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流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世流芳- 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道也!”

    “蒋卿,你乃饱学之士,岂不知,除恶不尽,后患无穷的道理?再者,这收兵罢战,与民休养,也只是你一厢情愿,你怎知女真人就肯?既然爱卿将其看作蛮夷,那么对于蛮夷的和谈,又有何诚信可信!?”

    这句话立时就把蒋芾等人问住了,因为这本身就是自己挖坑埋了自己。

    “朕登基之初,就曾昭告天下,不但要继承先祖遗志,驱逐北夷,还我河山,而且不会仅仅俯览先祖这一片巴掌大的疆域,但凡不臣服大宋者,有一族灭一族,有一国灭一国!”

    “嘶”

    话说到这个份上,所有的进谏劝言已然是无济于事,因为叶宇今日这番言语,已然表露潜在地野心。

    原本他们只是以为此次渡河之战,只是为了光复燕云十六州,如今看来这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将众人辩驳的哑口无言后,叶宇这才下旨前线:不接受和谈,继续北上灭金!

    就在宋金之战一面倒的如火如荼之际,西辽在草原战场上也有了显著成绩,将本就不算强大的蒙古部族直接挡在了斡难河以北。

    游牧民族还需要游牧民族去整治,否则若是宋军深入草原,恐怕百万大军也是无功而返。

    当年蒙古族还不能称之为蒙古族的时候,曾有过叫嚣金国的事情,后来金国皇帝完颜亶为了以示惩戒,遂先后调遣两员名将率领十余万大军深入草原予以剿灭。

    结果两次都是无功而返,反而还被打得灰头土脸,这其中的两员名将之一,就是金国四皇子完颜宗弼,也就是岳飞传里的金兀术!

    试想一个在宋朝战场上缕缕战绩的名将,竟然率领十余万大军被打得灰头土脸,归根结底还是不熟悉草原地理环境的原因。

    西辽大军在草原的胜利,直接在北面给了金国致命压力,这样就更是促进了金**事战场的力不从心。

    宋军的四路大军,均是配备了先进的火器,向北推进的速度让金国朝野惊恐不已。

    因此金军的防区也进一步开始缩最后只是以中都大兴府为核心,包括周边的涿州、雄州、霸州、清州、顺州、通州、蓟州等七八个州郡的范围内。

    兵马总数约八万左右,其他的地方以经全部彻底放弃。

    同时也有相当一部份金国的官员、将领和军队,尤其是一些不愿退回上京老根据地的官员,纷纷都投奔到了宋军的阵营中。

    女真人向来自诩是华夏正统,是炎黄子孙的后代,所以临阵倒戈的这些人纷纷愿意接受汉化。

    其实他们本身就已经被汉化,金国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汉人,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倒没有什么违和感。

    宋军也是善开山门,来者不拒,管他士农工商,三教九流都尽数收纳。只要愿意接受汉化,愿意归顺的就是大宋的好子民。

    金国的形势已是岌岌可危,又加上临战叛变不少人,致使整个中都已然生了乱象。

    乱象的产生,就正是大宋的谍报人员活动的大好机会。

    间谍,这一行业自古有之,甚至还分为文、武、明、暗之别。这一行业里,显然叶宇在当下是走在历史的最前沿。

    中都仅剩不到十万大军,还有大量粮草物资的动向,对于潜入城内的间谍而言,也跟本就无法隐瞒。

    在笫一批宋军登岸之后,这些消息就传到了吴挺的的耳中,再经过一番分析,得出结论十分明显:完颜允中开始准备放弃中都,向上京地区撤退了。

第745章 中都城外金军溃() 
虽然知道金军在向上京撤退,不过身为总指挥的吴挺并不打算去追击金军。

    因为吴挺觉得,如果金军老老实实退回上京去,对大宋来说,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这一次大宋北伐的首要以及初步目的,只是为了收复所有的失地,界限就是昔日的燕云十六州地区。

    至于能不能够彻底消灭金国,并不是在首位,以吴挺惯以翁扎稳打的老练性情,自然不会如叶宇那般奇招百出,但这也是叶宇极为欣赏吴挺的地方所在。

    一场灭国之战,要的不是奇招百出而是就是稳扎稳打,因为推土机般的层层推进,远比乱点刨坑的奇招,要能影响将来的安定统治。

    所以当下的吴挺对上京哈尔滨地区暂时也没有兴趣,在他看来宋军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占领中都,为将来出关灭金的战争,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的考虑,叶宇决定不考虑追击金军,还是按原计划进行进攻中都。

    吴挺待三军汇集中都,便立刻下令宋军发起攻击。

    这仗一打起来,却有些出乎吴挺的意料,原以为战事进行到这一步,连主力部队都已经撤走了,金军的斗志应该会大大下降才对。

    然而留守中都这支金军则不同,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挥动着手中的武器,拼命的攻击着宋军。

    尽管金军的人数远远少于宋军,但在战斗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气势还是士兵,都完全压倒了宋军。

    事实上金军的反击已经不能用奋勇来形容,而是拼命,甚至是疯狂。因为留下来的金军,几乎都抱以了必死的决心。

    死亡的墙角下,留下的机会只有拼命,他们已经是别无选择。

    中都作为金国最为重要的帝都,留守的大军也自然是皇族中的亲卫军,所有人都可以临阵脱逃,而他们却只能拼死一搏以捍卫女真族的尊严。

    宋军对此显然洠в凶愎坏淖急福豢季捅唤鹁虻昧笸恕

    好在如今的宋军已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虽退而不乱,虽然处在下风,但仍然保持着完整的阵形,丝毫也没有惧退的弱势。

    吴挺虽是诧异留守中都这支金军的战力,不过却并不是很在意。

    久经战阵的吴挺很清楚,这不过是金军回光返照罢了。金军的进攻看起来虽然很疯狂,但实际不过是失败最后的垂死挣扎,来得快去得也快,似如潮水涨潮长不了。

    因此只要顶住金军的开始进攻,保持住自己的阵形不被金军打撒,等到这股锐气用尽之后,金军就会立刻崩溃不堪。

    一时的成败得失并不重要,只要在宏观大局上能够做到不失,那就是一场值得称赞的胜利,因此吴挺指挥着宋军则战则退。

    无论金兵的进攻多么凶猛,冲刺多么疯狂,甚至是不计生死,同归于尽的打法,吴挺始终传令三军坚持着各自的阵形完整。

    即使是局部有时会被金军打乱,立刻迅速后退,拉开与金军的速离,然后迅速调整好。在不断的后退中,一点一点的消耗着金兵的锐气。

    死磕,势必造成大量的死亡,吴挺不想宋军有过多的伤亡,既然能在不损失宋军生命的条件下,可以将金军消灭殆尽,后退一时又有何妨?

    宋军从当年惊惧金军而溃逃,到了叶宇激发血腥而舍生忘死死缠敌军,以及到了今日可以做到进退有度而气势不减,这是一个收放自如自信入骨的蜕变。

    三个阶段,完成了宋军战力的一种蜕变!

    战事进行了差不多半个时辰,宋军以经后退了三里的距离,而金兵的锐气也正如回光返照,此刻基本消耗殆尽。

    由于先前不顾一切的猛攻,金兵们都各自为战,结果阵形完全散乱,步兵、骑兵、弓箭手、藤牌手、长枪手的位置全都乱了,毎一个金兵都只顾着向前猛冲,猛杀,别的什么都忘了。

    吴挺见状,就知道反击的时候来了,随着宋军阵后的号角吹响。

    宋军全都停下了后退的脚步,钢铁般的军容方阵宛若不能逾越的鸿沟,任凭金军再怎么猛冲猛打,宋军也不再后退一步。

    与此同时,宋军中路的阵势突然左右一分,只见包天黑马金锤,率领着三千骑兵从宋军的阵中杀出。

    包天双锤轮开,威猛钢铸,劲气凌厉,所过之处可谓是挨着就死,打着即亡,几百斤的瓮金锤金凤凌冽无人可挡,只打得金兵头破血洗,纷纷到地毙命。

    包天率率领的三千骑兵,如同一把锋利的椎子,一下子就扎进了金军的阵势中,立刻将金军杀得大乱起来。

    随后宋军也向金军发动了全面的反击,尽管金军仍然还在拚死抵抗,但这时金军的锐气已尽,阵形已乱,面对宋军的反击,跟本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只能依靠个人刀量死战。

    但在战场上并不是只靠拼命就能取胜,这种散兵游勇式的作战方式,与有阵型,有组织,有配合的整体作战根本就不能匹敌。

    因此宋军的反击只进行了不过一柱香的功夫,金军就以经全面大败,溃不成军了。

    而宋军随着物体的命令,立刻分散成十几个小队,对溃败的金军进行看追击,分割,包操、围歼等等战术。

    这种战术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吴挺所使用起来却也有着些许不用,因为吴挺让三军将士尤其是骑兵方阵,严格模仿了叶宇身边亲卫战云骑兵的围歼手法。

    那叫一个残忍,但却很有震慑力!

    一切都进行的井井有涤,丝毫也不乱,同时也显示了宋军良好的素质。

    这场战斗只进行了一个多时辰,结果金军大败,被宋军斩杀了三万,俘虏近四千,败回中都城中去的,已经不足两万人。

    紧接着四十门火炮在中都城外一字排开,对准中都城就是一轮猛轰,火炮作为攻城以及防御的利器,其结果时刻想而知的。

    故而,当日黄昏,中都城破!

第746章 彼此恩怨气病身() 
中都古为幽州,也称燕京,历来都是中原王朝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边防重地。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这其中的幽字指的就是幽州,此前所谓的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只是光复了幽州之外的十五州。

    如今中都的攻陷,可以说燕云十六州才算真正的得以重回大宋,重回汉人的的手中。

    自从在后晋天福元年被石敬瑭割让给辽国之后,就成为辽国南下掠夺中原的基地,殆祸三百余年。

    大宋建国之后,历代皇帝无不以收复燕云之地为念,宋太宗为收复燕云,发动了两次北伐,结果都大败而归,宋太宗乘驴东仓惶逃,名将曹彬的一世英名也毁于一旦,连归降大宋的杨继业也命丧疆场。

    之后金国灭辽,又与宣和七年宋金战争发生,燕云十六州被金国夺走,之后便成了金国的帝都。

    燕京作为金国的第二帝都,经过了金国数十年的经营,现在中都的规模与汴京、建康已经不相上下。

    城墙高大宽厚,环城一条防城河,河面宽阔,确实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只要城里有足够的兵力和粮草,在冷兵器的环境下,恐怕就是有百万大军,也难以轻易攻下中都。

    然而宋军的装备已经开始进入火器时代,高大的城墙也经不住炮火的摧残,这种装备上的天地落差,已然可以无视城池的优势。

    城破后,吴挺率领大军清剿了中都城内的残余金军,同时对于中都不主动投向,也做出了应有的铁血回应。

    俘虏的一万金兵,以及城内一些余留的皇宫顽抗分子,共计两万余人全部当众处决。

    血洗的的中都城,顷刻间是一片宁静,宁静的让人感到头皮发麻,因为大街小巷皆是溅洒着尚有余温的鲜血。

    城内的数万百姓,如同中了魔咒一般全部噤了声,均在各自的家中纷纷不敢出门露面。

    当吴挺安抚百姓张贴告示,表明只会严惩反抗作乱分子、不会对城中百姓展开屠杀时。那一刻,所有人的心才算彻底放松下来,劫后余生的感觉仿若渡过了两辈子之久。

    宋军渡过黄河一路北来,屠城之举早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中都城内的百姓本以为宋军进城之后依旧会采取屠城计划,没曾想竟然躲过了这一杀劫。

    对于中都皇城里的金银财物,吴挺下令书吏将其登记造册,然后便直接封存入库,并没有将其押送回汴京。

    这番举动出乎寻常,但是若是与吴挺颁布不屠城的军令合在一起,便是一件极为合理的事情。

    因为这将表明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宋的帝都,再一次要面临迁移的打算。

    不屠城,是为了不想迁都中都后,城内一片血腥与荒芜不押送财物,是给当下残垣的中都留下修缮费用。

    迁都之事并非儿戏,这种三番两次的迁都,稍有不慎便会动摇国本,身在汴京的叶宇又岂会不知,但是迁都燕京是势在必行。

    中都、幽州、范阳、燕京、北平这些名字更改多次,直到最后便是北京这个名字!

    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燕京北京附近已有约两百多年年不在汉族朝廷中央政权控制之下。

    若从安史之乱、河北藩镇兴起算起则更长,而靖康之变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由异族统治。

    史学家腆着脸高傲的自称女真与契丹是被汉化的民族,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他们却不提及异族汉化的同时,汉人也在被异族异化!?

    所以要想掌控整个天下,使其中原不受外族袭扰,最为行之有效的就是迁都。

    燕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三面环山,俯瞰中原号为形胜,地理优势可谓是天然。

    迁都后,燕京北京及其周边成为宋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只有帝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

    而反观汴京则是无险可守,虽是四通八达水路皆通,但是也同样因为这个,使得汴京的防卫成了宋王朝一大弊病。

    所以在吴挺出兵之初,叶宇就已经授意保留中都之繁华,尽力修缮以为迁都之用。

    吴挺在处理完中都一切事宜后,便命辛弃疾统兵十万镇守中都,而他则是率领剩余三十万大军继续北进。

    完颜允中率领一众文武撤离中都时,还不忘登楼远望由南至北的大宋军队,他很想从宋军的万马军中寻获一个身影,一个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