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晨点点头,叹了口气:“唉,可惜纪郎中他们将患者害死了,不然我真想亲眼看看疗效呢!”

    张力顺着话头,起身一揖道:“世事难料,多谢若晨小姐出手相救,否则在下必定人头不保。”

    若晨轻轻摆手道:“区区小事,不值一提。”

    张力微微一笑,道:“那患者如果病情好转的话,最后还需要再添几味药材,以起到益气活血,疏经通络的效果。”

    若晨问道:“哦?还要添哪些药材?”

    张力道:“甘松,乳香,没药,鹿角胶,鸡血藤。”

    若晨点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灵儿打来了一壶花雕,酒壶是团靶勾头鸡藤壶,捧上的酒盘中放着两个精致的赤金钻花犀角杯。

    给张力和若晨斟满一杯美酒之后,灵儿便退到了一旁。

    若晨举杯道:“小神医,我敬你一杯,多谢你治好了我的病。”

    张力连忙也举杯应道:“举手之劳而已,若晨小姐客气了。”

    若晨宽大的衣袖遮住了酒杯,微微仰头,一饮而尽。

    张力也将杯中美酒饮了,只觉得这酒挺淡,有股淡淡的香味浸润着喉咙。

    明代美酒的标准是“酒以淡为上,苦洌次之,甘者最下”。也就是说这种发出淡淡酒香的花雕乃是最上品,而烧刀子一类的烈酒就要差一个档次,而甜的糯米酒是最差的一种。

    若晨满饮一杯之后,脸颊微微泛起红晕。

    张力见若晨不说话了,打趣道:“我有个笑话,说来给若晨小姐听听可好?”

    若晨笑道:“你说。”

    张力道:“某人好酒,梦中见到有人送酒给他吃,他嫌冷,叫人拿去加热。想不到就在这时候醒了,他懊悔不已,连连叹气道,‘早知道就醒了,何不吃些冷的也罢!’”

    “咯咯咯”一旁的灵儿笑弯了腰,若晨也莞尔一笑,道:“你这人倒也还有趣!”

    若晨看着清新俊逸,英姿焕发的张力,心里微微荡起了一丝涟漪:眼前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郎,不仅精通医术,想不到文采竟然也这么出众,也不知他能不能治好母亲的偏瘫……

    一时间,若晨不禁怦然心动,思绪飞到了家中偏瘫的母亲身上

    张力并没有察觉到异样,两人又吃了一会酒,若晨让灵儿再上了几盘精致的小菜,一直吃到月上中天。

    若晨有些困乏了,便让灵儿唤来轿子,送张力回了蓬莱县。

    灵儿随身有知府李大人给的令牌,所以即使晚上,蓬莱县守门的兵卒也会开门放轿子进城。

    张力今天兴致很好,又多喝了几杯,回到府上不多时便沉沉睡去。

    ……

    第二日清晨,张力想起了知府李大人那边还需要自己前去复诊,便匆匆赶往知府衙门。

    张力给知府李大人复诊,情况还挺不错的,李大人阳气渐渐恢复,很是夸了张力几句。

    回家以后,张力休息了一日,第二天便又前往清溪小筑。

    这次轻车熟路,张力很快就到了清溪小筑门前。

    然而熟悉的门子不见了,两扇大门由一把大大的铁将军锁着,似乎是没有人在。

    张力敲门也没人应,便在门外等了起来。等了整整一天,也没人回来。

    可能是若晨小姐出游了吧,眼见天色不早,张力悻悻地回到了蓬莱县城。

    又过了两日,张力再去拜访,清溪小筑依然没有任何人在。

    无奈张力只能回到蓬莱,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转眼一个月过去,张力除了经常给城中官宦治病之外,若有平民百姓求上门来,也来者不拒,渐渐名声鹊起。只是经过回春堂事件之后,煎药全部由康兴安负责,不会再轻易假手他人。

    这天午后,张力在卧室午休,突然康兴安着急忙慌地跑来进来:“少爷,少爷!外面来了一个患儿,发热非常厉害,您赶紧去看看吧”

    张力本来躺在藤椅上打着瞌睡,一听这话,连忙站了起来:“是小儿发热么?”

    康兴安点点头:“我用手摸过,非常烫手呢!我让家属带着病儿在前院厢房候着呢!”

    由于找张力看病的病患日益增多,所以前院的厢房就被打扫出来,专门用作诊室。

    “好,我马上去看!”一边说,张力一边快步走向前院。

    到了前院厢房,只见一名四十岁左右身穿蓝色圆领衫,头戴四角方巾的男子,正焦急地在房中踱着步子。

    厢房的病床上躺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面色潮红,不时呼痛。

    而在小男孩身旁,一名梳着高高发髻,穿着月白绸衫的中年妇人,双眼通红,正守着那患儿垂泪。

第二十五章 小儿肺炎() 
“小神医来了?!”眼见张力走到门口,那中年男子惊喜莫名,连忙迎了上去。

    病床边上的患儿母亲也急忙站了起来,口中连连呼道:“小神医,求你救救我儿!”

    张力轻轻点头,快步走到病床前,开始观察患儿症状。

    只见那患儿满脸通红,情绪有些烦躁,一双小手胡乱抓扯着身上的衣服。

    张力心里咯噔一下,情知这情况相当不妙,这孩子病势如果再继续发展,恐怕小命不保!

    张力看了看孩子的舌象,发现舌质很淡,舌苔薄而且呈白色。再一把脉,发现脉细数,也就是脉搏变窄变细而且速率加快,这在中医里面属于阴虚内热的症候。

    切脉结束后,张力开口问道:“你们是孩子的父母么?”

    蓝衫中年男子点头道:“是啊!我是孩子的父亲,”然后指着那妇人,“这是拙荆。”

    张力微微颔首,又问道:“孩子什么时候发的病?”

    那男子道:“已经三天了!”

    张力有些恼怒:“什么?都三天了?!你怎么今天才送来?!”

    这话一落地,那妇人猛地冲到中年男子跟前,一把揪住他的衣服:“李老四,儿子若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我死之前,我定拉着你给儿子陪葬!”

    张力蓦地一惊:这,这妇人也太强悍了!难道又是一个孔夫人第二?

    中年男子也不反抗,颓然瘫坐在椅子上,口中喃喃道:“我也不活了……我也不活了……”

    张力皱皱眉头,道:“孩子还有救,你们这是……”

    中年男子猛地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啊!小神医,我儿子还有救?!”

    张力道:“情况虽然很不好,但也不是无药可救,我尽力吧!”

    那夫妇二人大喜,立刻小心翼翼地站在张力身旁,满怀期待地看着张力。

    张力看了男子一眼,开口道:“这位……”想了想,也摸不着男子的身份,却不知道怎么称呼。

    那男子连忙接口道:“小神医叫我李掌柜就行,我是西市上李家头口店的老板。”

    马、骡、驴在明代一般统称为“头口”,贩卖租赁这些牲畜的店铺就叫做头口店。

    张力点点头:“恩,李掌柜,你详细说说孩子发病的情况。”

    做买卖的人本来心思就很细密,伶牙俐齿,此前因为担忧儿子病情,所以李掌柜有些失态。现在听说孩子还有救,李掌柜立刻将孩子发病的始末说了出来。

    李掌柜三天前带着妻子白氏给岳父母拜寿,回来以后当夜孩子就发了病。那白氏父母是蓬莱县有名的富商,李掌柜的铺子就是岳父母出资开办的,所以白氏刚才才直呼其名,显然李掌柜在家中地位也不怎么高。

    孩子当天夜里先是发热,口渴多饮,尿频,清长如水。一夜数十次,然后大便溏泻,精神萎靡不振,口干唇燥,皮肤灼热无汗。

    第二日一早李掌柜夫妇便将孩子送到城里一家医铺诊治,当时那医铺的郎中诊为少阳发热,给予小柴胡汤加减,可是一连吃了三天,一点效果都没有。

    那李掌柜还没说完,白氏就抢道:“小神医的大名我早就听人说过,第一天吃药不见效我就要他找小神医来医治,可他却说小神医年纪轻轻,恐怕……”

    白氏一边说,又一边捶打着李掌柜。李掌柜一脸的尴尬,连忙对着张力一揖到地:“小神医莫怪,都怨我瞎了狗眼……求您看在我李家三代单传的份上……”

    张力微微一笑,倒也不以为意。

    想不到自己在女人圈里粉丝还挺多的,仔细一琢磨也不奇怪,此前自己曾治好了好几个大户人家女眷的妇科病,应该是这些女眷将自己的名声悄悄地传了开来。

    李掌柜想必是听说自己才二十不到,恐怕浪得虚名,这也算人之常情,张力倒也不怪他。

    张力又沉思了片刻,道:“这孩子症属热证,乃是外邪侵入肺腑所致,我尽力医治。”

    其实这孩子的病用后世西医的说法,就是肺炎。肺炎引起的高热,即使在现代,对于小儿也是相当危险的。在明代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张力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只能说尽力而为。

    李掌柜听张力这么一说,连忙道:“小神医尽力就好,若治好了我儿的病,我就算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可怜我李家血脉单薄,我四十岁才得此男丁,小神医一定要救救我儿子啊……”

    医者仁心,张力后世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家族关于医德的教育,所以并不会因为之前李掌柜不信任自己而有什么别的想法。

    张力点点头,叫康兴安取来了金针。

    第一针张力取穴少商,这少商穴位于手部大拇指指甲外侧。

    第二针张力将患儿翻过身来,针刺大椎穴。这大椎穴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大概位置就是颈部和背部连接处的脊柱附近。

    少商穴为肺经之井穴,点刺出血有清热醒神的作用,大椎为手足六阳经及督脉交会穴,具有疏风解表、泄邪清热的作用,两穴配合退热效果十分明显。

    捻转运针约摸一刻钟之后,患儿高热已经明显褪去,精神也有了好转,双手也不乱抓了。

    眼见儿子的病情在短短的一刻钟就有了起色,李掌柜夫妇惊喜莫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施针告一段落之后,张力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对康兴安道:“我开个方子,你赶快去药铺抓药。”

    “好咧!”康兴安已经习惯药童身份,忙不迭地高声应道。

    张力又琢磨了半晌,才道:“黄连,黄芩,干姜,半夏,枳壳,川郁金,莱菔子……”

    然后又详细说了分量,康兴安细细记下以后就去快步走出了屋子,前去抓药。

    看着李掌柜夫妇期待的眼神,张力淡淡一笑,道:“孩子已经没有大碍,还算幸运……”

    话还没落地,李掌柜夫妇二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喜极而泣:“多谢小神医救命之恩!”

    张力连忙将他二人扶起来,安慰一番。

    李掌柜摸出身上的银子,一看只有四五两,有些尴尬地道:“小神医且等我回去取钱,在下当奉上白银二十两,以谢小神医救我儿性命!”

    张力摇摇头,阻止了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孩子病情虽然危急,不过所幸方子里的药材都不算贵,加上金针的费用,十两也就足够了。”

    张力收诊金有个原则:官宦人家治病,诊金多多益善;升斗小民治病,只收成本;而像李掌柜这种殷实人家但也不算是豪门大户的,却也不随便敲人竹杠,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多时,安子将药材都买了回来,煎药给孩子服下以后,患儿又减了三分。

    因为是小孩子患病,张力怕病有反复,将孩子留在了自家厢房里观察,有点住院的那意思。

    三天以后,在张力的精心治疗下,孩子已经大好了。张力又开了方子,嘱咐李掌柜用法和注意事项,这才将千恩万谢的李掌柜送走。

    恒兴行,登州府最大的商行,店铺就开在蓬莱县衙前街。

    短短七八年间,恒兴行因为货源充足,官方背景浓厚,逐渐在蓬莱县城乃至登州府稳稳站住了第一的位置。

    恒兴行账房内,一名身穿蓝色锦袍的中年男子,正垂手站在一位老者的下首。

    那老者约摸五十多岁,身穿一件靓蓝色彩晕锦上衣,腰间绑着一根赭色蛛纹腰带,手上戴着一枚祖母绿的大扳指,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则是老者的眼睛,因为他的眼睛特别的小。

    “呯!”老者怒气冲冲地抓起桌上的茶杯,砸向了地上。

    “明叔”蓝袍男子一脸惊恐,话音带着一丝颤抖!

    那名叫明叔的小眼睛老者怒道:“庆安,这批货销不掉,你就给我自个儿掏腰包吃了!”

    叫庆安的蓝袍男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明叔,小侄,小侄我哪里吃得下啊!这整整有一万四千两的货物,小侄我倾家荡产也吃不下啊!”

    明叔皱了皱眉头,绷着的脸也松了下来,明显他也清楚庆安根本无力吃下这批货。

    沉默片刻,明叔道:“庆安,这批货我好不容易从族长那要过来,说好的四个月出清,现在你才告诉我根本卖不动?”

    庆安一脸苦色,几乎带着哭腔道:“明叔,小侄这两年也为家族出了不下五万两的虎鞭了,一直没出什么纰漏,哪曾想这次却……”

    明叔道:“你一向办事还算稳妥,到底怎么回事?”

    庆安连忙道:“小侄负责这登州府东货的销售,其中最大宗的虎鞭一直都有稳定的客源。登州府的知府李大人每年都要买一万多两银子的虎鞭,可是这次他却将货退了回来,说是以后也不再要了……结果李大人这一退货,登州官场和大户人家纷纷跟风,我这边的虎鞭根本卖不掉了……”

    明叔皱眉道:“当初我们范家为了打通李大人那边的销路,没少使银子,怎么他说不要就不要了?”

    原来恒兴行是范氏家族开的!

    范家,八大晋商之首。它的发家史就是一部大明百姓的血泪史!

    建奴缺粮、盐、铁、火药、布匹、丝绸,这些范家都给他们送货上门!

    而建奴控制地区的特产,被称为东货的虎鞭、鹿茸、貂皮、东珠等等,范家也通通上门收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