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连后世的人都对烧烫伤认识不全,处理不正确,所以,他将这个列成了重点的科普对象,第一本小册子就准备以烧烫伤为主题。
徒弟们过来的时候,他正在整理烧烫伤方面的知识,看到他们进来,他将整理好的东西交给方檀道:“你去问一下你师父,上次他售卖外伤处理小册子是在哪些书铺卖的,然后将这本册子也拿去,叫他们印刷售卖,卖价不要太低,但是也不能比一本话本高。”
卖的太低,册子会显得廉价,使很多人对册子不屑一顾,卖的太高又会失去了普及知识的初衷,所以卫昭将册子的定价定在一本话本的价位。
方檀接过册子,发现上面是关于烧伤的,就急忙翻看了起来,其他徒弟们也围在他身边,一起看起来。
卫昭将烫伤分成了三种,一度烧烫伤:受伤的皮肤发红、肿胀,觉得火辣辣地痛,但无水泡出现。二度烧烫伤:局部红肿、发热,疼痛难忍,有明显水泡。三度烧烫伤:皮肤发黑,但是疼痛不明显。然后又写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他这个册子完全使用白话文写成,没有任何难懂专业词汇,只要是读书识字的人,都能看的懂,方檀几人看完各自对视一眼,有些不明白卫昭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们是医者,有病人才会有他们的用武之地,如果以后所有人都因为卫昭的小册子,会自己判断病情,会自己处理伤口,那他们医者还能赚什么钱?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其他医者又会怎么想?
方檀是个口直心快的人,他心里这么想,也就这么问了,卫昭被他问的一愣,随即皱起了眉头。
是他想当然了,他以为这样的小册子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减少大夫的负担,处理一个新鲜的伤口要比处理一个发炎化脓的伤口要简单,售卖烧烫伤药膏要比处理破损感染的伤要容易,但是他忘了,这里不是现代啊!
这里的大夫们还处在一个有好药方都要偷偷摸摸藏着掖着的时代,而这时代的患者医疗意识薄弱,一些小伤小病,只要能抗的过去,他们都不会花银子去看诊。他这样大喇喇的宣传怎么处理伤口,怎么帮病人不花钱就把病痛减轻到最低,这就是在断很多大夫的活路啊!
还有一点,这时代大夫的地位实在是太低下了,但凡是有些钱势的人家,打骂大夫,砸人医馆都是常事,他这样的作为,一旦引起某些医馆背后的大势力的关注,那么他就不光是做不成好事,还要被人修理了。
他想通过这些事情积累在百姓里的声望,但也不能和这时代的其他大夫作对,并不是每一个大夫都能理解他这样做的目的。
他的册子一旦发行,患者以后遇到严重的烫伤,或其他创伤,第一选择都是他这个发行了册子的人,到时候,其他医馆一旦不满,那他现在和这些大夫建立起来的“友谊”将会分崩离析!
卫昭一时陷入了沉思,他该怎么办?难道什么都不做,顺应这个时代吗?
第一百二十三章 你们想错了()
卫昭思考了半晌,头隐隐作痛,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解决。
他这件事做了,对百姓来说,是百利无一害的,他会因此得到百姓的爱戴,这是肯定的。
但是对其他大夫来说,这事儿却是损害他们利益的事,他如今出风头,却没有被排挤,那是因为他的医术新奇,大家都很清楚他的医术是建立在他有神奇的药上,这些药,在所有人的印象里都是珍贵的,他不能大范围的使用,所以威胁不到其他大夫。
但是,如果他可以研制出那样的药,还教出了徒弟,同时还做了这种教百姓如何预防疾病,如何分辨病情急缓,能否自行处理的事,那他就会成为所有大夫的仇敌,成为一个异类。
同行相轻,他如今年纪小,根基浅,忽然成为锣巷府医界的一个另类,那么迎接他的必然是排挤打击,像董林那样的质疑更是不会少,他身上的秘密太多,经不起别人过度的窥测。
他知道药王孙思邈是最早提出“防大于治”这一观念的大夫,但是他提出这个观念时,已经在医术上有所建树,备受推崇,他有根基,而且他的这个理论的提出,未必就那么顺风顺水的被接受,他的理论也一定没有自己这么成熟,完善。
他想了半晌,没有想出什么办法,干脆起身出去找王子荣,他比较了解这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或许他能有什么建议。
方檀看他起身准备出去,赶紧唤住他,挥了挥手里的纸张道:“师父,你去哪里?这个,怎么办,还印吗?”
卫昭挺住脚步,伸手接过来道:“先给我吧,我想想再说。”
等他出去了,方檀拍了自己的嘴一下道:“都怪我多嘴!这原本是一件好事儿啊,现在还害的师父发愁了,这事儿也不知能不能办成!”
李涛道:“大师兄,你这也是为了师父好,要是师父真的没考虑好就做了这件事,那以后万一有什么不良后果,师父会措手不及的!”
其余弟子也道:“对,这是好事儿,师父肯定能想到办法,既把这事做了,又不会影响师父和其他大夫的关系。”
方檀这才松了口气,低头思考起来。
这册子,一旦售卖出去了,百姓了解了其中的方法,必然会受益,这事儿,和研制出新药一样重要,一样会饱受赞誉。
但是,到底怎么做,才能不被其他大夫排斥呢?
他们在这里苦思,卫昭已经来到了王老大夫的门外。
王老大夫上了年纪,中午习惯午睡,此刻他刚起来,见卫昭来了,伸手冲他招了招,让他过来自己身边坐,然后才道:“你怎么过来了?还愁眉不展的,遇到问题了?”
他对卫昭一向慈祥和蔼,也寄予厚望,有生之年,能从卫昭这里学到这么多新的东西,对他来说,幸之又幸。
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卫昭这样的,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一心向学,不吝赐教,就连珍贵的足抵千金的药方,他眼都不眨的就拿了出来,这样的医者,他更是满心敬佩。
这敬佩与他的年纪无关,只与他有一颗真正的“医者仁心”有关。
卫昭在他身边坐下,将手里的纸递给他道:“我整理出了关于烧烫伤的紧急处理办法,您先看看。”
王老大夫一边接过去,一边道:“这么快,我看看。”
卫昭心道,这些东西都在我的脑子里这么多年了,不过是默写出来而已,自然快。
王老大夫很快就看完了,将纸张整理好,道:“你将烧伤分了等级,这个法子不错,患者可以自行根据烧烫程度判断伤情,然后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案。还将芦荟和獾子油可以治疗一度烧烫伤也指出来了,原本这种法子不少人知道,若是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倒是好事一桩。不错不错,十分的完善,可以让人印刷了。”
他心情十分的高兴,这样的东西,那可真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有这样的小册子,以后不知有多少人可以受益。
他说完却发现卫昭依然愁眉不展,似乎根本没有听到他说什么,于是问道:“怎么了?可是还有什么问题?”
他心里有些犯嘀咕,这小册子,记录得十分的完善,什么样的情况无需去医馆,什么样的病情必须去医馆抓药,耽误不得,在他看来已经十分的完美,再无缺漏,至少他自问他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添加上这上面了。
难道卫昭还有什么顾虑?
卫昭听到他的话,回过神来,捏了捏鼻梁,缓解了一下眼睛的疲劳,然后将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
王老大夫听后,先是一愣,似乎也被他的这个想法震住了,随即一笑道:“我看你和方檀你们都是想多了。”
卫昭精神一震,身体朝他这边倾了一点,然后问道:“怎么说?”
王老大夫道:“你当初那本伤口处理的册子,是怎么推行出去的。”
卫昭道:“那是陈大夫整理以后,拿去书铺卖掉的。”
王老大夫又问:“那都是什么人买走的?”
卫昭想了想,当初印刷的并不多,而买走册子的人,都是各个医馆的大夫学徒们。
王老大夫见他脸色缓和了些,然后道:“想明白了?”
卫昭点点头,他似乎明白了王老大夫的意思。
王老大夫道:“当初买走册子的都是大夫们,但是为何现在却有很多普通百姓都知道了上面写了什么,还有你可见哪家医馆因此受了损失,又与你有了嫌隙?”
卫昭摇摇头,还真没有。
王老大夫道:“你的医术不同于任何人,所以锣巷府的其他大夫对你或者存疑,或者好奇,只要你开始卖新的册子,不管你写了什么,他们都会最先买回去研究,确定切实有效的话,他们也会告诉病人的,这么做一则是因为医者仁心,他们也不愿病人多受苦难,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这么做,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生意,甚至可以提生他们的名望。”
卫昭略一思索,想通了其中的道理。
第一百二十四章 解决之法()
卫昭略一思索也就明白了王老大夫的意思。
他的这些小册子,发行出去,第一批读者,一定会是从医之人,等他们验证了确实有效,就会通过他们的嘴,告诉患者。
百姓大多不识字,大夫们跟百姓普及这些知识,只要不提卫昭,百姓大多不会知晓真正提出这些东西的是谁,这也是为什么陈家医馆并没有因为那本小册子而发生患者盈门的情况的原因。
另外,如果是一般的烧烫伤,患者本身就不会选择求医,这本册子的作用仅仅是让他们从胡乱涂抹酱油之类的东西变成了涂抹其他有效的东西,如果伤情严重,他们该去医馆还得去,不过是在去医馆前,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减少伤情的恶化。
这和当初的那个伤口处理的小册子是一样的。
另外,病有千千种,他能普及的方法,只是所有病症中的几种,并不会影响大局,患者该看诊还得看诊,并不会影响医馆的生意。
至于以后制药的问题,他完全可以在药研制出来以后,开一家制药作坊,寻常医馆都可以来购买成药,在自己的药铺里卖,并且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则,比如药品的卖价统一,而且患者购买药品必须由大夫开具药方,不得胡乱用药等等。
至于青霉素等药品的使用,则需要大夫拥有由卫昭签署的“培训合格证”,保证用青霉素的大夫,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掌握了用药的用法用量禁忌之类。
这个证就相当于以后的行医资格证,有了这个证,才可以给他提供这种药品。
卫昭越想越兴奋,这不就是行医规范化吗?
这时代的大夫,只要自己的师父宣布他可以出师了,那就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夫,至于他的医术是什么水平,这只由他的师父一个人说了算。
这其实就导致了大夫队伍的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医术不精的庸医,整日浑水摸鱼。
如果以后卫昭可以指定一套规则,在他的弟子们之间先进行施行,必然会影响整个医界,慢慢的形成一个标准,这对医学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他将心中的想法跟王老大夫一提,王老大夫连连点头,“不错,小册子,你接着发,价格定高一些,印发的数量少一些,至于药的问题等咱们辩证以后再说。”
他是个谨慎的人,在药还没有经过验证确实有效之前,他很理智,不被主观感情左右。
卫昭点点头,拱手给王老大夫施了一礼,大步离开了他的院子。
他出去后,吩咐方檀继续去找陈耀洲,询问上次的小册子刊印售卖的过程,然后照做,又让其他弟子去街上给各医馆透露卫昭写了新的册子的事儿,最好让他们知道册子数量有限。
方檀等人一看他满脸笑容,就知道他是心中有数了,也十分欢喜,忙问他是怎么解决的。
卫昭将王老大夫的话,还有他自己悟到的东西都和他们一说,众弟子也恍然大悟,跟着欣喜起来。
不过方檀还是问道:“但是师父,事情明明是你做的,小册子也是你写的,咱们就这么偷偷做好事,让别的医馆大夫赚好处吗?”
他心里挺矛盾的,既觉得让卫昭独揽大功会得罪别的大夫,又觉得将功劳拱手相让,做一个幕后英雄太过委屈。
卫昭笑了笑道:“日子长着呢,因果循环,做了好事,总会有好报的,我们眼光要放长远,如今我在锣巷府刚刚立足,不宜太过招摇,树大招风,等以后百姓真正接纳了我们的医术,咱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想扬名多的是法子!”
方檀一想,也对,师父的医术确实太过怪异,一旦招摇,定然会引起反噬,不好推行,不如就先让别人占了这个便宜,他们得了利益,自然不好多找茬。
等以后师父的医术扬名天下,到时候他们这些徒弟只要出去街上喊一嗓子,说这些小册子都是他师父写的,那时候百姓还不是会记师父的好嘛,还会说师父为人低调,一心为民,不求回报。
他这么一想,也不觉得委屈了,拿着小册子,带着其他人一起出了门。
他们刚走,方老爹就来了,他还带来了一大块东西,给了卫昭一个大惊喜!
自从方老爹一家跟了卫昭,卫昭就安排他们父子试烧玻璃,还让苏远成负责帮助他们,给足了经费,就盼着他们能早一点烧出玻璃。
他现在真的迫切需要玻璃,只要能烧制出玻璃,他就可以做针筒,药瓶之类的东西,这样他的青霉素提取出来才能有用武之地。
方老爹拿来的是一大坨玻璃,透明度不高,而且里面很多杂质,但是已经能看出来这是玻璃了,卫昭十分的欣喜,能烧出这样成色的玻璃,就能想到法子烧出纯度更高的来。
方老爹一听卫昭说这就是玻璃,不过是纯度不好,他松了一口气,他烧了一辈子的陶瓷,突然东家让他烧玻璃,他还一直犯嘀咕,这东家医术高明,心地也善,只是不晓得从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