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后也需要亲自养蚕织布。以表示对衣食这两种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事务的重视。中国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中国民间也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而粮食自古来多是由土地产出来的,因此中国人对土地的重视是要超出我们预计的。而且中国人对土地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就如中国皇帝曾亲口跟我说的那样:要是不喜欢在土地里种点什么,很难让人相信他是属于中华民族。所以中国人从来不会嫌弃土地过多,而且中国官员私人土地的多寡也往往跟他的品级高低有直接关系。当大家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后面的事就很好理解了。中俄自鄂木斯克之战后,俄国战败已成定局。但中国不仅没有开始和谈之意,却派出远征舰队,还公然叫嚣着要在俄国建设属于中国的军港。这里是欧洲,中国人明白他们不可能真的在欧洲占领一个港口,但中国依然这么做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目的就在于让所有人都盯着中国海军,从而忽略中国陆军的军事行动。此时,中国陆军以极快的速度推进。北线的梁华殿兵团正在进攻秋明、袁寿山兵团正在进攻库尔干,中线的聂士成兵团已经占领库斯塔奈,南线的刘盛休兵团正高速行军,预计三天之后可以向阿克纠宾斯克发动攻击。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明白没有。中国的目的就在于趁所有人都只看到远征舰队的时候,让他们的陆军尽一切可能多的占领土地。就跟中国皇帝的说那样,中国人从来没有过嫌弃土地多的时候。等所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再要求他们和谈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提出以现有的军事分界线为领土分界线的要求了。这就是中国人最终的目的。”

    “那按阁下的意见,我们应当立刻迫使中俄开始和谈?”有议员提出问题。

    “首先不是和谈,而是要求中国立刻停止所有的军事行动。”欧格纳挥舞着拳头,坚毅的说道:“我不知道中国人最终的目的地是哪里。但我相信,如果不能迫使中国人停止军事行动。他们的军队一定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他们会把所有能占的土地全部占领下来。对于土地。套用一句中国人的话,宁可撑死也决不饿死。”

    欧格纳说的很对,但也只是说说而已。让中国人停止军事行动,是只限于陆军还是海军或者两者皆是?单独停止陆军的军事行为,这和英国有什么关系?只停止海军的军事行动,在没有满足中国人的要求前,中国人干嘛要听你的?停止海陆军全部的军事行为这也等同于停战呀?可在好处没捞够前,换英国也不会干的。欧格纳说了也等于没说。

    英国国会吵吵嚷嚷好几天,行之有效的办却找不出一个。联合欧洲各国一起来抵制中国远征或许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必竟中国胆子再大也没有大也不敢得罪整个欧洲的地步。

    中国当然不敢,在得知欧洲各国为远征舰队进行集体谈判时,中国各驻外公使就开始频繁游说,声称中国远征舰队仅仅只是一次报复行为,一但中俄和约签订,中国舰队会立刻返航,不在欧洲多待一天。

    外交交涉总是缓慢的,而就这么几天,中国陆军攻克了秋明、库尔干和阿克纠宾斯克。也因为前期补给损耗过大无力再战而转入修整等待补给。中国海军三波舰队也在夏威夷完成集结。向美洲驶去。

    对于中国的解释各国自然也不会真的相信,虽然中国政府的国际信誉很好,但外交不就是看谁更不要脸吗?然而就在各国对待中国远征舰队的问题上原则上达成一致后的第五天,德国方面却突然改口。声称只要中国舰队不进入德国领海,德国将不会干涉中国人的复仇行动,同时德国也不会向中国提供任何帮助。德国的突然退出让刚刚答成协议的欧洲同盟陷入崩溃的局面。德国对此的解释是。德国尊重中国人进行报复的权利。

    “德国这是要干什么?他们想要报复法国吗?”任凭贝尔福暴跳如雷。德国对法国当年干涉德国统一而最终爆发普法战争的事,还牢牢记着。

    但十天后一的份报纸。揭露了德国这样做的原因。因为中国给了德国一个天大的诱饵。

    法国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综合性日报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篇文间,一张装有大炮机枪的钢铁战车的照片赫然印在费加罗报的头条标题上。而且报纸上公开写着。这是一位德国情况人员无意丢失的。

    消息从法国传到北京,德国驻华公使克莱门斯?佛雷赫?冯?克林德脸色苍白的直奔中国外交部,可惜他没见到任何人。然而当他回到公使馆后得到了一个让他更为惊慌的消息,正在中**队中实习的德国海陆空各级军官同一时间被停止全部工作并请出军队,正军校学习的德**官也被请出军校,按照之前协议配给德国实习军官学习的无线电台也全部没收,中德军事合作面临中止。克林德措手无策,他知道这意味着正常的外交沟通已经失效。现在只能依靠德国远东总参谋长、驻华武官迈克尔与中国兵部官员的私交进行了。迈克尔点点头,整理好着装前往兵部。

    迈克尔本来想见的兵部尚书欧阳振华,必竟年纪相仿的人总能说的上话。但因为前线补给供应出了差子,欧阳振华前一天刚刚离京亲自前往伊尔库茨克督促。不过能见到中国皇家陆军总司令冯国璋他也是很满意的,至少没有像外交部那样给挡在门外。

    “迈克尔,你居然还有脸来见我?”兵部大堂内,正在处理公务的冯国璋头都没抬起来。

    迈克尔才进门就被冯国璋的一句抢白给憋了个满脸通红,的确他没脸。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七年前中国的迫击炮和手榴弹就在德国本土研制时被偷去了样品,五年前最新的飞艇投弹瞄准器在送回德国的路上失窃,结果就是英法等国立刻将其仿制出来。如今中国在两国还没开始协商装甲车相关协议的时候,就能允许将最机密的装甲车让德国拍照,已经表明中国对德国的高度友好。然而中国这么一个友好的外交举动,却因为德国情报人员的失误,在将照片从鄂木斯克直接送回国的途中被窃取。如此一来,等于是德国将中国的最高军事机密给泄露出去。接二连三发生这样的事件,而且都涉及中国最高军事机密,那么中国驱逐军队中的德国人的行为就完全可以解释的通――中国人不再信任德国人了。

    迈克尔在中国这么多年,看到的都是中国人彬彬有礼的模样,突然被这毫无礼节的动作和尖锐的提问给问倒,一时间竟也哑口无言。

    “坐吧。”冯国璋处理完手头的工作示意迈克尔坐下说话,并亲手给迈克尔倒了一杯茶:“装甲车是中国的军事机密,可因为贵国的关系被泄露出去。皇上在朝会上大发雷霆,文臣们对武官们也是大加指责,纷纷表示对贵国的不信任。迫于压力,军方只能以驱逐贵军的实习军官来表明军方的态度。希望贵国能够理解。”说完,冯国璋依然显的焦躁不安,他很烦躁的敲了敲桌子:“你们的情报人员都猪吗?这么重要的东西都保管不好。这些人还有什么用?”

    迈克尔长叹了口气站了起来,学着中国人的礼节双手叠掌长鞠一躬:“出事的情报员已经处决,但事情必竟已经发生了。我受威廉二世陛下的委托,希望能挽回因为德国的失误造成对贵国的伤害,并希望能贵我两国能继续彼此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关系。还望上将阁下能多多美言几句。”

    “迈克尔,你是知道的,朝廷上是反对在协商前贵国拍摄装甲车的照片。但出于对德国的尊重和感谢德国在甲午战争中对我国的大力支持,是我军方为贵国提供担保才换来提前拍摄的。如今朝堂上的文臣以此为借口攻击军方,军方理亏不敢辩驳,要不是前线战事尚未结束,梁袁二将肯定得回京受罚。这些都是因为你们的失误造成的,所以我们军方现在跟本不敢在朝堂上对贵国多说一个字,哪怕是坏话。所以,在这件事上军方是无能力了。”

    “那就真的一点挽回余地都没了?”迈克尔有些颓废。的确,在这件事情上,错的都是德国。

    “也不至于。虽然我国在武器装备概念上可能略胜一筹,但你也清楚武器装备需要大量而竖实的工业作为基础,而中国的工业必竟时间还短基础不牢,还有大量需要贵国协助的地方,但军方此时是不敢开口了。所以,现在只能靠你们自己了。给你一个私人建议,只要你们能说动文官们向军方松口,我们军方才能说的上话。”

    虽然冯国璋没有帮上忙,但也清楚的表明至少在中**方还是有合作的意向,还给德国指明一个明确的方向。只要拿出足够的利益让文官松口,中国的军方官员才有机会继续帮助德国说话。而这个利益,无疑就是协助中国工业建议。迈克尔很满意的走了,他相信当这个消息传回柏林之后,威廉二世陛下一定会拿出足够的利益来撬开中国文官的口,因为德国想要在欧洲崛起,就离不开装甲车这个战争利器。

    然而钢铁战车照片的出现,终于证实了为什么能在特罗伊茨科耶坚守四天的俄军,却在一晚上丢了鄂木斯克。这时各国才想起来,中国的汽车还可以这样改装。

    法国是真正的陷入了恐慌之中。他们分析认为,中国将钢铁战车的照片交给德国,肯定答成了一定的协议。中国能靠钢铁战车击溃强大的俄国,那比中国还历害的德国得到这种战车,那法国不寒而栗呀。于是法国一面凭借着手上的照片开始进行仿制工作,一面加紧对中国的外交公关。

    英国人就更忙了,他需要对中国和法国同时进行外交公关。

    “朕早就说过这是一个一定会咬钩的诱饵,如今鱼儿也上钩了,现在就看如何收网以获取最大的利益了。”李明在中央高层秘密会议上,淡淡的笑了。(。)

第四百二十八章 战略的目的() 
useshow(1);

    从迫击炮到飞艇到装甲车,中国总是将自己最先进的武器出口。

    对于朝廷的做法军队方面意见其实很大,在他们看来,这些武器是他们升官发财的保障。然而他们最多也只能抱怨一下,却改变不了什么。因为他们也知道,中国其实很穷。

    虽然经过了十年的洋务运动,但因为官僚主义和贪腐的横行,中国的工业仅仅停留在起步的基础上。设备的老旧和交通的缓慢,依然制约着中国工业的发展。国库收入的匮乏,更让政府无力进行工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速度的缓慢制约了商品的流通,中国工业自然发展不起来。而向国外借款修路也只能一时,必竟洋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来。自从甲午战争从日本获得大量赔款后,朝廷终于有富裕的资金投入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商品的快速流通和大量的材料需求,也激活了沉淀在民间的财富向工业上的流入。税收的增加让朝廷也能更大规模的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中国无论领土还是人口都是一个大国,对于庞大的基数来说,这点资金其实并不多。那想要有效的利用资金只能集中精力办大事。长三角、珠三角、坏渤海湾为第一优先对像,沿岸沿江和各省会城市为次,然后自东向西发展。李明的这套根本就是学自邓总工师,然而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却不好。

    甲午战败后的日本企图报复,俄国不甘心失败要远征中国。战争的阴云始终压在中国头上,为了确保经济安全又迫使中国向军事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重工业几乎全在海军舰炮的射程内。虽然朝廷发现了这个问题但一时却无力将其搬迁至内地,又为了确保这些重工业的安全。除了发展一支强大的海军外,还要建立足够的外部屏障。琉球、吕宋与南洋诸岛就成了朝廷必需争夺的对像,而这一切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经济和军事是一个矛盾体,经济的发展会反馈给军事,军事的发展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二者也缺一不可。相对于庞大国家那可怜的税入,中国政府只能小心翼翼安排着每一两银子的投入,以求得最大的回报。然而武器的研发是极其消耗资金的,一艘白起号战列舰的建造成本高达一千三百万龙元。折合库平银三百多万两。这还只是军舰的建造费,不包括港口设施的投入和材料工厂的投入,还不算后续的保养和维护的费用。好在海军并不是一个单纯消耗的单位,征战日本、掠夺南洋多少能找补点回来。而且朝廷上下也认识到海防的不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弊端,因此海军在短时间内得到壮大。可在有限的资金下,壮大了海军就只能委屈陆军。陆军除朝廷拨款外唯一的资金来源就是走私武器。这也是为什么对俄国宣战,中国能派出的主战兵力始终维持在三十万左右的根本原因,其它只能打着雇佣、帮助藩属国复国等等各种名义让藩属国出兵,用于维持地方、协防和运输补给等任务。

    陆军装备比较简单。一艘白起号战列舰的花费也比一个装甲师都要多,但架不住陆军人多呀。从支到火炮,从汽车到装甲部队,每一样装备在前期研发投入也是很大的一笔资金。空军更是一个全新兵种。从装备到训练都需要用钱硬生生砸出来。可怜的国库无法应对经济和军事同时发展的需要,为了弥补资金的来源,只能以出口新式军火作为军事开支的重要补充。

    同时。这也符合中国对外政治的需求。新式装备的出现,必然引得列强的关注。而这种关注可以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上获得一定的话语权,至少可以平等的和列强们讨论一些东南亚局部事务。正如当年德国刚统一时期。为了提升国际地位和市场份额,将最新式的武器出口一样。中国也正在走着德国曾经走过的路,唯一不同的是,欧洲列强已经形成了平衡,位于欧洲大陆中部的德国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世界上殖民地已被瓜分一空,德国空有雄心却用武之地。

    亚洲距离欧洲遥远,遥远的距离让列强们无力直接控制。而中国这个东亚几千年来的老大帝国,在这个时期依然对周边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