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清的教育依然停留在千年前的八股文章,诗词歌赋。却忘记了天下大势。就如南北朝时南唐一位将军在看宫中歌舞时对南唐王进谏的一样:如果敌人来犯,难道要用这歌舞退敌。就如同大清一样,一但洋人来犯难道写几篇文章就能让洋人羞愧而退吗。从长远看应当学习洋人那种农工学院,让教育平民化、大从化。而当下的情况却非常复杂,列强虎视眈眈,却容不得我们从容布置。因此,要找一种能快速提高的途径。重新派遣留洋生,是一种方法,但在大清国内应当如何,却未得其法。”

    啪啪啪,光绪轻轻的鼓起了掌:“没想到你竟有如此见识,失敬失敬。”

    安茜脸一红:“其实不是我想的啦。”

    “哦,那是何人有如此见地。”

    “也是我们的同学,叫黄兴。”

    “黄兴?与你同是广州人的黄兴?”

    “你认识他,他可是我们学堂最有学问的人之一。”

    “不认识,听说过而已。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光绪口上如此说辞,但心里想的是,何止是听说,黄兴之名那可是如雷贯耳:“能说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要不要我介绍你们认识呀?”

    “下次有机会吧。”光绪微微一笑:“看看我们都说跑题了。光说洋人的教育如何如何好,那大清是什么个状况呢?不知道你们同学对此做何评价?”

    “中国的教育依然停留在八股文章之上,死记硬背,不切实际。”

    “所学知识跟本不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教育方法千年不变。”

    “停停停。”看着这些女孩们越说越起劲,光绪连忙打断:“只是让你们评价一二,又不是开批判会。难道科举就如此一无事处。必竟科举还是创造了大唐的辉煌。”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科举到现在跟本就是一无事处。”安茜到是一脸不屑的模样。

    “安妹妹的话未免过于偏驳。”李菊藕轻声说道:“据我所知。在宋时,科举尚有算数等经学考试。只是到了前明才彻底变为八股文章。”

    光绪点点头。不愧是中堂之女,一句话便道出科举沉沦的原因。环顾四周,光绪才注意到一旁从未说话的杨枣儿。一个人小口轻咬,到有些传统中华女xing的模样。

    “杨小姐,你未发一言,是否更有高论。”

    听到光绪说到她,杨枣儿放下手口吃食,脸上一片红云:“我从未留洋,也只是要家中跟家父学过认字而已。哪会有什么高论呀。”

    “无妨事,聊天而已又不论对错。你说说看。”

    听到光绪这样说,杨枣儿脸上更红了:“我出来前,家父还在说:洋人船坚炮利,所学者定为算数测量等。而我中华依然所学八股,中华如何能不衰败。”

    一句话就没了?光绪等了半天就得来这么一句:“杨小姐,那是令尊之言。那你的想法呢?”

    “我不太会说话,说错了你们可不许笑。”已经红着脸的杨枣儿,脸更红了:“我想呀,学生所学之课本中毫无真本事,只是一心想着如何应付科举。其实就是应试教育,只了为‘考科举,出仕为官,光宗耀祖’。先生都是强行布置作业逼学生去完成。过于安于现状,相对保守,强列的中庸之道,喜欢传统。我没有出过洋,但听同学们说的这些,我以为,洋人务实并注重个人能力,敢于冒险,开放和创新等,洋人培养的都是有真本事的人。但是大清必竟不同与洋人,洋人的教育模式我想在大清是行不通的。但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好,培养更多的有本事的人。我以为应当重开留洋之路。”

    “杨小姐言之有理,有如此见识想必定是大家出身吧。”

    杨枣儿害羞没有说话。一旁的安茜到是大大咧咧:“人家父亲可是个举人,书香门第。你以为我们都是些无才为德的普通女子。”

    “是是是,我错了。”光绪抱拳:“几位之见识均是如此高远,实在让我未能想到,让人刮目相看呀。”

    “李少爷到是偏看一域了,能进这京师大学堂之人又岂是泛泛之辈。”

    李菊藕的话让光绪有些汗颜了,光绪尴尬一笑。确实,在看待晚清时的目光还受到后世的影响,就算是有留洋背景的的女子,多是所些无关国家大事的课程。这种看法实在错的离谱,有资深海外经历的容闳把关,无论男女,没有点真才实学如何能进得了京师大学堂。

    “哎,都是我们在说。你怎么不说说你的看法。”又是安茜。

    “我?我又没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你让我怎么说呀。”光绪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去说。今天的谈话给了他太多的启发。

    “切,不说拉倒。”安茜嘴巴一撅。

    “1876年,光绪二年,美国庆祝du li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大清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jing密机床。你们知道大清展出的是什么吗?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光绪看了看四周,有些自嘲道:“泱泱天朝上国,所展示不过只是几件奢靡玩物。”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第五十七章 局势纷乱() 
大清银行银库前。林启兆看着再一次打开的库门,心中无比厌烦。

    “黄大人,这帐你也查了,库银也清点称量过了。这次又要清点库银。黄大人你到底在查什么。如些三番五次,所为为何?”

    “所为为何?想必林大人比我清楚吧。”黄监理有些嘲讽的说。

    不就是想查皇上到美国买设备的钱的来源嘛。这能是你们这些官僚能查出来的吗?借用皇上的话,就是做了假帐你们也查不出来。林启兆口上依然不饶:“黄大人不明言,我又怎能知晓。莫非是戏耍我林某。”

    “本官昨ri听得一法,今ri说于林大人听听。当上面来查库银时,先得知消息的人先到各地借调银子充当库银,待查完帐目后再行归还。可这些人确忘了,借来的库银怎么会和原来库银一样呢。”黄监理走近身来,低声说:“林大人,不如实话实说。我定在礼亲王面前保下你来。”

    “林某做事上对得起天地,下对的起君王。岂是你这等小人所能诬蔑。”林启兆双手抱拳:“恕不奉陪。”说完,林启兆转身就走。

    “姓林的,本官以监理之职告知你。在事情尚未查清之前,你老实在家反省。这大清银行就不必来了。”

    “你不过只是个监理,你有何权利削我之职。明ri你就等着听参吧。”

    “林启兆,黄监理怀疑你挪用银行库银,你可有做过?”第二天早朝光绪就拿到了黄大人的折子。而林启兆的光绪压下了。

    跪在地下的林启兆不亢不卑:“皇上明鉴,不过是莫须有而已。”

    “那黄大人,你可查有实据呀。”

    “回皇上,尚在查实中。臣已让林大人在家反省。”

    光绪点点头:“哦,原来是这样呀。黄大人,朕怀疑你在大清银行上下其手,收受贿赂。在朕还未查清之前,你老实在家反省。这大清银行就不必去了。你出去吧。”

    “事实胜于雄辩。林启兆,黄大人奏折上说大清银行帐面混乱,收支不清。你回头将帐目准备好。”光绪转头对翁同龢说:“翁师傅,你带几个人去查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才退朝,黄监理就拉着礼亲王诉苦。

    礼亲王世铎好言相劝:“黄大人莫急,最多三五ri,本王保你官复原职。”

    三天后,黄监理正在家中喝茶。安祥的享受下午茶。

    “老爷不好了,来了好多官兵围住院子了。”

    黄监理连忙赶到大门,看到礼亲王世铎带着一群官兵正好进来。

    “奴才见过王爷,不知道王爷此次来为何事呀?”

    “黄大人,你是否从大清银行支走了二千两银子?”

    “王爷见笑了,这二千两银子不是都孝敬”

    “住口。”世铎大怒:“你挪用库银,还想连累他人。来人呀,拿下。”

    一群官兵如狼似虎般的把黄监理拿了个结实。世铎走上前去,轻声说道:“如果你不想你老婆孩子死于非命,你乱说就是了。”

    黄监理一时反应过来:“王爷,这么些年奴才可没少孝敬您。您可要为奴才做主呀。”

    “黄大人,本王是帮不了你了。拿你的旨意是皇上亲自下的。要怪就怪你得罪的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还让人拿了把柄。不过你放心,你的家小我会帮你安顿好的。”世铎退开两步,大手一挥:“带下去。”

    世铎看着黄监理被压了下去:“把家给抄了。”抄家,这才是皇上的手法。

    “都十天了,还没能查出来,你们一个个的都”慈禧看着慈宁宫内跪满地的军机大臣气就不打一处来。

    以世铎为首的大臣们看着慈禧的怒火,连大气都不敢出。过了许久,慈禧看这众多大臣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不由火从心来:“朝廷养你们这群废物有何用。”

    做为领班军机大臣的世铎只能出来说话了:“奴才亲自查过户部和大清银行。帐目和库银皆没问题。奴才等无能,未能查出皇上的钱从何来。还请老佛爷赐罪。”

    “户部和大清银行皆无问题,那你们说皇上的钱从哪来的。你们就是这样为哀家分忧的。”

    “太后老佛爷息怒。此事怕还需要李公公相助。”世铎抬头看了慈禧一眼:“臣听说最近有不少洋人在收集古董珍玩,而出手之人是宫中的太监。臣还未能查实,故未给报于老佛爷知道。”

    “有此事?”慈禧眉头一紧:“小李子有这事吗?”

    “回老佛爷话。确有此事,这个太监根本就是皇上身边的寇连材。但那边来报皇上宫中摆件无一缺少。奴才也百思不得其解。”李莲英说话的声音也小了下来:“故而不敢报于老佛爷。”

    “库房都查过吗?”

    “都查过了,无一缺失。不过奴才到是想起个怪事来。皇上从宫中和库房中拿出去不少珍玩,可三五天就回拿回来,也不知未何?”

    慈禧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东西一件没少,拿出去又拿回来。莫不是拿去卖了转手又偷了回来。可那些个洋人的东西能偷的回来吗?想不通就去问个明白:“哀家也懒得想了,摆驾御书房。哀家亲自去问个明白。”

    御书房外,慈禧走在最前面,她特意不让人通传。她想看看皇上这到底唱的哪出。

    “皇上这是今天刚买的唐三彩得的八十万两银票,另外还卖了些小件另得二万零六百两银子。”慈禧才走到御书房门外就听见寇连材在说话。

    “最近可是生意兴隆呀,那些洋鬼子没起疑心吧。”这是光绪在说。

    “就洋鬼子那眼神,差的远了。不过皇上,奴才以为做赝品之事现在还得先缓缓。最近有洋鬼子注意到琉璃厂那边了。”

    “你说的对,大件就先停下来,把手上的小件再出一批。仿制之事可得让琉璃厂那边保密,你去一趟跟他们都说说,要是谁敢泄密,朕就砍了谁的脑袋。”

    “奴才一早就交代下去了,奴才还让人在那边盯着呢。”

    “办的好。朕就赏你二百两银子,其它四百两你就给朕赏下去。如今容咏兰那边的钱也够用了。这八十万两银子呢,你就拿五十万两给工部送去,后年就是太后六十寿旦了。太后为国cāo劳,朕虽不能替太后分忧,总能把这园子修起来也是个孝心了。”

    “皇上这份孝心要让老佛爷知道,可不知道如何感动了。”

    感动?你少给哀家整些么蛾子哀家就谢天谢地了。门外慈禧听着里面的对话心中想着。

    “闭嘴吧你,孝心不是用嘴说说就可以了。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上次听唐绍仪说美国又出了个什么新鲜玩意,你让他去问问,买一个回来,也好让太后她老人家乐和乐和。”

    原来皇上是去卖赝品了,还拿钱出来修园子。难怪最近园子修的挺快。慈禧没有进去,转身回去了。

    等祁以德进来,光绪拍拍胸口,安慰下受惊的心脏。还好祁以德机灵,让人提前一步通知。只是可惜了这五十万两银子又打水漂了。至于平时修园子的钱,那不过是光绪逼着翁同龢隔三差五的拨笔银子,没让园子停工而已。要以光绪的脾气早就拆了买钱。当然这也只能想想而已。

    天津直隶总督府

    李鸿章看着桌上满是各地发来的片子,心中烦闷的坐了下来。近来局面实在不顺。

    当琅威理抵达,特别是朝廷购舰旨意,北洋水师训练强大度随之增加,带来的就是燃煤的炮弹消耗加巨,虽然朝廷补足了一部分也没有再挪用水师衙门的银子,但依然不复使用。为此琅威理亲自过问了弹药和燃煤的存量后,将官司打到了他这个北洋大臣这里。而古板的英国人对中国官场的潜规则置之不理,反到责问他这个北洋大臣。好再皇上出面一再降低训练强度,但李鸿章依然能从皇上旨意的字里行间看出皇上的失望。

    不仅如此,天津第一兵工厂到是如期开工,可自从皇上秘密调走部分设备和人员后,至今兵工厂仿制出的枪械成本依然高于直接采购。为此李鸿章跟本就不敢报于皇上知道。

    而丁汝昌那一镇所谓的海军陆战队,只能天天在海滩上训练。幸亏北洋中有个德国中尉汉纳根帮着训练,加上琅威理也算配合。总算是有个模样了。别说李鸿章了,就是丁汝昌都不知道皇上是怎么个意思。

    可就是这样一团乱麻的情况下,皇上还想要北洋名下的造船厂造一艘雷击舰,让他写个细折上去。

    “父亲,天津第一机车厂的片子。”张佩伦从外面过来。

    “老夫累了,你直接说吧。”已经是一大堆的烦心事,也在乎多一件。

    “机车厂因为前期规划失误,现在需要向南多征一块地。厂子里也可以用北面的地等同置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