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禅重生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刘禅重生记-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一个处理不好恐怕咱们整个皇室都会倾覆。一定要慎重!”

    刘禅心中一震,他想的只是如何去带领军队统一天下,可却忽略了身前的事。经刘备这么一说,刘禅也变得凝重起来。

    毕竟刘备刚刚打完刘璋,内部还不够稳定,再加上这次不听劝住,执意伐吴导致惨白,众官员肯定会有意见,要是趁现在众大臣发难,汉国估计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陈到,魏延和白耳亲兵都是朕的心腹,你要斟酌使用!”刘备看刘禅沉默不语,顿了顿接着说道。

    刘禅看着疲惫的父亲,深深点了点头,开始沉思起来,并没有说话。

    今天虽然说是他第一次见刘备,他心中除了沉闷以外又重重多了一份担子,这个担子是整个汉国,为了汉国的崛起和父亲大一统的心愿,也为了岌岌可危的刘氏家族的安危存亡,就算经历两世的刘禅现在心中也格外沉重。

    这时整个大厅显得静悄悄的,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终于慢慢的移动到刘备的身躯上,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刘备却又紧了紧袍子,向后靠了靠,两眼盯着着窗外的夕阳,沉默片刻后摆了摆手,说:“朕累了,你也下去休息吧。”

    “父皇保重!”

    看着夕阳余晖照耀下更显得憔悴的刘备,刘禅沉声向刘备行礼,缓缓退了下去。

    大殿上的刘备平静的看着刘禅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大殿中,顿了片刻沉声道:“来人!”

    一名侍卫急忙跑了过来。

    “去把陈到给朕叫来。”

    侍卫领命跑去,刘备接着又紧了紧袍子,靠在了身后的墙壁上,看着余晖下的夕阳,长长地出了口气,似乎做了什么重要的决定。喃喃的说:“阿斗,你一定不要辜负父皇的期望啊!二弟三弟,等大哥做完这件事就去陪你们,咱们再一起征战天下,那该有多痛快!”隐隐约约见两行清泪从刘备塌陷的眼眸中缓缓滑落……

    刘禅从城主府出来,看着城头上渐渐西斜的夕阳,叹了口气,心情格外的凝重。本以为重生了,可以做许多前世喜欢做而做不了的事,可是想想这一世父亲刘备的嘱托,再想想现在风雨飘摇的整个汉国,以后肯定还会有许多未知的危险在等着他。

    面对这些未知的命运,他本能的不会屈服,而是去抗争,这是他骨子里的东西。想到这里他狠狠的甩了甩头,让自己保持冷静,他知道统一三国不光是自己抗争就可以的,他要时刻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去面对所有未知的困难。

    这时侍卫匆匆跑来,刘禅定了定神,在侍卫的带领下向自己的临时住处走去。

    此时逃难的百姓也被赵云接到了白帝城。

    衣衫褴褛的百姓排着长队在经过城口士兵的检查缓缓向城中涌来,好奇的孩子靠在惊慌的女人怀里,呆呆地看着城中高大的建筑和城头上身披盔甲的士兵。而白耳亲兵简单洗漱后也在城西北角的军营中含泪睡了下去。

    夕阳随着睡去的士兵和最后一批难民进城也缓缓落进了西边的大山里。

第0006章 托孤白帝城() 
吴军退去就没有再来,前些天探子来报,曹军正在向江东沿岸集结,欲有攻吴之势,东吴陆逊已经率军和孙权集合汉国也算有了短暂的安宁。

    这些天汉军陆续收拢了逃散的士兵,再加上赵云带来的援军,也有两万之众,凭借白帝城的高险,死守城池也能抵挡再来的吴军,众将士也都缓了口气。

    随着江边难民的涌入和城西北角的军营里开始恢复训练的士兵,白帝城也渐渐有了生气,刘备正式将白帝城命名为“永安城”以示此城以后昌盛永安,没有战争。

    只不过经历夷陵大败,损兵折将不说,刘备侍卫只剩下了陈到,白耳亲兵也损失惨重,只剩下了不足八百于众,刘备刚听到这个数据,又是一顿羞愧,吐了口血,险些又晕过去。

    刘备悲痛之余,也感觉到了自己大限将至,连夜书信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前来白帝城商量要事。两人不敢耽误片刻,马不停蹄,在第五天晚上终于见到了沧桑虚弱的刘备。刘备看到诸葛和李严,羞愧交加又是一阵痛哭。

    “恐怕要变天了。”

    刘禅站在屋檐下,院子里偶而见一两个步履匆匆的士兵来回奔跑忙碌着,再看看阴沉的天空,喃喃低语。

    这时刘备贴身侍卫陈到匆匆跑来,眼眶微红的看着一脸平静的刘禅,自从上次刘禅和众人去救援他和白耳兵,陈到对刘禅心里十分感激,只是再想想现在刘备的病情,心情也是十分沉重,向刘禅行了行礼,沉声的说:“殿下,陛下请您过去。”

    刘禅似乎预示到了什么,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跟随陈到向城主府走去。

    陈到没有带刘禅进大殿,直接带刘禅来到了刘备的寝宫。两旁有士兵把守,看到刘禅和陈到的到来,急忙行礼。

    刘备的寝宫不大,更显得安静,随着刘禅和陈到到来的脚步声,刘备的床榻前安静站立的三人急忙沉静的向刘禅行礼:“老臣(末将)参见太子殿下。”刘禅摆摆手,这时才打量起这三个人。

    在刘备床头边站着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消瘦男子,一身灰色锦袍,手持羽扇,看到刘禅看向自己也悲痛无奈的冲刘禅摇了摇头。此人正是汉国丞相,诸葛亮。

    与诸葛亮对面站着的是一位和诸葛亮年纪差不多,一身素色锦袍的微胖老人,此人自从刚刚向刘禅行完礼以后便一脸沉静的垂首不语。此人正是原刘璋旧部,后率众投降刘备,现汉国的尚书令李严。

    而在诸葛亮身后,站着的赵云将军依旧一身银色的盔甲,微微地闭着双眼,一脸沉默。

    刘备虚弱的躺在床上,眼眶也更加显得塌下,眼角时不时还有泪光流下。感觉到有人到来,喉咙里发出虚弱而沙哑的声音:“是阿斗来了吗?”

    “父皇,儿臣来了。”听到刘备虚弱的声音,刘禅心中一痛,上前轻轻说道。

    刘备似乎真的感觉到刘禅来了,顿了片刻又虚弱的说:“朕自黄巾乱世,与二弟三弟桃园结义,便一心为振兴汉室。后又幸得诸葛先生,子龙将军,孟起将军,汉升将军相助,占荆州,伐刘璋。再又得方正先生深明大义。以此依仗荆、益两地险要,成就三国鼎立之势。”

    刘备每说出一个名字,便稍微沉思片刻,似乎在回忆着以前的峥嵘岁月,接着又缓缓虚弱道:“后来二弟大意失去荆州,三弟也死于乱军之中。朕报仇心切,却被那孙吴陆逊小儿打的一败涂地。朕每每想到此事就痛彻于心啊!咳。。。咳咳。”不等说完又咳嗽起来。

    “陛下(父皇)!”

    听到咳嗽喘气的刘备,刘禅和诸葛亮急忙上前安慰。

    刘备摆了摆手接着虚弱的说:“现在曹魏虎视眈眈,而孙吴又摇摆不定。朕现在是有心无力了,可是阿斗又年幼,朕又放心不下啊!”

    “陛下。。。”

    诸葛亮看着虚弱的刘备眼眶湿润,向刘备床前靠了靠。

    刘备缓缓的拉起刘禅的手,放进诸葛亮手中。塌陷的双眼中发出严厉的光芒,盯着刘禅沉声说:“先生的才能,胜过曹魏曹丕的十倍!你现在还年幼,以后要把先生当成父皇来看待,无论事情的大小,都要和先生商量着来,不要自己慌乱独断!”

    刘禅沉默着没有说话,满眼含泪地冲刘备点了点头。

    刘备微微点头缓了口气,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像开玩笑似的说:“阿斗要是实在不堪重任,先生就亲自取代了他吧,切不可辜负了这汉家天下,不然朕死不瞑目啊!”

    诸葛亮脸色猛变,惶恐地伏在刘备床前痛哭:“陛下,老臣生是汉家之臣,死则是汉家之魂。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以报陛下的知遇之恩。”说着不禁摸了摸眼泪。

    刘备微微出了口气,随后又握住了身前李严的手,悲痛的说:“以后阿斗全靠俩人鼎力相助了,光复汉家基业也全靠大家了!”

    这时赵云身后的陈到也长长的出了口气,握着刀柄的手也缓缓的收了起来。想起陛下对自己的嘱托,久经沙场的陈到还是有些害怕。

    刘备虽然说对两位大臣毕恭毕敬,是因为自己大限将至,只怕年幼的刘禅镇不住众人。于是便命陈到在一旁侍候,若两人诚心相助刘禅,自然会让刘禅待之如父,可若两人稍微有一些其他心思,只怕刘备现在就带着这两位大臣一起去西方极乐了。

    看着两人从刘备说出取刘禅而代之的惊慌模样,并不像是装出来的。所以此时的陈到也缓缓呼了口气。

    俯首在刘备床前的刘禅,自然也知道刘备刚才的用心,虽然刘备像是玩笑的话,同样也是为了刘禅去震慑这些大臣,刘禅现在心里也十分清楚,他在这些跟随刘备的旧臣面前,只不过是个孩子,更别说什么威望和信服了。

    阿斗,这是父皇最后一次帮你了,切不可辜负朕的期望啊!二弟三弟,大哥每天做梦都想起你们,咱们一起再征战沙场如何。刘备最后溺爱的看了眼刘禅,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看到刘备闭上了眼睛,刘禅心中一痛,急忙上前轻唤:“父皇?父皇?”

    诸葛亮这时也微微上前试了试刘备的呼吸和脉搏,随后沉痛哭道:“陛下,归天啦!”

    众人看着躺在床上,面色平静已经归天的刘备,心中酸痛,失声痛哭。刘禅脑海一片茫然,也不顾众人的痛哭,步影散乱的向寝宫外走去。

    从以前的孤儿到现在的有了父亲,而如今这个父亲也心愿未了的死去。刘禅的心就像沉寂在乌云里般,说不出的沉闷。

    风雨飘摇的汉国该怎么走,刘禅眯着通红的眼睛盯着沉闷的天空一脸凝重。君王的变幻莫测,谋士的步步为营,将士的洒血疆场,百姓的惊慌失措在刘禅的脑海里来回得回荡着。

    刘禅长长呼了口气,定了定神,他知道现在父皇死了,自己的路才刚刚开始。

    先不说外患的曹魏和孙吴,内部的刘璋旧部和刘备旧部也存在着矛盾,想着这么大的烂摊子刘禅更加的凝重,因为只要他稍微处理不好,丢的不光是大汉江山,恐怕连自己的命也要丢了。

    现如今曹丕刚继位不久,朝中恐怕也有矛盾,东吴孙权刚和自己打过一仗,两国实力差不多估计不会再发动进攻。接下来修生养息,整理内部矛盾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毕竟自己年幼,众大臣肯定不服,刘禅这样想着,紧紧的攥了攥拳头,看着昏沉的天空,冷笑着喃喃低语:“哼!不服我么,我可不是那个阿斗了,没你们想得那么好哄!”

    。。。。。。

    刘备归天的消息在传开了整个白帝城,正在训练的众将士沉默的朝着城主府这边跪了下来。刚刚安静过了几天日子的百姓开始惶恐起来,只怕没有了皇帝的保护,东吴再杀过来,接着摧毁自己的家园,这样想着也居然又哭了起来。

    此时略显昏沉的天空似乎也拖不住了沉闷的乌云,伴随着微凉的清风。春雨如细丝般温柔的滋润了这片蜀汉大地。

第0007章 刘禅登基() 
连续三天的春雨让整个汉国大地湿了个遍,连成都的官道上也开始变得泥泞起来。尽管如此,远远看去,在成都泥泞的官道上有着一队大约两千多人的队伍,在向着成都的方向前进着。

    队伍前面是骑着骏马的骑兵,后面紧跟着是一排排步伐整齐的步兵写着“汉”字的大旗在队伍中迎风飘扬。众将士都神情肃穆,完全不顾泥泞的道路,踏着缓慢而又沉重的步伐向成都城走去。

    在这支队伍的中间,显然是一个宏大的梓棺,被八匹高头大马吃力的拉着,而在梓棺的两边各自走着两个身穿丧服的人。整个队伍显得十分安静,只有时不时的传出一两声战马的嘶鸣,在这个队伍中,也显得格外苍凉。

    这支队伍正是护送刘备梓棺从白帝城走来的刘禅等人,而那个灵柩里的也正是汉国皇帝刘备。

    梓棺旁边身穿丧服的诸葛亮看了看前方,对身边刘禅恭敬的说:“殿下,前面就到了成都城了,文武百官正在城门口候着。”

    刘禅停住脚步,看着前方成都城的轮廓,深吸口气,满眼通红的向诸葛亮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去。看着一路走来,刘禅虚弱的背影,诸葛亮也叹了一声,紧跟了上去。

    刘备的梓棺在众将士的护送下缓缓走进成都城,城门前众官员看到刘备的梓棺伏头痛哭,将士也低头跪下,一脸沉痛。

    刘禅看着痛哭的众官员和将士,心里忍不住又是一阵悲伤,满眼通红的冲身旁的诸葛亮问:“相父,不知道父皇的皇陵准备妥当了吗?”

    “已经准备妥当。”

    诸葛亮把羽扇缓缓放在腰间,满眼含泪的应了一声。然后冲赵云点了点头,赵云会意,招呼将士拉着刘备的梓棺向皇陵走去,刘禅等人紧紧跟随。

    皇陵在成都城西侧,众人刘备梓棺放置好,刘禅静静地跪在刘备灵柩旁边,众官员一个个前来拜祭。

    刘禅沉默的向前来拜祭的官员一一回礼,等到众人拜祭完毕已经到了傍晚时分,黄皓小心地领着走了几天路又跪了一天的刘禅向行宫休息。

    刘禅沉重的看了一眼刘备的灵柩,叹了口气,便在黄皓的陪伴下向行宫走去。

    。。。。。。

    此时已经傍晚十分,惨白的月光静静的洒在成都城的道路上,刚刚拜谒完刘备正要回去的诸葛亮和李严正走在洒满月光的道路上。

    “丞相,先主去世,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看明天就让太子殿下登基吧!”李严依旧一脸沉默,就连说出的话也带着厚重。

    诸葛亮停下脚步,盯着空中的散发的惨白光晕的弯月,叹了口气,说:“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

    诸葛亮说道这里顿了顿,旁边的李严却没有惊讶,似乎知道诸葛亮要说什么。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沉思片刻接着说:“不过咱们的殿下还是太年轻了,朝中的事还要咱俩好好商议来决定,至于殿下,现在还是先读书吧!”

    李严深以为然的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