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晨光里- 第1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邹家的豌豆终于全部抢收成功了。其他的几个庄子有比他们晚一天,有晚半天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五个庄子多少都有了收成。其他的那些按着老习惯种小麦和占城稻的,几乎上可以算得上颗粒无收了。邹家庄的种植习惯。立刻引起了其他庄子的注意,他们打听到了邹家庄今年又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于是今年有好多庄子打算从现在起就跟着邹家庄去走,他们种什么就跟着也种。

    一场一场的瓢泼大雨,不仅给邹家庄带来了麻烦,更给东京城带来了麻烦,水从京城安上门溢出,毁坏房屋数以万计,城中只得依靠木伐行人。仁宗急忙命令宰相等百官分别到各个城门组织抗洪抢险,与此同时,全国其它各地也屡有江河决口的消息传到京师,其中以河北路涝灾最为严重。仁宗一时焦头烂额,下令各地方官员及时组织人力物力抗洪救灾,安抚流亡百姓。

    五月起,沙河从殷城(河南漯河)那里开始泛滥,殷城百姓死伤数千人,民房倒塌无数,幸存者无家可归。这时洪峰一路向下口涌去,到下口之时却是安然无恙的从河堤中咆哮而过,只是让下口的那些来不及撤走的商家和住户们提心吊胆了一下而已。

    洪峰从下口再一路往下游而去,途经陈州境内几个县,均没有造成任何的人员伤亡。百姓们甚至站在河堤上成群结队的去看洪峰,老一辈们纷纷跪在地上向知州府方向磕头,感谢陈州的官员保护了他们的性命。百姓们为了感念知州在修堤防上面做出的贡献,以万人书的形式联名要求官家对陈州的官员进行嘉奖。

    陈州的安然无恙和其他几个州县的惨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那些台官和谏官们开始怦击其他的地方官员不做为,视百姓生命为儿戏。一时之间,朝堂上又开始吵了起来。

    这时,文彥博接到了家书,除了按照邹家的办法种了豌豆的十倾有了七成的收入,其余的数百倾良田几乎上颗烂无收。文彥博将家书放到了一旁,然后又将五郎召了回来,仔细向他询问了邹家庄为何要种豌豆,种豌豆的依据是什么。当听完五郎的话之后,文彥博长叹一声,“某错了!”

    等五郎走后,文彥博写了一份奏折。这份奏折里详细的写明了历朝历代以来各类农书的名称,以及各类农书现在推广力量不够,要求各州县加大推广力度。同时他将邹家庄正在搞的农会给详细的写了一番,并且将今年邹家庄根据天气进行种植的办法也给写了进去。

    仁宗看了之后大喜,他突然想到这个不就是将精制白糖之法献给官府的那个邹家庄,这个农会竟也是他家牵头搞起来的,果真是奇思妙法不断,桩桩件件都是爱国之举。于是,仁宗将这份奏折广发天下,印在诋报之中以供人观看。

    一时之间。邹家庄之名闻达于天下,各个州县都知道了这个庄子的大名。

    文彥博见到仁宗欢喜,便趁机将邹家乞求他家的地毯永不做为官造这件事情给讲了一讲。仁宗这一段难得有高兴的事情。闻听此言之后,立刻下了明诏,赐名邹家的羊毛作坊聚永蚨为陈州毯,永不纳入官造。

    陈州毯聚永蚨立刻名声大振,传遍了大江南北。下口那一间商铺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客商前来进货。邹晨被这些进货商催的也是焦头烂额,苦于人手不够,于是只得在邹家庄进行第三次的招工。

    工人招到之后,只是进行了短暂的培训便安排到了工作岗位上,由于是杂役工,主要是进行换纱、运纱这样的工作。所以不需要进行太久的培训。相应的,她们的工资也是比较低的。

    邹晨又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凡是进织布厂和编织厂的。禁止佩戴首饰,每个人进厂之前必须穿戴好帽子口罩和工作服,若是发现有一项不戴好的扣除一百文,发现三次扣除当月工资,三次之后扣两月工资。

    豌豆收割之后。邹家庄开始不停的有外庄的乡书手和户长进出,都是要求随着邹家庄一起种田的。他们眼见得自己庄子颗粒无收。可是邹家庄却是一连两年没在任何灾害中受到影响,所以个个都起了心思。

    农夫们从来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只管种地,其他的根本就不去考虑。一直没有想过要看着农书去种庄稼,更没有想过要按照天气去种合适的物种。

    这时邹晨趁着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提议,不如咱们成立真正的农会。农会就和商会的性质一样,每个庄子可以进五个人,这五个人平时在农会里学习,然后回到庄子里再把学到的东西教给村民们。只要是加入农会的平时互相帮助,有了事情可以通过内部协调。种植经验也不得藏私,要尽可能的把自己知道的告诉给别人,同时还要记录下来。

    邹正达和邹正业说了一句,这太麻烦了吧,然后便不说话了。如果是让他们捐点钱修路修桥,他们肯定愿意,可是这成立了大农会,那就是等于把自己庄子的种植经验教给了别人,心里着实是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能怪他们,这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固有的思想,自家的好东西总是舍不得与别人分享。

    邹晨又说道:“二伯和阿爹是直节郎,按理也是应该做些有益于乡里的事情。这次的农会咱家挑头,而且不仅要挑头还得捐一笔钱出来,多买些农书,然后还要请人把老庄稼把式的种植经验给写出来呢。”

    邹晨便继续引诱道:“二伯,阿爹,这可是留芳千古的事情啊!你们要是不同意,将来等别人去做了可不要后悔。咱家在县志上留的有名,这成立大农会可比在县志上留名来的荣誉更大些,这可不是造福一方乡里的事情,而是造福整个陈州府的事情啊,说不定要在府志上留个名字呢。”

    邹正达和邹正业的脸色便有些松动,如果让他们无私的把种植经验传给邹家庄的人,他们没二话,毕竟是一个族里,可要是传给别的庄子,确实是有些不大乐意。

    “我们再想想!这可是大事,……”俩人说道。

    涅面将军狄青,我能帮你的只有这么多!邹晨默默的说道。

    ps:

    大姨妈来了!快死了,我本身就是低血压,然后,今天差点晕倒,唉,贫血了。所以这几天的更新一直不稳定,但是会保持双更的,请大家原谅一下。等姨妈它老人家走了我的更新时间就固定了。下面推荐一本好友的新作,大家如果有书荒的去看下吧。 作者说,一世太短,想在书里多活几世。 不疯魔,不成活,顺则人,逆则仙。  ——《逆水求仙  书号:2886827 作者:我的温柔碎满地

第二百一十九章 美娘生子() 
芒种之后,邹家庄便开始在水田里种植黄穋稻,旱田中种植粟米,其他几庄闻风而动,纷纷随着邹家庄一起开始种植。

    七月初一,邹家庄宣布成立大农会,凡进大农会者必须为本庄的户长或乡书手推荐之人,进会之时,本庄须得交十贯以做抵押。此事在陈州府引起轰动,共有二十三个村庄愿意进会。每庄交纳了十贯抵押金后,邹家宣布两位直节郎为会长和副会长,邹族长为理事,乡书手为副理事,黄老爷为挂名理事。其他的几个庄自己选出一名干事,另有专攻农技的农技员。

    邹家又捐银五百两,在邹家庄住宅区外修建了一个农会大楼。一楼准备购置大量的农书,二楼用来学习,三楼是众理事办事之所。

    农会被命名为陈州大农会,农会中所有村庄的当年种植必须由农会派出精于农事的农技员,经过实地考察以后进行辅导种植。若是由农会决策失误造成颗粒无收,将由农会进行赔偿。此公告一出,立刻在陈州再次引起轰动。欲进农会者不知凡几,然而统统被拒绝,要求他们明年经过考察后再进会。

    七月初五,仁宗下了明诏,赐河北路因水灾死亡者一人五斗米,死者的妻儿父母赐三千文。

    文彥博在朝堂上言道:邹家两位直节郎感念天恩,见河北路遭此大灾心中不忍,愿捐银一万两,以慰河北路水灾死亡者……

    此议一出,天下的富家翁立刻通过各种渠道上疏,也要求向河北路捐钱捐银,共筹得善款一百八十多万贯。仁宗大喜,于是从內库中拿出絹二十万匹、銀十万兩,补到这笔善款之中一同送到河北州军之中。同时宣布。凡是水灾中受灾的民众都可以去官府贷麦苗。

    朝堂中欧阳修在请求仁宗立赵宗实为储君之时,请求罢免狄青“……今三四年间,外虽未见过失,而不幸有得军情之名,且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乞且罢青枢务,任以一州,既以保全青,亦為国家消未萌之患。……”上书几次,皆留中不出。

    七月中旬。邹家开始在三十倾林地里套种秋大豆,龙路口千亩果园也同批开始套种。种植之前事先通知了农会中所有的村庄,于是这些村庄中有果园和林地的也跟着邹家一起套种秋大豆。

    八月初三秋分之后。邹家开始在剩下的田亩中大量种植冬小麦,其他的几个庄子也紧跟着开始大量种植。

    八月十四日,枢密使、护国节度使狄青被罢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头衔,判陈州。

    邹晨拿着五郎传给自己的诋报。不由得长叹连连。五郎虽然是文彥博的徒孙,可到底人微言轻,并不能影响文彥博什么。自家在朝堂之中又没有任何势力,根本不敢为狄青出头,这个头也无从出起。

    如今,只能为古人叹息。

    石竹掀起帘子。福了一福道:“小女郎,沈家报喜的人已经到了,主母唤您过去呢。”

    邹晨还沉浸在诋报之中没有听到。小七坐在一旁原本在愁眉苦脸的读书,闻听此言喜道:“我大姐来了吗?”

    金兰在一旁抿嘴笑道:“大姐怎么可能来?大姐生了孩子要在家里坐月子呢。”

    小七噢了一声便又没精打采的把目光转到了手里的《大学》之上,邹晨抬起头先呵斥了小七几句,才把目光转到石竹身上。石竹是刘诚为自己找的两个婢女中的一个,另一个叫石燕。都是附近乡里的良家小娘子,因着家贫便将女儿典给别人做婢女。邹晨原本是不想让别人服侍自己。可是最终拗不过杜昭,只得为自己选了两个。为她们取名字时,便按着中药的名字随口取了石竹和石燕。

    现在二婶和母亲身边各跟着一个老妈妈,指导着她们说话和礼仪。几个哥哥院子里有两个妇人管着浆洗和打扫,请的有小厮。邹正达和邹正业身边各跟着一个在邹族中选出来的机灵孩子做小厮,邹老爷子身边也跟了两个人服侍着。

    “是大姐夫亲自来报喜吗?”邹晨把诋报放在了柜子里锁好,慢悠悠的问道。

    “回小女郎,正是大姑爷。”石竹回禀道。

    邹晨听了之后便整整衣裳带着小七和金兰去了东院,石竹和石燕跟在她们身后。邹晨一边走一边训斥小七,“你还长能耐了,敢逃学?你可真厉害,给我长脸了……”

    小七拉着她的手,眼泪汪汪的辩解道:“阿姊,老师讲的我都知道,我,我就想回家陪阿姊,……”

    “老师讲的你都懂也不能回家,上学了之后你就得听老师的,哪象你这样的?说回家就回家了?这是第一次,我就饶了你,再有下次我就不理你了,知道了没有?”

    “噢……”小七委屈的垂下睫毛,撅起了嘴。

    邹晨看到有些不忍,然而一想哪里有上学第一天就逃学的,只能狠狠心继续板着脸。脑子里闪过儿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时的情景,儿子在大门口哭天怆地的抹眼泪,问她是不是不要他了,大声喊着妈妈不要走,妈妈我不要上幼儿园。

    把声音放缓了一些,“咱庄子里不知道多少人想去上学,可是正文堂伯的学馆却不肯收。你虽然是跟着阿姊念过书的,可是有很多道理阿姊不能教你,你只能在学馆里才可以学到,你可不能被人笑话象个长不大的小孩子,连尊敬老师的道理都没有学会……”

    小七郁闷的点点头,拉着邹晨的手又紧了一些,“我以后好好听老师的话!”

    邹晨高兴地揉揉他的小脑袋,在他脸上亲了一口,笑道:“这才是我的好阳阳!”

    小七被阿姊夸奖,立刻高兴的笑逐颜开。

    刚进了东院,便听到随着美娘一起嫁过去的庞婶正大声的陪着二婶和母亲说话,逗得她们前仰后合的。二郎家的小宝听到了小七的声音立刻睁着大眼睛四处寻找着小叔叔,看到了小七进屋向他的方向伸出手臂。等看到邹晨更是手脚乱蹬,邹晨和小七三步并做两步走,向前先行了个礼,然后才伸出手把小宝抱在怀里。

    乌倩佯装嫉妒,轻笑道:“这小子就不能看到小晨,一看到准缠着她,连我这个娘都不要了。”

    “可不,阳阳小的时候,也是见到小晨就死缠着,瞧瞧,现在都五岁了,还和姊姊睡一张床呢,羞不羞?……”黄丽娘打趣道。

    小七被羞的双颊通红,白了黄丽娘一眼,然后轻轻捏着小宝的小手,做鬼脸逗他,逗的小宝嘎嘎直笑。

    邹晨四下看了看,没看到沈芳的身影,想必是陪着二伯和父亲在说话,便坐在乌倩的身边一起听庞婶讲美娘生产的事情。

    庞婶正和两位主母说到小家伙有多重,“……六斤四两,别提多精神了,那小胳膊小腿的,肉嘟嘟的,就跟那莲藕似的,……”说着往小宝这里看了看,比划了一下,“就跟咱家的小大郎刚出生时差不多大小,粉粉嫩嫩的,爱死个人儿!”

    柳氏从邹晨手里把小宝接过来,叭叽亲了一口,羡慕的黄丽娘眼角直跳。

    “哭声大吗?响亮吗?”柳氏问道。

    “哎哟,我的主母,您是不知道,那哭声多响,能把房子给掀了。当时沈家主母就高兴的直念佛,说是沈家的造化大,才得了这么一位小郎君。”庞婶笑眯眯的说道。

    “阿弥陀佛,母子平安就好,平安就好。”黄丽娘念了一句佛,又往西方拜了拜。

    “你和姑爷,先在这里住下,等到明天一早咱们天不亮就动身。”柳氏说着又往小宝脸上亲了一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