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亦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亦菱-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错!就是荆先生!她第一次听到自己是战神的说法就是从荆先生口中!难道是那个背后的神秘组织故意散播这种言论?他们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旁的蓝越琳看到亦菱的神色忽然变得十分肃然,不由地攥起拳,置于唇边,“咳咳,皇表妹啊,不就是个战神的称号么,你用得着这么严肃么?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啊!”蓝越琳又打量了一下亦菱,叹道,“啧啧,想不到这么眉清目秀的皇表妹竟然同韩将军那个大冰块一样同为战神,真是不可思议啊不可思议。”

    亦菱瞟了他一眼。愤恨地想,你知道什么?!什么战神称号,本殿下才不想要呢!

    因为早上接连发生的这两件事,亦菱早朝的时候走神了好几次,一会儿担心一下容卿,想着他今天究竟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齐王府门口,一会儿又思考那个战神称号究竟是不是荆先生刻意散布的,如果真是他做的,那么他究竟有什么目的……

    “齐王殿下?”

    亦菱一个激灵,从纠结的沉思中回过神儿来,谁叫我?她环视四周,发觉殿内百官都在看她,不由地出了一身冷汗,这是怎么回事儿?难道她刚才想着想着就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了?

    “齐王殿下,难道没有听到老臣的话么?”这时,冯太尉突然又开口说话了。

    亦菱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方才就是这位冯太尉在同她说话,只是……他说什么了?她没听到啊!亦菱顿时头大如斗,她还从未遇到过这么尴尬的情况啊,自从她被堂兄李卓璃封为齐王,她就一直行事低调,努力地做一位与世无争、十分闲散的女王爷,平日里早朝上根本没她什么事儿!她既用不着主动上奏,也用不着发表议论,往那儿一站就行了。今天这是怎么了?冯太尉居然点名要跟她说话了!直觉告诉亦菱,今天自己有麻烦了!

    亦菱看了一眼站在武官队列之首的冯太尉。冯太尉一身一品武官的朝服,虽然已经年过耳顺,头发花白,但是仍旧气势逼人,那是久居上位积累下来的气势和威仪,是初入官场的年轻人所不具有的。

    冯太尉正是已故冯太后的胞弟,当年冯太后入宫,被恭帝李晨晟封为昭仪后,冯太尉便沾了胞姐的风光,得以入朝为官。后来冯太后所出的二皇子李沂继位,为孝帝,冯太尉作为孝帝的舅父,更是仕途光明、平步青云,很快便坐上了三公之一太尉的位置,孝帝在朝政上颇为倚仗这位舅父,一时间冯家一跃成为江国之中可以同沈家分庭抗礼的世家。

    可惜好景不长,孝帝原本体弱多病,坐上皇位后不过八年便因病驾崩了,于是众臣便立孝帝唯一的皇子李卓璃为帝,明帝李卓璃时年仅十六岁。明帝并不像其父皇那样倚仗冯家,相反他似乎隐隐流露出削弱世家权势的意图,这让冯太尉感到十分不安,他原本想要控制这位年轻的皇帝,不曾想这位少年时便继位的明帝非但不软弱可欺,反而文武兼备,心思深不可测,根本不受他的操控,甚至有时候流露出的不容抗拒的帝王威仪都让他这个为官四十载的老臣胆寒!

    这一次,明帝竟然下旨赐齐王之女、他的堂妹世袭齐王之位,并让这位少女公然立于朝堂之中,参政议事,当百官众臣皆为此事感到惊奇和讶然的时候,他却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平常。

第一百九十章清莲公子何时归七() 
恭帝的大皇子,秦王李淳有两个儿子,李卓瑜、李卓瑾,分别被封为瑜王和瑾王,皆每日入朝参政,颇得明帝李卓璃信任,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如今那位故去多年的齐王的女儿一夜之间冒了出来,被明帝下旨封为女王爷,承袭齐王封号,并且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入朝参政的资格,虽然这新封的齐王殿下目前看似闲散,但是冯太尉知道,明帝心中十分信任这位堂妹,假以时日,定会委以重任。

    如此一来,朝中一共有三位王爷,瑜王、瑾王还有齐王,皆是明帝的堂弟堂妹,且颇得明帝信任,如果这三位王爷同明帝拧成了一股绳,那么像沈家、冯家、蓝家、栗家这样的世家,就岌岌可危了。冯太尉深知明帝与其父皇孝帝不同,不仅不倚仗外戚和世家,而且流露出除去外戚和世家的意图,这次封堂妹为女王爷并令其入朝参政就是一个开始的信号!待到齐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逐步掌握了实权,时机一成熟,那么明帝便会同这三位王爷里应外合、齐心协力,一举铲除权势过大的外戚与世家!

    想到这里,身为冯家家主的冯太尉觉出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他绝不能坐以待毙,落了一个被动的局面,应该先发制人,抢占主动的先机!

    既然明帝欲同三位王爷联盟,那么他就来暗中破坏好了!三位王爷中,瑜王和瑾王参政时间很久。根基较深,不好下手,而这位新封的女王爷初来乍到,在朝中根基尚浅。很容易对付,思及此,冯太尉计上心来,明帝新封齐王,必然想要历练这位堂妹,并且助她在朝中树立威信,他何不顺水推舟,主动给明帝提供一个这样的机会?

    正巧蓝家嫡孙蓝越琳刚从幽州归来,上奏说幽州边境,乌苏、扶勒两国有异动。于是他便借由昨日朔城疯传的“战神”一说。提议让曾经是宁国战神的这位女王爷同韩将军一同去边境探查此事。

    亦菱略微审视了一下这位冯太尉。心里已经对他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虽说她比较闲散,平日里不用处理什么政务,但是去百里酒馆坐等荆先生现身之余。她每日都要查看关于朝廷百官的资料,对江国的各大世家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低调是一方面,必要的了解也是应该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整个局势和所有人员都有所了解之后,她就知道应该如何处事,应当小心地避开哪些人。而这位冯太尉就是应该避开的那些人之一,却不知他今日为何主动找上了她。

    亦菱略带几分歉疚地道:“冯大人。实在不好意思,本王方才没有听清冯大人的话,还麻烦冯大人再说一遍。”

    冯太尉不屑地一笑,道:“没听清?在老臣看来,齐王殿下是压根儿就没在听吧!”

    冯太尉面露不屑,语气也十分强硬,显然根本就没把这位十六岁的女王爷放在眼里。百官皆垂手而立,有的看朝堂上情况不对,低下头连大气都不敢出,有的同冯太尉一样,用不屑的嘲讽的目光看着亦菱,还有的一副等着看好戏的样子。站在亦菱不远处的沈彦真瞟了一眼冯太尉,略微蹙了蹙眉。

    亦菱虽然年轻,没有什么立身于朝堂的经验,但是以她的聪明伶俐和玲珑心思也猜出了七八分,这冯太尉怕是早就觉察到堂兄想要动外戚世家,所以十分紧张,又怕她这个女王爷有了实权,同其他三位堂兄联手除掉这些世家,因此先拿她这个初来乍到、根基尚浅的齐王开刀。所以她闻言并不生气,仍旧客气地微笑道:“冯大人真是慧眼如炬啊!本王一向闲散无事,又对这些政务之事不甚了解,因此方才走了一下神儿,没有听到大人说的话。”

    冯太尉哼了一声,看着亦菱的目光也愈加不屑,不过他并没有再为难亦菱,给她一个下马威,点到为止就够了,太过分的话,恐怕龙椅上的明帝也不答应。

    倒是沈丞相旁边的栗御史,转头看了看亦菱,目光之中多了几分审视。

    蓝越琳一看朝堂上气氛不对,忙站出来打圆场,微笑道:“殿下,方才下官向皇上和几位大人汇报了这次去幽州查账的结果,处理了幽州刺史贪赃枉法、私吞官银的案子,同时发现了幽州边境,我江国同北部两个小国的边界处,有军队异动,方才冯大人向皇上提议让殿下同韩将军一道去幽州边境查探情况。”

    冯太尉在一旁哼了一声,“不知齐王殿下意下如何?”

    亦菱顿了一下,正要说话,冯太尉旁边的韩将军突然站了出来,对李卓璃行礼道:“皇上,自延光六年,我江国大军在幽州北部重创乌苏、扶勒两国联军以来,他们已经有五年不敢来犯了,为何今年又突然有所动作?此事恐怕另有隐情,应当再议。”

    亦菱闻言看向韩将军。韩毅风,江国韩家家主之嫡孙,江国现任正一品镇国大将军,五国四大战神之首。

    韩家子孙,历代为将,且每一位皆是叱咤风云的铁血神将,立功无数,堪称江国李氏皇族的守护者,而且韩家虽然功劳无数,却从不因此骄傲膨胀、肆意横行,能够在朝堂官场之中把握一个恰到好处的分寸。为了避免功高盖主,家族权势过大,引起皇帝猜忌,每一代的韩家子孙,在朝堂之中为官的并不多,身居高位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一代韩毅风便是在朝堂中唯一一位身居正一品大将军之位的韩家子孙,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自保方式,很多权贵都明白这一点,但是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仕族世家却是极少。而韩家每一代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不得不让亦菱刮目相看,对韩家也生出了几分崇敬之情。

    韩家正是凭借着名将辈出和低调处世这两点而稳稳地立足于江国,百年兴盛不衰,可谓江国的一大世家。而韩家不仅仅是在江国有名,在其他四国也是极负盛名。

    韩毅风的祖父,当前的韩家家主,曾是闻名五国的索命将军,只要是让他带兵出征,没有不胜之战,而每每出战,必直捣敌军巢穴,百万军中,必直取上将首级!索命将军的名号正是由此而来。虎父无犬子,其子绝不逊于其父,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只可惜十年前同乌苏、扶勒两国联军一战,不幸中了敌军的一根毒箭,最后中毒至深,不治身亡。

    韩毅风,作为嫡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少年便随祖父和父亲征战沙场,到如今尚未至而立之年,却已是身经百战,在军中深得将士们尊敬爱戴。五年前,即延光六年,韩毅风率三十万大军,于幽州边境对战乌苏、扶勒两国八十万大军,纵使两方人数相差甚多,韩毅风仍旧率江国大军一举重创两个小国的联军,致使其几年来再不敢来犯,成为五国战事之中的一个神话,而韩毅风也因此位列四大战神之首。

    韩家不仅是男儿勇武善战,女儿更是芳名远播。韩毅风的两位姑姑,一位在多年前的一次五国盟会宁庄帝来访江国之时,被宁庄帝看中,远嫁宁国,成为宠冠六宫的韩夫人,其子皇甫祾如今成为了宁昭帝,另一位则嫁入了一向与洛氏一族交好的言氏一族,其子言熙明即是宁国当今丞相。

    亦菱把脑中所记住的信息迅速地过了一遍,看向韩毅风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景仰。四大战神之首的称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的。虽然她也被冠上了一个什么战神的称号,但是她自己清楚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战神的称号她是担不起的。的确,她也在战场上立了功,在许多人看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能够在战场上立下那样的功劳已经算是奇功了,但是她心里清楚,如果当初没有四大战神其中两位的岳悠然和皇甫祉,没有神机妙算的二皇兄赵子安,没有后来支援的洛沉碧和容卿,没有经历战事比她多得多的曹沅、陈格、李沐阳、李沐阳等副将,她根本不可能在战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武艺与才能。因此她深知得来这一称号的难处。亦菱面露崇敬地看着韩毅风,若非有真正的实力,又怎能摘得四大战神之冠?

    李卓璃听到韩毅风的话后点了点头,道:“韩将军所言极是,虽然蓝尚书此次去幽州,察觉到了边境军队异动,但是我江国也不可轻举妄动,毕竟我国与他们两国已经有几年不开战了,若是我们率先行动了,恰好给了他们一个出击的理由,所以此事还是日后再议吧。”

    沈丞相旁边的栗御史闻言却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费力地握着玉笏抬手行了行礼,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此事不容后议!”

    此言一出,众臣皆惊!亦菱不禁蹙眉看向这位年过八十岁的老臣,傻子都能听出来皇上并不想在此时派韩将军和她去幽州查探敌情,这栗御史明摆着是主动往刀尖上撞啊。

第一百九一章清莲公子何时归八() 
果不其然,亦菱看到李卓璃眸中迅速地闪过一丝凛然的不悦!

    李卓璃掩去不悦的神色,微微一笑,问道:“哦?那栗爱卿认为应当如何啊?”

    栗御史佝偻着背,又弯腰咳了几声,才颤颤巍巍地道:“皇上,老臣认为此时正应当派齐王殿下和韩将军去幽州啊。”

    李卓璃微露不解,“哦?栗爱卿何出此言?”

    栗御史颤颤巍巍地道:“皇上,老臣以为乌苏、扶勒两国虽然之前被韩将军所率领的铁骑神军所重创,但已经时隔五年,这五年时间,对于两国休养生息已经足够了,此次蓝尚书去幽州巡察,发觉边境有军队异动,依老臣看,这两个北方小国是想要卷土重来啊!”

    亦菱闻言微微蹙了蹙眉,这个栗御史虽然已年过八十,但是绝不糊涂!就从他方才短短的几句话里就可以听出许多玄机,虽然他口口声声说韩毅风所率铁骑神军,英勇无敌,重创乌苏、扶勒两国,但却又说五年时间足够两国休养生息、卷土重来,五年时间并不算长,昔年翳国名相杜宪杜正文辅佐翳国武帝赵臻出征西域,使得西域各国在近三十年内均不敢再进犯翳国,比起三十年之久,区区五年又算得了什么?这栗御史分明是话里有话,暗暗嘲讽韩毅风以及他所率领的铁骑神军也不过如此!

    韩毅风抬手对着栗御史行了个礼,随即不卑不亢地反驳道:“五年前一战。乌苏、扶勒两国八十万大军被我江国大军尽数覆灭于苍山脚下,元气大伤,近年来再也无力在幽州边境挑起事端,栗大人又是如何得知这两个小国已经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如初了?”

    栗御史却是呵呵一笑,不急不躁地接着韩毅风的话道:“韩将军所言确为事实,但八十万大军对于乌苏或者扶勒这样的一个小国来说,是损失惨重了些,但是对于两个小国的联军,却算不上是天大的损失。这五年来,两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