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禅重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刘禅重生记-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沉思片刻接着说:“不过咱们的殿下还是太年轻了,朝中的事还要咱俩好好商议来决定,至于殿下,现在还是先读书吧!”

    李严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向诸葛亮行了行礼,在侍卫的护送下,沉默的向府邸走去。

    诸葛亮对李严沉默的脾气没有一点意外,静静的仰头盯着空中的弯月,眼眶有些湿润的喃喃低语:“主公,孔明会好好扶持太子,以报主公当年的知遇之恩,只是太子现在太年轻了,太年轻了!”

    。。。。。。

    刘备去世,但汉国毕竟是个国家,家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许多大事还需要处理,再加上这次大败,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更是不能没有皇帝。所以在诸葛亮和李严与众大臣的商议下,刘禅第二天就登基皇位了。

    第二天刘禅一身黑红相间的衮冕,头戴十二旒冕冠,稚嫩的脸庞在这身帝袍的衬托下冷峻中又透露出几分英气。在众官员的高呼中,一步步平静地坐到了大殿上的皇位上,成为继刘备之后汉国第二位皇帝,在诸葛亮和李严的带领下,众官员齐声行礼。

    跪坐在皇位上的刘禅在帝袍的衬托下充满威严,一脸平静的看了看文武百官,又看看了诸葛亮。

    诸葛亮沉重的冲刘禅微微点头,然后上前念了先帝遗诏,刘备自古礼贤下士,众官员听到刘备的遗诏又是埋头痛哭,在一片悲痛地气氛中,一脸平静的刘禅也沉重地叹了口气。

    等诸葛亮念完遗诏,刘禅平静地看着下面眼眶红润的众官员,顿了片刻沉声道:“父皇刚刚归天,可是阿斗现在还年幼。为了咱们汉室江山,以后还希望诸葛相父和众大臣鼎力相助。”

    “臣等定当为汉室江山竭尽全力。”众人向刘禅齐声行礼。

    以前国内大事都是有诸葛亮操管,刘禅顿了顿看着诸葛亮平静的问:“相父,现在国中有什么要紧的事呀,朕刚刚继位,什么事情还不了解。”

    诸葛亮慢慢从文官的队列里走出,瞟了眼刘禅平静的问:“陛下今天功课做完了吗?还是先去做功课吧,至于国中的事,让老臣和众大臣去办就好了。”

    刘禅问的是国中的事,而诸葛亮回答的却是自己的功课,听着诸葛亮似问非答的话,刘禅眉头微皱,心想这才登基第一天,难道诸葛亮就想专政了?

    再看看下面低头的众官员,一副以诸葛亮马首是瞻的样子,刘禅急忙装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慌乱的说:“相父,阿斗的功课还没有做完呢。”

    诸葛亮这次连头也没有抬,淡淡的说:“先帝把陛下托付给臣,臣一定会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不过现在还请陛下以学业为重!”

    诸葛亮虽然一副平静的样子,但当着众大臣在朝堂上对刘禅一副严师慈父的样子,众大臣却没有一点反对的意思,还微微的点了点头。

    “还请陛下以学业为重!”众大臣接着出列齐声说道。

    刘禅心里冷冷的注视着众大臣,脸上却表现的更加慌乱,吞吞吐吐的说:“是,是。那阿斗就先去做功课了,辛苦各位大臣为国事操劳了。”

    刘禅说完在堂下众大臣的注视下,慌慌张张的被黄皓扶着向大殿外退去,一副害怕没做完功课被诸葛亮责怪的样子,看着刘禅慌慌张张向大殿外跑去的样子,众官员苦笑着摇了摇头,诸葛亮也沉沉的叹了口气。然后在诸葛亮的主持下,众大臣开始商谈国事。

    “哼!”

    刘禅刚走去大殿,看看左右没人,一把甩开扶着他的黄皓,脸上再也没有了大殿上慌张的模样,看了眼大殿里议事的众官员,冷哼一声,接着头也不回的向自己的行宫走去。

    黄皓背后一凉,也感觉到了刘禅的变化,还以为是陛下没做完功课让诸葛相父责骂生气了,急忙悄悄的跟上刘禅,也不敢说话,小心的服侍左右。

    刘禅刚走到行宫门口,被他认为是黄毛小丫头的张莹莹一身素衣,急忙迎了过来,看着刘禅一副冰冷的样子,心想刘禅可能是还在为刘备去世的事伤心,一向不怎么喜欢刘禅的张莹莹也变得乖巧了起来,急忙上前拉起刘禅,关切的说:“阿斗,不要不开心了。”说着自己竟开始满眼含泪。

    看到张莹莹对自己的关心,刘禅心中一暖,勉强笑了笑,温柔的安慰张莹莹,说:“我没事的。”

    随后刘禅转身眯着眼睛冷冷地盯着前方众大臣议事的大殿,心里更加的冰冷,那些跟着刘备的旧臣,根本就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在他们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没做完功课的孩子。

    刘禅知道这样长久下去,恐怕他们的眼里早就没有这个陛下了,到时候恐怕连整个刘室江山可能也会让人连根拔起,那到时候这个陛下可真的是亡国之君了。想到这里刘禅眉头越皱越深,最后缓了口气,静静的想:“看来真的要训练一批属于自己的力量了!”

    刘禅下定了决心,定了定神,看着身前拉着自己衣袍,一脸伤心的张莹莹,轻轻的叹了口气,转身拉着张莹莹向宫中走去。

第0008章 影子计划() 
公元223年,这一年三国时期还在顺着历史的轨道发展着,这一个月来,刘禅的重生就像一只小小的蝴蝶,没有让历史这条洪淌的大河发生任何的改变。

    这一年汉国皇帝刘备征吴失败,含恨白帝城,儿子刘禅继位,只是,现在虽然刘禅已经登基继承了刘备的皇位,可却没有继承刘备的权力。并在同时汉国南中各郡听闻刘备死讯纷纷叛乱。

    这一年诸葛亮开始统揽国家大权,并派邓芝访吴,为了共同抵抗北方的曹魏,期望和东吴达成继赤壁之战之后的第二次合作。

    这一年邓芝访吴之后,孙权犹豫过后还是和汉国结成联盟,并且由大都督陆逊表达了对汉国昭烈皇帝刘备归天的深切哀悼和缅怀,随后却毫不犹豫的把荆州画进了自己的版图。

    这一年东吴郡主,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在听闻刘备的死讯之后,也跳湖自尽。

    这一年三个国家还在风雨之中鼎足而立。

    而在成都城西北方的汶山郡地区,也发生了由于地方缺水,导致当地的羌族和汉族因为抢水,两族开始大打出手的事。

    现在刘备的葬礼已经举行完了,众官员又恢复了往日的上朝,此时的成都宫城内的大殿上,一片热闹。

    诸葛亮主管内政,李严主管军政,整个朝堂上众大臣围绕在诸葛亮和李严身边紧张而激烈的讨论着汉国的各种事情。

    刘禅低着头,像没睡醒似的跪坐在大殿上的皇座上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而众大臣像没看见似的,丝毫不去责怪刘禅在朝堂上打哈欠的失礼行为,或者说真的就没有看见刘禅这个大殿上的“活花瓶”。

    等一项项事情商议完毕,诸葛亮和李严分别站立朝堂两侧,大臣分左右站好,大殿也渐渐的静了下来。

    这时刘禅也知道众大臣要下朝了,习惯性的急忙在殿上的皇座上跪坐的端正了些。

    诸葛亮转身看着端正一言不发的刘禅,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陛下,今天的事务基本上都商议完了,咱们退朝吧。”

    刘禅像恍然大悟似的急忙摆了摆手说:“哦,哦。那辛苦众大臣了,退朝,退朝。”

    众大臣这才像看到刘禅似的,齐声向刘禅行礼,三三两两垂首向宫外缓缓退去。

    正在这时一位身穿宫装的太监悄悄走到正向宫门外走去的陈到将军面前行礼,小声的说:“陈将军,陛下有请!”此人正是一直跟随刘禅身边的黄皓。

    陈到微微一愣,但随即似乎想到了什么,平静的点了点头,在黄皓的带领下,向刘禅的行宫走去。

    陈到随着黄皓来到刘禅的行宫,此时刘禅正背手盯着宫墙上的图画。

    “参见陛下!”

    陈到看到换了便装,一身深色锦衣的刘禅,急忙上前行礼。

    刘禅缓缓转过身来,冲黄皓摆摆手意识退下,黄皓乖巧退下,关上了行宫的大门。

    刘禅端详着一身盔甲向自己行礼的陈到,顿了片刻,直接平静问:“先帝待将军如何?”

    陈到身躯一震,不假思索的沉声答道:“自从臣跟随主公以来,主公对臣赏识,对臣又如兄弟手足,臣就算万死,也不足以表达主公对臣的恩情!”

    “那将军觉得朕这个皇帝如何?”

    陈到俯了俯身,思索片刻,缓缓的说:“陛下天资敏捷,又有先帝之风。只是… …”

    看着陈到吞吞吐吐的样子,刘禅哼了一声,冷笑道:“只是太过年幼,朝中大臣可能有所不服,以此下去,只怕落得君不君臣不臣!要是再碰上有歹心的人,只怕到时候这大汉江山也会拱手让人了。陈将军,不知道朕说的对不对?”

    刘禅说完这些对朝中大臣怀疑的话,陈到却没有惊慌,也没有辩解,而是低头沉默不语,也算是默认了刘禅的说法。

    刘禅叹了口气,平静的眼眸盯着垂首的陈到接着道:“那日在白帝城,父皇找朕谈话,父皇说,陈到将军魏延将军和白耳军都是朕以后的亲信,是朕以后的可用之材!”

    陈到心里一震,士为知己者死,虽说刘备已经去世可依然对自己和白耳军如此看重,心中一阵感动。

    再想想跟随刘备一起征战天下的日子,这位一向冷静的将军眼眶微红的冲刘禅跪拜,认真的说:“承蒙主公不弃,陛下有何吩咐,臣定当竭尽全力,已报主公知遇之恩!”

    刘禅急忙扶起一脸认真的陈到,暗暗点了点头,接着叹了口气悲痛道:“父皇刚刚去世,可是阿斗现在又年幼,文武百官肯定不会信服,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恐怕这大汉江山不保啊!”

    刘禅边说着边拿出一份纸写的信,递到陈到手里沉声道:“将军能不能按这上面方法训练五百士兵?”

    虽然当时已经有纸张,但还是比较缺乏,一般比较只有重要的文件才用纸张来写,看着刘禅拿出的纸张,陈到知道这肯定是陛下交给自己的保密计划,急忙捧起纸张细心的阅览起来。

    陈到看完刘禅交给自己的计划后,面带震惊的看着刘禅道:“陛下,这,要是按照这种方法训练五百名士兵。不知会有多少人还没训练完就死在其中了。而且,而且其中有些训练,恐怕,恐怕臣也不能坚持的住!”

    这里面的训练方法正是刘禅根据前世杀手的经验编写出来的,甚至更加详细!

    刘禅知道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决定肯定得不着众臣的听从,他只有慢慢的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再靠自己的强势去压倒群臣,让群臣去信服自己。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成为这个国家的决策者。

    训练自己的亲兵就是这个计划之一,他要一步步在这些跟随刘备打天下的旧臣中树立威信,有时候用武力和血腥去干涉也是必要的。

    所以他就找到了陈到来帮他按自己的训练方法来真正训练一批属于他的势力,这些亲兵今后也会像自己的影子一样,誓死追随自己。

    这就是刘禅的计划,先建立自己的亲兵。只是让刘禅想不到的是,在以后的三国战场上,正是这些影子亲兵一次又一次的让他渡过了重重危险,让各国痛恨的同时又产生了深深的敬畏。

    “现正是国家存亡的时刻,牺牲也是在所难免的。为了大汉基业,朕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刘禅锐利的眼光一直紧紧的盯着垂首的陈到,随后又摆了摆手叹气道:“三百吧,只要三百就够了,朕给你一年时间!”

    以前的刘禅在陈到眼中只不过是个孩子,可自打看了刘禅交给自己的训练方法,再想想居然是眼前这个面色柔弱的孩子写的,陈到有些看不透眼前这个孩子了。

    不过他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来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对于刘禅的吩咐更会严格来执行,想到这里陈到定了定神,肃然道:“末将领命!”

    刘禅这才暗暗呼了口气,虽然刘备说陈到是自己的亲信,可现在刘备已经过世,刘禅也怕众将士也难免又自己的想法。

    不过他还是小看了三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现在看着陈到顾念先帝旧情,肯在自己孤独无缘的时候来帮自己,刘禅郑重的点了点头,冲陈到行礼感激道:“朕代表父皇和大汉江山的百姓,谢过将军!”

    陈到有些尴尬,急忙上前扶住刘禅慌乱道:“使不得使不得,就算为了主公当年的知遇之恩,末将赴汤蹈火也万所不辞!”

    刘禅微微点了点头,转眼问:“对了陈到将军,你可知道哪里有做刀的名匠?”

    “做刀?”陈到愣了一下,沉思了片刻答道:“要说做刀的名匠,咱们汉国恐怕只有汉中浦沅了,魏延将军的刀就是浦沅打造的,真是削铁如泥啊。“

    “哦?真的有这么厉害?看来朕要往汉中跑一趟了。”

    “去汉中?陛下难道是想让浦沅做刀,可是汉中路途遥远,再说现在南中又不安静,陛下还是别出宫了,以防有什么不测啊!”陈到急忙劝说刘禅,担心刘禅不知道宫外的凶险,遇到什么不测,接着又说道:“陛下真要喜欢刀的话,臣和魏延关系不错,臣这就书信一封,让魏延送来。”

    刘禅认真的点了点头,一副谨慎思索的样子,接着摆了摆手说:“没事,没事,刀就不用做了,真只是好奇问问,陈到将军不必担心。”

    其实刘禅现在心里一直在思索着怎么去汉中弄刀的事,因为他要的不光是一把刀,这些刀是为了他让陈到为他训练的亲兵打造的。

    陈到见刘禅放弃了出宫的打算,这才缓了口气,毕竟刘禅是一国之君,现在南中叛乱又闹得疯狂,要是让南中叛乱的各族把刘禅抓了过去,那汉国的的颜面可就丢大了!

    既然委托了陈到帮自己训练亲兵的事,也知道了做刀的线索,刘禅为了害怕让有心人看到他私密陈到,所以等一切事情吩咐完毕,急忙把陈到送到门口。

    看着谦逊有礼的刘禅,陈到冲刘禅肃然道:“陛下留步,末将这几天就要去镇守白帝城了,一年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