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晨光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晨光里-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见正屋当中一桌案之上,挂的乃是一面老树虬枝的松鹤图,画下放着一些时鲜的水果,地下两溜六张楠木交椅,椅子中各有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

    北窗那里放的乃是一个博物架,架子上摆放着一些金器玉雕,挨着博物架,有一只铜鹤,呈昂首站立鸣啼状,通身錾刻羽纹。腹部内空,可贮香料,此时正有袅袅青烟从鹤腹中缓缓升腾。博物架后面又是一个小的会客室,想必是招待一些雅客所用,里面只有一张小榻,榻子上摆着一个梅花式红木小几,几上放着一尊美人细插瓶,瓶内插着几株时鲜花卉。榻旁摆着几个小绣墩,对面放着一个书架,摆了几本书。

    南窗下是一张会客的长榻,榻子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锦靠背与一个大枕,铺着绿缎大坐褥,中间摆着一个四方小几,放着时鲜果子。黄刘氏坐在南窗榻上拉着小七的手,将他搂在怀里,仔细的又看了半天,才说道:“这孩子,可怜见的,受这么大的苦。”说完又叹息了一下。

    大舅母柴静见状便站起身来将榻边的一个痰盒奉到了黄刘氏面前,黄刘氏吐了一口痰才觉得心里松快了许多。三舅母方怡便捧了一个填漆茶盘,里面一碗漱茶,让黄刘氏又漱了下口。

    黄丽娘见状便从一个小丫头手里取了一杯香茶递给母亲,然后说道:“这次多亏了多家的金兰,要不是她,咱家的小七指不定要多受多少苦呢,只是可怜了金兰了,小小年纪,唉……”

    “这倒是一个忠义的,以后你们一家可得将她当做救命恩人一样的看待,可不能怠慢了。”黄刘氏缀了一口茶,正色道。

    黄丽娘和邹晨听到这句话,急忙站起来郑重的承诺,以后金兰便是自己家的亲人,绝不敢怠慢,黄刘氏听了这才满意。这时小丫头又流水般进来为正屋里的人奉上了香茶。

    ps:

    桌椅:《东京梦华录中》中元节中写到,“中元前一日,即卖练叶,享祀时铺衬卓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卓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

    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唐画《挥扇仕女图》中还有圈椅。

    由此可见唐宋两朝时,带靠背的交椅和高桌已经进入官员之家了,但是老百姓家的普及应该还是北宋末的时期。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为未来担心() 
这时,邹正业和黄天顺和黄天明正呆在黄老爷的会客居中和他商议事情。

    邹正业道:“岳丈,那江承所说的是真的?”

    黄老爷看了一眼窗外之后点了点头,“这话,是从知州府中泄露出来的,那风五娘必是南风郡主不假。只是,她命运多舛(chuan),小小年纪便被江月掳走,唉……”

    “江月?……”邹正业擂了一下手,恨恨的骂道,“我只恨不得生啖他肉,将其抽筋扒骨也难消我心头之恨!”

    “这件案子想必已经惊动天听,到时也不知官家会如何判,如今江月已死,只剩下江承,怕是他难逃死罪。只是可恨,不能亲手诛杀此贼!”黄老爷恨声道。

    黄老爷又吃了一口茶后问道:“听闻,风五娘成亲给你们下了喜贴?”

    “正是!”邹正业道,“那风五娘与小晨倒是极为投缘,还说要请小晨和阳阳做她的送嫁男女童呢。”

    黄老爷听了之后笑道,“这倒是缘份了!你家准备送些甚礼物?”

    邹正业便将自家想送一面梳妆大镜给风五娘做贺礼的事情说了一遍,黄老爷听了之后立刻要求黄天明将此事记下,作坊里其他的工可以先停,但是给风五娘做镜子的必须要立刻赶出来。

    “咱家不冲她是什么公主郡主,也不管她和官家是何关系。咱们只需要知道,她和敬平与仇九当初为了救小七没少使力气,咱不管他们当初是为何使力,不管他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杀人。但是没有敬平,咱们摸不准江月和蔡家的关系。没有仇九,这小七怕是现在还在江月手里,咱家只是为了报恩。那也得把礼给送的漂亮些!”黄老爷捻须说道。

    黄天明立刻站起来保证说绝不敢耽误这件事,黄老爷听了之后这才满意。

    “岳丈,那江承有没有说金兰那根手指的事情?”邹正业象是突然想起来似的问道。

    黄老爷笑道:“这事,倒是也打听清楚了,那一日他们便随便在城外乱葬岗找一个刚死不久的幼童尸体,将手指割了下来冒充是小七的,没想到却是一个七八岁女童,所以就被忤作误以为是金兰的啦。”

    邹正业闻听此言,到底才算是放下了心。

    不一会,便有仆妇进来。说可以开饭了,于是几个人便出了书房,拐了一个小角门。穿过一个抄手游廊,便到了小花厅。还未入厅内,只闻一阵饭香扑了脸来。这时,黄刘氏和两个儿妇还有邹晨一家已经在此等候了,几个表哥表弟们垂手站在一旁。

    一家人重新见了礼。各自坐在席上,便有仆妇们将饭食摆好。一家人吃了饭,又说了一会话,便自去安息了。

    黄丽娘陪着邹晨住在黄刘氏卧室旁边的暖阁中,小七则是被外祖母抱走要和她一起睡,邹正业则是睡在客房里。

    两母女将床榻铺好。便上了榻,黄丽娘看到邹晨似乎有心事,低声问道:“小晨你今天是怎么了?”

    邹晨道:“娘。你不觉得外祖家和以前不大一样了吗?”

    黄丽娘帮女儿把被子掖好,自己才躺下,随口说道:“哪里有不一样?无非是今年添了些仆妇罢了,这个不是为了给你二舅舅挣个脸面吗?总不能你二舅舅的同窗好友或者同科来了,家里连个接待的仆妇都没有。”

    “那二舅舅挣的钱够用吗?”邹晨好奇的问道。“我看可添了不少呢,我今天数了数。至少十几个。”

    “你二舅舅是大名府的县令,属于万户县,正俸二十贯每月,再加上禄粟、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等等每月约得有百来贯的收入,而且官家还每个官员给派了两个谦人,若是不请这两个谦人,就是每年一人给钱三千文,可以自己另请。再加上一些衣料,什么冬柴夏冰之类的,总之官家是从头管到脚,连茶叶和酒还有喂马的草料官家都给管完了。”黄丽娘笑道。

    “哎呀!”邹晨惊呼,“福利这么好?”这算下来,可比后世的那些官员们挣的要多啊,而且还是光明正大的收入,这么多的俸禄根本不需要去盘剥百姓,官员们工资高自然没有贪污的事情发生,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贪污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可不是!”黄丽娘得意的笑笑,“要不然那些士子们削尖了脑袋想去当官。这当上了官,一家几口官家从吃管到穿,从玩管到住。再也没有比当官更好的更能挣钱的更体面的事情了。”

    “娘!那你说,要是我四哥和五哥都当上了官,咱家那该多好啊!”邹晨憧憬道。

    黄丽娘笑笑:“可不是,若是你两个哥哥都当上了官,咱家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处处小心了。不过啊,这个还得他们俩用心才是啊。”

    邹晨握握拳头,恶狠狠的在被窝外挥舞了一下,“下个月等府学招生了,就让他们去考,若是考不上,就脱了裤子打屁股,打的他们哇哇哭。”

    黄丽娘搂住邹晨闷声低笑,“好,到时就让小晨去执家法,打那两个不知道给咱们争脸面的。”

    母女俩个又说笑了一会,便沉沉睡去。

    第二天,神清气爽的起得床来,便洗漱了一番去了黄刘氏房间请安。却不想外祖母黄刘氏已经起床,正穿着薄袜子在院子里的鹅卵石上来回走动。

    黄丽娘领着邹晨行了个礼,黄刘氏看到是她们,忙招呼他们过来,扶着邹晨的手在鹅卵石上又走了几圈才停下脚步。

    “人老喽,就得注意点养生。”黄刘氏接过身旁人递过的汗巾往脸上抹了一把,坐在鹅卵石旁边的马扎上穿上鞋子。

    “外祖母身体很好呢!”邹晨由衷的赞叹,黄刘氏看起来红光满面,身材适中,不胖不瘦,两眉宽广清长,双分入鬓。一看便是长寿之相。

    黄刘氏听了邹晨的话呵呵直笑,摸了摸她的鬓角:“你们年轻,就应该多睡会。我是上了年纪,这一段睡的不沉,也不知怎么的,一到了四更天就自己醒来了。这不,你俩个嫂嫂也不知在哪里听的什么偏方,就在院子里给我弄了一个鹅卵石小道,让我天天在上面走上几圈。还别说,走了几天就觉得浑身发热。特别舒坦。”

    邹晨听了之后,忙也逼着黄丽娘脱了鞋子到鹅卵石小道上走了一圈,黄丽娘呲牙咧嘴的走了两圈就大呼不行了。脚底痛。

    黄刘氏笑呵呵的等到邹晨扶着黄丽娘走完了才说道:“小小年纪,哪里来的这么多痛,我看你啊,就是欠晒太阳欠走动,这一段老呆在屋子里把身子都给熬坏了。”

    “对啊。对啊!”邹晨附和道,“我娘这一病几天,一直没出过屋,我看啊,等我们回去也在西院里弄一个鹅卵石小道,让我娘天天在上面走几趟。”

    娘仨个正说着话。便看到大舅母柴静和三舅母方怡结伴而来。

    柴静先行了礼才笑道:“阿姑今天又走了几圈?可有没有觉得脚底生热了?”

    黄刘氏指了指自己的脚底板道:“热了许多,就是睡的还是不大好,老早就醒了。”

    方怡翩然过来。扶着黄刘氏的胳膊笑道:“热了就是证明有效果,以后阿姑一天走上两三次,说不定啊这失眠的病症便治好了。”

    柴静也过来扶着另一边胳膊将黄刘氏扶到了走廊上,仆妇们便端着一些早餐的吃食送了上来。

    黄刘氏便问了问黄老爷和邹正业他们有没有安排吃的,柴静笑道:“妹夫今天要随着阿翁和大郎三郎去作坊看看。他们一早连饭都没有吃就坐上马车出去了,咱家那几个淘气小子刚刚已经去了族学。”

    “可不。就只剩下我们了?”黄刘氏笑笑,便先拿起了筷子。

    早饭吃完,便坐着一起说起了闲话。也不知怎么说的,便说起了邹晨女红的事情上来。

    黄刘氏指着柴静和方怡笑盈盈地说道:“小晨,你这俩个舅母与针线一事上都是有些门道,你挑一个拿手的花样绣上一绣让你两位舅母看看你的针法。”邹晨听了站起来走到旁边的针线筐里,挑了一个圆棚子随便卡了一块白色的绣布,便准备下手。

    柴静走到邹晨身边,低声笑道:“小晨不必紧张,你就随便绣上两针,让我和你三舅母看看针法就行。”

    邹晨听了之后,便定了定神,拿出平日里所学的东西,开始认真的在圆棚子上面绣一朵荷花。柴静坐在她的身边,不时轻声的指点着她。

    方怡原本是挨着黄丽娘坐着,看到邹晨已经开始绣花,便也走了过来,仔细的看了两眼,便笑道:“其实这个绣花,倒也不需得学的多么精巧。那些绣娘们倒是各个学的妙,可是她们却是以此为生的。咱们家的小娘子,倒是应该在治家和饮食一道上多下一些功夫。免得将来去了婆家,两眼一抹黑连唤奴使婢都不会。”

    黄丽娘闻听此话,也颇为同意,看着邹晨便陷入了深思中。

    这个女儿,要说起来她便没花多少心思,任何事情不需要她催着女儿便知道自己去做了。在别家的小娘子只知道玩耍的时候,她就可以在家里照顾弟弟,做吃食可以做些简单的家务了。家里这两年更是因为沾了她的光,如今林蛙养了稻田活物也扬了名,日子过的是一天比一天的好。

    女夫子虽然是为她请了,可是说好了只请一年便要离去,眼看着今年**月份女夫子便要走了。

    女夫子走后,小晨又当如何呢?

第一百五十章 在古代听戏() 
到了下午,黄老爷和邹正业他们还是没有回来,婆媳母女几个刚吃过下午饭正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一边绣花一边聊天,过了一会便听得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黄刘氏对着旁边一个仆妇呶呶嘴,那仆妇便跑出去看了看,回来禀道:“是外三房的牛氏领着她家的小子要来看安人,说要给安人请安。”

    黄刘氏点点头,对着邹晨使了一个眼色,让她避到屋里,这才让牛氏领着儿子进来。

    邹晨回了屋子,也没有心情去看是何人来了,径直去了博物架后面的那个小雅间,在书架上随便翻了翻,倒是翻着了几本农书想必是外祖父平时看的,便将窗户推开半扇,坐在小榻上倚着锦靠背静静的看起书来。

    一边看,一边在心中暗自盘算,这几日一直在想到底是哪月会有旱灾,可是一直没有想出来,估计是时间太过久远记不得了。这时倒是后悔起来,当初若是上历史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课,哪里会遇到现在明明知道旱灾却不知道旱灾是何时发起的情况。

    一时之时,倒是也没有心情太过仔细的看书,便又随便翻了几本,最终拿了一本治蝗的书,没成想倒是认真的看进去了。正看得入迷间,便觉得旁边有人给端了一杯香茶过来,便随口道了声谢。

    给她送茶的小女使今年才十二岁年纪,脸上红扑扑的,看起来水灵灵的非常可爱。给邹家的小娘子送了一杯香茶,没想到居然得了一声谢谢,顿时让她的心如同吃了蜜糖一般的甜。出去了之后,更是四处对人讲邹家的小娘子极有礼数,而且待人没有架子。

    邹晨不妨自己的一句谢谢,竟是为自己结了善缘。

    牛氏来了没一会便告辞走了。邹晨都不知道她是何时走的,她一直沉浸在那本治蝗的书本中。她真是没有想到,原来古代人治蝗还是有许多办法的,像是利用燕子,麻雀,天上飞的鸟类都可以吃害虫,家养的一切鸡鸭鹅也都是可以消灭害虫。不仅如此,而且还详细的写明了虫卵要怎么消灭,那些处理的手法,于后世用农药喷撒的办法相比毫不逊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