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流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世流芳- 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宇正因为懂得吴挺的顾虑,也是对吴挺有这种思想很是钦佩,至少吴挺在他叶宇的眼里,远比当年焚烧阿房宫的霸王项羽睿智很多!

    虽然他叶宇不是愤青的的破坏分子,但是也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仁义之辈,有些事物该要破坏的终究须要破坏,因为它们挡住了历史前进的脚步。

    所以他传达的口谕只有二十个字:一城一地,毁之方可重建一人一族,弱之难再崛起!

    在这种士气如虹的时刻,若是因为一座城池的保护而稍有停滞,就是对军心士气的一种打压。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实就是一种军心士气的具体表现。

    吴挺的西路大军在洛阳停留的越久,对于整体的军心气势都是一种形的削弱,而这一旦气势弱了下去再想重燃起,将会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所以二者若是能够选择其一的话,叶宇宁愿选择炮轰这座繁华的洛阳,若是非要以毁灭洛阳而得到天下一统为代价,他也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整个神都洛阳!

    这就是大仁与小仁的根本区别,站在山下或是山腰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片时局,局限的眼光会让他们觉得,站在山顶的人薄情寡义惨人道。

    但殊不知站在山顶之人,所俯览统筹的是整个时局,而所作所为在局部看来是存有非议,但是对于整个大局来说却是好的处理方式。

    要说叶宇一生为尊崇之人,那就非秦始皇莫属了,虽然秦始皇被后人诸多诟病诽谤,但不可否认他将铁血手腕玩到了极致。

    许州的行在大殿里,叶宇脚踩在巨形勾绘的地图上,低头俯视着脚下的山川州府,随后便索性坐了下来。

    一阵清风吹进大殿,将乌黑的长发拂动。

    但是吹拂而起的黑发却是显得极不自然,因为那是经过熏染之后的发丝。

    叶宇为了自己白发衰老不被人发现,特意以熏染之法将花白的发丝染黑,但是当下的染发焗油的技术显然不如后世,故而熏染之后的发丝显得极不自然。

    中国的染发技术古已有之,绝非是西方的舶来品。文献中较早记载染发的历史人物,是2000多年前的汉朝王莽。

    王莽六十八岁篡夺汉室江山称帝,当时册立淑女史氏为皇后,当时他已“皓首白须”,为了掩盖自己的老态,特地把头发和胡须都染黑了。

    汉王莽传称他是“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王莽究竟用什么材料染黑须发,汉里并没有详细记载。

    不过查阅成于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已记载了某些能使白发变黑的药物,例如白蒿能“长毛发令黑”。

    这时吴曦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近前躬身叩拜:“末将吴曦叩见陛下!”

    “哦,回来了,洛阳战事如何?”叶宇没有抬头,而是垂目继续看着地图,似乎只有眼前的地图才能够勾起他的兴趣。

    “末将传达陛下口谕后,父帅已然下令火速攻城,如今已经攻陷了洛阳!”

    “嗯,那就好!”叶宇点了点头,随后抬起头看了吴曦一眼,旋即问道,“你觉得朕如此做,是否有些欠妥?”

    “末将认为,陛下此举并不妥,是英明之举!”

    “哦?你也如此认为?”

    叶宇不置可否的讪笑了一声,似在询问似在肯定的自言自语起来。

    “陛下乃是万乘天子天下之主,而不是区区洛阳一留守!”

    “嗯,看来你是个明白人”

    叶宇笑了笑,然后站起身来,负手来到吴曦近前注视着对方:“比起那些整天只会挑刺的迂腐文人,你就像一个做大事的人!”

    “呃陛下”

    见吴曦一脸的惶恐摸样,叶宇轻轻地拍了拍对方肩膀,继而安慰道:“好了,朕也只是说说而已,来,随朕研究一下将来的作战计划!”

    “末将遵命!”

    吴曦暗自抹了一把冷汗,跟在叶宇的身后踏上了那张巨幅地图。

    如今的三路大军已经集结完毕,西路大军由西北大总管吴挺占据河南洛阳,东路由顾夕风占据归德宋城,而作为御驾亲征的叶宇大军也先一步到了许州。

    三路大军已经对开封形成了严密的合围,只待军令统一之后,便可以对昔日的大宋京都展开光复行动。

    虽说三路大军未有进行围攻,但是这个郑州大地上已然呈现乱象,这不仅是宋军的兵锋气势逼人,重要的是江北的百姓是民心开始归附。

    尘封已久的故国情节,因为宋军的强势而来被再度点燃!

    兵未发,金国内部已乱,而身在许州的叶宇却是依旧不动如山。他在等,等金国的援军渡过黄河前来救援,因为开封是金国在黄河南岸后一个据点。

    结果让叶宇感到很失望,自从金国在江北三路战线节节失利后,金国大军就开始有了退出黄河以南的趋势。

    如今宛若成了孤地的郑州开封,完颜允中自然不会在耗兵力来争夺,因为面对宋军已经布置好的口袋阵,解郑州之危已然是不切实际的打算。

    张开的口袋没有等来金军的自投罗,叶宇在奈之余只得下令三军统一军令开赴开封府!

    都说春雨贵如油,然而今年的春雨中却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味。

    这一天深夜,顾夕风麾下的四万精锐大军一路推进,先后攻破宁陵、襄邑、杞县、陈留,后在临蔡关驻军停留,围困了开封的东南面。

    吴挺则率领麾下麾下十万大军,先后攻破偃师、巩县、荥阳、管城、白沙镇,后驻军在八角镇停留,直接遏制了西面的路线。

    而叶宇这支大军,也是一路势如破竹攻破数关隘,后在朱仙镇方才停下行军的脚步。。。

第717章 先做孙子的爷爷() 
朱仙镇,是开封府汴梁城后的一座城防屏障。

    朱仙镇若是失陷,就等同于开封府就会彻底暴露在了宋军的重重包围之下。

    而作为能够镇守北宋故都的守将,乌延坪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辈,为了表达自己有进退的意志,乌延坪下令,把军中将领的家眷都集中起来,统一安置东京城里某处。

    什么意思?其实很简单,这是准备死战的准备!

    如果挡住了宋军的攻势,万事不提如果打了败仗,我们前线拼光乃止,城里这些家眷,也一起上路!

    不得不说,乌延坪是个狠人,压根没给自己留下什么余地,颇有不胜即死的气魄。

    而金军将士,也都知道没有退路,除了拼死一战外,倒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因为所有人都听闻了宋国皇帝的凶残,对于缴械投降的士兵也是毫不留情,所以当恐惧到了一个极限,所存在的就是视死如归的勇气。

    乌延坪又不断使人军中鼓吹,声称朝廷不会对他们坐视不管,前来支援的大军已经在来的路上,这也给守卫东京的金军将士服了一剂安心5药。

    尽管这个时代的消息闭塞,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东京的百姓早就知道朝廷开始北伐了。

    而且近在眼前的前线战况,也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地传回来。短短三日之内,宋军的行军速度不仅让东京南京留守将军乌延坪感到震惊,是让开封百姓欢呼雀跃。

    他们翘首以盼,只望着王师早定中原,结束他们“南望王师”的日子。

    当官军已经进入开封府的消息传出后,东京城里流言四起,都说女真人蹦不了几天了,天子大军兵临城下只是旦夕之间。

    东京,开封府。

    这两个词,论对当下的宋人,还是千年后的中国人,其实都绝对不陌生。

    只不过,千年后的中国人想起前者时,基本没什么好的印象,没准还在东京后头加个“热”字,让人浮想联翩品味着,那电脑硬盘里的岛国爱情动作片。

    但于当下的宋人来讲,东京是一块隐忧半个多世纪的心病。一百多年的故都,沦于狄夷之手,已经六十年了。

    这么些年里,东京的百姓大多年年过着“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日子,而随着江南朝廷的屡屡败绩以及处处跪舔金国,让北地的百姓渐渐地失去了爱国情思。

    但是如今的局势,又让他们看到了拨开云雾的曙光。

    五十多年过去了,东京还是那个样子,从外表看没有什么变化。仍旧是高大宏伟,丝毫愧于它“帝都”的身份。

    就连城头上金国的旗帜,老百姓都看得习惯了,很多沦陷之后出生的年轻人,只从祖父那里听说这座城原是大宋首都。那皇宫里曾经坐着赵官家,现在他们都去南方了。

    将近六十年的时间,至少是两三代人的繁衍,当年京都沦陷的时候,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们如今也都成了祖辈爷爷,甚至早已有人先一步入了黄泉。

    老人们每每说及东京汴梁时,总有一种莫名的忧郁感触,每当说到京都汴梁,老人们总要添上一句:迟早有一天,赵官家还会回来

    这话说得久了,年轻一代根本不信,只当是前辈们的唠叨罢了。

    老人们每每见儿孙们如此忘祖,常常也是吹胡子瞪眼一阵谩骂:“臭小子,爷爷我曾经也是给你太祖父当孙子,为什么如今成了你们的爷爷?这说明爷爷都是从孙子辈熬过来的!”

    百姓的言语过于俚俗,但是话粗理不粗,一句对子孙的谩骂与教导,却是饱含着历经变迁的人生哲理。

    从孙子到爷爷,这是一个人的年龄跨度,但又何尝不是隐喻宋金两国的关系,老人以这种方式作为比喻,何尝不是不是殷殷期盼着大宋能够翻身当爷爷?

    同时叶宇作为大宋的皇,如此不顾安危地神速行军,除了时局以及身体状况的诸多因素之外,其实还有一点顾虑是让他隐忧的。

    人,是万物之灵长,因为人的适应性极强,任何的恶劣环境都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的接受与适应。

    每个民族的百姓都有着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操,但是这种爱国情操在经历三代甚至四代人之后,就会潜移默化的逐渐淡化。

    这不是一个民族的错误,而是后辈们所生存的环境让他们逐渐适应了敌人的统治,也逐渐淡忘了曾经的屈辱与血腥。因为这断血腥历史,距离这些后辈们是在太遥远了。

    满清统治华夏近三百年,为何汉人还要俯首帖耳的效命清廷,一个个自命清高的汉人文臣整日谈论高义,却是为满清做了三百年的奴仆。

    精通历史的叶宇心里很清楚,这归根究底还是民族遗忘的劣根性,时间会冲洗一切血腥,也会淡化一切的恩恩怨怨。

    这或许对于百姓而言未尝不是好事,但是对于如今的叶宇而言,却不是他要看到的现状。

    他不想当自己收复北地后,被北地百姓反谩骂成嗜血的侵略者。若真是那样的话,对于他、对于自以为傲的这个民族而言,又是一个多么奈的笑话!

    所以面对民族意识逐渐淡化的当下,叶宇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

    整个汴京城处于战争阴云的笼罩之下,前线的军情不断地传回来。阻击部队不断被宋军击败,三路南军正挟胜利之威,向东京城迫进,一场大战不可避!

    乌延坪为了这一场仗倾力,可以说是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背水一战。

    而叶宇在得知了战况军情之后,却也不急于拿下汴梁城,毕竟汴京城与河南洛阳不同,这里有着大宋国祚的象征意义。

    但是,决战,也就这一两日之内的事情,中原大地的归属,即将见分晓。

    乌延坪的帅府中,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都是文武官员,其中不乏曾经仕宋的旧臣。从这些人的脸上很容易就看出,时局不利于金,谁也没有把握能够阻挡住宋军兵锋。

    汉家王朝的覆灭,都是自己人胳膊肘往外拐。远的不说,就是抗日不过八十年,我们这些子孙后代还有多少意识其中的血腥,要不是整天抗战剧进行休止的洗脑,甚至国民子孙都不会铭记这段残酷历史,即便如此还有不乏有的人崇洋媚外,三生借此章抒发一下个人情绪,见谅!。。

第718章 芳草萋萋宋皇陵() 
“报!宋国南路大军前锋已经抵达朱仙镇!”

    情报传进城内帅府,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心说来得好快!坐于正位上的乌延坪霍然起身,随后神情僵硬的坐回了座位上。

    府中议事厅里因为这份军情的抵达,顿时是嘈杂之声四起,随后所有文官武将的目光都汇聚到乌延坪的身上。

    四十余岁的乌延坪不为所动,黝黑的国字脸上镌刻着岁月的风霜,一条细长的疤痕斜过眉间,直接划拉到左嘴角处。

    此时此刻,乌延坪虽然极力保持着镇静,但是心中已然是默默一叹。

    自宋军三路大军北伐以来,自己守卫的朝廷在三路沿线都是节节失利,不少军中宿将也是死于非命。

    就连他最为敬佩的柳氏父子,也是最终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这多少让他有种兔死狐悲的悲凉。

    数名军中大将先后战死,现今能挑大梁的方面统帅不多了,而他乌延坪凭借汴京城中的十万大军,真的可以抵挡士气如虹的宋军吗?

    对于开封的百姓他可以鼓吹朝廷援军就要抵达,对于议事厅中的众位将领,他可以善意的隐瞒并给予鼓舞。

    但背后的朝廷已经打算以黄河为界限,主动放弃开封的军事决议,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他,却要如此执着的苦撑着,宁愿违抗军令的苦苦支撑着,究竟是为了什么,或许只有他心里最为清楚不过了。

    乌延坪的手搭上了腰间的刀柄,一双满是血丝的眸子扫视着场的每一个人。部下们纷纷知道,将军这是要作最后的战前动员了。

    “昔日,柳老元帅对乌某有相托之恩,如今乌某忝为开封守将,誓要守护我大金在黄河以南最后一道防线!”

    乌延坪说着,语气稍稍顿了顿,随后郑重接着说:“我大金这些年来,铁蹄所到之处群雄臣服,数次挫败南军北寇,何曾有过如今之败局?”

    “乌某在此也不瞒你们,此番情形,较之以往尤其险峻。南军来势汹汹,锋芒正劲,而我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