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流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世流芳- 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还打算在攻城之时,将和谈使臣押往阵前祭旗,鼓舞军中将士的士气。

    黎大隐的这一连串的举动,要是中原的大儒们得知此事,定会将黎大隐贬低的一文不值。

    更有甚者还会著书立说阐述黎大隐的卑劣行径,让其罪行镌刻史册遗臭万年,因为这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按照大儒们的道德标准而言,黎大隐在大理未有寻衅之前无故出兵犯境,这已经是极不道德,更应该予以谴责的行径。

    之后尚且不知收敛,在使臣前来交涉之际还私自扣押,并要将其押往军前祭旗誓师,这就更是违背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

    野蛮的暴脾气,有的人需要后天激发,就比如参与北伐的那些宋军们,若不是叶宇纵容杀戮的磨砺,也不会有如今的四十万虎狼雄师。

    而对于黎大隐而言,这种野蛮的暴脾气就是与生俱来无需磨砺,既然已经决定要闪电解决边陲之祸,那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岂能在这和谈上面瞎耽误工夫。

    因而黎大隐丝毫不做喘息,率军一鼓作气继续挺进,大理这个佛一般的国度,哪里是这些虎狼之师的对手,再加上火器配置的先进性,攻城略地更是事半功倍所向披靡。

    边陲大理这边面对宋军的步步紧逼而岌岌可危,大宋帝都的群臣们,近期的心思也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拥立新一代储君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三股势力。

    其中最为主流,也最为声势浩大的,当然是蒋芾拥立年纪最小的嫡皇子楚王赵斌。

    其次则是身为庶出的靖王赵枫,因为按照年龄他是皇长子。

    最后便是近日新起的势力,是以晋王柴叔夏为首的一众大臣,纷纷站在了齐王赵清的这一边,也要为齐王赵清争一争储君之位。

    三股势力相互撕扯各不相让,你说立嫡不立庶,他说立长不立幼,也有人说嫡庶之别不关紧要,要看皇子的品性贤德

    满朝文武的老头子门,为了几个尚且年幼的皇子们,撕破脸皮争得是不亦乐乎。完全没了平日里的温文儒雅恬淡镇定,反而使得整个朝堂成了繁华街市的泼妇骂街一般。

    不过随着争论的持续升温,在三股势力之中,拥立皇长子赵枫的呼声越来越最后直接被柴叔夏与蒋芾挤出了争储的行列。

    皇权之争,要的不仅仅是身份,更重要的是本身拥有的实力有多强大,这从叶宇的身上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试想一个能从私生子的尴尬身份,成为如今大宋人人敬畏的天子至尊,这就是将个人的实力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否则单论身份贵重的话,无论是当初的庆王赵恺还是叛逆的恭王赵惇,哪一个也比叶宇这个私生子高贵。

    如今赵枫虽然年长于其余三位皇子,但是由于背后没有强大的势力支撑,也只能注定在这场权力争锋中,成为一朵闪烁的浪花罢了。

    而同为庶出之身的齐王赵清,由于有了晋王柴叔夏的大力支持,在各种先决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却仍旧可以屹立不倒与楚王赵斌争储!

    一个当朝宰辅兼太傅,一个则是皇亲国戚尊贵王爵,两人的无论实力还是地位都是十分的超然,更是奉命共同执掌朝中军政大事。

    所以二人相互对峙起来,可谓是不相上下各有千秋。

    终于在这一日夜间,宫中突然传来皇帝病危的消息,并有宫中内侍传旨,宣召朝中几位重臣即刻进宫面圣。

    直到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关键的时刻终于来临了,究竟这大宋帝国的接班人是谁,今夜也定然会有一个结果。

    福宁宫中,但凡六部乃至六部以上的官员,纷纷静候在殿外等候传召。

    没过多久,内侍刘武岳从殿内走了出来,继而站在台阶上清了清嗓子,神情忧戚地郑重道:“陛下有旨,宣晋王与蒋大人殿内听训!”

    “臣等遵旨!”

    蒋芾与柴叔夏二人相互上对视了一眼,随后又各自满怀心事的避开对方目光,随后各自整了整衣冠,便先后迈步走进了福宁宫。

第754章 君臣三人心机藏() 
后宫有皇帝的寝殿数座,但是最为有名的便是福宁宫,因为这座福宁宫乃是宋太祖赵匡胤居住过。

    御榻上,一个面如死灰的年轻君王,就这样气若游丝的躺在那里。

    发丝灰白的颜色,与那张年轻消瘦的面容,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当蒋芾与柴叔夏走进殿内,一股浓烈的中药味迎面而来,蒋芾轻轻地嗅了一下,神情虽是依旧如初,但是眼中却流露一丝患得患失之色。

    而相较于蒋芾的异样神情,柴叔夏倒是此刻觉得有些释然,即便脸色依旧带着忧戚之色,但是步伐却是明显地轻快了许多。

    “老臣蒋芾叩见陛下!”

    “臣柴叔夏叩见陛下!”

    二人行至榻前,纷纷行礼之后,便默契的静候在了一旁。

    就这样过了片刻,御榻上的叶宇才艰难地喘出一口气来,缓缓地睁开浑浊双目,艰难地看向二人:“二位卿家来了”

    “陛下,您的龙体”柴叔夏率先发言,一脸的关切之情让人心生暖意。

    叶宇随即摆了摆手无力道:“天命如此,药石已然无效,朕自己的阳寿心里清楚,早在早在三年前,朕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咳咳”

    “陛下,保重龙体啊!”

    “不不碍事”

    叶宇吃力地将捂口鼻地手巾缓缓展开,二人在赫然看到那洁白的手巾上,竟是鲜血殷红一片。

    “这”此时杵在榻前的蒋芾,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好了,乘着朕还有一口气在,还是将储君之位定下来,才是朕今夜传召尔等进宫的主题。两位乃是朝廷股肱之臣,对于立储之事可有建议?”

    此时的福宁宫中的卧寝内,诸多宫女仆人全部撤离,仅留下这君臣三人商议立储之事,因此原本安静地福宁宫,就更显得气氛凝滞了。

    “陛下,请恕老臣妄断之言,这自古礼法便是立嫡不立庶,现今楚王殿下乃是唯一嫡出,故而故而理应由楚王继承大统。”

    谈及立储君之事,蒋芾在叶宇的面前口舌变得有些不利落,更是有着一种局促感油然而生。

    这与他在朝堂之上,和晋王柴叔夏争锋相对,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而蒋芾对于这种局促感,也是一直觉得很无奈。

    他虽然已经是年过六旬,兼之久经宦海早已经是心境超然,但是从叶宇入仕开始,蒋芾对于叶宇都却凭生莫名的怵意。

    这种发怵的感觉,随着叶宇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

    “楚王斌儿”叶宇仰面躺在御榻上,似在回思,又似在斟酌,口中喃喃自语不知说些什么。

    “陛下,臣以为不妥!”

    就在叶宇口中呢喃斟酌之际,静默不语的柴叔夏恰合适宜的开了口。

    “哦?”

    “陛下,若是处于盛世,当是立嫡不立庶,其次是立长不立幼这等甄选继承大统之人并无不妥”

    柴叔夏先是肯定蒋芾的先前言论,随后却是话锋一变:“然而我大宋如今,于外而言,我大宋在陛下的英明治世之下,已然是国势强盛傲视诸国,然陛下也当知晓如今边境仍旧战火未平!”

    “于内而言,陛下所惯施的治国方略,虽是颇受争议却有利于万世之国策,此等接班重任须得有贤达者继承,方可贯彻陛下之思想,使之日臻完善”

    侃侃而谈的柴叔夏,没有直接将自己拥立的人选提出,而是说了一番当下朝廷内外的时局。

    而这也正是这番话的高明之处,既显得他柴叔夏一心为公,又将自己的意愿表达了出来,同时这也是在挑拨蒋芾与叶宇之间的君臣关系。

    蒋芾是什么人,那是文官之首的当朝首辅,又是诸位皇子的老师,虽然太子之位一直空悬,但是太傅之职早已经加封。

    一个老师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思维与价值观,所以蒋芾将楚王赵斌拥立为储君,除了楚王小皇子是皇后嫡出之外,有没有别的意图就另当别论了。

    而柴叔夏这番看似无意的话,却直接戳中了一切软肋,因为叶宇这几年的贯彻政策都是无形的打压文官,更是将儒学至高无上的地位,硬生生的拉下了神坛。

    这种频频出手打压文人的政策,在叶宇驾崩之后,接班人是否能够继续执行,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如今柴叔夏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再说:你叶宇辛苦颁布执行的政策,将来可能会被蒋芾推举的接班人彻底撤销与颠覆。

    蒋芾在一旁是暗暗吃惊,吃惊之余则更是心惊肉跳,他此时此刻觉得自己应该重新审视眼前的柴叔夏。

    因为在此之前,他没有想到这个一直不动声色的柴叔夏,会是如此的腹黑人物。

    仅仅三言两语,不仅驳斥了他推举的楚王,而且还让他在叶宇面前暴露私心嫌疑。

    如此反衬之下,对方成了为社稷忧国忧民的忠臣,而他则无形之中成了自私自利的奸佞小人了。

    太黑了,实在是太黑了,太他娘的黑了!

    蒋芾暗骂自己此前低估了柴叔夏的战斗值,如今才看出这位是杀人不见血的主儿。

    “陛下,老臣”

    蒋芾正要解释什么,叶宇却摆了摆手示意不必多言,而是将目光落在了柴叔夏的身上:“盛世立嫡长,乱世立贤达,皇舅此言不无道理。那依皇舅之见,在朕的四位皇子之中,哪一位是你口中的贤达之人?”

    “回禀陛下,皇子均是年幼性情未定,臣也一时难以看出哪位皇子具有超然之才”柴叔夏说着,继而稍作停顿,才道,“不过单论庶出皇子中,臣以为齐王殿下颇具慧根!”

    “哦?咳咳,皇舅如此认为?”

    “靖王虽是年长,然敦厚有余机敏不足安王虽聪慧超然有陛下之风,然母妃却是女真异族,故而安王身负异族血统,我泱泱华夏血统断不可失真,所以”

    蒋芾在旁很想说楚王不仅是嫡出皇子,又聪慧过人温文儒雅,更适合做王朝接班人。但是经过之前柴叔夏的那番挑拨之言后,蒋芾生怕君臣之间误会再生,因而开始有所顾忌不敢多言。

    就在蒋芾懊恼自己低估柴叔夏,而致使如今处处被动局面时,叶宇却突然来了一句:“不过朕,倒是觉得楚王更适合一些”

    “这”

第755章 册立太子暗流涌() 
叶宇突然不按常理的话语,不仅使得柴叔夏顿觉意外,就是蒋芾也是突然觉得猛然一怔。

    二人稍稍愣神之后,率先反应过来的蒋芾躬身作揖附声道:“陛下圣明,楚王才智虽在皇子之中并非绝佳,但也是聪慧过人不遑多让,立楚王殿下为储君,老臣无异议。”

    “陛下,臣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被叶宇噎了半天才缓过神来的柴叔夏,见蒋芾顺杆往上爬,又岂能甘于其后,故而在蒋芾话音刚落之际予以反击了。

    “直说无妨,朕恕你无罪”叶宇干裂的嘴唇微微张合,有气无力的样子似乎下一刻就会接不上气息。

    柴叔夏整了一下语言,随后道:“陛下,您就不担心储君年幼,将来陛下万寿仙去、龙御归天之后,外戚有专权之祸吗?”

    “”

    此言一出,稍显松弛的气氛又陡然紧张起来,若是说此前柴叔夏含沙射影的话是暗示与嘲讽,那么如今他所言的就是直接诛心了!

    蒋芾被柴叔夏这句话气得是浑身颤抖,向来修养极好的好,此刻也不由的爆起了粗口:“柴叔夏,你如此阻挠陛下圣意,可谓是意图不纯!”

    文人骂人就是别具风度,到了这个份上仍旧是不带脏字。

    而柴叔夏面对蒋芾的怒目而斥,却是极为坦然:“蒋大人,本王也是就事论事何谈意图不纯?自古外戚专权之事屡见不鲜,其弊端更是祸国之根本也!”

    “你!”

    蒋芾在言语辩驳上显然不如柴叔夏,经柴叔夏三言两句反驳之后,他竟然不知该如何回击对方。

    因为柴叔夏说的既是事实,又再次站在了忧国忧民的道德至高点上,这让他根本是无从反驳。

    自从二人进入寝宫听训开始,柴叔夏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无形的针对着蒋芾,这让蒋芾感到十分的无语。

    外戚专权这四个字,是柴叔夏应对蒋芾的必杀技。

    蒋芾所拥立的楚王赵斌虽然是嫡出,以至于本身地位尊贵于其他皇子,但是也正是这种高贵的地位而潜藏着无形隐患。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今的苏氏一族早已不是当年的落魄凋零,不仅有苏全忠掌控整个大宋的商业命脉,其余的苏氏子弟也凭借这有利的条件,开始走上了从政这条路。

    又加上苏全忠父女二人与叶宇的关系,苏氏子弟开始大范围的与朝中权贵联姻,致使朝野政权这张大网上,有了苏氏家族的一席之地。

    这也是叶宇一直将其看作隐患的根由,因为苏氏一族的这张网发展的太快了。

    而当初在醉仙楼的苏远航,就是苏氏子弟与朝中权贵联姻的案例之一,所以叶宇才会一反常态的严厉惩处,为的就是借机压制这股不良之风!

    苏家这张人际关系网,除了当初苏远航与岳家联姻,当然还少不了蒋家的子子孙孙,盘根错节难以分离。

    所以柴叔夏此言,不仅直截了当,而且又一次戳中了要害!

    而再反观他所拥立的齐王赵清,虽然母亲兰妃曾是叶宇身边的丫鬟婢女,出身相对而言较为卑微,但这也恰恰给予了赵清两大优势。

    一则就是出身境遇与叶宇相似,使之更能产生共鸣怜惜之情二则就是背后没有什么裙带势力掺合,这样反而显得清清白白胜任储君之位。

    柴叔夏说完这些话之后,便开始选择了沉默,因为聪明人之间说话无需透彻,只需轻轻点破即可达到效果。

    聪明人有聪明的好处,但同时也是聪明带来诸多烦恼,显然在柴叔夏此刻看来,自己的三言两语,足以让躺在病榻上的叶宇顾虑重重了。

    果然,柴叔夏的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