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苍穹- 第3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俄相互宣战已经大半年了,但彼此间在陆地上的大规模交战却是很少。海参崴之战,那是中国利用飞艇的绝对优势,在俄国人还没有看见中国人的时候,就被中国人硬生生的用上千吨炸弹彻底毁掉了海参崴。然后就是中**队在西伯利亚漫长的严寒对俄国人的包围,就算是新西伯利亚城的攻防战也是中国人利用俄国不备的情况下的偷袭战而已。廖内海战俄海军全军覆没,必竟还可以为俄国人找到各种各样的客观理由。比如俄海军是万里远征已是疲惫不堪、水兵炮手跟本没有大战经验、中国人的舰船在火力速度防御等等都有着绝对优势,更何况俄国人面对的是世界上铁甲舰海战全胜战绩、而且每战必以弱胜强的中国人等等。

    卡拉钦斯克之战,是中俄两国陆军第一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战前中俄双方都有足够的布阵时间和机动时间,而且俄军在兵力上是中国的两倍。但就是让欧洲各国深为忌惮的俄**队,却在中国发起进攻的三天后全线溃败。这是一次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是俄国人已经开始沉沦,还是中国人过于强大?

    因为中国政府没有通报交战细节,所有各国均无法猜测其中的过程。于是大家突然全部闭上了嘴巴,将目光放到世界上两个领土最大国家之间的战争中去。

    此刻的卡拉钦斯克以西地区,俄国溃兵铺满了整个原野。在他们身前身后,到处回荡着中国人的叫喊声。他们慌不择路,在浓浓的夜色向西夺路而逃,浑然忘记了自己七万余人的身边只有三万多的中**队。军队就是这样,士气旺盛之时兔子也赶撵狼,一但军阵溃败亦是兵败如山倒其势也不可挡呀。

    邓尼金拖着伤腿混杂在溃退的俄军当中,他摘下能代表自己上校军衔的肩章领徽但没有丢弃。他贴身放着,这可是他回到鄂木斯克能证昨自己是上校军官的唯一凭证了。邓尼金的腿伤一直没好,经过大半晚上的高强度奔跑他的腿伤再次崩裂。剧烈的腾疼让他不得不停下休息。邓尼金悲哀的看着从自己身边逃窜的士兵,没有人想着拉他一把。在黑夜中最忌讳就是盲目的奔逃,但身后紧追不舍的中国人却没有给他们哪怕是一点的休息时间。邓尼金因为腿伤路上不得不休息几次,因此被中国人多次追赶上来。仓皇的奔逃中甚至出现了一头扎进前方的中**队当中的事情。好在中国人实在太少,被他给逃了出来。

    邓尼金知道,军队已经完全崩溃了,士兵们神经高度紧张。即使是宁静时分,只要有人大叫一声“中国人来了”,刚刚才集合好的军队便会立刻炸营四散奔逃。所以邓尼金四下张望之后。他独自一人朝着远处的黑夜走去。因为经过半夜的观察,他发现中国人只会朝着人多的地方追击,所以独自一人的安全性最高。自己的手枪还在足以对付野兽,天气适宜可以在野外过夜。春暖开的春天原野上也有足够的食物。唯一需要担心就是自己的腿伤会不会更严重。

    邓尼金的选择是对的,他朝西方向独自己一人朝着鄂木斯克走去,十天后他抵达额尔济斯河,最后顺水漂流被俄军捞起而进入鄂木斯克。但整个大军的命运就彻底完蛋了,虽然没有具体的数字,但从卡拉钦斯克阵地上逃出去的俄军依然超过了七万,但只有不足两万人最后越过了额尔济斯河。半数人员被击毙,部分人做了俘虏。但依然有很多人最后消失在茫茫的原野上没了踪影。

    俄军司令阿列克塞耶夫在得知卡拉钦斯克全面溃败的消息后,并没有组织兵力进行反攻。虽然他有足够的兵力,他依然选择的防守,而且是以放弃额尔济斯河以东地区为代价,他想依靠额尔济斯河为天险阻击中**队。

    阿列克塞耶夫依托额尔济斯河构筑了坚固的防线。他努力的收拢部队,甚至下令南方由扎鲁巴耶夫所率领的中部军团放弃巴甫洛夫尔,率部北上增援鄂木斯克主战场。阿列克塞耶夫想的很好,中部军团将后方从新插入卡拉钦斯克,切断中**队的退路和补给。只要扎鲁巴耶夫坚守防线,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吃掉突进的七万中**队。只是,扎鲁巴耶夫却不这么想。

    中国东北兵团向西增援这不是秘密,那可是一支拥有各类重型火炮并多达十万人的主力军团,阿列克塞耶夫这是要把他牺牲掉来换取鄂木斯克会战的胜利。这种对扎鲁巴耶夫来说属于绝对赔本的生意,那是万万不能做的。

    扎鲁巴耶夫也许没有多少军事才能,但果断却是他优良的品质。从塞米伊到巴甫洛夫尔,虽然他是一路败退,但也没让中国人占得多少便宜,其间他还打了数次反击。这就有赖于他果断的性格。所以当他得知卡拉钦斯克全面溃败的消息后,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跑,可是往哪跑却是个问题。沿着额尔济斯河向西北方向去鄂木斯克自然是第一选择,而且还可以和鄂木斯克守军两面夹击中国第一师。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能不能打的赢中国第一师的问题,中**队可是有近十万原哈萨克汗**队协助的,战力再差可人数摆在那里,万一第一师掉头南下先和第六军来个两面夹击把他干掉怎么办?第二就是对于整个战局而言,放弃中线全力支援鄂木斯克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一但中国人从南方插入鄂木斯克背后,这对鄂木斯克的打击更为致命。

    扎鲁巴耶夫打定不去鄂木斯克的主意后,他把目标放在阿斯坦纳。阿斯坦纳是从亚洲国家去往欧洲的商贾们中途休息的地方,因此它是欧亚大陆上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和枢纽。同时阿斯坦纳也是一座军事要塞,有着完备的工事和充足的弹药补给物资,这里也是扎鲁巴耶夫军团的补给基地。如果能够坚守阿斯坦纳还可以和鄂木斯克南北呼应。所以扎鲁巴耶夫在研究一晚上地图后确定了突围方案,天才放亮他就下令军队全部向西突击。

    这次俄军的攻击是凶猛的。两天的时间,扎鲁巴耶夫率部连续突破了由原哈萨克汗国七万军队组成的三道防线,一路向西朝阿斯坦纳急行军。哈萨克军紧追不舍。却被扎鲁巴耶夫的反击打了个损兵折将。扎鲁巴耶夫可谓是连战连胜却更是忧心忡忡,因为他发现中国人不见了。

    到了第五天,扎鲁巴耶夫收到一个令他绝望的消息――二天前阿斯坦纳城发动有组织的暴乱,暴动的组织实力强大与守军打成一片。就在守军忙于平息叛乱之时,日本第五师突然出现重创守军随后全面占领阿斯坦纳。而获得充足补给的日军再在迎头朝着他扎鲁巴耶夫扑过来。

    这是中国人的阴谋,中国人就是要让离开阵地进入荒野。扎鲁巴耶夫二话没说,再将率部调头从原路返回。这一下把猝不及防的哈萨克军打在抱头鼠窜。好在俄国人急于返回巴甫洛夫尔,因此哈萨克军的损失并不严重。但俄军的行为也打乱了聂士成的战略。于是聂士成让主力第六师进驻巴甫洛夫尔,利用并扩建和加固俄军已经修筑好的阵地。同时让第十八十九两个师以团为单位南北两个方向不断袭扰俄军,迟滞俄军速度,再命日本第五师轻装急行军前来增援。并强令哈萨克军保证主力部队后勤所需。

    扎鲁巴耶夫重新了五天时间,终于在傍晚时分抵达巴甫洛夫尔的额尔济斯河西岸。河对面是严阵以待的中**队。连续十天的高强度行军已经让扎鲁巴耶夫军团过于疲惫。因此扎鲁巴耶夫决定先休息一晚,但他依然做出了第二天一早就要强攻巴甫洛夫尔的架势,其实他想的是第二天一早沿着额尔济斯河西岸一路北上。

    然而聂士成并没有给他机会,早已经完成河东阵地构建的第六师早已渡河到了西岸,整个河东阵地由哈萨克军第一第二两个师和聂士成的司令部直属团驻防。待到入夜时分,中**队主力三个师已经在河西悄然完成了对扎鲁巴耶夫的包围。

    扎鲁巴耶夫的晚饭还没吃完,中国人就发起了大规模的炮击,随后在刚刚重新完成整编的三个哈萨克师的配合下。中国人向俄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扎鲁巴耶夫沉着的指挥的战斗,依靠俄国人的顽强和勇猛。多次击退中国人的攻击。然而他忘了,他的军团已经连续十天的作战,武器弹药等物资已经损耗严重,哪里还经得起高强度作战的需求,激战彻夜未停,战至第二天下午俄**已是弹尽粮绝。在多处阵地被中国人突破后,扎鲁巴耶夫将最后的弹药分配下去下后,下达了各自突围的命令。自此,俄国中路军团有组织的抵挡彻底结束,同时急行而来的日本第五师经过短暂的休息后也投入战斗,中日哈三**队对俄军进行最后的歼灭战。

    俄军依然是彪悍的,即使分散突围的俄军依然有少数部队还是冲出了包围圈,在夜色中四散而去。这一仗把聂士成打的灰头土脸,北线的梁华殿打的顺风顺水如群狼撵兔,自己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都占优势,虽然最终完成对俄军主力的歼灭,却也被俄国人打的满头是包。不过令人高兴的是,扎鲁巴耶夫最后还是没逃掉,被日本人抓到了,这也许是他唯一能向参谋本部解释的了。然而得到巴甫洛夫尔大捷消息的参谋本部却下了新的战作计划给他――向西,占领库斯塔奈。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在一个俄军严阵以待的小城前,刘盛休在夕阳下集合自己全部的校级以上军团,所括日本第三师及他指着眼前的城墙问道。

    所有校官不明白刘盛休的意思,地图上明明标注着江布尔城,为什么长官还要这么问?

    “这座城市在我们的作战地图上标注的是江布尔城,但你们所有人都要记住,这里还有一个伟大的名字。他叫――怛罗斯。在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东西两大帝国之间的战争。”刘盛休用深沉的声音讲述了一场千年前的战争。

    唐玄宗十三年,西域藩国石国“无番臣礼”,唐安西节度使高仙芝领兵征讨,攻占石国城池,俘虏石国国王,次年正月,高仙芝入朝,将被俘的国王献于玄宗面前后皆被斩首。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大食(当时的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求救。大食援军计划袭击大唐安西四镇,高仙芝先发制人,主动进攻大食。唐玄宗天宝十年四月,大唐名将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经三月跋涉突进七百余里至此与大食军队遭遇。史记“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怛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

    “当年高仙芝所率者不过两万唐军及一万葛罗禄部藩属****。诸位可知大食军有多少?足足二十万之众呀,七倍于唐军的兵力。然而即便如此,我大唐将士与七倍之敌力战五日而不退,若非葛罗禄部叛乱,我大唐军即便不胜也可从容而退。可惜可恨呀。但即便如此,我唐军依然有数千将士从十余倍之敌的包围中突出,可见我唐军之英伟。”刘盛休话音一转:“今日我等晚辈承先祖基业,再将率军至此。诸将告之本官,我军军容如何?”

    “回大将军话,我中华帝**主力第七第十六师两师兵力三万余人,随军的是日本藩属国第三师一万余人,另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藩属国联军八万五千余人分布在各条战线上。”

    “是呀,如令我中华之兵强更胜先祖,而当面之敌有多少?”

    “俄军尽调南部之兵,不过六万而已。”

    “诸位以为我军需几日才可洗刷先辈之败?”

    “一日足以。”“半天就差不多了。”“只要连夜进攻,明天早上就可以到山顶看日出了。”

    在纷乱的表态声中传出来一句话:“何需计以日,俄军早已成惊弓之鸟,不过一鼓而下罢了。”

    “说的好,这句话提气。”刘盛休挥手示意全军安静:“我军日夜兼程,今晚好生休息,待明日用过早饭。一鼓而下――”(。)

第四百二十章 夺桥之战() 
“乌梁海呀――我的故乡,您的儿女们又回来了――”牧民仰天呼号。

    他们是曾经祖祖辈辈们生活的地方,这里是生养他们先祖的圣地,但满清无能,1727年的布连斯奇界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64年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9年的乌里雅苏台界约使得阿穆哈河地区被俄国侵占并驱逐当地居民,但萨彦岭以南、沙宾达巴哈至博果苏克一线以东的唐努乌梁海盆地仍然是中国的领土,于是俄国开始改变策略,通过掠夺性贸易、非法开采金矿、非法移民等途径向唐努乌梁海地区渗透。面对俄国的渗透,尽管唐努乌梁海人民不断掀起反抗斗争,但依然没能遏制住俄国势力的渗透。

    不过现在朝廷的大军回来,将俄国毛子打的遍地找牙,曾经割让的土地收回来了,曾经被驱逐的人民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土地。他们赶着牛群羊群,从遥远的异乡回来了。如今正是春暖的时候,也是草原上的牧民放牧的日子。经过一个寒冬的牛羊都已经瘦了,今年水草丰美,牛羊必定能膘肥体壮。这些年朝廷采购牛羊的数量越来越多,只要自己能把自己的牛群羊群养大养壮,然后再卖给朝廷,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有了丰美的草地,有了成群的牛羊,今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加美好。只是朝廷这次采购的数量太大了,大到了整个蒙古部落都无法满足的地步。听说朝廷是为了开展什么教育普及,要让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吃上肉。嗨――咱们蒙古族人哪里会缺肉食。到是菜类少的可怜,也不知道朝廷会不会给发点。部族的大汗去了京城。临走前召集大家说话,这次他进京就是要求朝廷给他们也派先生过来。让这里的孩子也能读书识字。如果能成就好了,自己的孩子也是读书人了,长大了也可以做官。只是乌梁海如此偏远的地方,朝廷能想的到吗?

    牧民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边却忧心朝廷的政策能不能真正落实到他们这些边区百姓的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