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到这反到让张佩纶想起件事来:“父亲,小婿想起一事来。天津事件之后,我曾与周勤详谈起皇上让他来天津的原因。他说他不知为何皇上断言甲午年ri本将对大清开战,而一但开战北洋怕难以取胜。故不能让ri本人得知我清军虚实。这也是他来天津的原由。事后小婿也四下打听过,新军中也以甲午年为目标做准备。如皇上所言中ri开战成真。那皇上就是想借北洋大败之际,振臂高呼让其两万新军战胜ri本而收天下权势。所以才让父亲等他两年。”

    “皇上都认为北洋都要败于ri本之手,就这两万新军还能战胜ri本?”李鸿章有些不屑道:“幼樵,你太小看这位皇上了。你所说的应该没错,但皇上也明白不能只靠这两万新军,老夫的淮军还是要用的。所以皇上才说要老夫支持一二。只是”李鸿章有些怒了:“老夫也知淮军虽不可大用,然我北洋水师在皇上眼里依然不堪?”

    “父亲。请先安坐”李菊藕端来茶水:“不论皇上如何看法。这淮军也当好好整顿了。您不知道,这民间将淮军都传成什么样子了。”

    “嗨,不是父亲不想练兵,而是不能练兵呀。”张佩纶有些气短。

    “这是为何?如今皇上可是明言要支持父亲。更是在财力上尽力为之。夫君何来此言。”

    “幼樵说的没错,是不能练兵呀。”李鸿章喝了口茶,深深一叹:“眼下之淮军与惜ri之绿营何其相似。老夫不过尽力维持不让其彻底垮了。老夫不过只用一成力气练就此兵,就已遭来朝野多方猜忌。若用十分力气练就jing兵,到时怕是老夫离人头落地,就不远了。”

    一时间房内只闻呼吸之声。

    “自菊藕至京师大学堂读书,你夫妻二人便聚少离多。此次来京非三五ri可回,你夫妻也好絮絮情谊。老夫累了,你们也早些歇息去吧。”

    看着李菊藕轻轻关上房门,李鸿章长叹一气。皇上呀皇上,你让老夫何以自处呀?李鸿章伸出左手:“太后,根基稳固,老而弥坚。”说完伸出右手:“皇上,新掌朝政,初生牛犊。”说完又看着左手:“太后,稳步求全,安于现状。”说完又看着右手:“皇上,锐意进取,志向远大。”

    李鸿章就这样一会看左手一会看右手,在太后与皇上之间摇把不定。终于,李鸿章将两手一垂,长叹而道:“天大的难题呀。”

第八十六章 朝局() 
第二天一早,李鸿章就进宫递了牌子,给太后请安去了。也不知谈了些什么。李鸿章出来的时候笑容满面。宫中太监宫女们纷纷议论,老佛爷肯定是又赏了。

    “这么高兴,捡钱了。”光绪停下手中的笔:“坐吧。”

    “谢皇上。”李鸿章拿出折子递了上去:“微臣见过太后了,张謇的折子太后已经准了。这就让微臣去办,微臣所以高兴呀。”

    “说来听听,这具体的是个什么章程。”

    李鸿章细细说来,将公司如何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如何出售,如何获利变现,是何章程等等一一道来。光绪听的也很激动。李鸿章还说,要是此事能成,那将来也可借用此法向民间借钱来办实业。如此一来,大可缓解国库不丰,无钱办事之局面。

    “我说,这办好了也是张謇获利,你为何如此高兴。”

    “皇上可是许了微臣入股的,微臣手上颇有些银两正好入得一股。”

    “朕许了吗?你搞错了吧。”光绪后悔了,他没想到这里面能有如此丰厚的利润。按现在帐面上算,由于获利丰厚又是以借款名义,这次可从民间至少拿到过千万两银子:“没想会是如此,悔不当初呀。”

    “皇上金口一言,岂能反悔。”李鸿章笑着从怀里又拿出个折子:“这是琅威理让微臣转呈的折子。”

    光绪接过来一看,琅威理折里提到不少问题却急需解决。比如北洋水师常年驻地的刘公岛没有足够吨位的船坞,旅顺船坞也不足使用。炮弹的问题及弹药燃煤的存量也须要加大。另外要在大连建设一所专业的海军学校。还提到了速shè炮。

    “对了,这琅威理所提速shè炮一事,朕去岁就已经说过了。如今办的怎么样?”

    “回皇上,四月时,江南制造局就已经提供样炮试shè过了。基本能达要求,如今已做改进,微臣进京前江南制造局就传过话来,新的样炮已经完成,这ri便装箱运来。”说完李鸿章看了眼光绪:“皇上你可答应过的。”

    “你是不是就在等朕说:金口一开,决不反悔。放心。朕说了还是算数的。”光绪提起笔在琅威理的折子上写了个“准”字,转手交给李鸿章:“拿着折子去找林启兆,他会按时间把款项拨付给你。”

    “那微臣就谢过皇上。”李鸿章请个安,转身退了出去。

    慈宁宫内

    慈禧戴着老花镜看着“那边”送来的折子。良久才放下。

    “这些个时ri,皇上也常出宫。可折子上怎么没写皇上出宫的事?”慈禧问道。

    “回老佛爷话,近些天来皇上出宫他未能同行。故而无法告之。”李莲英赶忙回话。

    慈禧点点头:“这唐绍仪倒是深得皇上宠幸,无论朝政还是外事,皇上无一例外皆问唐绍仪之意见。此人果有如此大之能奈?小李子,你觉得那个唐绍仪怎么样啊?”

    李莲英装作沉吟片刻说道:“回老佛爷,奴才觉得这个唐绍仪办事颇为jing明,不似那般恃才傲物的狂生。礼亲王爷也跟奴才提起过唐绍仪。办事却有些能奈,而且长于外事,与西洋各国使节关系皆是不错,那些个洋人还请过唐绍仪吃饭。就连礼亲王爷也有不少外事之事也交于唐绍仪出面办理。而唐绍仪也能办出我大清国威来,礼亲王爷也对他赞誉有加。只是城府很深,奴才一时还看不太明白。”

    “哦?如此有能奈之人,皇上是如何得到的。”

    李莲英仔细的想了想:“当初皇上好像提及此人时,只是说人在朝鲜。人还是礼亲王爷给找来的。至于皇上是如何得知此人的就不得而知了。”

    “瞧瞧,世铎这事办的”慈禧摇摇头,大有不满之意。

    李莲英是多么会看人脸sè的人呀。一见太后有不满之意立刻就说道:“此人还只是个三品候补道台,要不要让礼亲王爷让他外放个实缺?”

    “这个唐绍仪皇上要用就用吧,总不能扫了皇上的兴。不过你也让人留意一下,朝廷用人不能只看能力,还要看他的心。说起这心嘛,我倒是也想起了一个人”

    慈禧的目光在空中停留了一下,转过头看着李莲英说道,“明ri传旨给世铎,召江苏巡抚刚毅进京,这旗人里面有本事的是越来越少了,就让他进军机处办差吧。”

    也就这时候,皇上来了。

    皇上来也没别的事,除了问政于慈禧,就是骗吃骗喝。要不怎么每次都赶在晚膳的点来呢。来了慈禧自然不会赶皇上回去了,那就一同用膳吧。

    用膳的时候慈禧又说起光绪没去过**之事,光绪现在是连头也不抬,低头狂吃。光绪从小体弱多病,底子就不好。一年多的锻炼下来,刚才见成效,这要是去**勤了,那朕这身子骨还不立马垮了。这生出来的儿子身体能好的了?光绪心想吃完赶紧走,以后再也不在晚膳时候过来了。

    “皇帝呀,哀家说话你听见没。”慈禧见光绪不理她,重重的放下筷子。

    “儿臣都听见呢,亲爸爸息怒呀。”光绪尽量装出一副有些叛逆的大男孩,又有些义正严词的样子:“国家百废待兴,儿臣身为皇帝当以振兴国家为首任。其它就缓缓再说吧。”

    慈禧怒道:“皇帝生子也是振兴国家。”

    “是是是。”光绪连忙点头。不等慈禧说话,光绪接着说:“儿臣用好了,今ri得亲爸爸教诲受益颇多。儿臣这就回去处理奏折。”也不等慈禧同意,冲着寇连材招招手就往外走。

    “都给哀家站住。”

    才走两步的光绪只能停下来。好一会后,才低着头磨磨蹭蹭的走回桌前,有些极不情愿的坐了下来,可头还是那么低着。可坐了这么一会也没听见慈禧说话。光绪抬起头,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看了慈禧一眼。只见那慈禧依然神sè严肃的看着光绪。

    光绪招手将李莲英招至身前,伸手将李莲英手上的筷子拿过来。然后光绪就开始给慈禧拈起菜在,嘴里还说:“亲爸爸不必气恼,您看您一晚上光顾着说话菜也没吃几口。”说着光绪反到把脸一摆:“这可不行,身子骨儿可是自个的,这要是气坏了怎么了的。来来来,这菜sè可口,亲爸爸您尝尝。”

    还没动静?你这是要逼我出绝招?想当年哄老妈可是一个顶两。光绪开始围着桌子打转,手上也没停:“儿臣也知道亲爸爸其实是好心的。光绪那小子太不识趣,太后老人家对他多好呀,不仅将他一把屎一把尿将他带他,还帮着他打理这么大的国家,管着这么多朝臣。大了还cāo心他的子嗣。您说说光绪那家伙还不领情,这不欠抽吗?亲爸爸放心,你安心坐着用膳,儿臣这就回去帮您好好收拾收拾他。您就不要生气了,你再怎么生气还不是气着了自个儿,要是气坏了身子,这吃药受累的还不是您自个。吃菜总比吃药好,儿臣孝敬您一口。”光绪边说脸上还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边拈着菜慢慢递到慈禧嘴前讨好着慈禧。其实光绪也不明白,这慈禧怎么了,朝廷这么多正事不管,干么盯上他床上有没有女人来着。

    “噗嗤。”慈禧心中本就不是生气,装个样子给光绪看,谁让他一提到子嗣就想开溜。这一下被光绪弄的也实在气不起来:“放下吧。瞧瞧你那样子,哪有点当皇帝的威严。倒像个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

    “这就对了呀。您想想在大臣面前儿臣要注意天子威严。可回到太后跟前还要摆那架子累不累呀。在大臣面前朕是皇帝,在太后面前那就是儿臣自个儿,到家了自然就当是无拘无束,方享天伦之乐。要是儿臣还摆着皇帝的架子,太后也摆着太后的样子,这那里还像个家嘛。”

    家?光绪的话说到了慈禧心里头,自小自个儿就没有家的感觉,大了,进宫了更是整ri整夜的尔虞我诈。自古天子哪能安享平民家的温馨。看着光绪在眼前“胡闹”,自个儿的心里反到觉得平静了许多。别看摆着脸,其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早些年光绪在面前恭谨有加,却生出无比的生分来。而如今光绪的“胡闹”反到感觉光绪不再和她再有一丝生分,到一种儿孙绕膝的感觉。不对,还没孙呢。不能放过他。

    “皇帝呀,哀家已经和礼亲王世铎说过了。让世铎收柳眉为义女,哀家这边直接也给抬个正黄旗。这名份地位也够得上当个妃子了。现在就等你这个皇上点个头了。”

    “啊,您都给安排好?这个这事真的不急呀。”光绪一脸苦恼的样子。

    ‘“你是想气死哀家不成。这子嗣之事”

    “是,儿臣记住了。”真没想到呀,这慈禧一说就快有半个钟头了吧。这女生老了这话也太多了。至于说了啥?不知道。

    “行了,就你这样也没把哀家的话听进去,哀家也懒得说了。回吧,早些歇息。国家这么多事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

    “儿臣记住了,也请亲爸爸安好。”

    “等等。皇上你先坐下。”慈禧突然想起,皇上虽和她不再隔着生分,但这朝政之事可马虎不得。皇上最近的动作有些太大了。

    “哀家想起个事来,哀家近来看朝中大臣有本事的是越来越少了,哀家就想着让江苏巡抚刚毅进军机处办差。皇上以为如何?”

    “刚毅在办苏南地区遭受洪涝灾害时确实办的好,有些本事。儿臣这就回去下旨。”

    慈禧点了点头。光绪却反问道:“刚毅调离后,江苏巡抚一职何人可接。还请亲爸爸示下,儿臣好一并下旨。”

    慈禧看着光绪淡淡说道:“这一时间的哀家到没想到。要不这个人选就由皇上来定吧。”皇上对朝政总是来请旨方才办理,除了外事,从不见皇上对朝政有过任何过问。这次也好看看皇上手中到底有些什么牌。

    “这让儿臣回去想想成吗?这一时半会的”

    “此事皇上就不必请哀家旨意了。自行决断就好。”说完慈禧摆摆手:“回吧。”

第八十七章 严复为官() 
俗话说:不插八月禾。七月底的江南早稻早已收割完成,如今整个江南都是遍地插秧的场面。杭州城外亦是如此。

    农民们头顶着烈ri,弯着腰将手上的秧苗插进松软的土地里,一排排、一行行都是那么整齐。田间小路上,一位身着便服的中年人正坐在田埂上与一位抽着旱烟的老者交谈着,身边站着七个学生模样的人边听还在边在手上的本子上记着什么。

    这位中年人就是新任杭州知府,原京师大学堂教导主任——严复。另外七人,则是他从大学堂中jing挑细选出来优秀学子,跟在他身边去学习并帮他参谋公务,将来干的好也许可以出任一任地方。其实这也是皇上的意思,一则可以打破千年来官员唯一出仕的路径——科举独霸的局面,向民间传递一个信息:出仕为官并绝非只有八股读的好才能为官,其它方面好亦可择优而仕。因此这七人都是算数或机械或会计等学科的优等生;二则,如今官场暮气深深,让年青人的热血冲动也正好去冲一冲,并寄期望于他们能推开新时代公务员的大门。当皇上将旨意告诉他时,他也在学堂内或明或暗的着实细细挑选一翻。然后带着皇上的旨意就出来了。

    历史中刚毅是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以候补侍郎入值军机的,而现在出于对光绪的戒备和朝局的稳控,慈禧提前走出了这步棋。光绪自然明白慈禧这步棋的用意,无非觉得在洋人面前光绪变的越来越重要,而且唐绍仪居然懂得用洋人来压制朝廷。只是慈禧还不甘心,放着军机处那么多心腹不算,还把刚毅调入军机来牵制自己。你慈禧派人盯着光绪的言行,光绪也有人盯着你慈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