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流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世流芳- 第4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哈,无量寿佛,这位公子所言不虚,真命天子领军一路北上,致使三十万金军无一生还,如今天子的亲军銮驾已经抵达许州,相信等东西二路大军分别归德府、河南府之时,便可直接围困开封喽!”

    “你这老道所言当真?”

    “你这堂倌儿,贫道所言岂能,。。诓骗于你?难道你没瞧见近日城中官府兵役开始频繁调动吗?”

    “仙长所言极是,老朽一直认为当今宋帝有秦始皇之魄力,甚至于更甚秦皇汉武,东灭高丽西屠强夏,南压大理北慑契丹,如今大宋的王者之师终于来了,哈哈哈,老朽七十有二,若是能在七十三岁坎之际看到王师北定中原,即便过不了这一坎也可以瞑目了”

    “是啊,多少年了!”

    “多少年了”

    “”

    喧闹的热议,到了最后却是集体的沉默,似乎一种久违地情感,触动了每一个人的心弦

    国家大事改朝换代,这些对于底层的老百姓而言其实并不关注,这既是消息闭塞的环境所致,也是人物的思想高度一种综合心态。

    但是总有一根看不见摸不着的情丝,勾连着彼此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弦,那是一种对民族尊严地渴望,也是自汉唐以来根植于体内的寸寸傲骨!

    故国怀思之情人皆有之,这些年不是已经同化与磨灭,而是现实的的无奈让北地的炎黄子孙心灰意冷。

    但只要那一根爱国心弦再次被拨动,必然是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迅速蔓延。

    华夏民族是一个既可恨又可爱的民族,可恨的在于他:盛极之时盲目自大不可一世,衰落之时叛徒汉奸幺蛾子无数。

    而可爱之处,就是在于民族存亡之际,总会在退无可退的一刻,爆发出让世人无法估量的毁灭潜力。

    汉人自称龙的传人,并非没有道理。

    盛极,可以飞龙在天万国朝贺衰落,亦可潜龙在渊伺机腾起

    随着大宋的三路大军逐渐逼近,关于前线的战况也慢慢被百姓们所熟知,而且这些消息正在民间慢慢酝酿。

    河南府,洛阳城外,绵延数里的宋军连营,在朦胧的夜色中如同星罗密布望不到边。

    轻柔的春风吹过每一处营帐,都会带来青草的味道,在中军大帐内,吴挺正在静坐翻阅着兵书。

    随着烛台火光一闪,辛弃疾已经撩开帐门走了进来。

    吴挺见状,急忙将兵书放下,站起身来询问道:“稼轩,情况如何?”

    “末将惭愧,有负吴帅看重,未能説降洛阳守将完颜丹宏!”辛弃疾説着一拱手,脸上流露惭愧之色。

    “此事你无需自责,是老夫过于强求了,完颜丹宏乃是金国皇室宗亲,又怎会轻易劝説归降”吴挺无奈地又坐回了席位,脸上多少有些失落之色。

    他率军兵临洛阳城下已经有了十日之久,这十日却是一反常态的十分安静,并没有派兵强行攻城。

    因为吴挺的本意是要和平解决洛阳问题,所以他就让文武兼修的辛弃疾,与洛阳守将完颜丹宏进行和平劝降。

    虽然此举吴挺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是仍旧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和平拿下洛阳。

    洛阳的繁华与重要,到了宋朝虽然已经逐渐降低,但是当初唐朝武周的神都洛阳,却也是一个时期的京都重地。

    吴挺不想这片昔日的古都之地再添血腥,更不希望随军携带的新型火器毁了这座历史性的都城。

    繁华文明的建立需要千百年,而毁灭,却是只一瞬间。

    就在二人交谈之际,帐外传旨特使到来的声音。

    二人不敢有怠,急忙一同出帐迎接,吴挺一瞧传旨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亲子吴曦,这种场面既让他感到惊喜又有些意外。

    父亲在前,吴曦是二话不説便跪倒在地,连续磕了三个响头。

    “好了好了,我儿快起来,让为父看看”吴挺扶起磕头的吴曦,噙着泪的眼中更多是欣慰。

    看着个头已经高过自己的儿子,吴挺拍了拍吴曦的肩膀道:“好啊,魁梧了不少,我吴家后继有人矣!”

    “父帅,这些年可还安好?”

    吴曦也是眼泛泪光,端详着眼前父亲的双鬓斑白以及南苍老的面容,他似有千言万语却难以倾诉。

    自幼就被当做人质禁锢于临安,即便后来因为叶宇的原因重获自由,但是也一直没能如愿回到父亲身边,这种对于父子亲情的思念已然难以抑制。

    “好,身子骨硬朗得很,不必挂怀!”

    身为人父的吴挺,见了儿子似乎也没有多少话要説,这或许就是父子之间的无声默契,内敛冷漠之中终是流露着亲情关怀。

    説话间,三人已经回到了中军帐内。

    短暂的父子温情之后,吴挺又恢复了一方主帅的冷漠与威仪:“既然你身为陛下的传旨特使,那就速速传旨,切勿耽搁了陛下的旨意!”

    “呃”

    本打算再与父亲聊聊家事,不曾想几句话之后便直入主题,吴曦虽是无奈父亲的作风,但也知晓如今不是叙旧的时候。

    “陛下让孩儿给父帅带来了口谕。”

    吴曦话音刚落,帐内的吴挺率先跪下聆听,辛弃疾见状稍稍错愕,继而也急忙跪了下来。

    “父帅,此乃军中非常时期,大可不必”

    “君臣之礼,永不可废!”

    跪倒在地的吴挺这八个字,声音宛若洪钟一般直震耳膜,也震醒了一时忘形的吴曦。

    其实吴曦説的不是没有道理,军中设备简陋,又是这等交战的非常时期,完全可以不必如此的郑重。

    非要较真起来,接圣旨还要沐浴焚香选地方,这种庄重的仪式也不见得有多少人去一一照办。

    但是他们吴家就是如此的一一照办,对于各种礼节几乎到了严苛的地步,如今身在军中虽没有条件做到沐浴焚香,但这种跪迎接旨的礼节却不能少。

    即便宣读口谕的是自己亲子,即便吴挺如今官职已经到了可以坐着接旨的地步,但仍旧郑重地跪迎圣谕。

    吴曦身为吴家子弟,自然知道这个规矩,只是父子多年未见,一时欣喜忘了家训。

    “孩儿知错了”

    微微躬身的吴曦,随后站直身子庄重的念道:“陛下口谕,一城一地,毁之方可重建一人一族,弱之难再崛起!”

    “臣吴挺,谨遵圣谕!”

    缓缓起身的吴挺微微一叹,紧接着开始郑重传令:“稼轩,传老夫军令,三更造饭,五更全面攻城,火速拿下洛阳城!”

    注:岁坎,指的是一个年龄段的命坎。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这些年龄段的关键n,很多人过不了这几个关键岁数,所以可以看做是一个坎,过了这个坎,接下来的时间里相对就很顺,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也是多数老人死亡数据的大致规律,是有可信度的,跟问卷调查差不多,哈哈。。

第675章 诏书之外的故事() 
异状是什么,担心的又会是谁?

    这一连串的问题,在当日夜间教主走后,叶宇心中其实已然是有了大致的方向。

    所以在他将棋子落于天元位置的时候,说了一句,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柔情似水,几时共度百年身。

    这一盘棋走下来,终于得以尘埃落定,可谓是一着争来千秋业而柔情似水,指的其实就是柳芊羽与张秋雨二人。

    张秋雨在关键的时候,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之中,以三把钥匙齐聚而打开宝箱,这让叶宇顿时有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或许就是这种欲擒故纵之计,借助他们之手齐聚钥匙打开宝箱,然后再来一个釜底抽薪,坐享其成而盗取盒中之物。

    与其说是盗取,其实叶宇更相信是焚毁,因为九龙烈火旗上的诏书,实在是太过于颠覆,更是赵氏子孙所忌惮之物。

    外面的雨稍稍放缓了许多,稀沥沥的雨声拍打着府内池塘里的荷叶,颇具烟雨江南的诗意景致。

    东台阁楼里,叶宇不仅作为一个聆听着,而且还与这位久别重逢的母亲,聊起来此次事件的种种细节。

    听了儿子的一番讲述,卸去负担的柴婉月,看着静坐的叶宇,甚是欣慰道:“原来从一开始你就质疑那张秋雨的身份,而且比为娘了解的更为透彻”

    她是查探到得知张秋雨可能是郑氏后人,但是却没有想到这层身份的背后,却隐藏着另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

    虽说后来她已经有所觉察,却不料自己的儿子竟然早已经洞悉了这一切。

    “其实这只能说是赵惇弄巧成拙,否则孩儿也想不到,这张秋雨会是隐藏于身边的奸细”

    叶宇此刻这般轻松嘲讽入狱地赵惇,绝对不是毫无根由的奚落,而是因为这个张秋雨的确是赵惇的一大败笔。

    赵惇在张家大宅长久布局,是为了引叶宇结识张秋雨,然后以张秋雨酷似林薇菡为筹码,让他叶宇毫无防备的接纳,并且能够将其留在身边。

    虽然后来勾引叶宇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却间接地贡献了那枚钥匙

    然而赵惇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以张秋雨酷似林薇菡为筹码引叶宇入局,但叶宇却是以这一点轻松破局。

    急于毁掉那面九龙烈火旗的,其实无外乎太子赵恺与恭王赵惇,因为这面九龙旗子上的诏书一旦公诸于世,他们一切的努力都将成为泡影。

    而这两人之中,就很显然是赵惇在从中作祟,因为这其中不仅有着百里风从中透风,还有就是张秋雨的容貌酷似林薇菡。

    林薇菡在叶宇心中的地位,应该只有赵惇这个情敌最为清楚,也只有赵惇才会如此处心积虑寻找容貌相似的替代品。

    所以作为一个极为自负,却又在叶宇手下屡遭算计的赵惇而言,最为值得的成就就是:让叶宇因为一个林薇菡而活,也要因一个酷似林薇菡的女人而死!

    可惜,一切都是弄巧成拙,要想赢对手,就要现揣摩对手的脾性以及惯用手法。

    显然在这方面,赵惇的自我了解,远远不及他的对手叶宇!

    “娘,关于那面九龙烈火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会有如此诡异的诏书?”

    叶宇地询问,让柴婉月发出一声感叹:“如今大局已定,即便那赵昚老儿愿不愿意,这大宋江山已然尽归我儿,那为娘也就将一切告知于你”

    随后经过柴婉月的娓娓道来,叶宇才逐渐明白这份诏书的由来。

    当年周世宗可谓是一代明主,可惜天妒英才年仅三十九岁便驾崩归去。

    但是在驾崩之前,柴荣深知子嗣尚且年幼难压重臣之威,尤其是自己的二弟赵匡胤,身居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位高权重深得群臣推崇。

    所谓亲兄弟都要明算帐,何况彼此还是异姓兄弟,更是有着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所以柴荣对于赵匡胤不是不放心,而是十分十分的不放心!

    于是就在垂危御榻前,召集朝中主要大臣,上演了一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戏码,面对在场群臣地众目睽睽,赵匡胤自然也演了一出诸葛亮深表忠心的好戏。

    赵匡胤的表忠之心可谓是感人肺腑,柴荣却是以言语相激:朕深知二弟威望甚高,将来必不是池中之物,如今天下纷乱群雄并起,你之嫂嫂与侄儿,孤儿寡母恐难撑大局。

    将来若是能辅则辅之,若是难以威服群臣,二弟大可以取而代之,你我情同手足不分彼此,有二弟掌掴大周社稷,足可保为兄一世基业永存,亦可以周全他们孤儿寡母免受战火之苦

    柴荣的这一席话,与当年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有着惊人的相似,但却有着两点不同,一则刘备给了诸葛亮废帝之权,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意思,这是正史上的记载。三国演义除外

    然而柴荣的托孤却是说得十分直白,那就是让赵匡胤取而代之,这显然要比刘备说得更到位,简直是将赵匡胤壁咚了!

    二则,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因为与东吴战争兵败了,可以说当时蜀汉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而当时的后周却是中原十国中相当强悍的国家,根本没有外部敌人的袭扰。

    所以在这种国泰民安的环境里,柴荣又说出这种诛心到极致的话,是个傻子都能够看出这是一种试探,其实就阳谋之中的一种逼迫。

    逼迫赵匡胤在群臣面前表态,表明自己的立场,与自己发下的誓言!

    当时的赵匡胤才三十余岁,正是年轻正旺之际,也更是兄弟情义看的极重的时候,他深知若是没有眼前的这位大哥,根本就不会有他赵匡胤的今天。

    况且面对柴荣这种步步紧逼态势之下,也由不得他赵匡胤不表忠心!

    他虽然手握重兵,但是柴荣一刻不死,那就是后周的掌权人,只要他稍有迟疑,说不定就会被拖出去砍了。

    自古伴君如伴虎,亲兄弟尚且都可以同室操戈骨肉相残,更何况是他这个异姓兄弟,所以赵匡胤心理跟个明镜似的,因此也就在群臣面前、在周世宗柴荣面前发下了誓言。

    只是赵匡胤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誓言却是让他后悔终生死不瞑目!

    注:郑恩,字子明,戏曲评书演绎皆由此人,而且其妻子陶三春更是比梁红玉还利害的人物,这虽是稗官野史,但是根源必定会有,绝非凭空捏造,而且现在还有郑氏子孙这一脉,三生书里架空之中有胡扯,但是大多数不是胡扯,史书没有,不代表不发生,不知道,不代表就没有

第716章 三军强势逼开封() 
许州的行在里,叶宇对于东、西二路大军的行军进程,一直都是了如指掌。

    在得知顾夕风的东路大军已经拿下了归德府后,叶宇倍感欣慰之余对西路吴挺大军停滞洛阳很是不满,所以才让吴曦前往吴挺军中传达口谕。

    他知道吴挺顾虑的是什么,一个文明建立需要很多年,但是若要毁灭其实就在一瞬之间。

    被尊称为万园之园的满清圆明园,历经几代帝王的修建与雕饰,但后还不是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将起付之一炬。

    叶宇正因为懂得吴挺的顾虑,也是对吴挺有这种思想很是钦佩,至少吴挺在他叶宇的眼里,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