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流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世流芳-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前不知道自己与皇帝的关系,叶宇倒是没有过多的在意。可如今心中已有了念头,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会往父子之情上考虑。

    叶宇抬起头郑重地看了赵昚一眼,随后神情复杂恭敬道:“微臣谢陛下宽恩!”

    叶宇方才那个眼神,让赵昚心头为之一震,因为他似乎看到了叶宇眼中的情绪波澜。他眼角微微跳动,心头突生一种莫名的冲动。

    之后的朝会上都是商议一些琐事,这些与叶宇没有半毛钱关系。他退到了一旁听着诸位臣工奏禀政务,并不发表任何建议。

    而这些大臣似乎也知趣的避开叶宇,即便已经准备了小报告黑材料,这个时候也都私自藏在衣袖之中。

    张棣与孔德贤是虞允文与张说两党的探路石子,而这两人探路探得并不顺畅,一个被叶宇驳得是哑口无言,另一个虽然鲜有成效,但也探出了皇帝赵昚的偏袒之心。

    面对这种情况,再要后续弹劾叶宇已非明智之举,虽然他们各自都准备了大量黑材料,但是虞允文与张说二人不点头,这些人也不敢贸然弹劾。

    与其说是当下的情况不妙,其实也是两派势力的暗自较劲,因为谁也不想率先站出来真正轰击叶宇。

    虞允文一党是遵照了恭王赵惇的意思,先让张说、曾迪一派与叶宇鹬蚌相争,他们好来个渔翁得利。况且虞允文实在是不想与叶宇为敌,换句话来说,他反而对叶宇颇为赏识。

    而张说、曾迪一派也是秉承了庆王赵恺的意愿,要得饶人处且饶人!都是久混于朝堂上的老狐狸,他们也不想当炮灰打头阵!

    双方各自都有各自的打算,又是无形的进入了钳制态势。所以关于浙东诸州的联名上书,如今双方谁也没有当众提及。

    这一刻,双方都选择默契的沉默了!

    因为他们的确被叶宇之前的话唬住了,关于绍兴伪币一案究竟叶宇知道多少,双方心里都没有底。

    俗话说得好,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若真是惹急了,这事情还真是很棘手。谁都看得出,当今陛下对叶宇是恩宠到了过分的地步,若是头脑一热真的让叶宇彻查此事,那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当官之人,没有几个是干净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现象!

    叶宇本以为这场朝会,会是他舌战群臣的时刻,可没想到小打小闹之后,就偃旗息鼓没有在发难。

    其实叶宇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担心这些朝臣喋喋不休对他围攻,但内心深处又希望这些人能够弹劾他。

    因为他很想知道,赵昚对他的袒护程度究竟到什么地步!

    这种袒护究竟是爱才惜才,还是真的如黑袍人所说的,自己与他是父子关系!

    矛盾的心理充斥着叶宇的思维,所以他已经没有心思去管接下来朝会说了什么,只是偶尔抬起头偷瞟一眼龙椅上的赵昚。

    朝会散去,叶宇正打算回去,却被德寿宫的内侍太监留住,说是太上皇已在德寿宫等候多时。

    太上皇赵构召见,叶宇自然不能拒绝,因此就跟随内侍太监前往德寿宫。

    这一次没有水边钓鱼,因为天气已经骤冷不适合池边垂钓,叶宇跟随内侍太监来到了德寿宫的内殿。

    “叶大人,官家已在书房等候,老奴就送您到这里了”

    “呃,有劳公公了!”叶宇十分有礼的向这内侍拱了拱手,随即转身就进入了书房。

    进入书房,叶宇抬目环视周围,映入眼帘的尽是书法丹青,古色古香的书房让叶宇是眼前一亮。

    就在叶宇愣神之际,内厅已然传来了苍老的笑声:“宇儿来了?”

    叶宇一听就知道是赵构的声音,于是不再停顿,疾步进入内厅,见赵构正在桌案前练字,于是恭敬地行跪拜之礼,尊呼道:“孙儿给爷爷请安!”

    “爷爷?哦呵呵,对,这个称呼好!看来你要比庆王、恭王那两个兔崽子伶俐的多!”

    赵构捋了捋那花白的胡须,满意的看了叶宇一眼,欣慰道:“起来吧,爷孙俩就不必多礼了,者平民百姓家的称呼倒是显得更为亲切!”

    本该尊称皇祖父的,但叶宇却突然改了口,直接称呼赵构为爷爷,如此虽然不合乎宫中规矩,但仅仅就这两个字,已然拉近了他与赵构之间的距离。

    叶宇起身来到近前,发现赵构正在临摹他的字。

    当初与金国书法名家吕胜比试书法,就是抄写了一份千字文。

    力透纸背二十八层的千字文,之后全部被送进了大内皇宫珍宝阁。甚至连叶宇当初所用的桌子,也被保留在了国子监的文库之中。

    因为当年叶宇不仅力透纸背二十八层,而且还力透桌面,竟然将整篇千字文印在了桌面上。叶宇一向不留墨宝,所以这篇倾注书法精髓的千字文,就成了所有人争相模仿的蓝本。

    但由于二十八张千字文藏于宫中,所以国子监只有将那张印有墨迹的桌子视若珍宝,以作酷爱书法的学子临摹之用。

    所幸叶宇当初用的是五彩松墨,浸透之力让人不可思议,竟然可以印在木板而不散。

    叶宇看着桌前摆放的那本装裱精致的字帖,叶宇知道这份字帖应该是那二十八层中第一层,因为上面字迹鲜明、力道十足。

    赵构写完最后一个字,这才收笔舒了口气:“瞧一瞧,朕临摹的如何?”

    “爷爷你本就是书画名家,临摹起来自然是趋于神似!”叶宇此时此刻没什么可说的,只有不痛不痒的拍了一个马屁。

    叶宇的奉承直言,赵构显然很是受用,于是乐呵呵的放下毛笔,摇了摇头道:“虽然临摹神似,但终究没有孙儿你字里行间的那种灵气”

    “孙儿练字心无旁骛,不追求于倾心临摹,也不会盲目于闭门造车,孙儿以为书法之道与处世之道等同,无论经历的是什么,学习的是什么,但不可忘记做回自己”

    “做回自己?”

    赵构听了叶宇这番话,当即似有所思的坐了下来,沉吟片刻之后,略带怅然地摇头自语道:“或许你是对的,朕这一生最为遗憾的就是没有做回自己!”

    “随朕到园中走走”

    赵构说着就要迈步走出书房,叶宇关切的急忙上前扶着赵构。叶宇的这一举动让赵构很是欣慰,他突然觉得自己认的这个干孙儿,要比赵恺、赵惇善解人意很多。

第286章 赵构心声() 
搀扶着赵构行走于小园之中,叶宇一直是静静地跟在一旁,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个富有争议的人。

    一老一少漫步于园中,时不时的赵构问向叶宇几句家常,叶宇也是悉数予以应答。

    或许是走累了,二人在一处阁楼里坐下。随着二人的到来,阁楼里也很快由宫女送上香茗,两人就这样闲暇地聊着家常琐事。

    一番闲谈之下,叶宇对于这个年过六旬的老人,算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宇儿,你说将来的史册上,会如何评论朕的一生?”赵构吹了了吹茶盏上的热气,悠闲地问了毫无征兆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叶宇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总不能说你将来会被后人鄙夷,骂你是个软弱无能之人?

    这些话他说不出口,也不敢说,所以这让他感到有些为难。

    赵构见叶宇有些犹豫,于是露出一丝苦笑道:“其实你不说,朕也知道,民间乃至朝臣都会暗中说朕曾经是个昏君!”

    “皇爷爷,您多虑了”

    “你不必替朕掩饰,朕心里其实很清楚,他们会骂朕软弱无能、杀害忠良,使得我大宋半壁河山沦为金人之手!”

    “”叶宇没有说话,因为这个时候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沉默不语,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

    赵构微微叹了口气,摇头自语道:“所谓不在一个高度,其他人永远不明白朕心中的苦楚。朕当年在位之时做了一些事情,朕的子民又岂能尽知?”

    “孙儿明白!得到的权力越大,所付出的牺牲也就越大,可能会骨肉相残,可能会受尽冤屈自古皇帝,称自己为孤家寡人,孤寡的不是人,而是心”

    叶宇的这番感慨之言,让赵构听了神情一震,随即赞赏道:“你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地,实属难得啊!不错,孤寡的不是人,而是心!”

    “虽然如今朕退了位,但朝中之事也有所耳闻,天下文人士子多会指责朕软弱与金国求和,但他们可曾想过朕这个皇帝不好当?”

    “当年父皇与皇兄双双被掳往北地,朕也是赶鸭子上架丝毫没有准备,一路逃到江南重整军队抵抗金兵!但是他们可曾想过,这打战是随随便便就能打的么?”

    今日赵构似乎谈兴很浓,很想与眼前这个年轻人说说心里话。

    而叶宇在听取了赵构的话后,心中的固有思维正在慢慢转变,他此刻突然觉得赵构其实是个可怜人。

    他是因为徽钦二帝被掳走而捡到了皇位,但是这个皇位可谓是来之不易,几乎是到了生死攸关的境地。

    正如赵构方才所言,这打仗其实并非是一腔热血。打仗打的是什么?所有人都知道,是钱,是人!

    而这二点,当时南宋都是极度匮乏。政权初建,国家一穷二白,百姓流离失所,吃的都成问题,拿什么打去?

    说道兵源,说岳全传的故事就更是渲染般的扯淡。可以说宋朝的兵制之下,很多人不愿意当兵。一般百姓宁可流浪受苦,也都不愿加入军籍。

    大宋军人一改隋唐府兵制惯例,采用招募的方法招兵,而招兵的对象多是流民和饥民。当兵虽说是衣食无忧,但也算不上什么荣华富贵,最重要的是脸上还要刺字。

    刺字这一恶习在五代盛行,被大宋承继下来,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士兵逃亡。而当时脸上刺字的人,除了兵士,就是罪犯和奴婢。所以一旦当兵后被刺字,这辈子都会被人瞧不起。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小说演义,都认为岳飞已经快要直捣黄龙,灭金指日可待。

    但史实是,当时金兵至少五十万,宋军呢,除了部分老百姓组成的义军这种乌合之众,根本没有战斗力。

    真正地兵卒,也就是十几万,而且分属于几个大将,彼此不团结,互相扯皮,互相牵制,这样的宋军,如何能战胜金人?

    汉人是个十分爱想象美好事物的民族,由于宋朝兵事的积弱,所以有了杨家将、岳飞传还有更为扯淡离谱的岳雷扫北。

    岳飞死后,子孙并不受重用,而且都是习文不习武,又岂会是小说中打的金国投降?

    这让叶宇想到了清朝乾隆弘历的身世,皇室之中孩子的出世以及身份,都会有专门的宗人府进行把关,弘历又岂会是汉人之子?

    然而经过小说的渲染之后,俨然成了不是事实的事实。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种主观臆测,汉人反清复明已然无望,就自我安慰的想当然认为。

    为了什么?不过是让那小小的自尊心得到一丝安慰罢了!

    赵构轻轻的呷了一口香茗,然后轻叹道:“平心而论,朕的确惧怕金国,这是不争的事实,朕也不想掩饰什么!但这种惧怕不是与生俱来,若是我大宋健儿真能势如破竹,朕何必心生惧意?”

    见赵构毫不掩饰的承认这个事实,叶宇倒是感到十分的意外。但叶宇相信赵构说的是心里话,小打小闹的胜利,根本让赵构看不到希望,反而会激起金国的反扑。

    这个心理,归根到底还是大宋的军队,让赵构失去了信心!

    只要有生命的生灵,都会有反抗意识,更何况是人?而之所以不去反抗,是因为被打怕了!

    为什么会怕?还是因为技不如人!

    “可是这能怨得了朕吗?大宋的半壁江山沦为敌手,这是朕的错?社稷的百年沉疴难道是一时而成的?留下了这个烂摊子,你让朕有什么办法?”

    “朕承认自己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但自问比及父皇、皇兄要胜过很多!仁宗皇帝在位之时,有范仲淹庆历新政神宗皇帝在位之时,有王安石变法,但这些结果又是如何?”

    “失败了!若说朕是无能昏君,那当年仁宗皇帝在位时,名相、名将不在少说,但结果是失败了,为什么?说明朝廷的弊端沉疴,若要改制可谓是难如登天!”

    “朕何尝不想做个好皇帝?谁愿意臭名史册?可是这个过程总得有人背着骂名去过渡!朕虽然没有太祖太宗那样开疆拓土,但至少保住了江南百姓的富足安康!”

    “”

    赵构的这番话,让叶宇一直以来的认识正在逐渐的变化。

    当年重生宋地的时候,他还一直抱着后世历史上的评论与定位,但是当他融入这个时代、这个朝廷之后,他才发现的如今的朝廷看似富足,却已经面临腐朽。

    正如方才赵构说的那样,当年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以及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不是这些人闲的蛋疼,而是因为这个朝廷、这个政体已经逐渐的趋于腐朽。

    直到现在又苦苦支撑了一百多年,这其中的问题沉疴可想而知有多么的严重。

    此时此刻,叶宇似乎越发的明白了赵构的无奈。对于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等一干人,这些将领很会打仗是不争的事实,但始终只是一个将领,站得不高,看的不远是这些人的通病。

    为将帅者,所看到的只是行军打战这一块,至于其他的他们没有去考虑!比如国库空不空,内部矛盾激不激烈,国内有没有天灾**,亦或是国与国的外交利益关系

    这一切的一切没有人去关注,但身为皇帝却要将这些统统考虑在内!

    而士林文人多是无病呻吟,只看到片面因素,势有弃笔从戎扫平金国的豪情,但是这些人可曾考虑过国家的情况?

    而对于百姓而言,其实打不打仗对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他们所要的就是一个安定的生活,要是突然战事一起,百姓们又要多交一成军饷赋税!

    正如后世的共和国,面对小岛国的多次骚扰而不为之所动,不是软弱无力忍气吞声,而是因为种种因素的钳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