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晨光里-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邹晨可没有忘了他,“今天老师有留了作业吗?”

    小七回过头认真的说道:“有留了,不过我都会。老师今天让背《大学》,可是我都会背了。”

    “有让写字吗?”邹晨又问道。

    小七低下头,小声的说道:“有,不过我也写完了。”

    邹晨伸出手,“拿来我看!”

    “《大学》讲的是何道理,你可懂?”邹晨又问道,这时屋里的人看到她在教小七,都屏住呼吸不敢打扰他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小七背着手,仿着先生读书的样子,大声的回答道。

    “那先生讲了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吗?”

    “讲了!可是,……”小七说着说着低下头去,“我没记住,……”

    邹晨摇摇头。“先生就说过,你恭谨有余,热忱不足,果然如此,先生未妄言也。你还敢说自己都懂了?你既是懂了,缘何不知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呢?……”邹晨越说小七的头低得越厉害,说到最后小七啪嗒啪嗒的开始流起泪来。惹得黄丽娘在一旁干着急却不敢打扰女儿说话,好不容易等到邹晨说完了急忙把小七一把揽在怀里,心肝肉的叫了起来。

    邹晨气恼。“阿娘,慈母多败儿。您就宠着他吧!将来再宠出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来。”

    黄丽娘被这句话说的脸色发红,拍了拍怀里的小七。无可奈何的把他推到了邹晨的身边,然后叹了口气重新坐了下来。

    柳氏低低的在她耳边劝道:“小晨说的有道理,我看啊,小七你就别管了,跟着小晨准没错。咱庄子里谁家的小子四五岁就认识字了?不仅认识字而且还能背诵大段的书。小七这样你还愁什么?”把黄丽娘劝的连连点头。

    “你知道错了吗?”邹晨又问小七。小七吸了一下鼻子。闷闷的说知道错了。邹晨又问错在哪里。他说不该不仔细的听老师讲课……

    邹晨听的一阵气恼,又问道:“你可知道为何你的老师让你现在就读《大学》吗?”小七听了这话之后摇了摇头。

    “这《大学》一般是学了三四年之后才开始读的!别人家的孩子启蒙都是用的《三字经》,是咱阿爹去求了老师让他用《大学》对你进行启蒙。便是希望让你明理知事,可是如今你哪里有一点明理知事的样子?”

    “孟子说道,人之所以是人,是有其为人之道的。如果吃饱了,穿暖了,住安逸了。却没有受教育,那么就近于禽兽。所以要学人伦,人伦是什么?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而《大学》教的便是天地人伦之理。”

    “我看你的样子,我便知道,你又是没有听懂。可怜我白说了。也罢,从今天起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我再也不管你了。”邹晨说着说着便烦躁了起来,一甩手就要出去,小七看到阿姊真生气了,急忙拦在邹晨的身前哀求,说自己以后一定听话,再也不敢走神了,邹晨听了他一番保证这才把气给消了下来。

    邹晨的一番话却把旁边的乌倩给吓了一跳,她以前是听二郎说过邹晨曾教过几个哥哥读书,心里是很不以为然的。心想一个六七岁的小娘子哪里能教得了几个哥哥,可是今天看邹晨训弟,竟是和宛丘学府里府学老师讲的一样,心里不由得对这个小姑子佩服了起来。

    这时,屋外响起邹正达的声音:“屋里谁在?”

    石燕看了一眼邹晨,急忙掀帘出去说了几句话,一会便看到邹正达掀起帘子进来。

    “听说家里有客,走了吗?渴死了,给倒碗水,要凉的。”邹正达进了屋便大呼小叫的,喝完了水立刻把小宝抱在怀里,往空中虚扔了几下,逗得小宝咧着嘴开怀大笑。

    柳氏急忙把小宝从他手里抢下来,嗔道:“哪里有你这样的?摔着孩子怎么办?”

    乌倩回话道:“回阿翁,是我堂姊来了,已经走了,走时给了她点糖果和白糖,我又送了几件衣裳和半匹布给她。”邹正达听了这话说了一声好。

    邹晨没看到邹正业的身影,便问道:“二伯,我阿爹呢?”

    “今天一头牛产犊,你阿爹过去看了。我就是来看看是啥客,要是没啥事我也得过去了,这可是大事呢。”邹正达说道,然后一拍脑袋,“瞧我这记性,对了,我回来的时候看到刘成出去了,说是你支使的。怎么了,学馆里出事了?”

    邹晨便把学馆里的事情给讲了一遍,邹正达听了之后蹙着眉半天没有言语:“你做的对,这事是咱邹家不对,竟然都没有问过两位先生家里的事情,既是知道了那绝没有不管之理。买田的事,一会我和你爹说一声,这几天我们就把这事给办了。至于和族里怎么说,这事你就不用管了。”

    说完了之后又问了问柳氏有没有其他的事,便风风火火的出门去了。刚走到门口又转过身,走到小宝的面前‘叭’地亲了一口才笑吟吟的出去。

    “这熊人……”柳氏笑骂道。

第二百二十三章 轻罗小扇扑流萤() 
等到二郎他们休沐回来之时,来了一个令邹晨意外的人物,陈琦也跟着二郎他们回来了。

    邹晨并不知陈家曾在几个月前也向自己家提了亲事,当时邹正业黄丽娘虽然对陈家颇有好感,可还是以女儿年纪幼小的理由拒绝了。陈家虽然惋惜,然而看到邹家不仅是拒绝了他家,不论是任何一家去求亲都是以年纪尚小的理由拒绝,倒也释怀了。

    其实,邹正业和黄丽娘对陈家是颇有好感,一来是他家当年相助小七之事,二来陈琦不是长房长子,不用承继家业,将来邹晨若是嫁过去,不用去应付一家子人,以后指着邹家给的嫁妆也能高高兴兴的过一生。再者,自家的女儿自己清楚,象邹晨这样小小年纪便能将邹家里里外外安置的妥妥贴贴。只怕那些大户人家娶过去是要当做挣钱的工具,使劲的压榨。所以夫妻俩个便觉得再等等再看看,若是哪一日能找到一个家庭简单的再替女儿提亲事也不急。

    家里并不知道陈琦要来,所以闹了不少的麻烦,家里平时吃饭是两家人合在一起吃的,陈琦一来便只能男女分开。

    待吃完了饭,邹晨瞅了一个机会抓住四郎问道:“四哥,陈琦怎么和你们在一起了?”

    “他今年考进了府学读书,已经好几个月了。正好我们学舍也在一起,便处的挺好。知道我们今天要回来,他说好久没有来向爹娘请安了,便一起回来了。”四郎笑了笑说道。

    “他还不到十三岁,能进府学吗?”邹晨仿佛不相信似的。

    四郎看了她一眼,“我和五郎进府学时年纪也不大啊,为何我们进得,别人进不得?”

    “哎呀。我不是那意思。我的意思是,……”邹晨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倒把四郎给绕晕了。

    陈琦吃完了饭,规规矩矩的行了礼,感谢邹家的留饭之恩,又把父母准备的礼物给众人分发了一下。

    邹正达和邹正业问了一番他家长辈的身体之后,便放他离开,让他随着几个儿子一块玩去。

    二郎一吃完了饭,把嘴一抹说了声去看孩子,立刻溜的没影。四郎被人叫走说是有事。六郎则是拍着他的肩膀说了一句,邹家你都熟悉,随意走走。除了二哥小妹的院子不能进,其他的院子你随意进。说完了之后也溜了,把他一个人留在松鹤居门口。

    他喊了几声,只见六郎摆摆手,然后便看到小七鬼鬼崇崇的和六郎汇合。俩人不知道嘀咕些什么。

    陈琦哪次来到邹家便莫名的有一种轻松感,邹家和所有的家庭都不一样。他平日去别家做客,所有的家庭吃饭时都是食不言,每个人静静的吃饭,等到吃完了之后才可以开口说话。邹家却不是这样,饭桌之上每个人兴高采烈的说着自己的事情。二郎他们在说着学里的老师和同窗们相处的情况。邹家两位伯父则是说着庄稼的收成,根本不象是朝廷的官员,而象是两个田舍翁。

    就如同世外桃源一般。这里没有压榨,没有兄弟阋墙,更没有勾心斗角。他想起自己幼年时,那些族兄为了引诱自己特意买了许多玩意来玩,若不是当年和邹晨通信。他不敢相信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就这样一边想着一边在邹家随意游走,不经意间走到了邹家的后院中。

    邹家的后院更是与别家不同。别家的后院无非是种些各种花卉或是梅树,以图个雅致。邹家倒是直接一副农家本色,后院全是果树,果树下面不是种药材便是青菜。诺大的后院竟是找不见一朵牡丹,不是景天三七便是蔷薇。他在一丛景天三七旁边坐下,借着月光仔细的数着花朵。

    自家的后园中,种着大丛大丛的牡丹花,娇艳欲滴,每年一到花季祖父便会撒了贴子请陈州各位名流学士们前来品花。学士们对牡丹品头论足一番,然后做些诗词互相品评,既风雅又有趣。可是渐渐的,陈琦便不喜欢了,他厌倦了文士中那种明捧暗抑的褒奖。陈家没有人说真话,就连他的父亲也披着一层外衣。

    兄弟阋墙,骨肉相残,这一切,只是为了一个虚名。

    陈家到底还剩下什么,值得这些人如此争夺呢?

    陈琦深深叹了一口气。

    这时,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从远处渐渐走近,一男一女说话的声音传来。

    “……你这个笨人,你喜欢她就去和咱娘说呗,说你想成亲了,……”陈琦仔细一听,这是邹晨的声音。

    四郎的声音也随既传来,“可是,当初说好了,等到锦绣十八岁再成亲,今年她还未满十六……”声音之中透着难过和无奈。

    两人的身影渐渐走近了,只见在月光下,邹晨穿着一身水绿色的对襟齐腰襦裙,腰间一条宫绦随着走动漫舞飘飞,梳着一个垂鬟分肖髻,头上没有象别的小娘子那样插着芙蓉或是海棠花,只是别着一根玉搔头,髻上和燕尾处各缀着几条银花和红花。

    只听邹晨的声音又传来,“那是李伯伯怕锦绣过早生育坏了身子,你不如让咱娘去说先成亲,不那个什么,……”说完之后掩嘴轻笑,月光下瞧的分明,却是一个少女身影婀娜,款款而行,自有一股风流在其中。陈琦坐在花丛中,一下子看的痴了。

    四郎苦恼的叹了口气,“小妹,要不你去和咱娘说一下吧,咱娘最听你的话了。”

    邹晨啐了四郎一口,“我一个在室女,哪里就能管哥哥的婚事了?”

    四郎又重重的叹口气,继续往前走去,邹晨跟在后面,手执罗扇不停地扑着身边的飞虫。

    待得人走远了,陈琦在花丛中转出来,痴痴地望着伊人远去的身影,直到邹家的下人在后院里喊他的名字,他才惊醒。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

    第二日一大早,陈琦一身清爽地从四郎的蛙鸣院出来,先去给邹老爷子请了安,又去东西两院给两位伯父各请了安。去时,心里暗自祈祷能够遇上邹晨。可是没想到邹晨早已经请过安回自在居了。

    所谓男女有别,礼也。他自然是不能冒然去自在居找邹晨的,于是只能暗自惆怅。叹息自己起得晚了。

    四郎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露出一丝狡黠的笑意。

    “哲思兄(四郎的字),怎么两位伯父这么早便出门去了?”陈琦没话找话说。

    四郎笑了笑,“二伯和家父一向早起去农田忙碌,从未间断过。”

    “两位伯父乃是圣人赏赐的直节郎。怎么还要下田劳作?”陈琦奇怪的问道。

    “二伯和家父常说,自己虽然得了圣人的赏赐,然而说到底自己还是一个农夫。做为农夫每日劳作这岂不是正常的事情吗?农人本质,不因富贵更改,不因贫穷忘本,不因升官忘田。不因离乡忘祖。……”四郎自豪的说道,有一个做农夫的二伯和父亲,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引以自豪。

    “二伯和家父不仅教导我们不能忘本,而且每逢家中收割或是耕种之时,均是让我兄弟几个下田劳作,和那些佃户们一起收割粮食,体会农夫的辛苦。我们兄弟才知道何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哪怕就是远在东京城的五弟因每年不能回家劳作。自己在相府中开了一块小田,每日种植,不敢忘本。”

    “走,我带你去看我的田地!”四郎说着说着兴奋了起来,拉着陈琦一起去看自己名下的二十亩地。

    邹晨这时正在自在居中盘帐,公孙璐坐在她的对面,一本一本的核对帐册。

    “小女郎,这是黄有良大掌柜送来的帐册!”公孙璐说着把一本帐册递到邹晨手中。

    邹晨接过一看,上面写着黄金地毯售价七万贯,运费一辆车七十贯,收购羊毛共六十车,每车五十贯。

    “这草原人倒是精明的很,去年还白送,今年一车要了五十贯,又另要数枚玻璃制品才罢休!”邹晨嘴角闪过一丝讥笑。

    公孙璐低下头笑笑,没有发表意见,过了一会说道:“小女郎,这从北方草原到中原来往运费颇高,我们不若在边城附近设一个厂?”

    “不可!”邹晨摇摇头,“现在羊毛地毯之所以卖的高,一来是产自中原,临近东京城,挟天子之威;二来是来往运费颇高,价格降不下来。若是咱们临近边城设了作坊,到时不免那些草原人便学了过去。这羊毛地毯能有什么机密可学?凡是会织布的学上几个月便能学会,奥妙无非便是在结上或是在图案上,到时还怎么卖的高价?咱这七万两,上交国库便须得七千两,咱们赚了国家也赚了。而且中间往来经过数手,人人都可以赚上一笔,若是到边城开了,这些中间人还怎么赚呢?”

    “断人财路,犹如掘人祖坟,我可不做这种事情,……”邹晨笑吟吟地说道。

    “再说了,咱大宋又不是只有咱们一家能做地毯的,那些以前做毡的只要肯学都可以学会。只需要把地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