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廷特使的话很有道理,在政治舞台上,十余年的时间足够发动n次政变了。山南山北两族长老也是认可的,那么就一条条的商议好了。

    也许是气候的原因,也许是琉球王太小。就在老王爷才安葬的第三天。刚刚继位的琉球王便开始生病,一连三天用药都不见起色。此时远在北京的皇后知道了,一道旨意便将琉球王接去北京。老王爷的突然离世、新王爷又太小不能处理国事,而朝廷特使是不能干预琉球内政的。但积压的政务已经影响到琉球的正常行政了。

    在此局面下朝廷特使提议,由向承德暂代琉球王摄国政,以便于让琉球行政正常化。对此提议,山南山北两族长老虽有不乐之色,到也没有反对。这不仅仅是朝廷武力强大,而且向承德还是尚泰的侄子。因为他的父亲向德宏是尚泰的姐夫。而向德宏无论在中国还是琉球都是赫赫有名之辈,他最有名的事迹是1876年偷渡中国,向清朝求救,阻止日本吞并琉球。并声称“生不愿为日国属人,死不愿为日国属鬼”。但当时清廷行绥靖政策,不愿意过多干预琉球事务。最后琉球覆国。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到是有意相助,在于日本的谈判中争取到。让向德宏到南岛以琉球王的身份重新复国的机会。但向德宏本意是要光复琉球全境而不是偏安一域,所以还是拒绝了。然而复国之志未酬。却也终身不再回故土,于1891年客死中国福州。而向承德就是向德宏的长子。而朝廷也正是看在向承德的琉球王族身份和他父亲为复国做出的牺牲,所以提议让他为琉球王不能亲政时期的摄政官。

    向承德感恩戴德的叩谢了朝廷特使,然而穿着朝廷所特赐的汉装就走马上任了。不得不说的是,向承德确有一国宰相的能力,堆积多日的政务很快梳理清楚并处理下去。但关于琉球的藩属律条的定制却碰到了阻碍,首先就是宗藩两国的责任和义务的问题。

    作为宗主国自然要为其藩属国保护,而藩属国也需要以朝贡的方式向宗主国表示忠心。对于中国来说这很正常,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政策,几乎不干预其内政,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无偿为其提供保护。在古代中国这样的方式当然可行,首先是在中国周边没有一个部族或国家有灭亡中国的能力,只要中国不内乱,外族只有乖乖的俯首称臣的份。在这种情况下,中原王朝为藩属国无偿提供保护让对方前来称臣,一来可以显示中原王朝的赫赫天威,二来可以通过藩属国的进贡来满足皇帝对异域奢侈品的私欲。

    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同了。首先中国不再是独自尊大的国家,西方列强如果愿意联起手来是有足够的能力灭亡中国的,再者当今的皇帝啥没见过,所以对这个时代来自异域的奢侈品也毫无兴趣(当然真金白银除外)。其次藩属国也不再是中原王朝嘴里那些可有可无的蛮荒之地,随着经济的发展藩属国也能为中国提供大量的利益。而且藩属国是环绕中国本土周边,随着当今世界局势的变化,外于中国外围的藩属国也就成了中国的屏障,是保证本土不受袭击的第一道防线,这是最现实的战略需求。所以,当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地位都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时候,曾经那套宗藩关系就自然就不再适用。

    “琉球是一个小国,本身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就连偏安一隅的日本都能将其覆灭,所以琉球需要依靠一个大国提供军事上的安全保护。这一点诸位没有意见吧。”在中琉两中的宗藩关系会议上,梁敦彦逐条陈述自己的意见。

    对于这个观点。琉球上下都是认可的。无论山南山北长老还是向承德都没有意见。

    “既然作为藩属国的琉球按宗主国中国的要求,定期向中国朝贡履行了作为藩属国的义务。那么作为宗主国的中国自然要行使作为宗主国的责任――对藩属国提供武力保护,以保证藩属国不受外敌的侵略和压迫。这一点相信大家也没意见吧。”

    与会的琉球人纷纷点头称是。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朝在总结历朝兴衰史时。在藩属国的问题上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藩属国的忠诚有跟本性的问题。”梁敦彦的一句话,当场把琉球众人吓的脸都白了。这是中国认为琉球在背叛中国的意思吗?琉球是万万不敢也没有这个必要呀,这可是天大的冤枉呀。

    “特使大人明鉴呀――”若不是中国以经废除跪礼,在场的琉球人非得跪下磕头不可。山南山北两长老已经在哀求:“琉球一直尊中国为父国,从未改变。每年朝贡也未曾绝断,琉球忠诚之心天地可鉴呀――”

    向承德更是长鞠不起:“家父当年奉先王密令偷渡中国向前清求救,虽然当时前清不愿过问我国之事而使我国最终覆亡于日本人之手。家父是终生不再回故土,世子师林世功更是自杀以明志。更何况若非吾皇之皇恩浩荡,将先王从日本救出并助我等复国。恐怕下官等今日还被囚于日人之手。吾皇如此大恩,下官等感恩戴德在前,哪里敢有丝毫不臣之心。请特使大人明鉴呀――”

    “哎呀,诸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呀。朝廷并无此意,并无此意。”眼见如此,梁敦彦是一脸惊慌的急忙站起来虚扶众人:“此是本官之差错,未将话说清楚,让诸位受惊了。”但此刻梁敦彦的心里却是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一句话就能吓唬到琉球人,那么后面的谈判就会更加顺利。

    琉球人不知道梁敦彦的真实目的,却被他的话所疑惑,不知道他要说的是什么意思。

    “本官所指之藩属国乃指西北诸国。若诸位通晓唐史应该知道,当年大唐进兵西域之时,西域诸国皆奉大唐为宗主国。然而在与大食争锋西域的恒罗斯一战。藩属国葛逻禄部居然收受贿赂临阵倒戈,以至于西征唐军几近全军覆没。些许财宝就让一个藩属国投敌。而此次我朝西征俄罗斯时,亦有不少部族朝秦暮楚。要是我军久攻不克。恐重蹈先唐覆辙呀。所以吾皇久思得一良策,就是以律法的形式重新确定宗藩关系。但思及先与西北诸国定立宗藩条约恐引起诸国反感,所以吾皇也是思而未定。而此时琉球先王离世,让吾皇看到一线机会。就是先与琉球议定宗藩律法,有琉球为先例再推广至西北诸国,到时他们也无话可说。”梁敦彦笑问诸位:“其实说到我朝与藩属国的关系,恐怕朝鲜更比琉球还要近些。但吾皇还是决定先与琉球来议定宗藩律法条例而不是朝鲜,诸位应该明白我朝之心意吧。”

    “明白明白,上国皇恩浩荡,琉球将没齿难望。”琉球众人当然明白,中国其实就是找琉球作秀给西北诸国看的。至于第一个找不是朝鲜而是琉球,一则是时机恰当,二则若不是看中了琉球的忠诚之心,干么要跟你商量,小小的琉球有跟中国商量的资格吗?

    “诸位能明白就好。方才向大人也说到琉球覆国一事,那诸位可曾想过为何我朝前清会任由琉球被日本吞并呢?说到底还是前清视琉球为化外之地,能藩属亦可,失之也无所谓。要知道前清也是有着不割寸土的祖训,那些签订过割土协议皇帝至前清覆灭也未能进其祖庙受后人香火就是惩罚。但割让琉球却在国内未引得朝野丝毫议论是为何?因琉球非我土呀。”

    “极是极是,那特使大人可有良策?”向承德有些紧张,因为感觉到了话外之意。

    梁敦彦眼望众人后说道:“纵观我国历朝历代。无论汉唐宋明,在立国之初都能振兴国事奋发图强,但传至后世不孝子孙以至于丧土失国。所以吾皇未雨绸缪定立律法以传万世。宗藩律例就是其中之一。为防止后世子孙再出现向慈禧这样的败家子,所以将琉球之地并入中国才是彻底解决的办法。”梁敦彦说完顿了一顿。

    “不可呀。大人。”向承德也山南山北二长老对望一眼后第一个站起来说话:“琉球是受上国大恩得已复国,今日上国欲将我国并入中国我等也无力反抗。但琉球百姓恐误会是对上国要吞并我国而心怀怨恨。还请特使大人三思呀。”

    “谁跟你说了中国要吞并琉球的?”梁敦彦是满脸怒容。

    向承德被梁敦彦说蒙了,只得小心的说道:“方才大人不是说要将我国并入中国的吗?”

    “我说的是琉球之地并入中国,不是琉球国!”

    “这有区别吗?”

    哼――梁敦彦翻了个白眼扭头不理向承德。到是一旁的一直未说话的伍廷芳笑了:“早就跟你说了这些事一次性说完,你非要卖个关子,这下好了吧。”然后伍廷芳对琉球众人说道:“诸位且先耐心听我把话说完。琉球地处我本土东岸之外,据之可以守东海之安宁,失之则整个东岸危亦,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也是万万不能让出去的。为保证后世万一出个不孝子孙也不敢将琉球割让出去,所以我国草拟新的宗藩关系是模仿我国早年周朝的分封制。意思是将琉球之地并入中国,然后吾皇再以分封之名将琉球之地分封于琉球王定国名为琉球国行自治之权。至于要先并入再分封这样的举动嘿嘿,皇帝嘛,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大帝国皇帝,这面子还是给足的。这不重阳的封爵大典快到了嘛。诸位可都明白?”

    此时琉球众人才明白,之所要这么干的跟本原因,其实就是大臣在拍皇帝的马屁,而对于琉球来说并没有实质的影响。但也没有当场答应,只是说先回去商量一下。梁敦彦点头允之。

    第二日一早。向承德与山南山北二长老齐聚集中华驻琉球领事管馆,答应并入中国一事。对于新的宗藩条例草案也没有提出原则上的反对意见。可梁敦彦却对伍廷芳说:“你不他们笑的有些奸诈吗?”

    五天后的8月19日,琉球摄政官与两大长老率琉球百姓约万人,于中华驻琉球领事管馆外请愿:因琉球受皇恩而复国且受中华之保护。加之老王爷指定吾皇五子为新琉球王,故请吾皇同意将琉球并入中华,以待皇恩能均泽天下百姓。消息传到北京。帝大乐之,随后传旨琉球:琉球百姓之心朕已知晓。朕心甚慰。然百姓之意却不可违背,琉球并入中华之事朕当允之。然中国无吞并琉球之心。故还将原地封还于琉球王,其行事照旧有藩属国例,责令钦差梁伍等人草拟条例以为万世之律。

    于是又两天之后的8月21日,仅有十六条的宗藩条例草案问世。中国依然不干涉琉球国内政,琉球国拥有完全自主独立之政治、经济、行政与人事权,半独立的外交权也仅限于琉球在对中国及其其它藩属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其外交不得违背中国外交总原则。而琉球依然保持着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外交活动的权利,中国不得无故干涉。这等于琉球国还是原来的琉球国,只是名义上从外藩变成了内藩而已。至于军事全权由中国参谋本部调配一事,世界各国连话都不想说,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中琉两国宗藩条例的问世,不仅从律法明确规定宗主国与藩属国的权利和义务,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能走出本土布局世界的第一步。有了琉球这个先例,对于吞并西北诸国就有了主动权,而且如此高自由度的宗藩条例对东南亚这些中国的旧有藩属国来说,更是一个诱人的前景。

    原则已经确立,那细节的商谈自然用不着梁伍如此重臣。就在琉球代表签订宗藩条例当晚为梁伍两位大臣举行的欢送宴上,琉球国摄政官向承德向朝廷特使提出如下要求:今年是我朝实行全民教育计划之年,琉球既已并入中华,那么同样作为中华百姓一员的琉球民众自然也在全民教育计划之内。琉球各地已经备选出学堂设施,只是不知道朝廷何时能将先生派至琉球,另外相关教育经费还请两位特使代为奏请陛下请尽快拨付。

    这个问题让与宴的记者们非常感兴趣,但梁敦彦坚待中国朝廷不干涉琉球内政,而国民之教育是属于内政之列的。但向承德有不同的看法,首先琉球已经并中国,那么原来的琉球百姓自然就成了中国百姓。再者吾皇都公告天下要实行全民教育,为何要偏偏撇开地处琉球的中国百姓。吾皇恩德泽被天下万民,自然不会置琉球地百姓与不顾。

    不管梁敦彦和伍廷芳如何解释,向承德与二长老很精明,绝口不提国这个字,一直都以琉球并入中国说事,这可是刚刚才签的律例呀。既然已经并入就当一视同仁,皇帝可不仅仅是中原之地的皇帝,也是琉球之地的皇帝。梁伍被说的哑口无言,他们总不能说皇上恩德有瑕不管琉球之民吧。

    被记者们问急了的梁敦彦揪着伍廷芳袖子急道:“md,上当了。要不咱们撕毁宗藩条例吧。”

    此时的梁敦彦与伍廷芳均是一脸晦气。(。)

第四百三十二章 “请求停战”() 
撕毁刚刚签属的宗藩条例这种事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梁伍二人还是收到了皇帝的斥责电文。,。黑着脸的梁伍二人在面对向承德与山南山北二长老更是百般不待见,只是对于各种赔笑脸各种说好的三人,梁伍二人也实在黑不起心肠。

    最终琉球政事确定:琉球王在成年之前留在北京由其母抚养,此间琉球国由摄政官向承德主理,山南山北二族辅之。凡需琉球王确认之事,也交由三人商议,只要其中两人认可之事,则加盖琉球王印以生效。为确保琉球王印不被滥用,而朝廷驻琉球领事王宠惠代掌琉球王印,并行监都之事确保琉球国政治稳定,其行为不得干预琉球内政,只有涉及琉球对外政治关系时,才有权过问。

    说到底中国在名义上拥有琉球主权,而琉球在政治上和形式上维持独立,实际上在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附于中国。而中国最重要是详细拟定国家宪法和宗藩条例,以确定中国对琉球的权利和义务,这也是对其它即将依附中国的藩属国管理的试行。而琉球也需要拟定琉球国的宪法,确定王族传承和继位的合法性。在目前,这是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这就是朝廷特使抛出立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