眼,结果大伙儿都笑嘻嘻地看着自己,似乎所有人都能猜出信的内容。

    潘霸天不由得有些泄气。难得改变一下本千总有勇无谋的形象,怎么好像大伙儿都知道似的?难道自己真的……有勇无谋?

    潘霸天撇了撇嘴,悻悻地大伙儿道:“眼瞅着你们一个两个仿佛都跟诸葛孔明似的——嘿嘿,这密信自然也不可能是祖大寿写的什么锦囊妙计——定然是祖大寿那老贼见大人出了事。便来拉拢高游击来了!”

    伊泽哈哈一笑,点头道:“不错不错,定然是如此!”

    高元良整了整嗓子。干咳了两声,对众人道:“今儿个俺老高就给你们做了一个榜样。开了个先例。这种事儿以前咱们没有碰到过,以后估摸着背地里使手段的敌人不会少了——”

    高元良话尾的声音拉得很长。冷冷地扫视了大家一眼之后,朗声道:“脑子都长在你们各人头上,以后遇到这些事儿该如何抉择你们自己看着办。张大人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以前大家是什么出身,现在大家又是什么官位?多余的话本将也不多说,希望各位慎之又慎才好!”

    众人各自心神凛然,大厅之中针落可闻!

    就在大伙儿琢磨之时,高元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话出来:“你们带兵的将领自个儿扪心自问,没有张大人的命令,团山军你们自己带得走一个兵卒么?”

    团山军最近扩军动作很大,千总虽然暂时还没有提拔新人,不过把总却是提拔了二十多人。

    伊泽是老宁远卫军的把总,现在已经在团山军中升任千总,他接过高元良的话,对着堂下那些新提拔的把总高声道:“张大人爱兵如子,在军士们的心中威望极高,这一点想必你们都是有切身体会的!高游击说的没错,就是俺老伊,那也是一个兵儿也带不走的!”

    潘霸天看着伊泽慷慨激昂的表情,忽然醒悟过来——呃,俺老潘在宁远中右所还不知道,看来老高和伊泽绝对私下“勾兑”过啊!

    恐怕这就是张大人先前教育自己时所说的,要多给下级做做“政治思想工作”。先前自己有些听不懂,也不好意思问,原来今日这场面就是了……

    高元良给戈希梦递了一个眼色,戈希梦会意,立刻走上前来,对着那些新任把总们道:“作为民事官儿,军中之事本官也不好多说什么。唔,你们现在是把总,以后随着团山军的发展壮大,肯定会有人升职千总、游击等等……今日既然高游击提到了军心问题,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

    顿了一顿,戈希梦接着道:“团山军最最普通的兵士月饷都是四两银子,稍微当个小旗,总旗什么的官儿,一个月便能拿十两银子!这般高额的军饷除了张大人,大明朝又有谁能发得起?”

    戈希梦这是大实话,团山军兵士们的待遇之高,无论是辽东总兵祖大寿还是山海关总兵吴襄,那都是绝对不可能给兵士这种待遇的。

    虽说军队之中待遇并不是万能的,但大明边军那种连兵士们最基本的温饱都不能保证的待遇,又怎么可能与团山军相提并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