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流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世流芳- 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嗯,那战况如何?”

    说道战况,百里风则是直接露出凝重之色:“虽说朝廷征调三十万大军,几乎全部压在了长江沿线,但是依仗长江天险的朝廷大军,似乎仍旧处于疲于应付的劣势”

    “唉,堂堂三十万宋军,要是连具备天险的长江都守不住,看来天要亡宋,也是理所当然的!那另一路的辽国大军,应该已经到了格尔木了吧?”

    叶宇这随口一问,却是让百里风深色一愣,随即疑惑道:“叶兄真乃神人,不错,由于辽国处于偏远西北方,虽行军速度不慢,但毕竟是山高路远铅几千里之遥,如今应该正是到了吐蕃的格尔木”

    “嗯,看来空闲的时刻,快要到了尽头!既然都来了,那我叶宇下的这盘棋,也该到了收局的时候了!”

    “叶兄,此次你可一定要沉住气,否则”

    叶宇笑了笑,随即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放心好了,这一次没有意外!”

第541章 召回叶宇引争议() 
连续一个月的战火纷飞,长江沿岸已经是岌岌可危。

    金兵由于此前已经占据了江淮诸州,故而此次的更是占据了地理优势,直接集中全部兵力强攻建康府。

    只要建康府一经攻陷,那么整个长江的防御工事就会全线崩溃。

    而且建康府是距离南下的最近途径,攻陷建康府就等同于长驱直入直取临安府。

    金兵有意于此,南宋朝廷自然也是十分的清楚,所以让虞允文之子虞杭坤,统领大军谨守建康府一带的长江沿线。

    三十万大军看似数目众多无边无际,但是要在绵长的长江筑起防御工事,这三十万宋军铺成起来,反而显得兵力短缺。

    所以在巩固防御工事的同时,虞杭坤所能机动的兵力已经不足二十万。

    这对于同是二十万的金兵而言,在兵力上已经是不占优势。而唯一能够所依靠的,就是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

    但三国联兵而来,已经宋军心生惧意,士气锐减的宋军不仅作战处于劣势,而且战事刚刚开端就已经出现了不少逃兵。

    一个金国就已经将朝廷打得七零八落,如今三国联盟而来,在他们看来一切的抵抗就是无畏的牺牲。

    与此同时的川蜀吴氏军团,正与西夏的二十万大军,鏖战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府,虽然几番交战未能让西夏大军成功南下,但也是损失惨重已显弱势。

    这些一份份战报,如雪花一般的送入京城,却是一块块千斤巨石,狠狠砸在了群臣的心头。

    自从太上皇赵构被吓死之后,孝宗赵昚就一直无心在管理朝政,已经有了退位让贤的打算,但是这边关战事烽火连天,已经让他不能自此置身事外。

    肃静的垂拱殿上,孝宗赵昚扬了扬刚送入宫中的边关急报,俯视群臣沉声问:“诸位卿家,如今这三国联合发兵,狼子野心欲要吞并我大宋,不知诸位可又有何良策?”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群臣纷纷闭口不言,往日朝会议论不休的大殿之上,如今却是鸦雀无声安静的可怕。

    见群臣如今都成了哑巴,孝宗赵昚气得是双目生火,将近日的几分边关急报扔了下去!

    “朝廷养你们这些朝廷重臣,就是站在这大殿上摆设的吗?这敌军就要打进了京城,难道诸位卿家还无动于衷吗?”

    孝宗赵昚话音刚落,太尉张说移步出列朝班,开口劝慰道:“陛下息怒,臣以为有长江天险固守,敌军想要渡江而来绝非易事”

    “住口!”张说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盛怒的赵昚怒斥喝止。

    “这才只是两国兵马,就已经让朝廷的东西两路难以支撑,若是再等上十天半个月,辽国的大军抵达江北,届时兵合一处将聚一起,那卿家还能如此有恃无恐?”

    “这”

    孝宗赵昚狠狠地瞪了张说一眼,便将目光落在枢密使蒋芾的身上:“蒋卿家,你身为枢密使,掌掴朝廷的军事,可别让朕失望!”

    皇帝主动点名,蒋芾自然不能缄口,于是出列郑重道:“陛下,如今当务之急,首先是积极抽调兵力填补前线的兵力不足问题,其次”

    “其次什么!卿家无需顾虑,快快直言道来!”

    “其次就是启用安乐侯,领兵平叛!”

    “”

    蒋芾的话让殿内所有人都是一滞,就连孝宗赵昚也是面露复杂之色。

    而此次的蒋芾一反常态,说完之后便没有极力举荐,只是提了一个引子,便主动的退了回去。

    “陛下,老臣以为不妥,行军打战并非儿戏,安乐侯虽智慧过人,但却并非知兵事之人!”此刻国子祭酒孔德贤站了出来,一开口就是否决叶宇回朝。

    工部尚书岳霖闻听此言,却是冷冷一笑:“孔大人,你可是正统的儒学文人,自身尚且不懂兵事,却口若悬河的诽谤他人,这岂不可笑?”

    “本官也只是就事论事,有什么可笑?”

    “就事论事?那岳某请问孔大人,当初福王叛军三路围困京城,是何人解了京城之危?难道是孔大人因为年迈记性不好,忘却了此事?”

    “你!”孔德贤气急语塞,瞪着眼没好气道,“哼!那不过是借用了奇巧淫技之术,与行军打仗岂能相比?”

    岳霖却是不怒反笑:“那请问当初孔大人身在何处,又为何不上奏陛下,阻止安乐侯施展奇巧淫技之术?”

    “我!”

    “据岳某所知,当时孔大人正忙于书写效忠福王的书信,以备将来福王篡位得逞,你依旧能够高官得坐,享受孔氏后人的尊崇!”

    “你你胡说!”

    岳霖不再理会孔德贤,而是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举过头顶面呈孝宗:“陛下,今日微臣有本参奏,此乃国子祭酒孔大人,曾经在福王兵临城下所书的投诚信,还请陛下过目!”

    “什么!这这不可能!”孔德贤一见到那封书信,当即是木若呆鸡的站在原地仿若泥塑。

    孝宗脸色阴沉地接过书信,打开一瞧果然是孔德贤的笔迹,于是一拍桌案冷叱问道:“孔德贤,你还有何话说?”

    “老臣”

    “哼!朕养了一群白眼狼!”孝宗赵昚愤怒的站起身来,愤恨的扫了殿上所有人,随后一拂袍袖径直离开了垂拱殿。

    内侍刘武岳见状,急忙高声道:“退朝!”

    随后便领着一帮宫女宦官,朝着孝宗离去的背影追了上去。

    朝会,虽然退了,但是事情依旧没有得到解决。

    当蒋芾与岳霖二人走出皇宫的那一刻,蒋芾将岳霖拉到了一旁:“岳大人,今日之事虽然未能如愿,但是能让孔德贤着老家伙吃瘪,倒是让人畅快不已!”

    “是啊,今日若不是陛下意外离去,说不定还可以参倒几个太子党的人!不过蒋大人,有件事情岳某一直心中疑惑”

    “你是疑惑,我们这些年与张说他们争斗,也曾暗中试图收集他们的罪证与把柄,可却是一直收效甚微。而如今为什么安乐侯身处福州,却能够对朝中官员的底细掌控一清二楚,是不是?”

    岳霖点了点头,认真道:“正是,岳某很是疑惑,如此多的隐秘把柄不下于百,他是如何做到的?就拿今日岳某奏上的那封书信来说,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获悉与到手的?”

    “哈哈哈!”

    蒋芾轻捻胡须笑了起来,待笑声渐止,这才深意地说:“岳大人,很多事情我们只需照办那就是了,既然我们已经站到了这个位置,只要遵行他的方法行事即可,至于其他的还是无需多问得好!”

    岳霖是个聪明人,经蒋芾这番点拨顿时恍然,随后洒然一笑便与蒋芾一同坐车离开了皇宫。

    接下来一连几日,当殿上讨论应敌之策时,枢密使蒋芾都是习惯性的将叶宇搬上台面。

    而每每如此,以张说为首的众位大臣,都会有不少人出面劝阻。

    但也正是每每如此,当这些众臣否决之后,岳霖又做了良好收尾工作,默契的呈上一份奏章,对应入座的弹劾这些官员。

    短短的五日之内,岳霖先后呈上了十五份奏章,伴随奏章一同呈上的还有对应的罪证,在这十五位官员之中,不乏诸多六部高层官员,甚至连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张棣也位列其中。

    张棣身为御史中丞,职责就是弹劾众臣与皇帝,如今可是倒好,反而被岳霖打入了深谷。所谓打了一辈子雁,最后反被雁啄瞎了眼睛,也就是这个道理。

    五日之内,凡是否决叶宇回京的官员,纷纷被岳霖弹劾的无言以对。一开始孝宗对于这些人予以严处,到了最后,赵昚算是终于看出了其中规律。

    只要是一日不将叶宇召回京城,这弹劾的趋势就会一直延续。恐怕这要不了几日,三国大军还没有攻陷京城,这朝堂之上估计也就没有几个人了。

    这几日孝宗赵昚对于岳霖的弹劾,是恨之入骨却又无能为力。

    因为岳霖所呈上的弹劾奏章,无论是贪污受贿还是草菅人命,亦或是结党**以及通敌卖国,这些等等罪行都是有理有据,让赵昚即是无奈又是愤恨!

    御书房中,赵昚将一摞奏章扔在了赵恺的身上,没好气的怒斥道:“你看你,这些都是什么!?”

    “父皇,儿臣”

    “据朕所知,这些可都是你举荐的官员,这累累罪行,你是不是该给朕一个解释?”

    赵恺跪在地上不敢抬头,而是惊慌的回应道:“儿臣束下无方,儿臣有罪!”

    “多余的话朕不想多听,如今朕只关心边关战况。你速速拟一道圣旨,传召叶宇回京!”

    “可是父皇,这明显是”

    “够了!朕当然知道这是他有意为之!但你举荐的这些官员若是洁身自好,又何来的这些罪证!?朕痛恨他的这种行为,但更痛恨你结党营私束下无方!”

    “若是你能有退敌之策,亦或是有能举荐担大任的人才,朕倒是可以不下旨召回叶宇,皇儿,你有这个能力吗?”

第542章 要疯大家一起疯() 
赵恺失落的低下了头,因为面对如今的局势,他确实是无能为力,一味着的极力劝阻,只会让他身边更多的官员落马。

    自从李显忠战死边关之后,赵恺在军事上已经没有支柱可以依靠,虽然羽翼之下将领众多,但多是些庸碌之辈难堪重用。

    面对如此严峻局势,显然这些人是无法担当重任的,他不想因为一己之私,让这些人把江山推上灭亡的境地。

    他是大宋的当朝太子,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所以,深有自知之明的他,低着头沉声道:“这儿臣无能,不能替父皇分忧!儿臣这就替父皇拟旨,传召四弟进京”

    “嗯,无论如何,当以大局为重,江山若是没了,一切都只是虚妄,皇儿,你明白吗?”

    “儿臣明白,儿臣告退!”

    退出御书房的赵恺是一脸的凝重与不甘,而身处御书房里的赵昚却是患得患失。

    他何尝不知道,这几日蒋芾与岳霖一直在唱着双簧,对于叶宇已经与朝中重臣勾结一事,他是从心里感到忌惮。

    但是在这个风雨飘摇战火四起的关键时刻,他也顾不上这些了,他只寄希望于叶宇还能如当初一样,可以以奇迹般地手段解决这次危机。

    灯火萦绕,全无困意的赵昚,屏退了御书房中的所有人,只留下自身孤寂的坐在龙椅上。

    这段时间的事事非非,让他这个皇帝也是身心俱疲。

    先是太上皇赵构的死,让他萌生了退位之意,因为对于这个没有父子血缘的父亲,他是一直怀着感恩的心侍奉着这位老人。

    至少这些年来他一直将赵构看成了父亲,如今亲人与世长辞,对于他赵昚而言,可谓是不小的打击。

    又加上如今边关战报频传,若是捷报倒是能够缓解郁闷心情,然而事与愿违,频传的却是一份份催命符。

    这才几日的功夫,长江上游大散关周围的几州相继沦陷,而且坚固的长江防御也几次险些突破,这一纷纷犹如催命的战报,让身心俱疲的赵昚瞬间老了十岁。

    倏然,一道黑影从御书房飘然而过,然后毫无征兆的出现在了赵昚的面前。

    赵昚见状惊诧万分,正欲要高喊殿外侍卫,却被眼前黑衣之人用长剑抵在了咽喉。

    只见那黑衣人的青铜面具地背后,传来阴沉之音:“赵昚,你觉得你还有机会活命吗?”

    “你你是何人”

    “何人?自然是找你索命的人!”黑衣人剑刃稍稍用力,在赵昚的脖子上划下了一道鲜红的血痕。

    “你!你究竟是什么人,你可知朕是”

    啪!

    赵昚欲要说明自己的身份,却被黑衣人用剑身狠狠地抽在了脸上。一声清脆的声音,换来的却是一寸见宽的紫红的血印。

    “哼!为了这个皇位,你抛妻弃子满手鲜血,如今倒是不羞不躁的说自己是皇帝?”

    “你究竟是谁,你怎么知道”

    “你无需知道本座是何人,今日本座前来于此,是想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因为你,以至于他流落民间乃至残废,你却依旧不管不问。为你挡箭的是他,为你巩固江山的也是他,如今为了你这个父亲而身患绝症,你却雪上加霜多番为难,你觉得你这父亲称职吗?”

    “什么,宇儿真的患了隐疾,还是绝症!?”黑衣人话音刚落,赵昚就霍然的站了起来,不顾那道锋利剑刃刺破脸颊。

    青铜面具的背后,却是冷冷笑意:“怎么,这个时候懂得妆模作样了?二十五年了,这二十五年过去了,你依旧是如此的伪善!”

    “你!”

    黑衣人的话让赵昚无言以对,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到叶宇会身患绝症。

    关于叶宇身有隐疾之事,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都不是什么秘密,但是所有关注叶宇的这些人,都没有将此事当真。

    面对眼前这个黑衣人,话语之间已经透露出对当年之事知之甚详,所以赵昚也没有丝毫的顾忌,而是焦急的追问:“他现在情况如何?”

    “这似乎与你无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