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流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世流芳-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叶宇离开竹林雅轩的那一刻,恍惚的神情突然变得阴沉许多,因为他深知这是赵恺的一种无形试探。这种试探犹如无形的利刃,在拨开层层皮肉窥探他的心中所想。

    他知道经历这次京城之变后,自己的这个身份恐怕会慢慢地浮出水面。就算他有意掩盖此事,被幽禁的恭王赵惇也不会善罢甘休。

    不放过打击对手的任何一个机会,是政治权利斗争中的惯性手段。这一点对于恭王赵惇而言,一直是信手拈来的手段!

    转眼之间便到了阳春三月,京城临安的一片阴云终于得以散开,关于高丽王子王祦的死因也基本查清,从此也无形之中化解了大宋高丽两国的误会。

    至于恭王赵惇,以及兵部尚书李道等人的逼宫谋反之事,虽然这种皇家丑闻的恶劣行径,在多番的封锁之下基本控制蔓延。

    但是这些造成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终究不能逃脱律法的制裁,即便这个人是皇子亲王。所以这一次随同赵惇逼宫谋反之人,全部处以抄家灭门之刑!而赵惇也被赐予鸩酒了却生命。

    由于此次逼宫谋反一事,朝中一些大臣并未有直接参与,所以这件事情的影响范围要很小。张说、曾迪等人虽然有意借此机会打压虞允文等人,却也无从下手!

    况且在垂拱殿上,叶宇出面维护虞允文、蒋芾等一干大臣,有意替以前的恭王党撇清事非。所以无论是庆王赵恺,还是张说、曾迪等人,都要给叶宇几分薄面。

    身在朝堂同殿为臣,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没必要将关系弄得过于僵硬。况且此次他们能够转危为安,也多亏了叶宇的筹谋得当,否者也不会有他们占尽风头的一天。

    如今的孝宗赵昚,自从停止了药丸的服食,身子也渐渐地有了起色。不过丹毒已经深入五脏六腑,虽然如今有所好转但身子也是大不如前。

    现在的赵昚对叶宇是格外的看重,虽然父子二人的这层关系还没有捅破,但是这并不影响他这个父亲的疼惜儿子。

    故而在处理此次逼宫谋反一事上,赵昚将大部分的权利交予叶宇去处理,这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身为父亲的额外用意。

    自此之后,朝堂上又一次恢复平静,不过以前以虞允文为首的恭王党,如今已经撕下了这个陈旧标签,渐渐地打上了叶宇的铭牌。

    然而这件事情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恭王被鸩酒赐死的前一天晚上,幽禁的府邸突然起了大火!

    一场无名大火毁了整个府邸,也将府中的所有人付之一炬死无全尸。

    府中仆人连同恭王赵惇共有八具尸体,而在大火的现场也的确找到了八具尸体。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场无妄之灾,也有很多人认为这其中必有猫腻。

    但无论何种猜测,但终究需要有一个官方的说法。

    所以这件事赵昚没有交给大理寺以及刑部处理,而是直接交给了刑部尚书叶宇。因为对于如今的赵昚而言,叶宇是他最为信任乃至倚重的人。

    第一更

第330章 无名大火内有因() 
对于幽禁恭王府邸的无名大火,其实叶宇也是心生疑窦,因为这件事情于他而言也是感到十分的蹊跷。

    他是想过救出这个恭王赵惇,因为留下此人或许可以后用。

    对待敌人叶宇向来绝不手软,按照他当年的脾性即便手刃仇人也不能消解心头之恨。

    但人总是在慢慢的成长,如今的叶宇已经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对待敌人有着另一套手段。

    是敌人,也得要废物利用之,才会去慢慢地整死对方!

    这样,反而会更有趣!

    可是让叶宇没有想到,他有意让佘侗诚暗中相救赵惇,不料这场无名大火巧妙地点燃了。

    世界上没有太多的偶然,更多地则是人为地必然!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叶宇亲自对烧毁的八具尸体做了详细的检查。

    对于这检验尸体的技术活,叶宇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也只能根据外在的迹象推测一些东西。

    所以叶宇也只能从验尸官检验的结果,寻找一些能够突破的可疑线索。

    刑部里,叶宇听着验尸官详细讲述着八具尸体的验尸报告。

    听完之后,叶宇眉头紧锁地拧声问道:“这么说,这八具尸体都能悉数对号?”

    验尸官合上验尸簿,郑重道:“回禀大人,卑职已经反复检验多次,尤其是对三皇子的尸身,更是细致入微的甄别,无论是从高度、年龄、以及焚烧残余衣物,都能够证明其身份”

    “哦?是么?”叶宇揉了揉额头,若有所思的自语道。

    “叶大人,此事您看”一旁陪同的自然是刑部尚书岳雷,此番询问试想问一问,这件事情还有没有必要追查下去。

    叶宇略作沉吟,随即摆了摆手:“哦,此事暂且如此,这验尸记录就留在本官这里,待本官翻阅之后再另行定夺!”

    “是!”岳雷没有一丝反驳,而是恭敬地遵从叶宇的决定。

    岳雷与叶宇都贵为六部尚书,但六部之中也有主次之分。

    无论是盛世太平,还是战乱纷飞,六部之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吏部、户部、兵部。

    所以即使尚书之职,也是有高低等级之分的,当然这是一种无形的等级划分。

    故而单论尚书之职,二人虽然平级却有高低之别。况且如今叶宇深受圣宠,俨然有了独担半边天的趋势,这就更让岳雷对其敬重几分。

    刑部的办公大厅里,岳雷带着一干刑部官员退了出去,仅留下叶宇一人在厅中。

    叶宇慢条斯理的翻阅着验尸官的验尸记录,见上面记录的井井有条,根据牙齿以及骨骼皮肤的分析,判断着人物的大致年龄。

    正如方才验尸官所言,无论是身高还是年龄,以及皇室记录的恭王体型特征,一番核对之下,与烧毁面容的其中一具尸体十分的吻合。

    翻阅着验尸记录,在反复几遍之后依旧没有任何的发现,心中暗想,难道是自己过于敏感了不成?

    突然叶宇一个不留神,竟无意间将桌案上的砚台打落在地。

    砰!

    一个清脆的碰撞之声,让叶宇的神经顿时紧绷了起来。

    紧接着叶宇双目陡然睁大,面带有恍然之色,随即将验尸记录翻到记录赵惇尸身的位置。

    “原来如此”

    叶宇看着验尸记录上的文字,左手的指关节在桌案上轻轻地敲打着,脸上却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关于幽禁恭王无名大火之事,三日后叶宇在朝堂上做出了结论,证明恭王赵惇是死于大火之中。并且为了提供有力的佐证,叶宇特意呈上了刑部验尸官的验尸记录。

    有了叶宇的官方判定,朝堂上所有官员也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因为恭王赵惇的失败,直接原因是叶宇一人所为,所以二人的仇怨是不可解开的死结。

    故而由叶宇出面证明了赵惇被烧死的事实,这种可信度是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

    关于恭王赵惇被烧死一事,算是彻底地告一段落,但孝宗赵昚却因为丧子之痛而十日未有上朝。

    在这期间的所有一切政务,都是由庆王赵恺亲自处理。显然赵恺成为皇储接班人,已经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然而一向与庆王党争锋的虞允文、蒋芾等人,经历这件事情之后变得内敛不少,朝堂诸事也只是做好自身的分内之事。

    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们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就这样,朝中固有的平衡慢慢地被打破,相对张说、曾迪等人的如日中天,虞允文、蒋芾这些人显得低调很多。

    在这期间,国子监祭酒孔德贤亲自提出取消太学院体制,这番建议得到了庆王赵恺的另眼相看与高度重视。

    虽然谁都看得出,孔德贤此举是有意向赵恺示好,但能够将太学院这颗毒瘤剔除,是赵恺所梦寐以求的事情。

    以往他还要顾及儒家子弟纷纷抗议,所以就没有急于大刀阔斧。

    如今有孔德贤出面力挺这项国策,那就是另一番景象。

    国子祭酒其实职务并不高,但孔德贤的身份却是个极为敏感与特殊,因为它是孔子孔圣人的后裔。

    孔子当年屡屡不被重用,一生也是受尽了苦难与贫穷,但他死后却是名垂千古,而且子孙后代得到了无上的尊荣。

    就算孔子的后人再如何平庸无才无德,只要他流淌着孔圣人的血脉,那么他就注定着一生带着先祖的无上光环。

    论及功绩,孔德贤没有进谏过一项利国利民的国策论及学识,排除叶宇,就是翰林院的一众学士,学问也高出孔德贤许多。

    可就是有了孔圣后裔的这个无上光环,就足以代表天下儒学的正统代表。

    所以有了孔德贤的直接表态,这对于赵恺的帮助不可谓不大。

    而仅仅凭借这一句话,就表明了孔德贤已经站在了庆王的队伍之中。

    不过赵恺也不是一个急于求成之人,他深知这太学院的体制不是说改就改,就犹如本朝的许多国策以及祖训,早已经形成了桎梏的牢笼,不是轻易就可以打破的。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不可急于一时。

    第二更,立马出现第三更!

第331章 两国邦交暗争锋() 
再则就是关于大宋与日本、高丽两国的外交关系,在这件事情上叶宇是主动请缨,愿意亲自与两国的使臣进行洽谈。

    对于叶宇的这个请求,庆王赵恺没有理由去拒绝,因为这件事情由叶宇出面也较为合适。

    从身份上来说,他赵恺如今虽是亲王,但已经有了皇储之权,若是以这种身份去与两国的使臣恰谈,很显然自降了大宋的地位。

    然而若是一般的朝中官员出面,似乎又显得对两国使臣不够重视,所以由叶宇这个皇帝义子出面恰谈,倒是十分的合适。

    从内在因素来说,高丽的内部权利争锋一事,是叶宇洞悉了其中玄机,所以在与高丽使臣洽谈的时候,才能够步步占据主导!

    而日本使臣平清盛与秋宫美子,赵恺能看得出这个日本公主对叶宇有意思,所以由叶宇出面应对日本的恰谈,也是最好不过的一种选择。

    高丽的馆驿之中,叶宇看着对面虎背熊腰的李义府,轻声道:“李将军,关于此次来宋所发生的事情,本官深表遗憾!”

    “叶大人客气了,若不是叶大人拨开云雾,李某还不知道身边竟有一个奸佞之徒。此前情况不明,李某却对叶大人谩骂无礼,还望叶大人海涵!”

    李义府倒是敢作敢当,丝毫不避讳此前在刑部对叶宇的无礼。

    “李将军客气了,叶某并非是迂腐之人,恩怨分明方为真性情,这一点叶某不但不会怪罪,还对李将军甚是欣赏!”

    李义府尴尬一笑,随即双手抱拳深施一礼:“叶大人见笑了!”

    寒暄了几句之后,叶宇便直接步入了正题:“此次本官前来,是代表大宋与贵国商议两国邦交之事,不知李将军有何看法?”

    一提及两国的邦交之事,李义府顿时来了精神。

    因为此次他们来宋就是为了此事,如今拖了两个多月依旧未有结果,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磨人的煎熬。

    再者由于世子王祦的身亡,虽然与他李义府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回国之后她也难逃失职之罪!

    若是能够与大宋谈拢两国联盟之事,他至少可以回国将功赎罪。

    “叶大人,您应当知道,我高丽本土在隋唐年间,已有高句丽政权与天朝往来。千百年来虽政权几番更替,但终究与中原是同气连枝一脉相承!”

    “而那东瀛日本不过是个化外蛮夷岛国,多是海盗聚集之地不服教化,岂可有信誉可言?与大宋天朝可谓是天渊之别,这其中的孰亲孰远,叶大人应该能分的清楚”

    李义府这一番话说的是振振有词,分析道理来,也是条理清晰句句在理。

    可叶宇却是撇了撇嘴,随即讪笑道:“李将军所言倒是句句在理!”

    “哦?那叶大人是答应了?”

    “有吗?本官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况且李将军说的也只是片面之词罢了!”叶宇说着将手里的茶盏重重的放在了桌案上。

    “同气连枝一脉相承?说得好!高句丽政权,将大隋朝数十万阵亡将士的尸骨筑成了一座京观,那京观之下的森森白骨尸山血海,几十万烈士的忠魂便在此不断地嘶喊,这就是所谓的一脉相承?”

    京观: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叫“京观”!

    叶宇冷眼盯着李义府,没好气道:“说到信誉二字,无论是高句丽,还是当下的高丽王朝,都不过是朝秦慕楚的反叛民族!”

    “叶大人,还请慎言!”李义府听了叶宇如此出言不逊,当即就铁青了脸色,若不是关于两国的邦交,恐怕早已经是拳脚相加了。

    “慎言?因为贵民族的视信誉为玩物,使得隋唐两朝都是败在了尔等的信誉之上!李将军,你敢说本官说的不对?”

    “这”

    叶宇这一番争锋相对,让李义府顿时变得有些尴尬,因为也说得也的确是实情。

    不过这个时候不是归咎于对错的时候,因此李义府反驳道:“叶大人此言差矣,兵不厌诈自古有之,输赢只在于结果!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历史上的高句丽,也就是宋朝时期的高丽,甚至可以说是后世的朝鲜与韩国,中国封建王朝对这个弹丸之地的国家,其实没有真正意义的胜利。

    强大的隋朝可以说就是亡在征高句丽上面,这样就对后来者造成了一个阴影,甚至这个阴影会被无限夸大乃至神化。

    645年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高句丽。唐军渡辽水,在初胜后,安市城守军殊死抵抗,使唐军至九月仍未攻克。

    高句丽反复诈降骗得唐太宗不能速胜,草枯水冻,士马难以久留,唐军被迫班师,数万将士殒命沙场。

    盛唐太宗时期,仍旧未能解决高句丽的问题,这宛若魔咒一般紧紧地勒住了汉人的神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