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人都大吃一惊。平常大家这种晚辈后生,拜访堂堂礼部尚书徐大人的话,走侧门就是了!

    这中门一般都是开给徐光启的上级——唔,他的上级也就寥寥数人而已;至不济也是同级。那也是十数人而已!

    最后,若是有清流隐士,名动天下之人,也是可以开的,这也表示出主人一种高雅的风格。

    徐府管家竟然开中门!

    眼下门前站的四人,都只是举人而已。地位上是不可能达到开中门标准的。

    莫非是名士?

    唐举人反应了过来,高声道:‘哎呀呀,戴公子,你这是入了徐大人的法眼了呢!‘

    戴健一脸不好意思,故作尴尬状,激动地道:‘咳咳,家父虽说是吏部侍郎,可还是比不上徐大人礼部尚书的官职大呀。承蒙徐大人看得起,咳咳咳咳……‘

    戴健显然太‘激动‘了,吏部侍郎是吏部的二把手,礼部尚书是礼部的一把手,单从官职来看,侍郎肯定是比尚书要低一级的。

    但是吏部衙门乃是六部中地位最高的衙门,礼部却是清水衙门。故而吏部侍郎与礼部尚书的地位差距不算太大,徐光启如此礼遇的话,也勉强说得过去。

    陈正操皱起了眉头,一言不发。

    顾有风略略有些不满,小声地道:‘陈兄,听说徐大人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今日看来,大失所望呀!‘

    陈正操眉头皱得更深了:‘顾兄慎言。礼部乃是清水衙门,而吏部那可是炙手可热的衙门。徐大人礼遇一些,也无可厚非。‘

    张力心中也有些失望,不过这官场中的事情,又岂可太愤青?

    面上徐大人给戴健他爹面子,背后有些什么弯弯绕绕的,外人又岂会知道?

    再说了,但凡在官场上混的,若是喜形于色之人,恐怕坟头草都一丈高了!

    张力、顾有风和陈正操三人脸色都有些不太好看,而戴健却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

    徐府中门颇有些厚重,而且显然很久没有开过了,机关榫卯之间,明显不太润滑。

    所以徐府管家和门子也是废了老大的力气,才将中门嘎吱吱地全部打开。

    戴健昂首挺胸地走上前去,对着徐府管家道:‘承蒙徐大人看得起在下,我回去一定向父亲大人禀报……‘

    徐府管家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张拜帖,问道:‘这位公子,请问这拜帖是你的吗?老爷说开中门迎接这位投递这张拜帖的之人!我记得好像不是呀……‘

    在场众人先前投递的拜帖信封、样式各有不同,而徐府管家手上的这一封——

    是的!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住了——

    张力!

    张力自己也打了一个精灵,哎呀,徐大人为我开中门?!

    张力先前也想过,徐大人看见自己女儿的信件,肯定会让自己进门的。

    然则,现在是开中门啊!

    莫非……

    难道是……

    徐大人看上我了?想招婿?

    哎呀呀,这可棘手了!

    若晨那边还一团浆糊呢!

    张力嘚瑟归嘚瑟,很快便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到底徐大人为何如此礼遇自己?

    张力一时间也有些不明就里,于是只得收敛住了心思。

    张力上前两步,意味深长地瞥了戴健一眼,然后笑着对徐府管家道:‘这封拜帖正是在下的,有劳管家了。‘

    徐府管家不敢怠慢,立刻躬身一揖,道:‘老爷说过,开中门迎接这拜帖的主人。公子里面请!‘

    张力走进了徐府大门,身后的戴健此时才是真正的好不尴尬,脸红到了脖子根上!

    徐府管家又转头对顾有风四人道:‘老爷也让你们一起进来。‘

    顾有风、陈正操两人微微点头,跟了进来。

    唐举人有些悻悻地对呆若木鸡的戴健道:‘戴公子,咱们进去还是不进去啊?‘

    唐举人连问了三次,戴健才回过神来,恨恨地道:‘进!为什么不进?!‘

    ……

    张力等人跟在徐府管家身后,来到了徐光启的书房。

    张力发现,这书房设在一个独立的小小庭院里,是一明一暗的两间平房。

    书房外面照例是些花草木石,室内却布置得出奇的简谱。

    特别是里面的一间,只有书架图书,一张长榻,几把椅子而已。

    书案上除了笔墨纸砚之外,并无任何珍奇古玩之类的摆设,而是放着一个地球仪。

    张力微微点头,心知这徐大人果然对西学颇为精通。

    张力一抬眼,发现墙壁上空空如也,只是正中挂了一副《蓑翁独钓图》,却还是一副油画!

    张力颔首轻吟道:‘独钓寒江雪……徐大人的心境,后学晚辈明白了。‘

    顾有风先前见徐大人如此礼遇张力,不由得也起了亲近的意思,走到张力身旁,笑道:‘同乡,你明白什么啦?‘

    张力微微摇头,默然不语。

    徐光启乃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在这个八股文一统天下的时代,想要发展科学技术,实在是——独钓寒江雪呀!

    这些却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徐府管家道:‘老爷在偏厅会见一位朝中老大人,要过一会才能过来。诸位便在此稍待片刻。‘

    说完这话,徐府管家奉上茶水之后,便走出了书房。

    戴健先前在张力面前吃了瘪,心里自然是恨极了张力。

    偏偏张力又受到徐大人如此礼遇,实在是气不过。

    忽然,戴健想起了一事,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

    张力正在与顾有风、陈正操闲聊,突然传来了戴健那阴阳怪气的声音。

    ‘唐举人,本公子先前听说,这北京城中,**之间,突然冒出一个不世出的青年才俊呀!‘

    张力等三人不由得转过头来,看着戴健。

    唐举人一脸错愕之情,面露疑惑之色地道:‘戴公子,你……‘

    戴健干咳了一嗓子,开口道:‘先前本公子确实有些口误,那山东的先贤自然是极有名的。可惜传承到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一章 张力,他们说这词与你没有关系?() 
张力眯起了眼睛,这姓戴的小子又想搞什么花样?

    顾有风听见戴公子还是抓着山东举人这个事,不由得也来了气:‘戴公子,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刚才之事,也是我这位同乡不跟你计较,难道你这么快就忘记了么?还是慎言微行得好。‘

    张力一把将顾有风拉到身后,笑道:‘顾兄不要着急,我们来听听戴公子有何高见啊?‘

    张力眼睛忽然深邃起来,云淡风轻地道:‘我刚才似乎听戴公子说,有什么青年俊杰,在京师中**成名?‘

    戴健一听这话,顿时冷哼一声,道:‘我就知道你这土包子不知道!‘

    戴健顿了一顿,得意地对陈正操道:‘哎呀呀,陈公子,原先本公子还有些看不太起京师的举人,可是听说京师的举人竟然做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词来,真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张力一愣,旋即眼神变得更加深邃了……

    陈正操一听这话,连忙也露出神往之色,正色道:‘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啧啧,听说翰林院的马学士也在现场,将此词定为国朝三百年无出其右者!‘

    陈正操忽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有些尴尬地道:‘哎呀,戴公子弄错啦拉,听说做那词的举人叫做张力,可不是京师人呀!‘

    戴健眼见陈正操入了局,猛地一拍大腿,惊道:‘啊?不是京师之人?!那可就奇怪了,这位叫做张力的大词人,不知道是哪儿的呀?‘

    说完戴健立刻递了一个眼色给唐举人,唐举人心领神会,立刻‘善意‘地纠正道:‘咳咳,戴公子有所不知,听说那张举人乃是来至南京,在南京还开着一个好大的医馆呢!‘

    戴健一脸惊讶之色,在众人跟前走了一圈。最后停在张力跟前,叹了口气:‘唉,果然还是出自江南呀!我还以为那张举人来自山东呢?‘

    张力微微一笑:‘呵……‘

    戴健见他无言以对,不禁高声吟诵起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词念罢,除了张力之外。众人全部现出神往之色!

    戴健见众人的节奏已经被自己带了起来,对着张力讥讽道:‘你不是能吗?张力这词第一句用了典故,给本公子解说一下吧!‘

    张力依然微微一笑:‘呵呵……‘

    顾有风见张力完全不接招,心想恐怕这位同乡一心只读圣贤书,对这诗词不甚精通。

    于是顾有风站出来解围道:‘戴公子,我山东的举人可没你想象的那么不堪。‘

    顾有风看了张力一眼,又开口道:‘这位同乡不擅诗词,那也是有可能的,国朝科举又不是考诗词!‘

    戴健面露鄙夷之色,道:‘果然你们现在这些山东人。都是些是粗鄙之人,不懂风花雪月呀!‘

    顾有风也来了气,开口道:‘我这出身山东的举人,便来解说一二。‘

    张力看着顾有风,心里忽然觉得这哥们也挺可爱的……

    顾有风朗声道:‘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了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戴健脸上鄙夷之色更重。冷哼道:‘哼,拾人牙慧罢了。‘

    顾有风气得浑身发抖,陈正操将他拉到一旁,又看了张力一眼。

    张力一直不说话。戴健似乎抓住了软肋,上前两步,直勾勾地盯着张力:‘前面两句你那同乡还算解释得马马虎虎,后面几句,我想听你来解释,你先前在外面不是挺能的么?‘

    唐举人一脸得色。走到戴健跟前,大声讥讽张力道:‘戴公子,你就别为难这山东的土包子了吧。这些诗词佳作,自然都是以江南为首!唉,何苦呢,何必呢?‘

    陈正操也有些看不过去了,皱眉道:‘戴公子,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位山东的举人,虽说诗词不甚精通,不过想必文章是做得极好的。后面那几句乃是用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比喻感情忠贞,至死不渝。这诗词自然做得极好,戴公子却拿这么好的诗词来羞辱人,未免太过了。‘

    戴健发出一声重重地鼻音:‘哼,也罢,与这不通诗词之人说话,也是辱没了本公子的身份!‘

    张力微微摇头,嘴上却道:‘戴公子真是伶牙俐齿,聪明绝顶啊,实在让在下汗颜啊!在下出了一声冷汗,羞愧呀——我就只能呵呵了!‘

    顾有风和陈正操看了张力一眼,却见他脸上哪有半分羞愧之色?

    就在此时,书房外传来的脚步声,那重重的官靴声音,一听便知,来人——

    正是礼部尚书徐光启!

    先前张力与徐光启在南京时有过一面之缘,此刻徐光启进入书房之后,谁也不管,竟然直接盯着张力!

    张力连忙躬身一揖,朗声道:‘徐大人有礼了!‘

    徐光启微微颔首,举人身份不管对方官多么大,都不用跪拜,这张力也算是不卑不亢。

    徐光启坐到太师椅上,扫了众人一眼之后,目光还是落在张力身上:‘先前本官在外面听见他们在议论人生若只如初见……‘

    戴健本来见徐光启进来以后对自己不理不睬,而是只对那个山东举人感兴趣,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此刻他见徐光启提起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立刻有如打了鸡血一般,高声道:‘徐大人容禀,这诗词是我等四人在议论,与这小子一点关系都没有!‘

    张力心里暗自叹了口气,唉,有些人呐,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徐光启先前说话被打断,心里就有些不高兴,这实在是非常失礼的表现,不过一听到戴健说的话,不禁愣住了!

    徐光启面露疑惑之色,看了张力一眼,道:‘张力,他们说这词与你没有关系?‘

    ‘张力‘二字从徐光启口中说出的时候,众人异口同声一声惊呼:‘啊?——‘

    顾有风不可思议地看着张力,颤声道:‘这位……这位兄台,你……你就是张力?‘

    张力微微颔首,笑而不语。

    戴健仿佛吃了一个苍蝇一样,连腾地一下红了,口中喃喃地道:‘不……不可能……‘

    张力笑着对戴健道:‘戴公子刚才品论在下的诗词,在下只好洗耳恭听,虚心接受意见,又怎敢自吹自擂?‘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呃,忘记告诉戴公子,在下确实在南京开了一家医馆,不过在下乃是如假包换的山东人。‘

    ‘你……‘戴健一口气没有顺上来,只觉得顿时一阵天旋地转,就差一屁股跌倒在地了!

    这时陈正操走上前来,对张力躬身一揖道:‘张兄大才,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让张兄笑话了!‘

    顾有风也同样对张力施了一礼,语调中带着几分激动:‘先前山东会馆中疯传此词,惊为天人,却不知道原来张兄乃是我山东的举人,我……我回去给同乡们说去!‘

    张力摆了摆手,淡然道:‘顾兄无需如此,诗词终究是支流末节,科举才是正途。‘

    这话一落地,徐光启微微颔首道:‘说得好!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他日必成大器。‘

    张力拱手一礼,连连道:‘徐大人谬赞了!‘

    这几人都是怀着同等‘请教‘的心思,徐光启又岂会不知?说起来陈、顾二人也是退休官员子弟,虽比不得那戴健,也算是官宦人家。

    由于会试试题按惯例一般是内阁次辅出题,礼部尚书呢,有可能会参与期间,但也有可能不会。

    反正今科会试出题,乃是次辅温体仁一手包办的,徐光启并没有参与。

    徐光启侧面透露出自己并未参与出题以后,众人心中不免有些失望,不过面上却是不可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