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初杀掉魏忠贤,难道朕也是杀错人了吗?

    有魏忠贤在,文臣武将安敢如此?……

    侍候一旁的亲信太监看着不忍,上来低声劝道:

    ‘万岁爷,夜深了,该安歇了吧!睡不了几个时辰,明日还有抡才大典——殿试呢!‘

    好半天过后,崇祯才收住了哭声,带着哭腔道:‘抡才大典?抡个狗屁才,还不是周延儒温体仁一般的人物?每日就知道党争,为了扳倒对方蝇营狗苟!‘

    崇祯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道:‘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唉,朝政如此,如之奈何?‘(未完待续。)

第221章 殿试() 
大明崇祯五年,八月初八。

    天还没亮,赶赴礼部衙门待考的贡士们便被告知,今日殿试与传胪大典同日举行。

    殿试也就是皇上亲自主持考试,这不必多言。

    然而这传胪大典,也就是考中以后的进士们接受皇上的召见,俗称‘金殿传胪‘大礼的,一般是殿试结束后两天才举行。

    这相当于一个荣誉仪式,甚至比殿试本身还要光鲜热闹。

    皇上竟然将这个仪式安排在殿试之后,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

    难道皇上对今次恩科已经失去兴趣了,连仪式都要缩减了吗?

    大伙儿低声议论着此事,各种小道消息四处乱飞。

    张力并没有参与众人的‘窃窃私语‘,而是静静地看着一个人——

    略微显得有些紧张的‘叶天成‘。

    徐静萍感觉到张力在看自己,不由得低下头去。自己可不敢与张力对视,等会‘小脸一红‘,可不就露陷了么……

    卯时,也就是后世清晨六七点钟的时刻,张力、徐静萍等一众应考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往紫禁城徐徐走去。

    街道两旁早已水泄不通,百姓们都起了一个大早,伸长了脖子想一睹考生们的风采!

    这些考生中间,今日便会产生状元、榜眼、探花……

    ‘叶天成‘走在第一位,他是今科会元,自然是排在第一的。

    而张力则是走在队伍中间,每个考生都表情严肃,毕竟马上要面对的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殿试。

    当**——啊,不,现在大明朝应该叫做承天门——出现在张力眼前的时候,张力不由得有些激动起来。

    只见**前的金水河上横跨着七座石桥,这与后世自己参观故宫时所见一般无二。

    后世自己可以随意在桥上行走,可现在却不行!

    张力跟着礼部带队的官员,走的是最靠外侧的一座桥。

    张力知道。这七座桥的中桥正对**的中门,叫御路桥。

    张力瞥了一眼,那中桥最宽大,雕龙修饰。确实是供皇帝专用的。

    而中桥两旁桥名‘王公桥‘,为宗室王公行走。

    最外侧的两桥称‘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

    由于是恩科殿试,皇上特许天子门生们走最外侧的‘品级桥‘,从承天门正门进入皇宫。这实在是天大的恩典了。

    若如自己考中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那么今日出紫禁城的时候,自己可以享受走一次‘御路桥‘的待遇……

    一时间,张力不由得心驰神往起来!

    成与不成,便在今日!

    应试的队伍已经穿过了承天门,依次映入张力眼帘的便是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而殿试的地点,就是最里面的保和殿。

    从侧面匆匆经过太和殿、中和殿之后,保和殿便出现在了张力眼前。

    此刻这里戒备森严,礼部官员领着应试考生们从侧门走了进去。

    考生们一时间都有些目眩神迷。然而后世参观过故宫的张力却只匆匆一瞥之后,便收敛起了心思。

    张力的眼睛注意到了保和殿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皇帝似乎精神不佳,虽说强撑起了腰杆,却显得有气无力。

    直视皇上可是大不敬之罪,所以张力也只能匆匆一瞥,便收住了目光。

    沉着,冷静,张力不停的反复提醒着自己。

    考会试的时候,自己是科场睡仙;考殿试的时候。自己是什么呢?

    张力一想到自己心中的满盘计划,不由得乐了。

    就在此时,保和殿内礼部官员开始了唱名。

    唱名也就是点名,点到一人。则那人出列,由专门的人员验明正身。

    虽说是验明正身,也就是大概看看相貌而已。明显这里也不可能脱衣服检查什么的,毕竟是在皇宫之中,故而张力并不担心‘叶天成‘会露出什么端倪。

    果然,第一个点的就是‘叶天成‘。徐静萍出班应诺之后,那官儿匆匆一瞥便示意他通过了审查。

    这下张力的心更是放到了肚子里,不多时点到了自己的名字,张力也是有模有样地出班接受审查。

    唱名结束以后,张力便由一名小内侍引到属于自己的小案几前。

    自己来之前已经知道,殿试考生是不能携带任何东西的。

    笔墨纸砚都由礼部提供,很快这些东西就分发了下来——这个过程叫做‘散卷‘。

    张力瞥了一眼卷子,那试题缝在一个黄色的大纸袋中,约摸是后世四开纸大小——大概相当于后世常见的a4纸的四倍大小,也算是相当大了。

    散卷完成以后,礼部官员带头,张力跟着其他应试考生们山呼万岁之后,这才拆封试题,开始答卷。

    虽说自己事先知道试题,然而还是有些紧张——万一试题不对,那可就完蛋了。

    将封条拆开以后,张力用微微有些发抖的右手抽出了试题。

    一看试卷上面‘一戎衣天下大定‘几个字,张力这才松了一口气!

    没错,就是它了!

    张力很想抬头看一眼最前排的徐静萍,但这是绝对不行的。殿试之时,考生眼睛是不能离开自己身前案几这个小范围的!

    否则嘛,大家都懂的……

    张力磨好墨之后,凝神屏息,开始提笔作答。

    应答的内容无需多虑,自己早已请人做好了答案,而且是量身定制的。

    毕竟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八股文这种特殊形式来表达的话,那是学三年五载都不见得能见效的。

    古时科举最大的限制,便是这文体形式了。

    张力下笔很慢,必须一字一句地认真书写,甚至比写符篆还要费神。

    因为科举考试的字迹也是有要求的,答卷必须书写‘台阁体‘文字。

    台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属于楷书的范畴,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

    为了练这台阁体的书法,自己可没少吃苦头——这段时间每天都花两个时辰以上,专门书写这种书法。

    虽说今科考试有极少数东林党的舞弊考生,然则大多数考生,还是有很高水平的。

    当周围唰唰唰的写字声传入张力耳朵的时候,说不紧张那是骗人的。

    毕竟自己赌的这一把,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在于自己对崇祯皇帝心思的揣摩。

    然而这世界上最难猜测的便是人心,更何况是帝王之心……

    也不知过了多久,写字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显然有不少考生已经完成了答卷,张力自己的卷子也终于誊写完毕。

    又过了一会儿,礼部官员们将答卷收走,张力等考生们行礼之后便被带到了偏殿。

    原本按照流程的话,考生们现在就该各回各家,两日后揭晓成绩。

    可是今次恩科却不一样,崇祯竟然是要当天就揭晓成绩。

    与其他考生一起来到偏殿以后,张力与徐静萍对视了一眼,互相微微颔首之后,便在此等候了。

    这种场面下,也不可能说话。

    ……。

    殿试答卷首先由内阁大臣初选一番,按照大致的档次分出一甲、二甲、三甲,不过最终的名次却需要皇上亲自勾定。

    保和殿内,有些疲惫的崇祯皇帝抖擞起精神,开始看起卷子来。

    这次殿试题目‘一戎衣天下大定‘乃是首辅周延儒出的,大概意思是王师一批上战甲,天下就安定了……

    崇祯不禁有些腹诽,周延儒呀周延儒,你这不要脸的功夫真是修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建奴咋就那么闹腾,王师披上战甲也不投降呢?

    崇祯叹了口气,心中腹诽归腹诽,对周延儒粉饰太平的题目还是认可的。毕竟小民无知,还等着他们交赋税呐!

    现在国事日坏,考这么个题目也算是振奋民心吧?

    崇祯皱了皱眉头,阁臣们推荐上来的一甲考卷,自己竟然有些地方看不太懂……

    是的,还真有些句子看不太懂!

    由于自己不是预定的皇太子,自幼也就没有机会接受储君的基本教育,而是接受一般皇子的教育,书也不是读得很多,学问也就‘大家都懂的‘。

    自己更谈不上精通帝王学、治国术的大道理,而且即位以后也没有饱学的师傅来教导。面对着国事如麻的千斤重担,自己既怕没有能力挑起来,更怕被别人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挑!

    周延儒、温体仁这帮子朝廷重臣们,个个都读了一肚子的书,写得一手好文章,年纪也都比二十岁出头的自己大了许多。和他们比较起来,自己是唯一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没有处理过政治,没有掌握过权力的人。

    可是,自己必须装呀!不懂必须装懂,否则岂不是失了天子的颜面?!

    卷子看不懂就看不懂吧,就按他们拟定的名次好了——这样一来,朕岂不就是显得与饱读诗书的大臣们‘英雄所见略同‘?

    看着这些晦涩难懂的卷子,崇祯一丝继续往下看的兴趣都没有,信手开始往下面翻。

    指望这帮人治国,看来朕是要失望了!

    崇祯的耳朵又开始嗡嗡作响起来,每一张卷子翻过去,他的脑袋里就立刻脑补出一张摇头晃脑、引经据典的官员形象,有如苍蝇一般,成天只知道嗡嗡嗡,遇到事情全然没有主意!

    忽然,崇祯翻卷子的手停止了动作,整个人开始发起抖来,眼睛似乎看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未完待续。)

第222章 弼马温的不要啊!() 
‘一钉子辽东大定……‘崇祯喃喃自语道,脸色开始潮红起来。

    这人莫不是不学无术?

    策论居然用这么直白的口头语答卷?

    不应该呀,先前不是都通过会试了么,怎么可能有不学无术之人呢?

    呃,这人的卷子被周延儒评定为最末一等……

    崇祯按捺不住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开始看了起来。

    一边看,崇祯一边微微颔首:

    ‘秦汉六朝以来,有叛将而无叛兵……‘

    ‘至唐中叶以后,则藩镇兵变比比皆是……‘

    ‘盖藩帅既不守臣节,亦不知天子为何物……‘

    ‘为天子者,既虑其变而为肘腋之患,欲结其心以为爪牙之助,遂不敢制以威令,而徒恃厚其恩施,此骄兵之所以益横也。‘

    最后这一句,崇祯彻底被震撼了!

    这句话直白地告诉自己,正是由于自己担心辽西将门成为‘肘腋之患‘,对他们‘厚其恩施‘,才是导致骄兵‘益横‘的最大原因!

    崇祯叹了口气,不住的点头。

    那帮该死的武夫,朕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

    再往下看,这人竟然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说是要做自己的一颗钉子,扎入辽西将门之中!

    ‘钉子……‘崇祯反反复复地重复着这个词语,待回过神来以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封条,看见了答卷者的名字——

    ‘张力?‘

    ……

    在偏殿中苦等了两个时辰之后,礼部尚书徐光启终于出现在了张力的眼前。

    众考生立刻站了起来,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徐光启。

    张力也不例外,看向徐大人的眼光也带着一丝期许……

    徐光启一眼就看见了张力,不经意地匆匆一瞥之后,整了整嗓子,朗声道:‘名次已定,大家以后都是天子门生了!皇上在太和殿等着大家呢,都检查仪容。切不可失了礼数!‘

    众人的仪容那都是再三检查了的,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在传胪大典上丢脸……

    徐光启领着一众考生,从偏殿走出,径直往太和殿而去。

    张力的心也悬了起来。刚才徐大人有意无意地看了自己一眼,到底是何意?

    是自己高中一甲?

    还是名落孙山——呃,虽然殿试不做淘汰,可是最后几名的话,也就是授个外省县令的官儿而已。

    尼玛不能吧。混了这么久,混个县令,那本少爷还不如一头撞墙死了算了?

    太和殿乃是故宫三大殿之首,此刻崇祯皇帝高座在龙椅之上,颇有些紧张地看着宫门之外。

    那个张力,到底是什么模样呢?

    千万不要是五六十岁的老叟啊,若是垂垂老矣之人,又岂能对抗如狼似虎的辽西将门?

    ‘新科进士到——‘礼部官员们扯起了大嗓门,高声呼喊。

    张力跟在大部队之中,亦步亦趋。

    臣子在皇宫内走路。讲究个‘趋‘字。

    趋,意思是低头小步快行。

    张力‘趋‘行到了太和殿内,站在了队伍靠后的位置。

    整个进士队伍在文武百官的身后,由于没有朝服官帽,所以很明显就能与大臣们分辨出来。

    张力注意到,一名先前没有露面的中年官员,独自一人走到太和殿正中的御道前,高声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力微微颔首,想必这就是传胪官了吧?

    大殿内文武百官哗啦啦地跪了下来,新科进士们也不例外。众人一齐山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肃容道:‘众卿平身!‘

    大殿内所有臣子们这才站了起来,张力也站了起来。

    那传胪官转过身来,开始唱名!

    ‘叶天成。一甲第一名,福建福清——‘

    在众人艳羡的眼光中,徐静萍走出了队列……

    张力的心也提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