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在团山堡中干得好,成为人上人那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王奇峰躬身一揖,高声道:“下官也愿意追随张大人左右!”

    至此所有人都表过态了,无人愿意离开团山堡,都愿意继续跟着张力干。

    张力心中微微松了口气,虽说人心隔肚皮,但手下这些人基本情况自己还是清楚的。他们先前混得都不咋的,现在跟自己在团山堡干得风生水起。自然也没什么太大问题。

    显然在团山堡众人心里,他们并不认为张力是造反——朝廷这些年党争激烈,官员们一时失意又算得了什么?

    没准明儿个张大人就东山再起了不是?

    这年头有兵权的都是大爷,譬如那祖大寿、吴襄等人不就是么?

    人的忠诚度,主要还是来自于利益的驱使。

    随着团山堡逐步发展壮大,所有人将像被坐在一辆呼啸行驶的火车上一样。想下车也不可能了。

    亦或者你想跳车,那你跳吧,你身后还有无数人盯着你的位置。

    张力需要做的,乃是逐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法治而非人治,绝不会因为某一个人的背叛,而让团山堡蒙受巨大损失。

    当然,张力很清楚,这些需要一步步来——目前也算是比较危急的时刻。手下人都没有贰心,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张力整了整嗓子,高声道:“下面咱们议一议眼下团山堡的形势。”

    顿了一顿之后,张力首先点了高元良:“高游击,目前宁远卫军事形势如何?”

    高元良上前两步,朗声道:“大人,现在宁远卫风平浪静,这段时间过年。祖泽溥一直龟缩在宁远卫城之中,并没有什么异动。”

    张力点点头。开口问道:“烽火台——唔,火路墩目前部署了多少个?”

    高元良略一思索,高声应道:“宁远南部原有四十七个火路墩,现在全部恢复使用,每一个火路墩都驻守着一个小旗的兵力。”

    张力微微颔首,如此一来。敌人不管是谁,只要有军队出动,团山堡便会第一时间获得消息。

    看情况祖大寿他们也不打算冬季再折腾了,都在“猫冬”呢,毕竟冬季出兵补给比其他季节困难得多。

    军事上的压力至少在开春以前是没有了。那么现在就要抓紧时间扩军!

    大大的扩军,毕竟现在控制了宁远南部不少地盘,每一个卫所城池可都是有大量军备物资的,现在不利用起来,难道留给敌人用?

    一想到此,张力立刻下了决断:“高元良听命!”

    高元良神情一凛,肃容道:“末将在!”

    张力缓缓地道:“团山堡目前战兵七千,预备役中择优编为战兵——预备役现在是多少人?”

    高元良脱口而出道:“大人,现在预备役也是七千人呢!”

    张力点点头,沉声道:“好,战兵扩充到一万人。加大征兵工作,不要怕花钱,将宁远中右所,宁远后屯卫等地的所有军备物资尽数拉回团山堡来!另外兵士的训练也不可放松,马上开始为期一月的新兵训练月!”

    张力也知道,这次扩军的步子明显迈得有点大——不过自己别无选择!

    原来是指望从朝廷那边能够得到军备,现在这个希望破灭了,那么一切都要自己创造。

    没有枪杆子,创造任何财富那都是唐僧肉,只会被别人吃得骨头渣子也不剩。

    那么就扩军,扩军,再扩军。

    人不够,再去拉人!

    钱不够,再想办法!

    反正现在一切都向扩军这条主线倾斜!

    开春以后,能战之兵要有一万人,训练不足的“预备役”辅兵也要有一万,这样老带新打几仗之后,便有两万可以一战的兵士了。

    南宁远的一些重要的战略要地也必须增兵防御——

    一想到此,张力立刻转头对潘霸天道:“潘千总,你现在的任务是镇守宁远中右所,那里必须重兵把守,唔——便增兵到三千人吧!”

    潘霸天大喜,连忙高声应道:“末将遵命!”

    “伊泽!”

    “末将在!”

    “你领三千人的护卫队,去宣府、山西、大同、北直隶拉人。旗号不要打团山堡了,就说宁远卫军。每三百名护卫队员带两千百姓回来,要源源不断地往团山堡拉人过来。”

    伊泽朗声应道:“是,大人!”(未完待续。)

第304章 交待要事() 
基本上军务方面也处理得差不多了,张力对众将道:“你们都下去吧,接下来这两个月的扩军和训练,对咱们团山军至关重要!你们都有各自的任务,到时候完成不了的,军法处置!”

    众将齐声应诺:“是!”

    武将们离开以后,议事厅中便只剩下了主簿戈希梦和典史王奇峰二人。

    张力最最关心的,其实还是民事。特别是现在占领了宁远中右所和宁远后屯卫这两座小城池,那么自己将会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

    土地政策。

    团山堡先前是防御性质的军堡,本就没有什么百姓。后来张力招徕流民,按自己的设想,其实自己要建立的是大农场制度。

    土地国有,农民是打工者。

    要实现工业革命,先决条件就是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或者成为职业农民,或者成为职业工人,只有这样,生产力才会得到解放。

    然则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先慢慢来吧!

    以后团山堡周边再也不会出现任何一个地主,所有土地的主人都是属于团山堡政府——当然,这种事儿现在只能做不说。

    想到这里,张力对戈希梦和王奇峰道:“宁远中右所和宁远后屯卫那边的土地,现在都是什么情况?”

    戈希梦与王奇峰对视一眼,戈希梦上前两步,开口道:“大人,辽东的土地与大明腹地不同。现在的土地基本上都是由辽西将门和他们手下的军官、家丁霸占着。”

    顿了一顿,戈希梦有些为难地看着张力。小声道:“启禀大人,现在土地这块咱们暂时还没动。毕竟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张力点点头,表示明白,而后就陷入了深思。

    看来辽东情况确实与大明内地不一样,大明腹地地主主要是官绅,而这里的地主主要是军官。

    不光有宁远卫军官的,还有广宁卫军官的,山海关军官的,恐怕这些人现在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如何处置他们的田产吧?

    本少爷就呵呵了——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张力冷冷地对主管民事的这二人道:“田地全数充公。承包给原来的百姓——唔,也要安置一些流民过去。”

    戈希梦明白,张大人说的这个“承包”,其实也就是交租子。反正田地产出的两成,是上交团山堡的。

    也就是说,最大的地主,叫做团山堡。

    戈希梦也不敢多想,立刻应道:“属下明白了。”

    忽然戈希梦想起一事,颇为棘手。于是便开口问道:“大人,那些土地都是辽西将门的人下面的管家执事在打理,都是比较刁钻蛮横之人……”

    顿了一顿,戈希梦试探道:“张大人。这些人是直接抓起来么?”

    张力神色凝重起来,这事必须考虑清楚,涉及到以后团山堡势力对于地主阶级的处置方式。

    在自己关于未来的蓝图规划里。地主阶级是必须要消灭的,但是却不可一味胡干蛮干。

    譬如那李自成。说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可是庞大的开销却又从哪里来呢?他的选择便是拿地主和官绅开刀。直接抢——

    所以后来李自成的下场也就注定了……

    地主阶级是要消灭的,不过那些产业并不能明抢。

    若是明抢,那将给自己带来无比强大的敌对势力,不是智者所为。

    自己要做的是,改造!

    将地主改造成工厂主,商会商人等等,都是可行的。

    也要给他们一条生路,而且这条生路比他们先前吃地租挣钱更多,自己土地国有化的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不过——

    宁远卫这些军官地主情况不同,因为他们的地也是抢来的——鞑子入寇大明腹地以后,土地原有的主人跑的跑,死的死,即使没死,也被辽西将门的人弄“没”了。

    这种人,不是拉拢的对象,乃是打击对象!

    一想到这里,张力意味深长地看了戈希梦一眼,淡淡地道:“抓几个平时鱼肉百姓、穷凶极恶的典型出来,到时候批斗批斗。这事要准备妥当,罪证务必搜罗齐全,最好再找几个苦主出来。到时候本官亲自带队,开个批斗大会!”

    戈希梦没想到张力竟然想得如此周全,到时候那个什么批斗大会,岂不是比戏园子看大戏还热闹?

    啧啧,张大人就是有才,老百姓就好这一口呢,看热闹嘛!

    戈希梦连忙应诺道:“属下明白了,一定挑选几个罪大恶极的出来给大人批斗!”

    张力哈哈一笑,又看了王奇峰一眼,对他道:“王典史也要从旁辅助才是。”

    王奇峰属于前官僚地主阶级,不过早已被“一撸到底”,现在挂着“典史”的职位,主要是戈希梦的副手。

    他早已经将自己出人头地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团山堡上,故而也不敢怠慢,连忙躬身一揖:“属下遵命!”

    事情议完之后,张力立刻便往团山堡医馆住院部走去,也不知若晨安顿好没有?

    团山堡只能短短待几天,这几天也只能将重要的事情交待了,然后必须回京师翻盘才行!

    ……

    团山堡的团山河谷两岸原本只是荒地,杂草丛生。后来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走出了好几条路来。

    大冬天爱往这走的,自然也就只有情侣了。

    河边芦苇荡中,朝鲁和百灵坐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朝鲁怔怔地看着冰冻的河面,似乎在想着什么要紧的事儿。

    百灵有些不高兴了,嘟起了小嘴:“喂——朝鲁!你都发呆了小半个时辰了,想什么呢?”

    朝鲁被百灵的话打断了思绪,皱眉道:“你说什么——”

    百灵眉头蹙了起来,没好气地道:“哎哎呀,你去了一趟京师,回来整个人都变了!莫不是……莫不是看上哪个大姑娘了?”

    朝鲁脸顿时红了,连忙摆手道:“哪能呢?!我朝鲁是那样的人么?”

    百灵眨巴眨巴眼睛,一本正经地道:“我看你就是!”

    “别闹!我在想张大人的事儿呢……”朝鲁瞪了百灵一眼,似乎有些生气了。

    百灵眼圈一下子就红了起来,感觉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一般。

    朝鲁又开始发呆了,愣愣地看着河面……

    百灵气得浑身发抖,正想站起来离开之时,朝鲁说话了。

    “百灵,你说张大人为什么对我们蒙古人这么好?他在京师被扣上了私通北虏的罪名,下了死牢呢!后来好不容易出来,连官儿——唔……”

    张力被罢官之事,朝鲁作为亲随还是知道的,然则这已经是团山堡的最高机密——张大人说过,这事儿小老百姓越晚知道越好,要朝鲁等人管好嘴巴。

    朝鲁连忙岔开了张大人丢官的事儿,接着道:“刚才我是胡说八道的,张大人因为对我们蒙古人好,所以受了一些恶人的污蔑。百灵,你说说看,张大人为什么这么做呢?”

    百灵见朝鲁果然是在想张大人的事,而不是想自己虚构出来的那“京师中的小娘子”,立刻转忧为喜。

    百灵思忖片刻,看了四周一眼,确定没人之后,才小声地道:“这事儿团山堡中的汉人们也有议论,大伙儿在私下里都说,恐怕张大人是看重你们蒙古人的骑术,想效仿那个姓袁的什么官儿来着……”

    朝鲁在草原长大,一直都生活在最底层,又怎么可能知道袁崇焕?

    “姓袁的?”朝鲁皱起了眉头,似乎在脑子里努力检索着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百灵点点头,又将声音压低了几分:“听说那个姓袁的官儿手下,有个叫满桂的大将,后来还做到总兵官了呢!那满桂便是你们蒙古人,麾下有五千铁骑……”

    朝鲁人比较直,却也不傻,很快反应了过来:“百灵,你是说张大人有意借重我们蒙古人,组建一支骑兵队伍?”

    百灵微微一笑,纠正道:“不是我说的,我一个小娘子心里哪有这般见识?都是堡民们私下议论,我听来的。”

    张力先前因为摊子太小,区区一个团山堡而已,也就是个小军屯,也不可能大讲特讲什么“民族政策”。

    他对汉人蒙古人一视同仁的态度,让堡民们起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毕竟古代很讲究一个“华夷之辨”,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张大人如此行事,自然是有某些原因。

    而袁崇焕手下大将满桂正是蒙古人,而且官位很高,领着一支战力强悍的骑兵队伍。所以堡民们经过各种猜测,最后一致认定,张大人这是在“拉拢”蒙古人,是要效仿袁崇焕建立蒙古骑兵队。

    朝鲁此刻听百灵这么一解释,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这话朝鲁虽然说不出来,但是道理他懂。

    朝鲁脸色有些潮红,呼吸也急促了起来。

    反正以前自己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在张大人治下的团山堡活得有尊严,那便为张大人效死!

    朝鲁嗖地一声站起来,从大石头上跳了下来,面向西北跪下,朗声道:

    “长生天在上,我朝鲁今日发誓甘愿为张大人效死!以后如有贰心,必定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

    百灵被朝鲁的举动惊呆了,不可思议地看着他,嘴巴张得老大,好半天都没有合上……(未完待续。)

    ;

第305章 “皇太极”() 
。    沈阳城犹如一个大大的“回”字,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大家都懂的,自然是八旗大老爷们住的地方,自然宫殿也是修建于此。

    沈阳被称作盛京,那是金国天聪八年,也就是崇祯七年的事儿,离现在还有一年。

    内城皇宫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