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医匡九合(一代神医在明朝)- 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位前半生学医,后半生弃医从文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让自己无比钦佩。

    明末之与清末,虽说在洋大人这一项上,明朝有自己的骨气,不过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两者都是黑暗透顶的时代。

    自己一直在布局,不管医院也好,搞发明创造的工地也好,竟然是走入了歧途!

    当然,不是说这些不对,而是

    格局太小!

    医院和发明,可以搞,而且也必须搞。

    自己大可以如徐光启一般,做官是主业,科学是副业!

    要拯救一个时代,又岂是开几所医院。发明几件新奇的物品就可以的了?!

    若晨见张力一直思索,没有回话,不由得有些着急,追问道:我问你话呢

    张力收敛住心神。哦了一声之后,朗声道:若晨,我先前的格局未免太小, 你今日一番话让我如梦初醒!

    顿了一顿,张力眼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之色:我之本意。在于救国救民。国家暂时够不着,便救一救身边的百姓。也许多少年以后,我的医院开得遍布大明十三行省,老百姓不会再为求医问药之事操心。

    若晨微微点头,张力接着道:然而,这个想法,恐怕也只是井中月,水中花而已。

    若晨有些听不明白,问道:为何?你广开医院,解民倒悬。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张力默然,这又如何解释?

    恐怕现在的所有人,包括那建州鞑子,在崇祯五年这个时间点,绝对没人想过大明朝会灭亡!

    只有自己这个穿越而来的人,才知道以后的历史走向!

    这个问题就不解释了,让它永远埋在自己心底,现在开始,自己便要尽一切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这。才是国之大者!

    官场的话,恐怕还是从礼部尚书徐光启徐大人那里入手,自己再琢磨一下有没有什么好一点的办法!

    自己不是还有师父天医子老人家留下的玉佩么,到时候看看怎么运作一番那徐光启徐尚书不知何故。也来了南京,这便是自己的机会!

    想到这,张力对仕途也不那么悲观了:我若有朝一日能考中进士,当奋发图强,争取上位。只有位居朝堂高位,才能真真正正地解民倒悬!

    顿了一顿。张力面露鄙色地道:当今朝廷,碌碌鼠辈窃据高位,以至于民不聊生,以后恐怕还有不忍言之事……

    若晨微微点头,这不忍言之事,若晨自然是不知道清军入关的。不过她也可以脑补成农民起义席卷全国这,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若晨知道,现在的陕西和山西,闯王高迎祥、张献忠之流闹得风生水起,势力愈发壮大,山陕一片糜烂。

    若晨叹了口气,道:国事如此,又有什么办法?

    张力点点头,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挽救汉人衣冠,必须大破而后立。

    若是走农民起义的路子,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因为大明帝国的统治基础,乃是士绅阶层,若自己去当山大王,那便是与士绅阶层决裂。

    这种方式,后世很多穿越小说用过,似乎百试不爽。

    无非便是依靠yy所得的ak47甚至弄两艘航空母舰之类秒杀这个时空的一切牛鬼蛇神,然后君临天下罢了。

    肤浅!

    不说明末,就说清末那推翻帝制的革命党人起义,孙逸仙、黄兴等人,哪个是农民?

    清末倒是有农民起义,洪秀全嘛,后宫几万人的那位,脐下三寸比咸丰还牛叉的人物

    咸丰帝真是死不瞑目呀,要是学洪某人多弄几个妃嫔,也不至于让西太后母凭子贵呀!

    自己要走的路,乃是首先占据高位,瞅准时机找到独镇一方的机会,形成割据,在自己的势力范围,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

    这种理想状态的最低官职,便是总督或者督师!

    宣大总督,蓟辽督师之类的重臣!

    区区一个知府亦或者巡抚,上头还有n个领导指手画脚,根本不可能推行什么政策!

    这,就是自己心中的规划!

    张力笑了,看着若晨有些焦急的神色,他一字一句地道:

    君子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

    国有道,不变塞焉……

    国无道,至死不变!

    若晨一时间听得痴了,喃喃道:国无道,至死不变……国无道,至死不变……

    良久,若晨似乎被张力的话所感染,幽幽长叹了一声:想不到你心中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我看错了你。

    沉默片刻之后,若晨禁不住再次击节赞叹:你引用的这《中庸》之言,实在是太好了!真真是想不到啊,我对你科举又有信心啦!看来你真是熟读四书五经呀!

    张力淡淡一笑。也不解释。

    这天晚上,两人一直谈论人生,直至月上中天……

    绵密的春雨在无声地飘洒着,雨水浇湿了石子铺砌的路面。浇湿了街道两旁店铺的黑瓦瓴,也浇湿了街上来来往往的油纸伞、斗笠和轿顶,给本来就显得闷闷不乐的行人的脸孔,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这一场春雨,按说来得正是时候。要在以往,它至少能给忧惧不安的人心,多少注入一些温暖和希望。

    可是如今不行了,孔有德大军占据了山东登莱两地,谣传孔贼大军蠢蠢欲动,有南下的趋势!

    山东紧挨着南直隶的淮安府,若是孔贼南下,南直隶岌岌可危!

    大明的精锐军队,全在北方,或镇守九边。或围剿农民军起义,而南方的军队,根本不堪一战!

    那孔有德乃是毛文龙旧部,骁勇善战,而且山东巡抚孙元化还是个典型的科技狂人,先前孔有德没有叛变之时,竟然给孔有德部配备了数不清的红衣大炮!

    南直隶的战五渣卫所部队vs孔有德的步炮协同大军,实在是三岁小儿也能预测出结果!

    在这人心惶惶,大户人家琢磨着逃亡江浙避难的时候,成国公世子朱永安。进入了南京城。

    此刻朱永安坐在轿子上,轿子前往的地方,乃是成国公府在南京城的别院。

    朱永安的心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

    路上听说外边那帮土鳖缙绅们。都在打主意逃难,朱永安实在是想笑。

    自己早已收到消息,朝廷有意派朱大典巡抚山东,届时将调集数万精锐大军,围剿孔有德!

    听说关中的精锐部队已经开拔,不然将会抵达山东。

    孔有德现在自身难保。又岂会轻易离开老巢山东南下?

    嘿嘿,这种朝廷大事,这些小人物又岂会知晓?随他们瞎折腾吧!

    有点不那么美妙的事情,便是张若晨的事了。

    原本英国公张之极已经答应将若晨许配给自己,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实在是再稳妥不过的了,可惜若晨竟然跑了!

    多方打探之下,才知道若晨去了苏州,而后又到了南京!

    以晨妹那么固执的性子,又该如何着手呢?

    听说她曾经说过,若是逼迫太甚,她就自杀!

    唉……真是愁人!

    朱永安的轿子刚刚停下,他正要走下轿子的时候,一把及时的油纸伞撑了过来!

    朱永安一看,来人身着四品官服,脸上挤眉弄眼,也不知是什么官儿!

    正要开口相问之时,那四品官儿一手打着油纸伞,一边深深地一鞠躬,开口道:下官应天府知府程友伟,见过小公爷!

    朱永安微微一笑,点头示意:原来是应天府的父母大人,无需多礼。

    应天府知府?

    算他醒眼!

    朱永安下了轿子,往自己别院中走去,程知府撑着油纸伞,跟在身后亦步亦趋。

    在程知府勾搭上成国公世子朱永安的时候,张力也没闲着。

    张力要宴请大舅子英国公世子张世泽。

    恐怕所有人都想不到,竟然这两位大明朝最最显赫的勋贵世子,竟然不约而同的出现在了南京城!

    两位地位尊贵的世子来南京都是为了若晨小姐,而若晨小姐来到南京,只是因为一个人

    来自山东的举人,张力。

    ps:“国无道,至死不变!”网文现在玄幻都市一统天下,我也不好恶意诋毁什么,然则“xx无道,我不太监!”却是能做到的。多谢订阅历史分类的朋友!

    /span>;

第一百五十七章 格鱼致知() 
淅淅沥沥的春雨还在不停的下,雨水在街道上积聚起来,又缓慢地向更低洼的地方流去。

    这雨已经下了整整一天,街道上的陈泥污垢被冲洗得差不多了。

    午后张力收到了一封请柬,上面具名乃是程知府

    张力拿着请柬看了半天,心里却开始骂开了

    尼玛这程知府消息可真灵通,英国公世子前脚一来,后脚这龟孙子就贴上来了。

    他怕他一个小小的知府,请不动张世泽,便拉着自己去作陪。

    这事自己肯定是不想去的,但是程知府明面上客客气气地呈上请柬,自己直接打脸扔回去的话,传出去别人还说自己不通人情世故。

    特别是现在乃是特殊时期,大舅子张世泽在南京城呢

    到时候程知府宴席上说自己不屑于跟英国公世子同桌吃饭,那就大大不妙了

    尼玛自己不在宴席上,岂不是任那程知府胡说八道

    特别是自己自称未来的英国公府姑爷之事,实在是不怎么好解释自己若是在场的话,想必大伙儿也不会直说这事,就算是说起来了,自己也可以将话题引向别处

    这宴席,自己还必须去

    想了半天,张力拿定了主意

    既然程知府要给张世泽接风,那这东道主与其让他来,不如自己来当

    你程知府让本少爷作陪本少爷便让你来作陪

    很快张力便发出了请柬给张世泽,另一边亲自登门拜访程知府,说是自己早已定下宴席,收到程知府的请柬后很是为难,有意邀请程知府一起。

    那程知府见张力这么说,自动脑补为张力真是未来的英国公府姑爷,又岂敢拒绝

    黄昏时分,秦淮河畔最有名的酒家明月楼上,张力、方以智和程知府三人,坐在包厢之中。等候着英国公世子张世泽。

    除了程知府之外,张力还必须再找一个人作陪才好,四个人吃饭,自己这边占两人。不管什么事情,有人帮腔肯定是好一些的

    先前张力还在为谁来陪席而头痛不已,因为以英国公世子的身份,高元良和康兴安是根本上不得台面的。

    没想到昨日恰逢方以智回来汇报南郊工地的事儿,随口一问之下。张力险些惊得合不拢嘴

    这方以智的家庭背景可不简单

    原来方以智的父亲方孔炤,竟然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现在官任湖广巡抚

    巡抚的职责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即治民、治吏、治军。

    这湖广,在明清两代,专指湖南和湖北,与广东广西一个永乐通宝的关系都没有

    或许按后世的叫法,应该叫两湖。更妥帖一些。

    也就是说,方以智他老爹,是湖北湖南两省最高官员,民生、吏治、军队,全部都归他管辖。特别是吏治和军队,这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后世的省委书记,省军区也是不可能插手,看着兵权那也是只有吃尾气的份儿

    这尼玛明显的官二代啊,还是大官

    不过方以智的家族确实牛。他老爹方孔炤通医学、地理、军事,并且较早地接触西学,主张研习经世致用的知识,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对方以智的影响很大。

    方以智现在只是个秀才,而且被张力的西学所吸引,故而才在张力处一展抱负。

    严格来说,方以智现在算张力的朋友,不能算手下,张力现在的身份地位。也不敢将这位巡抚大人的二世祖收成小弟

    不过以方以智的身份,陪席英国公世子,却是足够的了。

    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张世泽才姗姗来迟,宴席终于开始。

    坐在主位的自然是张世泽,余者张力等三人分别坐于左右。

    张世泽不苟言笑,让张力觉得不是很好相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宴席上才慢慢没有那么拘束。

    显然,以张力的身份,自然张世泽是看不上的,不过这方公子乃是湖广巡抚的儿子,张世泽倒也不便托大。

    大明朝的文官,战斗力爆表,勋贵也就是地位高些,朝廷实权却是永远掌握在文官手上。

    而文官做到湖广巡抚这个级别的,虽说不是内阁辅臣,却也是凤毛麟角。分分钟皇帝一道圣旨,召回京便是六部尚书级别的高官

    就在这眼花耳热的当口,一个小二来上菜,这是一道白汁鱼块,热气腾腾地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大家举箸各自尝了一口,都纷纷点头,说着鱼肉的滋味真是鲜极了。

    程知府更是赞不绝口,笑眯眯地问张力道:张举人,这是什么鱼我还从未尝过这等的美味

    张力微微一笑,看了张世泽一眼,旋即又将目光转向程知府:程大人,在下卖个关子,你猜

    程知府又挑了一片鱼肉,放进嘴里,闭上眼睛品味了半天,然后睁开眼睛,摇摇头道:猜不出,猜不出呀各种各样的鱼我吃过不少,从没有这种味儿的

    一边说,程知府一边又挑起了一片鱼肉,打算再细细品味一番。

    张力忽然大惊道:程大人,你这样大快朵颐,不要命了么

    张世泽和方以智都一愣神,面露疑惑之色。

    张力淡淡地道:此鱼名曰河豚

    程知府已经把鱼肉放进嘴中,一边说:什么命不命的嘛忽然,他全身一抖,停止了咀嚼,瞪大了眼睛:张举人,你说什么

    张力一字一句地道:这是河豚

    程知府啊了一声,连忙把嘴巴里的鱼肉吐了出来,颤抖着声音问道:这这是那种有毒的河豚

    张力一脸讶异之色:咦天下哪有无毒的河豚哎呀呀,程大人吃了这许多,恐怕命不久矣啊

    啊,可是你,你们程大人的脸色开始发青舌头也有些不听使唤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