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为让张力感到惊讶的,是容克什那头金黄色的卷发,却按中国式样直梳上去,并且也像中国儒生那样,戴了一顶方巾!

    容克什一说话,就将张力险些惊掉了大牙:‘啊!静萍小姐,幸会,幸会!在下已经恭候多时了!‘

    徐静萍简短地寒暄过后,看着目瞪口呆的张力,笑道:‘容克什先生曾经去过北京,又在南京住了十多年,一口南直隶官话说得可比你标准多了哟!‘

    张力有些悻悻然,自个儿说话与生俱来便带着些辽东的腔调,估计是属于以前本尊的。

    本少爷可是东北纯爷们,这官话还真就这样了,不改了!

    徐静萍又将张力介绍给容克什,容克什礼数非常周全,连连说道:‘久仰,幸会!‘还按照中国的礼仪,跟初次见面的张力躬身作揖。

    张力对这些西方传教士没有什么好感,不过却也不带什么恶意。倒是这位容克什先生如此客气,而且自己还做了一身明朝人的打扮,让张力心中有些感慨。

    自己的祖国,至少在明朝的时候,西洋人还是带着一种仰视的眼光看待的。

    即使是在后世,恐怕洋大人们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傲立于地球,不过以眼下的情景看起来,大明朝相当给力啊!

    这位容克什先生乃是德意志人,而德国正是张力后世留洋的国家,故而张力天生便对容克什高看一眼。

    德国人虽然非常刻板,执着,但是德国却是最好的工匠与低级军官的产地之一。

    虽说自己并不打算聘请什么德国教官,不过德国工匠却是相当想要的啊!

    今日先认识认识,日后再找这位深入交流,当着静萍妹子的面,也不好太过于喧宾夺主。

    打定主意之后,张力便装作对天主教堂颇有兴趣的样子,与容克什先生套起了近乎。

    张力从谈话中得知,原来徐静萍今日是来给容克什送钱的。

    先前容克什曾经拜访过徐光启,提到南京传教的信徒不多,天主教堂为了传教又经常布施些汤药,故而有些入不敷出,希望徐大人支援一二。

    徐光启乃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这事自然是答应了。后来由于徐光启走得比较急,便委托徐静萍带来了一千两银子,算是聊表心意。(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章 自生火铳(一)() 
张力不由得动起了心思!

    卧槽,现在本少爷最差什么?

    人才呀!

    这容克什乃是德国人,礼部尚书徐光启一来他就找人家去打秋风,显然在中国混得不咋的啊!

    本少爷虽然也缺钱,但是这种对于技术人才的投资,那是压倒一切的,甚至比医馆还要重要!

    待会找个机会与他聊聊,看来不来弄点德国的工匠来,即使高薪也在所不惜!

    对于机械的制造,自己对于德国还是很有信心,这帮人可以为我所用。^^^百度&搜索@+。@阅读本书#最新@章节^^^

    一想到这,张力脸上的笑容更盛了,与容克什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

    一边聊天,张力也在一边观察者这个教堂。

    张力发现,这个按照西洋式样设计的大教堂又狭又长,顶上装着天花板,看不见屋梁,两边排列着带雕饰的窗户,正当中是一个用香灯和帐幔装饰起来的神龛,供着一副耶稣的油画像。

    画中的那个耶稣,长得高鼻梁,大耳朵,须发蓬松,容貌青瞿,头顶上有一轮‘圣光‘,他左手捧着浑天图,右手雄辩地向前方伸出,嘴巴微微长开,仿佛在热烈地讲述着什么伟大的真知灼见。

    这会儿,容克什已经在一旁热心地布起道来——他从亚当和夏娃如何偷吃了伊甸园的**,由此繁衍出了有罪的人类说起,一直说到耶稣降生,布道救人,如何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三日又如何复活升天等等。说得绘声绘色,煞有介事。

    张力后世早就知道这些故事,虽然没有打断他,不过心里却不为所动。

    徐静萍的养父徐光启虽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然则天主教此时在大明朝终究还属于小众接受的宗教,远不如绵延千年的佛教和道教,故而徐静萍也只是微微点头而已。

    虽说容克什见这二位都不是特别感兴趣,不过既然人家进了天主教堂。至少就不是说特别反感,这也颇让他感到不错了。

    徐静萍奉上了一千两银子的银票之后,便与容克什道了声辞,从教堂出来。

    张力的脑子里一直在盘算着如何拉近与容克什这位德意志人的关系。看看能不能捞点什么好处,故而一直低头想着心事。

    出了教堂之后,徐静萍便与张力道别,自个儿往雨花台方向走去。

    张力琢磨着恐怕还是先用银子开道,砸晕这个德国人再说。

    既然堂堂礼部尚书徐光启才布施了一千两。自己若是出手两千两的话,定然可以收到奇效。

    不过本少爷也不是冤大头,得先了解一下这家伙到底能不能搞到自己所急需的人才?

    张力一直琢磨此事,脚下却胡乱走着,不知不觉便走到了东城的乌衣巷。

    天主教堂在南京城正西,而张力的医馆在南京城东南。故而最短的路线乃是往东南走,可是张力心中想着事情,竟然是往正东而去。

    这乌衣巷可是大名鼎鼎,在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的南岸,是中国最古老而著名的巷名。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住宅区,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

    乌衣巷乃是在夫子庙的正南边,先前张力与若晨逛夫子庙时,也曾匆匆经过。

    昔年刘禹锡那首名垂千古的《乌衣巷》,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力一抬头,发现自己来到了乌衣巷,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显然自己绕了远路。现在只能往南而行。

    时辰已至黄昏,街面上行人稀少,这条乌衣巷早已是寻常百姓所居住的弄堂,远不复昔日的荣光。

    旋即若晨见张力一个人。不由得有些奇怪,开口问道:‘元良没跟着你吗?你去哪儿了?‘

    张力一愣,心想这可万万不能说自己陪妹子去逛天主教堂了,尼玛不知道要费多少口舌来解释!

    张力故作镇静地道:‘左右无事,我便随意在城中走了一走。‘

    若晨也没起什么疑心,便一起与张力走进了院子。

    一边走。若晨一边道:‘下午收到消息,大哥再过七八日便会从苏杭返回南京,到时候我们就要一起回京师了。‘

    张力点点头,终于有了准确动身时间,自己还得加快安排!

    张力开口问道:‘不知去接我母亲那边的船有什么消息吗?‘

    若晨颔首道:‘应该问题不大,大哥让接伯母的船到时候直接去往京师,你们母子俩可以在京师汇合。‘

    张力这才放下了心,若晨走后,张力开始琢磨起来找容克什弄点什么东西来。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燧发枪,也就是明朝称之为自生火铳的,是崇祯八年由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所造。它是以燧石枪机代替火绳枪机,这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燧发枪。

    当然,这只是中国最早而已,欧洲此时已经研发出了燧发枪,却也还没有大量装备部队。

    在火器一项,明代并不落后于欧洲。

    只是内忧外患之下,崇祯也没有钱来推广新式武器。

    从古至今,战争打得都是钱,没钱打什么仗?

    若能找容克什弄点燧发枪来,必然是一招杀手锏,至少可以先装备一支小型的护卫队。

    张力越想越兴奋,没准这位德国佬真能帮到自己。从他对静萍小姐的态度看来,这天主教堂确实缺钱呀!

    翌日一早,张力带着高元良来到了天主教堂。

    德国老头容克什见到张力还有些吃惊,毕竟昨天张力才来过,今天又来,难道是对天主教有兴趣?

    张力和高元良跟随容克什进了会客室,这间屋子位于教堂西侧,房间不大,却摆放满了各种西洋的物事。

    张力第一眼便看见了挂在墙壁上的一把火绳枪,对这玩意张力不感兴趣,微微皱起了眉头。

    容克什老头虽说有着德国人特有的固执性格,也却也不傻,眼见张力盯着墙壁上挂着的火枪看,心知这少年恐怕对枪炮有不小的兴趣。

    不过容克什的主业乃是布道,所以还是忍不住开口道:‘张举人,我们天主教在南京信众不多,若是张举人能加入天主教的话……‘

    张力一听这话,明白这老头以为自己对天主教有兴趣,不由得微微一笑:‘在下对天主教确实有几分兴趣,不过说到加入为时尚早,此事以后再提。‘

    张力打着太极,也不能得罪这个虔诚的老头,重要的是从他手上弄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容克什深知传教不易,既然张力不是来找自己加入天主教的,那他为何未来?

    张力眼见老头露出疑惑之色,微笑道:‘容克什先生,我看贵教堂信众寥寥无几,恐怕这活动经费有些捉襟见肘吧?‘

    容克什老脸一红,有些尴尬地道:‘确实经费有些难以筹措,很多百姓都是因为免费施药,才加入我们天主教的。虽说现在情况比较苦难,但本人还是有信心坚持下去的。‘

    张力点点头,直接开门见山地道:‘容克什先生,我想和你做一宗生意!‘

    容克什吃了一惊,面露疑惑之色:‘生意?‘

    张力指了指墙壁上挂着的火绳枪,淡淡地道:‘我要这个东西,不过却不要火绳枪,我要自生火铳。‘

    容克什第一次听见‘自生火铳‘这几个字,眼睛眯了起来。

    张力心知这个名词自己最早见于崇祯八年毕懋康的《军器图说》,便如那《天工开物》一般,自己又提前了几年提出……

    忽然容克什眼中精光一闪,开口道:‘莫非张举人说的自生火铳是燧发枪?‘

    张力连忙点头,兴奋地道:‘是!就是燧发枪!不知容克什先生可有法子搞到?‘

    容克什也不说话,走到一个大储物柜前,用钥匙打开了柜子,从中取出了一只火枪!

    张力大吃一惊,连忙快步走上前去!

    容克什将这只燧发枪递给了张力,面有得色地笑道:‘张举人,你看看,你是不是要这个?‘

    张力接过这只燧发火枪,入手着实有些沉重,以张力对重量的概念,这支枪约摸有后世十一二斤的样子。

    明代一斤是十六两,大致相当于后世将近600克,所以若按明代度量衡的话,这枪刚好十斤左右!

    先抢枪支是平躺着放在那个大储物柜中的,张力将枪直接竖放在地上,枪口的高度约摸到了自己嘴巴处,也就是大概一米五的样子。

    这是标准的步枪呀!

    高元良以前在军中效力,据他所知,大明军队中火绳枪的装备率是相当高的,约摸能占到四成。

    不过由于工匠粗制滥造,多数时候火绳枪胡乱打出第一发之后,便是当做烧火棍来使!

    先前张力说什么‘自生火铳‘,高元良也没听懂,但是高元良一眼就看出了这枪的不同之处!

    居然没有夹火绳的火绳夹?!

    张力的目光自然而然也是重点关注到这枪的击发装置上!

    张力发现这把枪的击发装置乃是一个小的夹着燧石的击打锤,击打锤正前方是一个方槽形状的火药池。

    这个火药池临近击打锤的一侧,乃是金属制成,而整个火药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盖片,将火药池封闭起来。

    张力见火药池中并无引火药,便扣动了扳机!(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 自生火铳(二)() 
只听见‘啪‘地一声,夹着燧石的击打锤猛烈撞击这着火药池上的金属片!

    而与此同时,火药池正上方的小盖片也打开了!

    张力清楚地看见伴随着击打声的同时,火药池上燧石撞击金属片产生的火花!

    高元良也是军中老手,对于火器也有不少认识,此刻不由得大喜过望:‘少爷,这自生火铳的扳机一扣动,击打锤便撞击火药池产生火花,定然可以引爆点火药!‘

    张力点点头,也不道破,其实这扣动扳机的同时,火药池上方的盖子也同时打开,这也是很有道理的。

    要防止引火药溅散或是受潮,火药池必然是带着盖子的。

    若是密封的情况下,击打锤猛烈撞击则不一定会产生火花,因为密封的火药池中氧气不足。

    现在扣动扳机之时一石二鸟,既带动了击打锤的撞击,又打开了火药池盖片从而让空气中的氧气大量进入,终于导致火花产生了!

    这种撞击式燧发枪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法国人马汉改良发明的,现在在欧洲是少量装备,还没有成建制的批量引入部队。

    也不知这容克什怎么会有这个东西?这玩意西方普及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呀!

    张力看了容克什一眼,将手中的燧发枪交到高元良手中,笑着问容克什道:‘容克什先生,你这天主教堂中,怎么会有燧发枪呢?‘

    容克什眼中露出一些失望,摇头道:‘唉,也不瞒张举人,先前登莱巡抚孙元化对火器甚是看重,曾经找我山东的教士询问过西洋最先进的火器之事。原本这燧发枪是带给孙巡抚作为样品试验的……‘

    顿了一顿,容克什一摊双手:‘想必张举人也知道,孙巡抚在山东犯了事,故而这事也就搁置了下来。‘

    张力点点头,总算明白了这事的始末。

    说起来这位登莱巡抚孙元化也是一位牛人。奈何命运弄人,似乎是老天爷要亡大明一般!

    其实大明朝从太祖朱元璋时代开始,便非常重视火器,这与鞑子朝完全不同。

    先说说大明。后面再说螨清。

    大伙儿耳熟能详的《鹿鼎记》中沐王府小郡主沐剑屏的老祖宗——沐英,便是使用火器部队的专家。

    知道日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